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曉楠
文本教學是英語教學最基本的路徑。學生的英語學習絕不僅僅是簡單地識記詞匯、語法等,還應當培育語感。語感的培育也絕不僅僅是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英語單詞、短語、句子等的聽、說、讀、寫,還要引導他們品讀文本、品味文本、品咂文本。文本是培育學生英語素養、提升學生英語學習力的重要載體、媒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緊緊依托教材文本,補充相關的課外閱讀文本(如“黑布林”英語讀本、“跟上兔子”英語讀本等),引導學生對英語文本進行積極的構造。文本構造分為三個層次:其一是“文本建構”,這是一種遵循教材文本的教學方式;其二是“文本再構”,這是一種對教材文本進行積極、主動加工的教學方式;其三是“文本創構”,這是一種超越教材文本而進行文本重構的姿態。文本構造是夯實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一條有效路徑。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是以語篇作為教學基本單位的。英語詞匯是嵌入在英語教材文本之中的,英語語法是滲透、融入英語教材文本之中的。因此,英語教學不僅要有語感、詞感、段感,還要有篇感。教師要緊緊依托英語教材文本,引導學生潛入文本,深度解讀文本;要讓學生從英語文本的表層意義探尋到深層意義探尋;要引導學生在解讀英語文本的過程中,“把握英語文本的主要思想、情感,把握英語文本的關節、矛盾、關鍵、核心、沖突等”(張秋會、王薔 2016)。文本建構是學生開啟文本解讀的“第一把鑰匙”。教師要引導學生切中肯綮、事半功倍地解讀文本。
解讀英語教材文本,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面向文本本身。要讓學生從文本本身入手,首先要關注文本的表層意思,把握相關的信息點之間的關聯;其次要引導學生解讀文本的觀點、思想,體驗、感受文本的內在情感、情思等。例如,在講授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時,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本中的四位小朋友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對文本中的相關信息(如動物朋友的特征等)進行整理,如有學生從動物朋友的顏色方面整理,有學生從動物朋友的身體特征方面整理,還有學生從動物朋友的能力方面整理,等等。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進行整理之后,就能理解文本,有效地解讀文本。
教師引導學生解讀英語教材文本,不僅要遵循文本本身的意義,而且要關注其年齡、心理特征。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視角解讀文本。只有用符合兒童心智特點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認知,才能讓他們的英語文本解讀具有實效性。例如,所在學校一位教師在講授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時,在處理文本的最后一小段,也就是邁克(Mike)看到蒂姆(Tim)畫的船反問“Is this a boat?”時,巧妙地抓住文本中的“空白”,引導學生將自己“擺”進文本,揣摩、思量蒂姆會如何回答,從而激發其文本思維,引發其文本想象。學生的回答精彩紛呈,如有學生回答“Yes,it’s just like a banana”;有學生回答“Yes,it’s a boat”;有學生回答“Yes,it’s difficult,but can you try?”這樣一種創意性、創造性的回答超出了教師的預設。教師站在成人立場上,假設學生的回答就是謙虛地向邁克承認不好,對于學生來說是過時、不真實的。學生的回答則是其想法的一種自然、真實的坦露?;趦和暯墙庾x文本,能收獲美好、美妙的風景。
從學生的“學習”視角解讀文本,要求教師把握好單元教學目標、課時教學目標等之間的關聯。教師可以從話題、功能、修辭等方面引導學生認知。從學習的視角解讀文本,能有效地引導學生的英語學習從“學會”轉向“會學”“慧學”。例如,在講授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Unit 5 A party時,教師以“Children’s Day is coming,what are you going to do?”引入話題。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依托教材的插圖預測“What are the children going to do for the party?”,并通過閱讀回答問題:“What are the children going to do at the party?”通過以上三個“核心問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解讀文本。文本成為學生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媒介。學生在理解英語教材文本的同時,能不斷地應用目標句型、目標語等進行表達,從而實現英語學習形式與意義的有機統一。
文本的建構是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解讀文本不僅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言語輸入,而且要注重其言語輸出,要充分激發其英語文本解讀興趣,調動其英語文本解讀積極性,發掘其英語文本解讀創造性。通過英語文本的解讀,讓學生走入英語文本的深處,從而更好地理解、把握英語文本,為他們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文本不僅需要深入地解讀、建構,還需要適度地加工、完善,也就是進行文本的再構。文本再構的過程其實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發現文本的意義、發掘文本的意義的過程。當然,文本再構不是完全脫離文本,而是基于文本,對文本進行深度加工,讓文本更適合學生的英語學習(傅詠梅 2012)。文本的再構不僅需要有針對性、適切性,還需要有趣味性、梯度性、多樣性等。文本再構能充分發掘學生的建構、創造潛質、潛能,提升他們的英語學習力。
文本再構需要抓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相關媒介、載體等進行文本再構。比如,借助英語關鍵詞匯、思維導圖等。文本再構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活動,應有助于學生的英語學習。例如,在講授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Unit 5 Look at me時,教師結合“跟上兔子”英語繪本分級閱讀A red coat進行文本再構。其中,在講授完Fun time板塊后,教師建構了如下頁所示的思維導圖。
如此,引導學生將思維導圖與文本的內容結合起來。文本再構能激發學生的英語思維、想象。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具體學情,引導學生在理解繪本、教材文本的基礎上進行文本再構,可以選擇繪本中的角色進行文本再構,也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整體性的文本再構。文本再構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這種從“扶”到“放”的方式,有助于學生的英語學習向文本縱深之處發展。
