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力
(昌黎縣農業農村局 河北 昌黎 066600)
昌黎縣作為產糧大縣,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馬鈴薯,玉米常年播種面積穩定在50 萬畝以上,是全縣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近年來隨著農業生產逐步機械化,全縣玉米種植也實現了全程機械化,播種、中耕施肥、病蟲害防治、采收均實現了機械化,不但節省了人力、物力,還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減少了環境污染,達到了玉米種植提質增效的目的。
根據茬口安排選擇合適的品種。選用純度、凈度、發芽率、發芽勢高的包衣品種,昌黎縣主推玉米品種有丹玉405(晚熟玉米品種)、東裕108(中晚熟品種)、京科968(糧飼通用型品種)、中農大367(抗倒伏、抗病、耐高溫品種)、迪卡516(中晚熟品種)等。
玉米種植地塊,每2 ~ 3 年進行1 次土地深松,最佳深松季節是上一年的秋季或是初冬,可以有效的涵養冬季雨水,最佳深松厚度30 cm 以上,以打破犁底層,提升地力,蓄水保墑,增強土壤吸收肥水的能力,促進玉米植株健壯生長。
播種前施足底肥,地面撒施腐熟的有機糞肥2 000~3 000 kg,然后結合施肥對土壤進行1 次深耕,把有機糞肥翻入土壤15 cm 左右深,增強土壤透水性,利于玉米根系生長,提高根系吸收肥水能力,滿足玉米對耕層土壤有機養分的吸收,達到最佳的施肥效果。
“全苗”是玉米高產的基礎,“苗齊”“苗壯”是關鍵,所以說玉米播種質量很重要。
3.1 播種時間。春玉米播種時間是5~10 cm 地溫穩定在10 ℃以上時,昌黎地區一般是5 月1 日前后,地膜玉米可以提前15 d 左右;夏春玉米,一般上茬為中小棚馬鈴薯,上茬采收后于5 月底6 月初播種;夏玉米一般為小麥茬或是豌豆茬,上茬作物采收后于6月底7 月初播種。
3.2 播種密度。根據氣候、土壤、品種特性以及生產目標合理安排播種密度。受自然環境等因素影響,昌黎等沿海地區的玉米種植密度一般為2 800~ 3 800 株/ 畝;稀植玉米品種,種植密度一般為2 800~3 000 株/畝;耐密玉米品種,種植密度一般為3 500~3 800 株/畝。最佳播種行距為55~65 cm,株距55~65 cm。
3.3 播種方式。播種前2~3 d,對未拌種的精選種子進行曬種殺菌,增強種子活性;播種前1 d 用玉米種衣劑拌種,增強玉米植株抗性。采用玉米精量播種機播種,根據種植需求采用2、3、4、6 行的不同規格。地膜種植的選擇播種覆膜施肥一體機,播種深度一般控制在5 cm 左右。播種時,一定要控制好播種機速度,保持勻速直線行駛,播種過程中不能倒車和轉彎,保證“行距一致、株距一致、深淺一致”。
4.1 種肥一體播種。玉米播種時,種肥一體化播種,畝施入玉米專用控釋肥50 kg,一定要保證“種、肥”分離,避免燒壞種子。玉米專用控釋肥通過包膜、包裹、添加抑制劑等方法,使肥料的分解、釋放時間延長,有利于提高肥料的養分利用率,滿足玉米生長全生育期的營養需求,但是現有國產控釋肥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根據作物生長情況,生育期還需要進行中耕施肥。
4.2 澆水。春玉米播種前若雨水充足,可以不澆水;若當年雨水少,要澆1 次透水造墑,保證土壤底水充足。玉米苗期抗旱能力最強,需水較少;穗期抗旱能力較弱,需水較多;花期抗旱能力最差,需水最多;抽雄、吐絲期需水強度最大。因此,應根據不同時期天氣情況和土壤含水量情況適時適量澆水,滿足玉米生長需要,保證玉米生長質量。
4.3 中耕施肥。在玉米拔節期、大喇叭口期采用中耕施肥機追肥,根據玉米植株生長狀況以及土壤養分情況追施所需肥料。大喇叭口期是玉米全生育期追肥的重點時期,以速效氮肥為主。采用中耕施肥機施肥,利用了中耕施肥機良好的行間通過性能,幾乎不傷根,而且傷苗率極低,施肥深度5 cm 左右,施肥后覆土嚴實,利于肥料的充分吸收利用。
4.4 病蟲害防治。玉米種植病蟲害防治原則為“預防為主,化控為輔”。玉米播種前噴施除草劑封閉除草,若效果不明顯,在玉米植株3~5 葉期進行化學除草;大喇叭口期,采用灌心法,用顆粒型觸殺劑防治玉米螟;在玉米種植整個生育期,為防治大小斑病、玉米線蟲、莖腐病、蚜蟲、薊馬等病蟲害的發生,根據需要采用農用植保無人機施藥機或是走式高架噴霧機進行機械式噴藥。使用農用植保無人機具有靈活、簡便、安全系數高的優點,而且可以設定每畝用藥量,采用GPS 定位測速,用速度控制噴頭農藥的噴施量和開關,可以實現農藥自動定量精準控制噴灑,極大地提高了農藥的利用率,而且遠距離操作,降低了作業人員的中毒風險。該施肥設備適用于合作社或是種植大戶,或是小種植戶租賃大種植戶的噴藥設備,既不損壞農作物及土壤物理結構,又省時省力省藥,從而達到玉米種植節本增效的目的。
玉米最佳收獲時期為“乳線”消失時,適時晚收獲可以明顯增加產量。玉米直立或倒伏較輕的地塊可采用機械收割,玉米收割機的型號要跟種植的行距、株距保持一致。根據玉米生長情況,選擇合適的檔位和馬力。收割機在運行中將割臺和切碎器接在后懸掛架上,保持勻速行駛,確保玉米收割質量和效率。采用地膜種植的,玉米采收后,還要用地膜回收機進行殘膜回收,防止殘膜污染環境。收獲籽粒的,注意玉米籽粒含水量不要超過25%,若大于25%要采用摘穗的方式收獲。
收獲后的玉米要及時進行降水處理,摘穗收獲的要放在通風處晾曬;籽粒收獲的,要用烘干機及時降水處理,水分降到13%左右為宜,然后入倉貯藏。
玉米采收后秸稈粉碎還田或是做回收處理。秸稈粉碎還田,碎茬深度不小于8 cm,根茬粉碎率要保持在90%以上,根茬長度不能超過5 cm,根茬土壤覆蓋率要保持在80%以上。秸稈粉碎還田,一般在采收完后進行一次土壤深翻,將秸稈深翻10 cm 以上。為促進秸稈發酵,減少病蟲害發生,每畝施入適量的氮肥和腐熟劑,促進秸稈發酵進度。秸稈回收再利用的處理方式是玉米采收后,將秸稈捆綁后及時運出種植地塊,作為秸稈壓塊的原材料供給生產企業,或是作為飼料供給養殖場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