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魁巖
(凌海市大業鎮機關保障服務中心 遼寧 凌海 121200)
錦州地區設施黃瓜種植面積較大,近年來當地設施黃瓜重茬問題較為嚴重,病蟲危害逐年加重,影響了黃瓜的品質、產量和經濟收益。當地農業技術部門大力推廣黃瓜嫁接育苗技術,有效緩解了這一問題。
黃瓜嫁接苗利用砧木的強大根系抵御重茬造成的土傳病害嚴重的問題,從而培養健壯植株,減輕植株病害的發生,減少農藥的使用量,也能夠降低黃瓜生產成本,生產出優質、低殘留的黃瓜供應市場。南瓜等砧木的根系抗寒性好,使嫁接苗黃瓜植株的抗寒性明顯增強,避免了黃瓜不耐低溫等劣勢。黃瓜嫁接苗根系對水肥吸收性能好,可減少黃瓜的苦味瓜出現,也可避免早衰現象發生,實現黃瓜產量及效益的提高。
2.1 優良砧木選擇。黑籽南瓜與黃瓜的嫁接親和力較好,嫁接苗成活率較高,抗寒性良好,可減輕和抵御各種病蟲害,瓜條品質好、清香味濃郁、無異味。悠悠一輝黑型來自日本,由崎玉原種育種公司推出,特點是嫁接操作較為容易,嫁接成活率非常高,嫁接苗耐低溫能力好,適合北方冬季設施內栽植。云龍七由日本久留米原種育成會培育推出,根系極其發達,高抗急性枯萎病,嫁接苗瓜條不會出現蠟粉,瓜條均勻、大小一致,抗寒能力差。西魯坡由日本龍井種苗公司推出,與黃瓜嫁接親和力強,嫁接苗生長均衡,抗早衰,在高溫條件和溫差較大的環境中豐產性能好。壯士由臺灣農友種苗公司推出,其優點是與黃瓜嫁接親和性好,植株健壯,抵抗枯萎病、耐低溫能力好,豐產性好。
2.2 栽培品種選擇。選擇品種時,要重點考慮滿足市場需求并兼顧豐產性能、優良品質,同時要考慮對環境條件、管理水平的要求等因素。冬春茬黃瓜在設施中栽培要選擇可抵御低溫、弱光栽培環境,早產早豐、品質優,抗病蟲的優良品種。
3.1 播期、播種量。生產上最常用的插接法需要黃瓜比砧木延后播種3~4 d。砧木與黃瓜播前都要進行種子催芽。黃瓜播種量要比出苗量增加20%~30%,砧木播種量要比出苗量增加40%~50%。
3.2 砧木培育。黑籽南瓜種子用60 ℃溫水浸泡1 h,之后搓洗漂除雜物,再用150~200 ml/L 的赤霉素水溶液浸泡,24h 后撈出瀝干播種。育苗基質一般用2 份草炭土與1 份蛭石,加入適量高磷育苗專用復合肥拌勻即可。使用72 孔穴盤播種,播種深度1~2 cm,播后覆蓋蛭石1 cm 厚,噴足水,溫度28 ℃~30 ℃,基質水分含量70%~80%。出苗后白天溫度控制在25 ℃以下,夜間控制在15 ℃~18 ℃。控制澆水量。預防猝倒病可噴施72.2%霜霉威水劑800 倍液。可沖施平衡性水溶肥料壯苗。以砧木的第1 片真葉長出時開始嫁接為宜。
3.3 黃瓜(接穗)培育。播前要進行溫湯藥劑浸種,對種子消毒處理。用2 份開水加1 份涼水(水溫在60 ℃左右)兌好后把種子放入,之后要不間斷地攪拌種子,水溫降到30 ℃后加入50%多菌靈,兌成500 倍液,浸種1 h,用清水沖洗種子,再用30 ℃水浸泡種子4~5 h,放入催芽皿催芽,保持26 ℃~30 ℃,當芽長到0.3 cm 時開始播種。用2 份草炭土與1 份珍珠巖混勻作為播種基質,54 cm×28 cm 的播種盤可播種子800 粒左右,均勻播完后覆蓋1.5 cm 厚珍珠巖,澆足水。溫度要求白天不超過25 ℃、夜晚不低于15 ℃。幼苗出土后及時要見光,子葉展開時開始嫁接。
生產上多采用靠接法,用刀片將砧木去掉生長點,在距子葉0.5 cm 下,與胚軸呈30°用刀片向下切削胚軸粗度的1/2 左右,切口長度不超過1 cm。在黃瓜(接穗)子葉下2 cm 處從下向上呈30°用刀片向上切削胚軸粗度的1/2 左右,切口長控制在0.6 ~0.8 cm。切完后把黃瓜(接穗)的向下舌形楔嵌入砧木的切口里,用嫁接夾夾住接口。使用基質為7 份腐熟有機肥與3 份園田土,加入適量平衡型復合肥,定植入50 孔或72 孔穴盤育苗盤中,澆足水。溫度白天25 ℃~28 ℃,晚上18 ℃~20 ℃,基質保持相對濕度95%以上,只可接受散射光;3 d 后溫度逐漸降低,白天22 ℃~24 ℃,晚上16 ℃~18 ℃即可,可適度通風,相對濕度控制在78%左右,適度接受直射光,7 d 后可接受正常光照。20 d 左右斷黃瓜(接穗)根,3~4 片真葉可定植,完成育苗過程。
黃瓜苗期多發的病害一般有苗期猝倒病、枯萎病等。防治枯萎病可用50%多菌靈400~500 倍液,防治猝倒病用72%普力克400 ~ 500 倍液、72%霉疫清600~800 倍液噴霧。防治蚜蟲可懸掛黃色粘板,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1 500~2 000 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500~2 000 倍液等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