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磊 汪會禹
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是否有效,將是決定能否達到培養學生科學素養這一目標的關鍵。我覺得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科學探究的有效性。
一、實現有效探究的前提——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在預設探究活動時,應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體系和心理特征,精心創設學生探究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境創設要考慮以下幾點。
(一)現實性。是指問題來源于學生的生活,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經常在他們身邊發生的事。這樣,學生會產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還能體會到科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針對性。教師不僅要考慮創設的情境能否有利于教學目標達成,還應該考慮創設的情境是為了提出問題,抓住針對性的問題,情境才有它的價值。
(三)藝術性。是指創設的情境來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情境必須通過教師的適當處理,它是對生活中問題一種的提煉。
(四)有效性。如果是問題情境,提出的問題就要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而且要非常具體,有新意和啟發性。這樣學生能理解問題的含義,才有可能探索、思考和解決相關問題。
二、實現有效探究的關鍵——探究活動的層次和坡度
因每個學生的知識體系和心理特點都不一樣,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主體差異,有針對性地設計探究活動過程。探究活動的難度需要有層次,那樣能夠面向全體,讓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其中,問題的出示也要有坡度,從易到難,具有挑戰性。整個探究活動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感到有興趣,這樣才能保證學習有效性的真正落實。
比如:怎樣搭配食物這課教學,我先出示了“小企鵝”和“瘦竹竿”的照片,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說說他們的飲食習慣存在著哪些問題。這個問題的難度就比較低;接下來,我設計了第二個探究環節,讓學生拿出自己家某天一天的食譜,互相評論一下飲食搭配是否合理,為什么。這個問題就帶有了一定的難度;我的第三個活動安排出示了:觀看錄像——營養學家介紹食物正確搭配方法。當看完了錄像,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從錄像中,得到了哪些重要的信息?這是個難度適中的問題,我接著讓學生開始用學到的“食物金字塔”的知識,修改昨天的食譜。學以致用,這又是一次能力的提升,強化學生對“食物金字塔”的認識和掌握。
整個探究活動問題的提出,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推進,不同的學生在整個探究活動中,不同程度地經歷了頭腦的風暴,知識和能力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三、實現有效探究的保證——教師的適時幫助和學生的反饋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真實的、具有一定復雜程度的問題,為學生提供親身試驗、獨立探究、合作學習、相互交流的機會,能引導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觀點和方案。
比如,在教學五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怎樣移動重物時,我讓學生研究“使木尺平衡的方法”時,有不少學生對探究實驗中變量的控制方法不太理解,這時就需要老師用演示的方法,引導學生質疑,討論,從而理解和掌握控制變量的方法和必要性。
新課標提出,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所以實現科學探究的有效性,還要求老師必須重視反饋,特別是要重視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反饋。反饋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反饋時機則沒有固定時間。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反饋的內容也各不相同,反饋的方式也是多種的,有時可以是一個微笑,有時可以是一次談話、一次表揚,或者也可以對學生的反饋進行深入的分析等。
總之,實現有效的探究活動,科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精心設計探究活動的層次,幫助和引導他們親歷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重視學生的反饋,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真正達到實現培養科學素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