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邁上新征程、投身新實踐,無錫市將牢記“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貢獻”囑托,傳承“魚米之鄉”“工商名城”底蘊,以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的擔當作為,狠抓規劃、科技、園區、投入等關鍵載體平臺建設,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農業強省建設探索無錫路徑、作出無錫貢獻。
聚焦規劃做深做實,增強空間承載力。在編制完成“五園五區六帶”農業農村空間規劃、“農地合一”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規劃和所有規劃發展村莊建設規劃的基礎上,推動市、縣、鎮三級共同抓好規劃的深化完善和執行落實。健全“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完成1090 個規劃發展村居民點規劃,新啟動165 個規劃發展村現代“美麗農居”建設。爭創全國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打破行政區劃限制,跨鎮跨村整合資源,用3年時間將全市城鎮開發邊界外所有永久基本農田建成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噸良田”。推進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促進土地高效集約利用,保障鄉村振興建設需求。堅持大招項目、招大項目,全年開工建設農業農村重大項目150個以上。
聚焦科技創新創造,增強轉型驅動力。投資1.8 億元加快建設省農科院無錫分院,打造全省一流市級農業科研機構。深化政產學研合作,圍繞現代種業、生物農業、“未來食品”等領域開展重大關鍵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推進“長江三鮮”“太湖三白”“河蕩三青”等種質資源創新中心建設,做大做強“錫稻”“太湖青蝦”“太湖雞”等特色品種。做好農業數字化建設整市試點工作,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打造農地管控、質量追溯等20 多個應用場景,實現規劃、生產、管理、服務“一圖感知”。強化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運用,為2500 臺插秧機、收割機免費配備基于“北斗”系統的遠程作業終端,培育一批國內領先的“智慧農田”“無人農場”。
聚焦園區建優建強,增強產業競爭力。運用工業化思維、市場化理念,縱深推進區級科技園、鎮級產業園、村級特色園等農業園區建設,構建全面覆蓋、各具優勢、差異發展的園區化發展格局。將現有的2 個國家級、3 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納入全市開發區考核范圍,借鑒工業開發區管理模式,完善組織架構、優化運營機制,加快構建優質稻米、精品水果、高效園藝等農業全產業鏈,努力建設國內一流的現代農業園區。加快推進49 個鎮(涉農街道)園區建設全覆蓋,到“十四五”末打造規模適度、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鎮級產業園、村級特色園100個以上。
聚焦投入更足更準,增強政策牽引力。健全優化財政支農政策,落實土地出讓收入優先支持鄉村振興政策,各級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補助3 億元,確保每畝建設標準不低于6000 元。設立市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美麗農居”、特色田園鄉村等專項1.24億元。設立水稻田生態補償、糧食規模經營、機插秧等糧食種植補貼,確保糧食生產每畝補助不低于1050 元。設立市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補助專項4000 萬元,確保相對薄弱村年收入超250 萬元、全市村均集體經濟收入超1000 萬元。發揮無錫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合作聯盟作用,推廣“惠農貸”、農業融資擔保等信貸產品,用好鄉村發展振興投資基金、鄉村振興專項債、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等工具。引導支持無錫本地國企開展土地整理、高標準農田、生態魚塘、蔬菜基地、農村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培育壯大鄉村振興“生力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