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美
基于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高中英語教學應杜絕“碎片化”“淺表化”現象,注重各單元與單元內部各課時的緊密聯系。同時,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倡在大觀念視角下完善高中英語教學,改革高中英語教學模式刻不容緩。一線教師可以先在宏觀背景下把握課程大觀念,再從微觀角度分析單元整體內容,最后以大觀念為線索,理清單元整體教學脈絡,使教學發揮最大價值,促成學生由“知識型學習”向“素養型發展”的積極轉變。
在內涵層面,大觀念視角下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由“大觀念”與“單元整體教學”兩大要素構成。其中,大觀念也稱大概念、核心觀念等,是對學科具體知識背后更本質內容的概括,是學科核心觀點和思維的集中體現(吳俊杰 2022)。在當前高中英語教學中,基于大觀念的教學活動已然是一個熱議教研命題。單元整體教學是《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所提出的一項教學建議,意在使新一輪教學克服“碎片化”問題。就二者內在聯系來說,大觀念是實施單元整體教學的基本前提,單元整體教學是落實大觀念的重要抓手,只有明確單元大觀念,充分挖掘其導向作用,然后以大觀念為引領制訂指向核心素養發展的單元整體教學目標,使每個課時目標的設計都為達成單元整體目標服務,才能使學生在環環相扣的單元教學中真正把握學科知識本質,實現由表及里的英語探究。
在價值層面,大觀念視角下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主要能提高學生的學用能力,發展其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課程標準》強調,高中英語教學要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用能力。大觀念視角下單元整體教學活動的構建,需要以一個核心觀念為主導,設計多個具有實踐性、關聯性的綜合活動,為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創造有利條件,使學生在一系列連貫的語言探究與運用活動中,系統地提高學用能力(陳雅婧 2022)。
2014年,教育部門通過《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首次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概念,主張以各階段學科課程為載體,培養學生適應終身發展的必備品格,并使他們形成符合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的關鍵能力。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它們是看似獨立,實則相輔相成的一個有機整體,是在完善的課程活動中不斷發展的。大觀念視角下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具有系統性、完善性,教師易找準核心素養的教學落腳點,使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持續提高,實現高中英語學科育人目標。
下面,以譯林版(2019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1 Back to school為例,分析大觀念視角下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思路與實踐方法。
大觀念并非學科中的某一個定理、法則、性質等,而是隱含在這些內容背后,可以用來歸納其共性的一個概念,也可能是一種思想,只有全面把握單元內容才能被發現。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能否對一個單元形成全面把握,取決于教師對單元核心語篇的研讀和分析。因此,大觀念視角下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要求教師從前到后按順序梳理單元核心語篇,挖掘其共性,提煉大觀念。
Unit 1 Back to school在“人與自我”主題語境下,圍繞“生活與學習”話題展開,由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Grammar and usage、Integrated skills、Extended reading、Project六個部分組成,核心語篇與主要內容見下表:

Unit 1 Back to school核心語篇梳理表
由上表可知:第一,單元核心語篇緊扣高中生活。第二,單元核心語篇遵照“初識新環境—面對新挑戰—設定新目標—適應高中生活—比較高中生活—豐富(建構)高中生活”邏輯主線設計。第三,單元核心語篇呈現邏輯與學生高中生活規律一致。因此,嘗試在大觀念視角下構建單元整體框架,可提煉大觀念為:培養高中生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使其樹立遠大理想和堅定目標,熱愛高中生活,挖掘自身潛能,實現人生價值。
大觀念為單元整體教學的展開奠定基礎,總目標為單元整體教學的順利進行指明方向。為此,在確定大觀念后,教師應從整體角度出發,規劃單元總目標。這就要求教師緊扣大觀念內涵,融入學科核心素養。
基于上述大觀念,Unit 1 Back to school單元總目標規劃如下:
了解學生在全新高中生活中的感受、計劃、活動、成長等信息,認識高中生活,結合單元語言描述自己對高中生活的體驗和目標,正確處理新的變化。在此基礎上,思考在高中生活中實現個人目標和價值的方式方法,學會正視和挖掘自己的潛能,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之后,理解文化差異背景下的中國與英國高中生活的異同點,評價不同的高中生活,明確理想中的高中生活,并將合理想象付諸行動。
總目標共分為三大部分,由低到高,從認知層面向領會、應用、分析等層面過渡,表現了對學生大觀念視角下單元整體學習的遞進式要求,同時體現了高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對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的要求。以此目標為導向,單元整體教學循序漸進地展開,穩步回歸大觀念,落實結構化教學。
單元整體教學之所以被關注,是因為要彌補傳統高中英語教學“碎片化”的弊端,但是教師應正視一個事實:即便整體設計高中英語課程,教學活動都要拆分為課時展開,而不是一堂課就達到目的。也就是說,單元整體教學不是利用一堂完整的課程講解全單元知識,而是聚焦單元整體內容,提高課時銜接性(陳伍華、黃榮 2022)。對此,教師可以分解單元總目標,將其細化為多個息息相關的小目標,然后以小目標為導向,重組單元課時活動。
以上述總目標為例,Unit 1 Back to school單元小目標包括:
目標1:初識高中生活,說明感受和計劃。
目標2:想象高中生活,設定長遠目標。
目標3:建構高中生活,探索更多可能。
目標4:對比高中生活,理解文化差異。
小目標基于“認識高中生活”“計劃高中生活”“建構高中生活”“比較高中生活”邏輯細化,意在使學生在充分理解我國高中生活的基礎上展開跨文化學習,從而在高中生活現實經驗支持下,更輕松地實現總目標,領會大觀念。此外,小目標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單元核心語篇,可重組下列單元課時活動:
第一課時: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
活動內容:模擬采訪和演講,展望高中生活。
第二課時:Grammar and usage
活動內容:分享個人目標與計劃。
第三課時:Integrated skills&Project
活動內容:討論俱樂部和選修課,建構理想中的高中校園生活。
第四課時:Extended reading
活動內容:比較高中生活,遷移理解中英文化背景。
