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英
〔摘? ? 要〕? 將信息技術滲透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滿足了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本文對信息技術滲透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結合新課改及國家“雙減”政策等文件要求,提出在滲透信息技術的時候,教師可利用網絡資源庫整合數學教學資源,借助移動端布置預習任務并導入新課,最后要重視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并進行作業設計,打造高效數學課堂,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關鍵詞〕? 信息技術;移動端;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04? ? 121-123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最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也對信息化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教師應借助信息技術構建情境性、探究性、翻轉性課程,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打造高效課堂。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滲透動畫、圖片和微視頻,可以引導學生及時掌握重難點知識,避免過多機械性的作業,有助于實現減負。但是在實際的信息技術滲透中,仍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教師解決,比如缺少師生互動和小組合作,信息技術完全代替了板書,等等。本文首先對當前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滲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提出小學數學教學滲透信息技術的具體路徑。
一、信息技術滲透小學數學教學出現的問題
(一)難以充分樹立學生主體地位
國家“雙減”政策的提出,為課堂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必須實現教學的提質增效。雖然近些年多媒體、智慧黑板、互動白板等技術已經開始普及,但是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教師多數是將原先的板書內容通過這些信息工具重新展現,內容千篇一律,缺少課外資源,同時在展現的時候師生互動較少,學生難以跟上教師的課件播放速度,容易錯過重要知識點。最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教學要圍繞學生的學情開展,豐富教學手段,如果教師不研究信息技術的創新性融入手段,不能樹立學生主體地位,那么信息技術只能成為教學的絆腳石,效果難以體現。
(二)數學情境的創設不夠豐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衡量一節課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教學內容是否感興趣。信息技術的普及讓教師有更多的方法展現自己的教學技術,比如在導入環節融入動畫和視頻,調動學生的思緒,在正課講解中根據學生的學困情況適時地展現微課,這些都很容易拉近學生與課堂的距離。但因受到傳統教育理念影響,大部分教師秉承“講授+習題”式的教學模式,很少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而且創設的情境與學生的生活關系不大,調動不起他們的探究興趣。
(三)基于信息技術的合作探究活動不足
合作能讓思維變得更加開闊,發現更多的可能性。小學數學新課標提出打造合作探究型課堂,要求教師實施任務驅動,發展學生數學思維。微課、慕課等信息技術可以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可根據所講內容創設多個數學任務并交給小組完成,讓學生在合作中經歷思考、質疑和論證等關鍵環節,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但是相關研究發現,為了趕教學進度,為了讓學生做更多的習題,很少有教師借助信息技術構建合作探究性活動,忽視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的培養,最終導致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不足,學習數學的價值沒有體現出來。
二、移動端進入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一)利用移動端設置預習任務
充分的準備是成功的關鍵。數學是一門工具性學科,重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很多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不重視課前預習,很少給學生發放預習導學案,使學生課上跟不上教師節奏,學困生的數量越來越多。移動端已經成為現代重要的教育工具,教師可以在手機電腦、平板等移動端隨時隨地發布學習任務,學生的學習也不受時空限制,同時能與教師在線進行互動,解決一些困擾性數學問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設置的預習導學案內容要具體,可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任務,每個任務后面跟上幾道小習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預習情況選擇性做題,同時在線傳輸到班級云平臺中。教師則根據學生預習反饋對教學設計進行微調,從而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實現精準減負。
比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數的意義和加減法”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可通過班級云平臺發布分層預習任務。C層:什么是小數,小數的意義是什么?請簡單舉例。B層:舉例說明小數的意義和加減法的運用情境,閱讀教材,分析0.6里面有幾個0.01?A層:小數的加減法與整數的加減法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完成0.1+0.01,1.1+1.5兩道題的小數加法運算。通過上述分層預習任務,教師就能大概掌握學生對即將學新課的理解情況,這種借助移動端進行“先學”的形式,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而且,分層式預習使能力不同的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預習內容并完成習題,實現了數學教學的減負。同時課前導學案的形式,能夠為“后教”提供有利條件。通過了解預習任務的完成情況,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對應的教學方法和內容,打造高效數學課堂。
