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琳 張 偉 孫曙光/江蘇省徐州市農業農村局
江蘇省徐州市緊扣鄉村全面振興,高度重視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切實發揮重大項目對穩投資、穩增長、穩預期的重要支撐作用。通過開展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全市產業規模持續壯大,結構更加完善,農業產業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為進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2020-2022 年共實施農業農村重大項目639 個,累計完成投資額640.2 億元。
突出“實”,持續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精準招商。年初印發鄉村產業項目招引工作方案,明確任務目標和重點工作。圍繞優質稻麥、高效水果、綠色蔬菜、規模生豬、生態肉禽市級重點全產業鏈和一批縣域特色產業鏈,梳理每個鏈條重點招商區域、重點招引企業和重點科研院校,繪制農業全產業鏈招商地圖,編排外出小分隊精準招商活動計劃。同時,針對各地申報投資額5000 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和冷鏈物流新開工項目,組織開展了三輪現場核查認定,共認定新開工項目96 項,總投資166 億元。
突出“嚴”,建立完善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多次召開工作推進會議。市農業農村局年初印發農業產業招引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辦法,建立招引項目“簽約-開工-投產-運營”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明確招引項目范圍,規定項目簽約注冊、開工建設、竣工投產和達產達效的認定標準,按照“板塊初審、市級復審、現場核定”的工作流程,組織項目開工和投產現場核查認定,開展項目全生命周期各階段數據監測和全程化實地查驗,核查認定結果及時通報。同時,積極配合市人大、政協開展專題視察,進一步強化對重大項目建設的督促和監管。
突出“加”,不斷推進農產品加工業提檔升級。對投資額較大的加工項目實施全程動態管理,逐一排查摸底、登記造冊、全程督查。據統計,目前入庫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87 個,占比34.94%;新形態鄉村產業項目100 個,占比40.16%;高技術農業項目44個,占比17.67%。“加、新、高”項目共計231 項,占比92.77%。全市共有14 個項目入選省級示范項目,3 個項目入選省“加、新、高”典型項目,均對當地的產業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邀請市政協10 多位委員和涉農專家,就農業農村重大項目中農產品加工業開展專題視察活動,委員和專家們圍繞重大項目建設質量和進度、農產品加工業提質增效、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等方面提出意見建議,有力推動了農產品加工業項目健康向好發展。
突出“幫”,助企紓困助推重大項目復工復產。全方面調研重大項目運行情況。分縣區、企業、產業類型對重大項目停工復工、企業用電量、帶動農戶等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多層次開展助企紓困政策宣傳。以市政府辦名義召開農業企業座談會,分析企業在農產品生產、運輸、供應鏈、資金鏈等方面存在的困難,詳細解讀近期出臺的金融政策和惠企文件。同時還主動服務項目承擔企業,開展銀企對接活動,助力項目全部復工復產。多渠道落實用地用電政策。聯合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各縣(市、區)梳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合理用地需求情況,建立全市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用地需求項目庫,目前已編排入庫項目91 個。貫徹落實農產品初加工用電價格政策,聯合市發改委先后對5 家農產品初加工企業落實農業電價,年節約企業用電成本20 多萬元。
突出“學”,學習外地經驗推動創新發展。為更好地提升徐州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和管理水平,市農業農村局組織相關人員到宿遷市學習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和農業招商經驗做法,觀摩農業重大項目及招商項目8 個,重點學習宿遷農業招商先進理念、工作方法、運行體系和推動機制,并形成考察調研報告報市委市政府。
突出“比”,推動比學趕超提高項目質效。2022 年7 月26 ~30日,邀請各縣(市)區農業農村局分管局長、項目負責同志,組織開展針對投資額5000 萬以上農業產業招引項目和農業農村重大項目觀摩點評活動,集中觀摩點評7 個縣(市)區共計56 個項目并從項目投資規模、推進速度、行業先進性、經濟貢獻度、示范帶動作用5個方面對項目進行了綜合評分。
抓實“三項行動”,聚力質效新提升。一是現場觀摩推進增效。通過開展現場觀摩,強化督查、現場推進,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推動各縣(市、區)比學趕超,提高項目質效。二是加大精準招商增效。圍繞全產業鏈建設,采取平臺招商、以商招商、駐點招商、委托招商和云招商等方式,堅持“走出去”招引,緊盯重點區域,瞄準央企、國企和農業行業重點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一對一”“點對點”的上門招引活動,吸引更多重大項目入駐。三是聯動監管行動增效。推進領導責任掛鉤、縣級部門聯動機制落實落地,構建完善“項目建設主體+鎮級服務人員+縣級主管部門+市級重大項目管理專班”四級聯動工作體系,借勢借力、聯動聯管,形成監督管理、提質增效的合力。
聚焦“三個投向”,注入建設新動能。一是聚焦主導產業。加強農業農村重大項目與農業全產業鏈的融合銜接,擴大農產品精深加工、市場流通、休閑觀光旅游農業等項目社會投資。深入實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十百千”工程,到2025 年,建成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 家、省級100 家、市縣兩級1000 家,做強一批“領軍型”龍頭企業,壯大一批“成長型”龍頭企業,形成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單項冠軍”。二是聚焦綠色生態。加強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審核,強化生態環保準入,嚴防低質低效和高耗能、高排放項目進入項目庫。提升農產品加工能力,實施農產品加工三年攻堅計劃,引導農產品加工由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推動龍頭企業加快推廣新工藝、新裝備、新技術,推動產業煥發新活力。三是聚焦平臺載體。高質量建設9 個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招引建設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示范帶動強的重大項目入駐,補齊“三農”領域短板弱項。到2025 年,每年招引不少于40 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項目入駐園區。
創新“三項舉措”,激發質效新活力。一是強化金融活水撬動。運用財政金融手段,支持重大項目建設。制訂激勵措施,擬出臺對當年新引進并落地億元以上農產品加工業或者冷鏈物流項目的區、鎮給予資金獎補。擬編制《2023-2025 年徐州市現代農業發展項目申報指南》,支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重點支持當年新建的農業重大項目。二是完善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健全招引儲備、開工建設、跟蹤調度、督導服務、投產達效的重大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強化項目調度監測的及時性和精準度,充分運用“省重大項目服務管理平臺”等信息技術和手段,推進扁平化管理,杜絕虛報漏統,確保重大項目建設提速、提質、提效。三是營造項目建設良好氛圍。在抓好項目推進的同時,整合各類資源,積極宣傳展示全市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成效和特點,培樹一批典型,打造一批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