在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再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現代媒體、網絡等介質,如微課、微視頻對文本進行再構。實踐證明,這種具有聲、色、光、影特質的文本再構,能盤活學生的文本構造能力。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的故事板塊內容主要講述了四個小朋友參加Fancy dress party的事情。該板塊內容僅僅講述了蘇海(Su Hai)和蘇陽(Su Yang)參加派對前的準備活動。這就為文本再構提供了契機、平臺、條件?;诖耍處熃柚⒄n,應用相關軟件制作了課件,呈現了西方的Fancy dress party的背景介紹。通過微視頻的內容補充,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再構。相較于圖片的引導,微視頻的動態性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文本再構,緊緊圍繞著文本的主題,從而有效地豐富英語學習內容、形式等,培育其文化意識、跨文化素養等。

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活動方式,具有民主性、自由性、超功利性等特質。在游戲中,學生能積極地展開英語言語表達。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豐富游戲內容、創生游戲方式,將英語文本內容寓于游戲。同時,鼓勵學生借助游戲對英語文本內容進行再構。實踐證明,用游戲進行文本再構,能讓學生的英語學習富有趣味性,英語學習內容更豐富、形式更靈動等。例如,在講授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Unit 1 In class中Cartoon time故事板塊時,教師引導學生用游戲的方式將文本內容表示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融入自己的相關想法、做法等,如有的學生扮演鮑比(Bobby)作為小老師給小伙伴們上課,由另一部分學生扮演鸚鵡不斷“搗亂”,從而導致薩姆(Sam)的每一道題都答錯的故事。在游戲過程中,學生彼此用英語進行對話、交流。通過游戲中的問答,學生提升了表達能力及語用能力。
文本再構往往可以融入、滲透教師的教學意圖、目的等。相較于文本建構的解讀,文本再構更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葛炳芳 2014)。教師要跟進學生的文本再構并適度介入,讓他們的文本再構更契合其興趣、需要,更有助于調動其英語學習積極性、發掘創造性,讓文本再構成為其生命實踐智慧結晶。
相較于文本建構、文本再構,文本創構更能發掘學生的創造性潛質。文本創構的自由度更大,因而更具有主觀性。教師要引導學生的文本創構,讓他們的文本創構成為英語經驗、素養等的表達,成為英語生活的表達、生命的表達,讓其英語文本創構成為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文本創構能豐富學生的英語課堂學習,讓他們的英語課堂學習綻放獨特的魅力、風采等。
對于英語文本的創構,可以分為學生正式的英語學習前的創構、學習中的創構、學習后的創構。一般來說,學生的英語學習前的創構是一種預測。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提供相關詞匯,引導學生進行英語文本的創構。在學生創構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英語創構內容與教材文本內容進行比較。這樣的一種創構性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英語預測積極性。例如,在講授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Unit 8 Happy new year時,教師創設過年的情境,播放慶祝新年的視頻。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祝福語表達、長輩給晚輩的禮物表達及回敬的禮貌用語等。通過這樣的一種創構,學生自然地融入英語新課學習,也自然地融入本課的重要句型“Happy NewYear”,從而避免了機械、盲目、枯燥的訓練。可以這樣說,學生學習前的文本創構,讓故事教學逐漸地成為一個整體。學生在完整的情境感知中增強了感知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學生的英語學習不僅是言語輸入的過程,而且是言語輸出的過程。教師要以問導思,引導學生進行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創構。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文本創構,一方面,讓英語文本內容更豐富、更充實;另一方面,讓學生的英語表達更靈動、更智慧。另外,還能讓學生的英語文本理解更深入。例如,在講授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Unit 1 Goldilocks and three bears的故事板塊內容時,重點是讓學生掌握“There be...”句型。在教學中,教師以問題導學:“What’s in the forest?What can Goldilocks see in the forest?”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文本想象,讓他們對文本進行創構。在文本創構的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在情境中建構“There be...”句型。教師還可以借助圖片、視頻等引導學生進行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創構,讓其根據故事的情節,故事的內容,故事中人物的表情、動作等創構文本。這樣的一種文本創構,讓學生的英語學習不僅“有意義”,而且“有意思”。
在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很多文本都有“未完成”的“空白”,這些“空白”正是學生進行英語文本創構的重要契機?!翱瞻住辟x予了學生進行英語創構的空間。很多時候,學生學習完英語文本之后,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教師要充分應用文本“空白”,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后的文本創構,從而發展其英語想象力,可以通過補充情境、再構情境、重構情境等展開,也可以對文本故事進行想象性的拓展、延伸。例如,在講授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時,在文末,教師追問:“Where is there father?What is he doing?”借助問題,學生依據已有知識、經驗進行言語對話,從而對文本進行創構。文本創構讓學生的英語學習再一次煥發生命的活力,也促進了師生、生生之間的英語言語交流,開闊了學生的英語閱讀視野,真正幫助他們實現了英語語言的內化、遷移、應用等。對于學生來說,文本創構不追求盡善盡美,而追求一種奇思妙想。文本創構有利于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他們的創新能力。
總之,學生的英語文本創構素養的培育是一個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由淺入深的過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應充分應用英語教材文本,對英語教材文本進行建構、再構、創構。通過文本的建構、再構和創構,讓英語教學更契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更適合他們的英語認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建構的度,讓文本解讀呈現開放性、多元性、創造性、個性化。文本的建構、再構、創構,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語用能力,有助于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從文本的字面信息走向文本的內涵、思想、情感,走向文本的文化、精神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