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春媚
基于大觀念的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指教師基于課程標準,圍繞特定主題,深入解讀、分析、整合和重組教材等教學資源后,結(jié)合學習主體的需求,搭建起的一個由單元大主題統(tǒng)領、各語篇子主題相互關聯(lián)、邏輯清晰的完整教學單元,使教學能夠圍繞一個完整的單元主題設定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對不同單一語篇小觀念的學習和提煉并建立關聯(lián),生成基于該單元主題的大觀念(王薔、周密、蔡銘珂2021)。
王薔、周密、蔣京麗等(2020)認為:教師開展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第一,從課程大觀念出發(fā),明確單元設計的指導思想,闡述單元教學的核心理念;第二,從課程內(nèi)容視角,研讀單元全部內(nèi)容,提煉單元大、小觀念,搭建單元整體框架圖,確定單元教學目標;第三,圍繞具體語篇,梳理結(jié)構(gòu)化知識和語言重點,確定課時教學目標;第四,基于大觀念對單元內(nèi)課時目標進行整體規(guī)劃,基于規(guī)劃設計各語篇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從不同側(cè)面探究主題意義,建構(gòu)小觀念并逐步形成單元大觀念。在活動設計中,教師應同步擬定課堂評價的方式和具體的評價要點,推進“教—學—評”一體化。
基于以上的設計理念,教師如何基于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一堂聽說課呢?
每個單元的內(nèi)容都是在一定的主題語境下組織起來的,每個板塊的教學內(nèi)容都是單元大主題的一部分。一堂課的設計要突出主線意識及主題脈絡。那么,這堂課的每一個活動都應為學習理解、闡釋表達同一主題服務(張獻臣 2021)。
分析聽力板塊的外部關系,即分析聽說課在整個單元中的位置——應該被放到哪個課時。教師要通過分析所有語篇的主要內(nèi)容(what)和它們與單元主題的關系(why),去構(gòu)建這個單元的主題內(nèi)容關聯(lián)圖?;趯λ袉卧Z篇的文本分析,教師要思考以下問題:
問題1:聽力板塊可與哪個語篇/板塊結(jié)合構(gòu)成一個課時?聽力板塊應該和這一語篇/板塊在話題上保持一致,或者在主題意義上有延續(xù)性,或者在設置的情境上有一致性。
問題2:如何決定聽力板塊的課型?聽力板塊和前后語篇的關系,決定聽力板塊在這堂課中的作用。如果聽力材料是作為對前面語篇的復習或拓展,那么可以設計reading+listening或者是more practice+listening的課型。如果聽力板塊的作用是引出話題或語言輸入,那么可以設計listening+reading、listening + speaking、listening + grammar、listening+writing等課型。
一堂課中各項語言技能之間互相融合,互相遷移,包含理解、吸收、內(nèi)化、產(chǎn)出的過程?;趶恼Z言輸入到輸出的過程,聽力板塊可以設置聽說、聽讀說、聽寫、聽讀寫等課型。
問題3:這一堂聽說課在整個單元中的位置是什么?如果聽說課是整個單元最后的輸出任務,那么這堂課的產(chǎn)出任務應該具有綜合性、整合性、囊括整個單元的語言技能、深化主題意義的特點。如果聽說課只是單元的一個輸出任務,那么它和該單元最后的整合性輸出任務應該是進階關系,要為完成最后的大任務作準備。
比如,分析聽力語篇的主題內(nèi)容、體裁特點;準確定位聽說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如聽說策略、功能項目、中考聽說備考策略;分析聽力語篇的語言特點、語用、文化及情感態(tài)度等。教師還可以結(jié)合聽力文本的體裁結(jié)構(gòu)特點設計活動鏈,包括拓展活動。
聽說課既要注重聽說技能的整合、學生的聽力認知過程,又要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指向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維度。比如,這堂聽說課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力策略、聽力理解能力,還是學習特定的功能項目和口語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這堂課是否達到豐富單元主題內(nèi)容、開闊學生文化視野、滲透價值觀、促進學生思考等教學目標?
