華麗 李欣
(沈陽工學院生命工程學院 遼寧 撫順 113122)
豬支原體肺炎俗稱豬氣喘病,是一種豬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雖然該病死亡率不高,但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最常發生、流行最廣、最難凈化的重要豬傳染病之一,也是當前集約化養殖中豬的主要呼吸系統傳染病,該病的防治也使養豬業提高了養殖成本。
豬是豬支原體肺炎唯一的感染宿主,且感染不區分性別與年齡段。該病的主要傳染源為病豬及陰性帶菌豬,特別是陰性帶菌病豬為最大的禍根,引種不慎使隱性帶菌病豬進入健康豬群后,該病會迅速流行。病原體可隨病豬咳嗽、氣喘和噴嚏的飛沫排出體外。病母豬常使哺乳仔豬受到傳染。病豬在很長時間內,甚至在病狀消失后,還可排出病原體。因此,豬場一旦傳入此病后很難凈化。豬支原體肺炎的發病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全年均有發病,其中溫度較低、多雨且潮濕的時候發病較多。
豬肺炎支原體對外界的抵抗能力較弱,圈舍、用具上的支原體通常不到3 天即可失活。目前常見的各類化學消毒劑對該病原體均可以起到消殺效果。豬肺炎支原體容易對青霉素、鏈霉素以及磺胺類藥物有抵抗力,而對土霉素、林可霉素、泰樂菌素等多種抗生素敏感[1]。
2.1 臨床病理診斷。豬支原體肺炎的病理變化以肺發生對稱性實變為主,該區域大小不一,呈淺紅色或灰紅色,隨著病程的發展,病變部位逐漸呈現灰白色或灰黃色,硬度增強,又有“胰變”之稱[2]。初帶有膠樣浸潤的半透明狀,呈淺灰紅色,界限分明,就像鮮嫩肉一樣,俗稱“肉變”。隨病期延長,膠樣浸潤減輕,在肺膜下陷處可見栗粒大、黃白色小點,切面緊實、隆起,小支氣管壁肥厚,從小支氣管壁中流出白色粘液或帶泡沫的暗紅色液體。
2.2 實驗室診斷。采取實驗室診斷時,當豬群中發現1 頭病豬,即可認定為病豬群。其中X 射線對隱型及疑似感染豬的檢查呈陽性時可做出確診。此外,免疫熒光、微粒凝集試驗、ELISA、核酸探針、PCR 等方法對于該病的快速診斷也具有重要意義[3]。
3.1 預防措施。①定期接種疫苗是預防該病的重要措施,目前用于預防的疫苗主要分為兩類。其中由中檢所研制的弱毒疫苗,即豬氣喘病乳兔化弱毒凍干苗,整體表現安全且保護率可達80%以上,免疫期為8 個月;而168 弱毒菌苗,其保護率也高達80%以上。另外還有進口滅活苗。②養殖場要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盡量避免從外地引進豬只,若必須從外地引進豬只,則應堅持嚴格的檢疫制度。另外要加強飼養管理,定期消毒,同時搞好其他疫病的預防接種和驅蟲工作,以增強豬體的抵抗力,一旦發現可疑豬即刻隔離檢查。③對于疫區或疫場,由于本病的陰性感染占比很高,發病后要對全群豬采取嚴格的分群隔離飼養,盡快育肥后全群捕殺,并對所有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和物品徹底消毒。對確有經濟價值的豬群,也應逐步淘汰病豬和可疑豬,最后全群更換健康豬。④為有效地控制和消滅此病,建立健康豬場為最有效的措施。
3.2 治療方法。發生氣喘病的豬應第一時間淘汰,對確有經濟價值的豬采用抗生素治療。可采用土霉素、四環素、林可霉素、泰樂菌素和大觀霉素等對支原體有效的藥物。也可采用中藥輔助治療,建議的配方如下:①桔梗、陳皮、連翹、蘇子、金銀花、甘草、黃芩各150 g,百部100 g,共研為末,大豬每頭喂50 g,中豬35 g,小豬25 g。②生大黃15 g,芒硝10 g,生石膏15 g,梔子15 g,連翹(去芯)10 g,黃芩10 g,薄荷10 g,生甘草7.5 g,知母10 g,粳米一把為引。煎3 次,先煎15 min,再加入大黃煎10 min 取藥液,加入芒硝,作1 日量,分2 次服(20 kg 豬的用量)。③麻黃、杏仁、薄荷、蘇子、桔梗、天花粉、陳皮、半夏、知母各20 g,桑白皮25 g,金銀花30 g,紫菀20 g,款冬花,馬兜鈴各15 g,黃芩30 g,黃檗20 g,大黃50 g,石膏100 g,川貝15 g,甘草20 g,共研成細末,溫水沖服。用量為大豬150 g,中豬50 g,小豬15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