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高/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張 昭 王 衛/南京農業大學金融學院
ESG 是環境責任、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三個詞的英文縮寫。自2006 年ESG 概念提出以來,已成為社會全面了解企業發展質量的重要維度,并成為全球投資者對企業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我國非常重視農業企業的ESG 信息披露。2012 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逐步建立龍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制度”;2015 年,國辦出臺的《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再次強調要“逐步建立社會責任報告制度”。近年來,江蘇農業企業實力不斷增強,有基礎有條件率先探索構建農業企業的ESG 信息披露體系。
農業上市公司是農業企業中的龍頭,分析其信息披露行為最具有代表性。截至2021 年底,江蘇省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農業企業共有10 家。從發展看,其信息披露具有以下特點。
信息披露制度體系不斷建立健全。越來越多的公司將董事會作為ESG 事務的最高決策機構,將ESG 管理工作納入公司董事會職責范圍。適時審查和更新相關制度,不斷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體系。蘇墾農發制定并不斷修訂優化《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和《內部信息及知情人管理制度》,嚴格履行重大信息內部報告和審批流程,有效保障公司重大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及時。洋河股份建立了完善的信息披露管理體系,搭建了覆蓋子公司的信息披露報告義務聯絡人網絡。
信息披露比較及時。江蘇農業上市公司按要求積極進行相關信息披露,特別是2009 年以來,新上市的公司基本穩定發展1 ~2 年就以獨立報告全面披露ESG 信息。從披露的渠道和時間來看,7 家發布獨立報告的江蘇農業上市公司都通過上交所、深交所和證監會指定信息披露網站披露,時間主要集中在4 月份,與公司年報一同發布,及時滿足了公眾對公司財務信息(年報)與非財務信息(ESG 報告)的需要。
信息披露多采用獨立報告的方式。2008 年,上交所發布《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在公司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或單獨披露環境信息。目前,江蘇10 家農業上市公司中有7 家通過獨立報告進行披露,另外3 家整合在年報中披露。近年來,3 家以年報形式綜合披露信息的企業也在不斷改進。如2021 年恒順醋業、華綠生物均在年報中單列“公司治理”“環境和社會責任”兩節來披露相關信息。
信息披露內容總體規范翔實。從7 家出具獨立報告的上市公司看,6 家均采用了一種或多種編制標準,報告編制整體比較規范。部分公司信息披露獨立報告內容較翔實。披露內容上,部分公司如洋河股份、蘇墾農發采取“硬披露”,即披露了那些客觀清晰、可從其他渠道驗證且績效差的企業難以編造模仿的信息。洋河股份在環境、社會責任等信息披露方面列出了量化關鍵指標,如“電量消耗強度”“用電效率”等。蘇墾農發緊跟國家新戰略,重點披露了“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等方面的信息,還詳細列出“帶動增收金額”等關鍵績效指標數據。
雖然江蘇農業龍頭企業ESG信息披露取得較顯著的進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老牌企業信息披露示范帶動不足。2006年,滬深兩市交易所就對上市公司提出以獨立報告的形式披露ESG 信息的倡議,并提供了披露指引。目前約有40%的農業上市公司均以獨立報告形式披露信息。但維維股份與恒順醋業作為上市20 余年的老牌農企,最近2 年才開始在年報中單列“公司治理”“環境和社會責任”部分來進行披露。
部分企業信息披露內容不豐富。從以獨立報告披露信息的7 家企業看,今世緣與蘇鹽井神的報告大部分為文字性描述、無圖片輔助和第三方佐證,味知香的報告則更像一篇企業宣傳手冊。從以年報形式披露信息的企業看,維維股份年報中關于“環境與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篇幅不足1 頁,而且缺乏數據支撐。
企業披露信息的可比性還不高。由于各上市公司采用的信息披露標準不同,各企業信息披露報告的目錄、框架差異較大,內容側重點各不相同,橫縱向企業間可比較性較差。如蘇墾農發、洋河股份與立華股份都采用了3 份以上涵蓋國內、國際的信息披露標準,信息披露內容及其具體指標比較詳細但統一度不高;今世緣、味知香與蘇鹽井神采用上交所發布的信息披露指引,但指引要求的信息披露沒有明確的具體指標,導致企業信息披露內容比較寬泛,沒有可比性。
信息披露的企業特性和真實性不足。 “帶農增收”“脫貧攻堅”“共同富裕”等是農業企業與其他企業顯著區別的特質責任。然而,在10 家上市公司中,只有蘇墾農發與洋河股份披露了相關內容和關鍵績效指標數值,有3 家企業只披露相關內容,有5 家企業沒有相關內容的披露。以獨立報告披露信息的7 家企業均未請第三方機構進行內容鑒證。
農業企業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骨干力量,要以ESG信息披露為抓手著力推進農業企業高質量發展。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體系,推動信息披露強制化。有關部門要加快出臺企業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規,使得監管部門有法可依。省內相關部門要相互協作,探索出臺相關制度,細化配套措施和執行細則。加快建立ESG 信息披露的獎懲制度,對表現突出的企業給予稅收減免、用地用電優惠等政策支持,引導更多的企業披露ESG 信息。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推動強制披露制度的建立。可以先從省內農業上市公司試點,向國家和省級農業產業龍頭企業逐步推進。
制定信息披露統一標準,推動信息披露規范化。要充分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按照經濟、社會和環境均衡發展的價值判斷和邏輯,加快制定出一套科學可行、適用性強、符合江蘇“省情”的農業企業ESG信息披露統一標準。在披露內容方面,重點強化農業企業特質,如穩產保供、食品安全控制、農業綠色發展舉措、農民工權益保障、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等,做到與其他行業既有共性又有自身特性。在披露形式方面,減少主觀定性描述,注重指標的量化和實質性,提高信息質量和可比性。
培育壯大專業服務機構,推動信息披露服務社會化。同財務報告需要鑒證提高可信度一樣,ESG 報告同樣需要鑒證來增信。國際上現有的ESG 報告鑒證標準主要是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委員會發布的ISAE3000,以及由社會和倫理責任協會發布的AA1000 審驗標準。江蘇可在借鑒國際鑒證標準基礎上,率先探索建立農業企業ESG 報告鑒定準則。加快培育發展信息披露第三方服務機構,為企業提供ESG 信息披露數據收集、報告撰寫、披露評級、審驗鑒證等咨詢服務。特別是要加快推進信息披露審驗鑒證服務,提高信息披露的公信度。
強化優秀典型宣傳推介,營造信息披露良好氛圍。強化企業信息披露的意識,激發自身信息披露的內生動力。完善資本市場投資機制,引導機構投資者更多關注財務信息之外的ESG 信息,培育ESG 投資體系,用資本拉動企業主動披露信息。鼓勵地方政府設立“企業ESG 信息披露優秀獎”等獎項,樹立信息披露行業標桿企業,引領示范帶動其他企業。加強媒體的監督與宣傳,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業企業ESG 信息披露的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