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 健 昆山市錦溪高級中學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讓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在網絡的影響下容易滋生一些心理問題,可能是一些極端惡劣事件帶來的陰影,也可能是在日常網絡交流和互動中產生的消極情緒,若不及時開解,容易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造成影響。為此,學校應發揮教育主陣地優勢,整合各種開解方法和措施,促進高中生健康成長。
很多學生受網絡游戲或短視頻的影響,沉溺網絡世界無法自拔。在這樣的沉迷背景下,學生們不再將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學習上,而是沉浸在虛無的精神享受之中。有些學生在沉迷網絡的過程中,可能會受到一些消極思想觀念的影響,認為學習沒有意義,因而進一步放大了學習的懈怠心理,嚴重情況下,會產生較強的厭學心理。
現階段,因為沉迷網絡而產生強烈厭學心理的高中生不在少數,甚至其中不乏一些原本學習成績很好的孩子,也因沉迷網絡,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沉迷網絡嚴重占用了學生的學習精力,給其心理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
高中生由于缺乏豐富的社會閱歷,所以在投入到網絡世界之中時,容易受一些輿論因素的影響,進而盲目地站隊、評論,其帶來的后果就是網絡暴力。在面對網絡中他人的指責和謾罵時,學生已經無法理智思考,而且很容易沖動做出一些不計后果的事情。這樣的易怒心理還會帶入到現實學習、生活之中,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非常不利。
在網絡時代背景下,網絡信息非常豐富,因為容納的群體相對較多,所以能遇到性格、家庭背景各異的人,其中不乏一些“炫富”群體。受到這些群體的影響,很多學生在接收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時,容易將自己與之進行對比,進而產生強烈的對立心理。回歸到現實生活之中,容易變得偏執和激進,并以自我為中心看待問題,甚至會將家人和其他學生、教師假想為敵人。
網絡因具有匿名性的特點,給了部分學生展示自己、大膽發言的平臺。受其影響,很多學生通過網絡獲得了“成就感”,久而久之產生了較強的自負心理。但是,這樣的學生一旦在現實中遇到任何失敗或挫折,往往不具備較強的承受能力,容易由自負變得自卑,更有甚者會引發嚴重抑郁情緒。
在網絡時代背景下,部分沉迷互聯網的高中生認為網絡世界就是全部,他們可能很久都沒有真正生活在現實之中,如參與一些社交活動,這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大。因此,學校要想對學生的這一心理問題進行全面解決,就需要大規模開展有益學生身心的校園活動。
舉例來講,在每一年的國慶和元旦等節日時,可以舉行大型聯歡活動,讓學生自行組織安排相應節目,從網絡世界中抽離出來,真正地投入到日常生活和學習之中,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也可以開展一些乒乓球比賽、象棋比賽等,構建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確保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重新建立健康的思想觀念,提高認知,對自身有更為清晰的了解,從沉迷網絡世界中的自負及自卑心理中走出來,實現健康成長。此外,學校還可以選擇在每周的某一節課開展興趣班,如美術、書法、鋼琴等,引導學生積極參入進來,這樣可以縮短部分學生沉迷電子產品的時間,幫助其糾正錯誤的思想觀念。
網絡時代的到來,讓很多學生存在嚴重的厭學心理,教師要想真正解決這一現實問題,就需要創建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同時構建融洽且和諧的師生關系。首先,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教師可以將網絡中的正能量內容選取出來,應用到教學之中,對學生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例如:有哪些科學家榜樣,以及為民生事業發展的醫學英雄榜樣等,宣講他們的事跡,感染和鼓舞學生。教師可以開展主題班會,將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影視作品播放給學生看,這樣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心理教育,讓學生看懂更多不屈不撓且勇于拼搏的人生,進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避免學生被網絡中不良信息影響。
其次,教師應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將更多的交流和溝通機會提供給學生,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教師可以定期開展演講和辯論活動,如以網絡時代的利與弊為主題,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進行討論,在辯論的過程中,拓展學生的思維視野,讓學生站在正確且理性的角度來看待網絡時代的影響和變化,并認識到自身受網絡時代影響而產生的一些負面情緒和心理問題,進而自覺地改變。
總而言之,網絡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同時也造成了一些不利影響,制約著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針對此情況,學校方面應將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全面了解,然后加大力度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確保將學生拉回到現實生活之中。同時,教師巧妙地將網絡中的正能量人物和事件整合到課堂之上,進一步發揮其榜樣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斷提高學生自身的自制力,避免受一些網絡負面信息的影響。確保學生在網絡時代下,可以不被網絡的消極信息影響,這樣不論在任何環境和時代之下,都可以堅定初心,擁有更加健康與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