(二)利用移動端精準導入新課
導入是教學的牽引,鋪就學習的道路,教師只有精心設計導入,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忽視導入,教師往往開篇直接講解知識點,學生探究的積極性不高,極易出現走神現象。小學數學課程標準重視導入過程,要求教師創設輕松愉悅的數學情境,讓學生在學習中經歷思考、質疑和論證等關鍵環節,形成一定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在學生通過移動端對新課內容進行預習后,教師可以搜集網絡教學資源或者自己設計一些動畫、視頻、案例,將其呈現在導入環節,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比如在教學北師大版“小數的意義和加減法”正課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嗶哩嗶哩上或者作業幫等移動端上的動漫教學視頻,引導學生結合之前的預習知識回顧本節內容。其中教師可以將“智慧老人的棋局”作為導入視頻并加強師生互動:“智慧老人知道大家在學習小數的加減法后,設計了一個‘小數’棋局,大家有信心挑戰嗎?”出示棋局圖,提出問題:“找出棋盤中的3條線,使各條線上的3個棋子上的小數之和滿足下列三個條件:正好等于1;最接近18;最大。”在任務驅動下,學生積極探索小數的加減法運算規則,嘗試憑借自己的本事破解“棋局”,數學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信息技術在導入環節創設數學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欲望,引導他們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提高學習效率。
<E:\小學科學2024-4期343\Image\圖片13.png>
智慧老人的棋局
(三)利用移動端強化學生計算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大發展的今天,一些移動端App可以成為輔助學生數學學習的好工具,比如“巧多邏輯思維訓練”“未來之光”等。當然,這些軟件只能作為提高學生數學思維和運算能力的工具,不能成為代替學生思考和訓練的終端。教師可在智慧黑板上下載“小數計算器”的App,作為輔助教學工具,這個App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小數的概念和運算方法,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和數字感知能力。當學生在練習本上不理解小數加減法的運算規則或總是出錯時,教師可用這個軟件演示具體的小數減法過程,代替傳統板書,這樣能讓學生產生好奇心,主動學習小數加減的運算方法。
比如在學習完“小數的意義和加減法”主要內容后,教師可出示這樣一道例題:小明有1.5元,他想買一支筆,價格是0.8元,請問他還剩多少錢?教師先讓學生在練習本上運算,對于總是犯錯的學生,教師邀請其上臺通過“小數計算器”App進行計算。首先,指導學生輸入1.5這個數作為被減數,再輸入0.8這個數作為減數,最后按下“=”鍵得出答案。通過這樣的運算指導,學生既掌握了小數加減法的運算順序,同時感受到了信息工具給學習帶來的便捷性,有助于養成良好的運算習慣。因此,在信息技術滲透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教師不能局限于信息技術的融入手段和內容,只要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及探究意識,都可以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從而發揮出教育信息化的優勢。
(四)利用移動端優化數學作業
作業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工具,在實施“雙減”政策的背景下,教師要不斷創新作業布置類型,積極融入基礎型、實踐型、拓展型、開放型等作業,突出學生在作業完成中的主體地位,做到作業減負。很多移動終端軟件具有作業布置功能,而且會根據教師所講知識點的情況,設置好不同層次的作業,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添加或刪減作業,讓每個層次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提高數學能力。智學網就是很好的移動終端教學工具,教師可在WEB和App中進行作業布置和更改,在批改頁面中,可以通過右側的打分板對題目進行賦分。點擊批改進度可查看每一道題目、每一個學生的批改狀態,實現對學生作業的分類管理。
比如在教學完“小數的意義和加減法”后,教師可通過智學網發布分層作業。低能力組作業:把一分成一千份,其中二十份用分數表示可寫成(?????),用小數表示可寫成(????)。中等能力組作業:四元三角五分=(????)元,5.14<(?????)<5<4.6。高等能力組作業:三年級一班采摘了4.6kg香菇,三年級二班采摘了2.6kg香菇,三年級三班比一班少采摘1.4kg香菇,問三個班一共采摘了多少香菇?每個層次學生完成作業后,在智學網上提交;教師掃描學生題目立即得出分數,同時點擊進入批注頁面,在該頁面中針對學生出錯情況進行批注;學生第一時間看到教師的批注并進行修改,避免了線下逐一修改的弊端,提高了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移動端教學工具做好對學生作業的管理,避免無效批改,將主要精力用于分析學生錯題上,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做到因材施教。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育信息化的趨勢下,教師只有掌握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手段,才能做到課堂教學的提質增效,實現減負的目標。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講授+習題”模式,信息技術的滲透手段較為單一,學生學習數學的視野無法打開,核心素養較差。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還要利用信息技術打造情境性、探究性、翻轉性課堂,充分樹立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最終達到數學新課改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馮娟娟.信息技術運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策略分析[J].求知導刊,2022(27):26.
[2]竇敏元.信息技術背景下提升小學數學線上輔導力的對策[J].教學與管理,2022(20):59-60.
[3]邵銘宇,蘇航.信息技術支持真實情景中的數學建模教學:來自德國的經驗[J].外國中小學教育,2021(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