每一個聽力材料都有其重點,串聯(lián)各活動之間的線即單元主題,最后所有的點和線構(gòu)成一個單元整體的面。
在點的設置上,教師要確定每個聽力材料的重點,關注并落實聽力技能與策略的訓練,細化聽前、聽中、聽后活動的教學步驟。在設置任務時,可以多重利用聽力材料,對問題的設置要能體現(xiàn)對學生的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例如,這些問題是否包括適當比例的基于文本、深入文本、超越文本的問題?
活動之間如何串聯(lián)起來,是否要增加新的聽說任務?這取決于課堂的主線是否清晰、完整。教師要基于學情,考慮已有活動是否為最后的輸出搭建了足夠的“腳手架”?;顒又g應相互關聯(lián),體現(xiàn)一定的層次性和邏輯性,如從語言學習到語言運用,從主題內(nèi)容的學習到主題意義的探究。課堂活動設置要與教學目標一致,活動的設置要為最后輸出搭建“腳手架”,從而使一堂課邏輯清晰、層層遞進,實現(xiàn)語言輸入和輸出的一致。
聽力板塊要以產(chǎn)出結(jié)果為導向,為最后的口語或?qū)懽鞯妮敵龃罱ā澳_手架”。最后的產(chǎn)出結(jié)果決定教師應該如何對文本進行二次利用。例如,教師可以提取聽力文本中對于表達的具體的語言支撐,利用聽力材料設計討論的問題,或者增加適當?shù)娜蝿眨瑸樽詈蟮妮敵龃罱ǔ渥愕摹澳_手架”;可以梳理聽力文本的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信息,通過思維導圖,把聽力文本的結(jié)構(gòu)與信息簡單明了地呈現(xiàn)。教師除了關注聽力文本給出的例句外,還可以適當?shù)匮a充句式,讓學生仿照聽力文本的示例進行輸出。聽力板塊的產(chǎn)出還要注重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以及遷移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下面,以滬教牛津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Unit 5 Visiting the Moon為例,分析如何基于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聽力板塊。該單元既需要學生的想象力,又包含一定的科學知識。把該單元所有語篇之間的關系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xiàn)(見下頁圖1),就可以看到不同板塊和主閱讀之間的關系。

圖1
經(jīng)過對所有語篇的分析,該單元的大觀念可以提煉為:想象太空旅行,激發(fā)學生對未來太空旅行的興趣,培養(yǎng)科學探索精神。根據(jù)學生對這個話題的學習認知的特點,教師將其分成三個小單元,分別是學生先建立太空旅行的概念,然后掌握太空話題的相關語言知識,最后構(gòu)建對于太空旅行未來發(fā)展的具體想象(見下頁圖2)。

圖2
可以看到,跟聽力語篇“想象太空旅館”有密切聯(lián)系的有以下幾個板塊:Grammar、More Practice、Listening和Writing。內(nèi)容特點分析如下(見表1):
這幾個板塊都涉及對太空旅館、月球旅館的描述,也用到了一般將來時。在設計聽力板塊時,教師可以將聽力和語法板塊放在一起,把聽力作為語法板塊的語篇輸入;也可以先介紹拓展閱讀板塊對月球旅館的描述,再上聽力課,把聽力板塊作為閱讀板塊的拓展;還可以把聽力板塊和寫作板塊相結(jié)合,因為聽力板塊介紹了太空旅館提供的設施,而寫作板塊就是要為游覽太空旅館作一個計劃表,這時候聽力板塊就充當了寫作板塊的語言輸入。
如圖3所示,左邊的聽力板塊所介紹的“太空旅館”的設施,如 Cinema、Moon garden、Shops等,在寫作板塊中有完全對應的部分。而寫作板塊的指令中也明確要求學生使用第62頁聽力中的筆記來幫助完成該寫作任務。聽力板塊和寫作板塊不管是在話題、篇章結(jié)構(gòu)還是語言上都高度吻合。另外,聽力板塊訓練的微技能是填寫時間、數(shù)字等,那么這些微技能的訓練目的是什么呢?為什么要填寫這些數(shù)字時間呢?正是為了完成寫作板塊中的“計劃表”的目的。兩個板塊的語言技能的訓練目的是一脈相承的。
基于這些考量,如果把Listening和Writing結(jié)合作為一個課時,設計流程如下:
Listening and Writing設計:
(1)直接呈現(xiàn)Writing中的圖片,讓學生直觀地了解不同地點的名稱。提問:“What can you do in these different places?”讓學生對這些地點的功能進行預測。
(2)展示聽力部分,第一次播放錄音,讓學生在每個空格填入一個單詞或數(shù)字。然后,再次播放錄音,讓學生檢測與之前的猜測是否一致。
(3)以產(chǎn)出結(jié)果為導向,增加適當任務。根據(jù)最后的產(chǎn)出任務對聽力文本再利用,考慮增加適當?shù)娜蝿?。例如,教師期待學生在寫作板塊能寫出類似的文段:
Sample writing:
At 9 a.m.,we are going to...There will be...They are so...that...We can...there.
