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華印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閱讀教學對學生愛國情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形成各項學習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小學生閱讀量少、面窄,閱讀能力比較弱,基于此,對多文本閱讀課堂教學實踐加以探究,打通課內和課外閱讀,提高學生語文水平,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走向更加寬廣的閱讀世界。
關鍵詞:大單元? 多文本閱讀? 教學策略
一、以本為本,確定議題
語文大單元教學就是將大單元視為一個整體,從而對大單元內各部分以及各要素進行梳理與整合。統(tǒng)編語文教材采用了“雙線組元”,兼顧了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突出了語文課程的綜合性與實踐性,在每個單元的單元導語中明確了單元主題與語文要素,比如五年級上冊的第四單元以愛國情懷為主題,喚醒學生的愛國心,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同時,統(tǒng)編語文教材還劃分了課型。從三年級開始,課文分為“精讀”“略讀”,加上“課外閱讀”,形成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讓學生由老師的教,走向自主的讀,從而達到從閱讀中學會閱讀。因此在“雙線組元”與“三位一體”的要求下,語文教學要采用多文本閱讀的教學方法,這樣的多文本教學為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供了復雜的閱讀情境。[1]
比如小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單元導語頁提出的語文要素和習作的要求如下:1.一邊讀一邊預測,根據故事的情節(jié)去猜想;2.掌握預測基本方法;3.嘗試續(xù)編故事。第一篇課文《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為教讀課文,老師可以帶著孩子通過助讀系統(tǒng)學習預測的閱讀策略和方法,教材后的泡泡圖中就提示到“文章的題目、插圖、內容等都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后面教材又設置了《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不會叫的狗》兩篇自讀課文,運用前面學習到的預測方法,進行預測故事與續(xù)編故事。
二、大單元視角下的多文本閱讀教學策略
(一)運用組文策略,為學生提供閱讀場景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往往面對的不是單一的文本,而是一組、一群或整本的文章,所以多文本閱讀教學還原了真實的閱讀情境。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分析文本類型和文本結構,從單元主題出發(fā),運用組文策略,從而實現多文本閱讀的有效結合。例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人文主題為神話,我們以此為出發(fā)點,豐富單元主題,選擇了《大禹治水》《杜宇化鵑》《李冰斗蛟》三篇文本,以“神奇的洪水神話”為議題,通過多文本的閱讀,讓學生學會思考神話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因此采用多文本閱讀組文策略進行教學,既可以為學生提供閱讀場景,又可以加強文本與教材之間的聯系。
(二)文本的選取要緊扣議題實施多文本閱讀
在確定議題之后,文本的選取尤其重要。文本選取可以兼顧名家與時文、兼顧中外古今,但有一點必須牢牢把握,那就是所有文本必須緊扣議題,這樣才有利于組織開展多文本教學閱讀。比如“愛國主題”這一議題,選文時可考慮愛國情懷,比如課文中關于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我們可以多拓展一些相關背景資料,讓學生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讓學生更能感受到梁啟超先生的愛國情懷。
(三)教學的目標要具體而明確
有了一以貫之的學習目標,課堂的思路才會流暢,才有利于給學生留出讀書、思考的時間。多文本閱讀既然要選取一組文本,我們就一定要找出這組文本在內容、寫法上的共性,就其中一點作集中突破、深入探究。比如統(tǒng)編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重點講說明文,因此要關注說明方法,通過說明方法,讓學生充分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只有這樣,才能有取有舍,完成一堂課的教學目標。目標的確定,可側重人文,也可側重寫法,最好能兩者兼顧,這樣就落實了語文這門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
(四)課堂的容量要適中
一個議題下篇目數量的確定一定要考慮到文本的難易程度,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同時要保證學習的質量、學生的朗讀時間,因此課堂的容量要適中。
三、多文本閱讀教學的意義
(一)提高閱讀能力,拓寬視野
多文本閱讀內涵不僅包括多篇閱讀、一篇帶多篇、主題帶多篇,更含議題、文本、意義建構。議題是整個活動過程的核心,是一組選文中所蘊含的可供師生展開討論的話題和語文要素文本,是活動的資源,為意義建構提供材料。意義建構作為多文本閱讀教學最重要的部分,包括學生自主閱讀中的個體自主建構和交流互動中的群體共同建構,包括文本的內容與形式的多個回合。立足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文內容,結合社會生活、學生興趣與需求進行拓展、延伸,從而使文本融洽,實現文本來源多樣化。多文本閱讀教學的文本應以課文為核心,以群文為輔助。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一個明顯的提升,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得到長足的發(fā)展。[2]
(二)多文本閱讀是統(tǒng)編語文教材的有力補充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九年義務教育應該完成不少于400萬字的閱讀量。顯然,只靠教材是不可能完成的,教材中的文本是有限的,因此統(tǒng)編語文教材提出了多文本閱讀教學理念,而且多文本閱讀契合了統(tǒng)編語文教材的教學理念。多文本閱讀的“文本群”,契合了統(tǒng)編教材提出的“三位一體”閱讀教學形態(tài),擴充了閱讀量,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去發(fā)現文本之間的關系,構建系統(tǒng)的思考。
(三)為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地提供策略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出要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多文本閱讀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從多文本閱讀的文本組織來看,它是由單個文本走向多個呈現結構化的文本,也就是說這一組文本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從多文本閱讀的教學策略與學習方式看,多文本閱讀提倡在教學中采用對比、聯結、統(tǒng)整、構建等策略。聯結,就是要去尋找他們之間的關系;統(tǒng)整,就是把零散的單個文本梳理出來的內容共同建構一個模式,構建一個認知,有利于學生從表象到本質的認知。一般多文本閱讀教學都要經歷自讀、共議、共享、達成共識。學生在共議和共享的過程中,需要對別人的發(fā)言做出自己的判斷,而這個判斷就是價值判斷,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和價值判斷的能力。[3]
參考文獻:
[1]徐林珍.運用群文閱讀教學開展小學語文大單元設計策略研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3(1):149-151.
[2]王啟銳.基于單元主題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為例[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8):25-26.
[3]徐艷霞.群文閱讀在詩詞教學中的運用實踐——“從三首詞看李煜的詩詞人生”教學設計[J].小學生世界:小學教學研究,2020(10):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