四個課時分別對應四種類型活動,具有由簡入繁、由低到高的銜接性,并且每一環節都與大觀念視角下的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相對應。于是,基于所細化目標巧妙推進單元四個課時活動,可使大觀念視角下單元整體教學水到渠成。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通常情況下,由于課時目標需求差異,大觀念視角下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展開,應當使不同課時任務匹配不同教學方法。為此,教師應在重組單元課時活動、確定各課時實際教學目標后,聚焦其任務需求,有機調控單元整體教學方法。
1.對接生活,引人入境
教師可踐行生活化教學方法,使課堂指導資源與策略對接學生生活。高中生活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可利用學生進入高中后的真實生活經驗和體驗構建生活化教學情境,使他們在真實、生動的情境下討論高中生活。學生立足情境,自覺調取生活經驗,聯系個人感受,可加速對各單元語篇內容的理解,并在現實背景下把握單元大觀念。
例如,第一課時Welcome to the unit板塊,教師構建模擬采訪情境,并扮演“記者”角色,向學生發起采訪,如:“What are your obvious findings and feelings when you entered high school?”“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your high school life and your previous study life?”等。當學生初步熟悉采訪內容后,教師引導部分學生扮演記者采訪另一部分學生,如:“Do you like your high school life and why?”“What is your vision of a high school life?”等。學生進入采訪情境,自由討論對高中生活的感受和計劃,從而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2.問題驅動,強化思考
教師可采取問題驅動方法,以深化學生對單元核心語篇及其大觀念的整體思考。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是大觀念視角下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必須解決的另一個問題。傳統高中英語教學模式下,受相互割裂的課時活動限制,學生對單元知識內容與核心觀念的思考存在一定的不足,最終影響英語思維能力的發展。大觀念視角下的單元整體教學有責任解決這一問題(張帆 2022)。教師可以將“問題串”滲透在每個課時,通過連續性的進階追問不斷打開學生思路,使其敢思考、會思考、愛思考,同時在思考過程中增強單元整體學習收獲,深化大觀念。
例如,第一課時Reading板塊,教師圍繞語篇Realizing your potential預設若干問題,如:
Q1:Look at the instruction and title,can you find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speech—Who,When,Where and What?
Q2:Based on the above information,what do you think the principal will talk about in the speech?
Q3:Now go through the speech quickly,can you find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Q4:Why does the principal make this speech?What’s the purpose of this speech?
問題包括“推斷語篇內容”“推斷閱讀策略”“歸納段落大意”“分析演講類型與目的”等,由淺入深地激發學生對語篇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思維品質等。學生借助語篇語言回答問題,展開大量口語表達,有助于語言能力的發展。另外,此閱讀為單元整體閱讀第一階段,學生在問題驅動下形成寶貴的思維經驗,對其閱讀和分析單元后續核心語篇有巨大促進意義。
3.任務引領,綜合實踐
教師應注意對課堂綜合實踐任務的合理設計。大觀念視角下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最終要落實到學生對單元知識內容與核心觀念的整體應用上,而綜合實踐任務,為此提供了重要載體。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布置任務,使他們再度進入真實情境,在“學”“思”“做”有機結合中輸出觀點,進一步領悟單元內容。
例如,第三課時Integrated skills板塊,教師根據Proposal for a new club建議書,將教學活動設計為“小組會議”形式。教師將學生提前分為若干小組,然后在課堂活動中以“如果想要在學校組織一個新的俱樂部,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為話題,引導他們展開小組會議,讓其在討論中完成“提建議”任務,并匯報設計方案。學生落實任務,進行“分析俱樂部類型”“制訂俱樂部活動計劃”等綜合實踐,大膽想象高中生活,于無形中實現大觀念視角下的單元總目標。
4.技術賦能,系統鞏固
教師可應用信息技術手段,賦能大單元視角下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信息技術手段包括多媒體、希沃白板、新媒體等,它們發揮不同的教學優勢,有助于學生整體探究和鞏固單元知識內容、核心觀念(姜健 2021)。教師可在教學最后階段運用此方法,引導學生全面回顧單元,系統地建構認知與情感體系。
例如,第四課時Extended reading板塊,教師在學生結束“中英高中生活異同點”的討論活動后,出示“What a rich high school life!”提示信息,引導他們圍繞“What happens to your high school life?”“How about your high school life?”“How about your high school life?”“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high school life?”等要素繪制思維導圖,以實現對大觀念視角下單元整體教學的系統復盤,全面鞏固知識與情感。
此后,教師利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手段,出示包含“Do you understand high school life right now?”“Do you have a clear high school study goal?”“How do you decide to face the next challenges?”等指標在內的單元整體評價量表,引導學生對大觀念視角下單元整體教學展開自評或互評。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高中英語“教—學—評”一體化。因此,教師可借單元整體評價收尾,鞏固大觀念視角下的教學成效。
大觀念視角下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思路為“提煉大觀念—規劃總目標—重組課時活動—調控教學方法—落實整體評價”。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正確認識大觀念視角下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價值內涵,在形成清晰化、系統化教學脈絡后,活用主體化、生活化、問題化、任務化、信息化等實踐方法,使學生充分體驗學習活動,進行富有意義的學習,不斷強化學科認知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