At 10 a.m.,we will go to...It will be interesting to...in the space,because they can...
At...a.m.,we will take a trip to...We will see...What a wonderful trip it will be!
學生若要寫出與范例相似的文段,還欠缺什么呢?教師要搭建好“腳手架”,如讓學生關注時間、活動、對場所的描述、對一般將來時的運用等。因此,教師可以對聽力文本再利用,增加一些任務。
例如,對活動內(nèi)容的具體提問:“What will you do in the sports room?What will you buy in the shops?What will you see in the Moon Garden/Space Room/Cinema?What will you eat at the Star Restaurant?”
再則,教師可以讓學生列表,列出所有場所開放時間的先后順序,方便其在做計劃表時作出選擇(見表2)。

表2
教師還可以根據(jù)需要,展示聽力文本,讓學生朗讀并畫出一般將來時的句子。
(4)設置寫作任務:設計一個參觀Space Hotel的計劃表。教師提問:“參觀到上述的每一個場所,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呢?”學生就會聯(lián)想到各個場所開放的時間、可逗留的時間等。
(5)學生完成寫作板塊中的練習A,即通過小組討論,制訂最理想的計劃表。學生不僅要注意各場所的開放時間,還要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驗作計劃,設計最佳的路線。
(6)學生應用Study Skill板塊的蛛網(wǎng)圖的知識構(gòu)建計劃表。
(7)學生根據(jù)練習A的計劃表完成練習B的匯報。如果時間有限,這一部分可以留到課后完成。
如果最后的產(chǎn)出為口語輸出,那么這堂聽說課的口頭輸出任務可設定為“Make an introduction of your ideal space hotel”,并設置三個討論問題:“What does your ideal hotel look like?What activities tourists can do there?Why do you think it’s ideal?”。
同樣,完成課本的聽力練習后,基于最后的口語輸出,還缺少什么樣的“腳手架”呢?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通過畫畫、繪制蛛網(wǎng)圖或其他思維導圖構(gòu)思旅館的外形,為最后的口語輸出進行內(nèi)容上的準備。在語言上,教師可以從聽力文本中提取一些語言作支撐,如在這些場所可以做什么活動、一般將來時的運用等。為了最后更加流利地輸出,教師還可以適當?shù)匮a充句式,豐富學生的表達。在文體結(jié)構(gòu)上面,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模仿聽力文本的介紹性語言范式。
如何基于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聽說課?教師只有基于學情,分析該單元的所有語篇的內(nèi)容和作用,才能設計出單元主線清晰、邏輯流暢的課堂。聽說課可以通過活動主題提示,通過策略引導、活動整合引領學習任務,并以產(chǎn)出結(jié)果為導向。一堂基于單元整體教學的聽說課,教師應樹立主題意識、主線意識;分析外部關系,即該聽說課在單元中的位置;分析內(nèi)部關系,即每一個聽力材料的教學重點;分析學情,確定教學目標。在活動的設置上要有關聯(lián)性,體現(xiàn)單元主線。在聽力課設計上要以產(chǎn)出結(jié)果為導向,做到整進整出,為最后的語言輸出搭建“腳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