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石藤
〔摘? ? 要〕? 深層學習理念注重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索過程,促使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知識的累積水平和學習能力。因此將深度學習理念與小學5~6年級數學知識教學相融合,不僅能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效率,還有利于實現現代教學增效的目標。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小學數學人教版教材,針對深度學習理念下小學5~6年級數學教學創新方法進行探究,旨在為日后相關人員的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 深度學習理念;小學教育;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04? ? 070-072
新時代,為提升小學教育中的教學效能,進一步推進現代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理念深化落實,國家根據當前教育教學現狀和學生發展情況,頒布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雙減”政策,促使小學教育改革工作步伐不斷加快。為實現提質減負、增效減重的教學效果,小學5~6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深度學習創新教學理念與小學數學教學相結合,不僅能滿足“雙減”教學需要,還能強化學生數學素養,促使其在實踐性教學理論的引導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深度學習理念的內涵解析
深度學習是建立在淺層學習基礎上、針對知識學習過程的一種“知道、理解、運用、拓展、實踐”學習方式,屬于學習的一種高層次認知,其在教學中的運用,不僅需要教師注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并根據學生需要進行多樣化教學方式的運用,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不斷提升思維和素養,發展各項能力。深度學習是學生發展的核心和主體,在教學中運用此種教學理念,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實際學習給予高度關注,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索與發現,促使學生展開知識的構建,進而形成與自身學習相契合的個性化知識體系。因此教師應以獨特的數學思維引出舊知,引入新知,利用知識的遷移,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新知、理解新知、掌握新知、運用新知、拓展新知,進而達到深度學習的效果。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教師教學重點偏離,對于學生的計算能力過于關注,使學生的學習重點放在計算方面。此種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師缺乏深度學習,對2022年版新課標的定位及內涵剖析不到位,未能轉化新的教學理念,仍舊遵循傳統理念下的教學,以提升計算能力的方式進行教學,對于學生其他能力是否提升關注度不夠。
其次,教育教學方式與學生動手實踐需要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造成學生未能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探索,從而使學生理解的深度和廣度都不夠,造成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難以將注意力全部放在知識學習中,使學生整體學習和理解的效能難以提升。
三、深度學習理念指導下的小學5~6年級數學教學創新
(一)創設動態教學情境,啟發學生數學思維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提出,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深化課程改革,借鑒成功的教學經驗,并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適應其個性化、多樣化發展需要,提升課程的適宜性。在深度學習理念教學指導下,小學教師不僅需要注重學生的核心素養教育目標,還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能夠在深度理解數學知識的基礎上,靈活掌握知識點,并加以有效運用。教師教學方式的創新與融合,能有效解決學生難以理解的數學問題,使學生創新思維得以激發。5~6年級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和實踐,進行數學知識畫面的創新,并根據學生實際學習需要和學習內容,創設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數學思維的情境,使學生能夠產生更多的數學敏感。基于此,教師可以結合教育信息化深入教學探究,使整體教學能夠以學生實際情況為主,立足于深度學習理念進行多媒體教學輔助,促使學生通過多媒體動態教學情境,認識到數學知識,直觀化理解數學難點,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內涵。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5~6年級教材為例,在進行《百分數》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引入學生喜歡的生活實例,指導其利用所學到的知識去發現、分析、解決問題。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將一些普通的玩具,生活、學習用具等商品進行對比,并給出一些優惠的折扣價格,讓學生在一定的價格區間里尋找最佳的購物方式。
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數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一些實際操作的機會,從而促使學生在情境中,深入學習知識,提升數學思維。如在“雙11”期間小明想要購買文具物品,但是手中只有30元錢,文具盒價格是25元,自動筆價格是5元,修正帶的價格是8元,筆記本價格是10元,商家滿40打7折,如何買才能最劃算?此時學生會運用(25+5+10)×70%=28(元)買到文具盒、自動筆、筆記本。同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微課深入地進行知識的聯系和引導,以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應用能力,加深他們對數學課堂的認識。
(二)巧妙引入數學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5~6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促使學生更好地提升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應將深度學習理念融入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邏輯思維,使其能夠從數學題目的邏輯層面進行問題的探討。此時教師需要注重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并不是直接將理論進行講解,而是以引導的方式促使學生能夠進行深入自主分析,從而在理解數學概念有關公式和知識時,能夠利用多種方式進行內涵分析,達到深入學習的效果。為實現此目標,教師可以利用相應的故事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能夠在故事內容的引導下,將注意力集中到參與數學教學活動中來,進而促使其不斷思考問題,培養創新思維。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5~6年級教材為例,在進行《簡易方程》教學的過程中,其教學目標為促使小學生理解方程的基礎特性,認識到方程的解與解方程,并能判定一個數值是否為方程的解。此時教師可以運用雞兔同籠的問題進行引導,如小明家養了一些兔子和一些小雞,但是由于小雞和兔子是混在一起飼養的,所以他未能分辨具體的數量,大家來幫幫他吧。小明只知道自己家的兔子和小雞一共有35個腦袋,但是卻有94個腳,那大家如何分辨有多少兔子和多少小雞呢?此時學生會運用普通的方式進行解答,而教師為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方程問題,可以進行方程引導,如設小雞有x個頭,則兔子就有(35-x)個,而兔子的腳則是(35-x)×4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深入了解方程知識并解答相應問題,促使其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不斷加深,并在問題探究中增強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強化其個人素養。
(三)以問題為導向開展教學,提高學生思維邏輯性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提出,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教學的設計,適當地提升題目的應用性、探究性、綜合性,使學生能提升學業質量,強化其核心素養。數學教師在具體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進行問題自主分析,使其能夠在體驗式教學方式的引導下,不斷提升動手操作能力。在此期間,教師應以問題為導向,在深度學習理念的引導下,進行數學知識教學的整體性設計,從而促使問題更具有層次感,以此激發學生數學思維。教師還應注意的是,在設計教學問題過程中應掌握學生學習的特點和認知過程,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過程設計,從而引發學生思考。與此同時,教師還應注意氛圍的營造,促使學生能夠以深入學習理念為引導,在良好的氛圍中提升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提升知識學習的主動性,進而實現大膽問題分析、大膽質疑、大膽解決的效果,使其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得以不斷提升。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5~6年級教材為例,在進行《數學廣角——鴿巢問題》教學的過程中,為提升學生應用題的學習能力和解答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進行分析,促使學生得到思維品質的提升。如,在題目“某施工隊計劃修一條長為1800米的道路,但是已經修了3天,只修建了全長的25%。若是按照此種效率修建,整條路的修完需要多長時間?”設置后,學生經過分析可知該題目可以一題多解,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多種計算方式的呈現,也是學生數學思維差異的展現,此時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的引導,促使教學內容具有易用性、探究性、綜合性等,以達到讓學生思維進行發散、強化其思維品質的效果。此過程中學生的數學思維得以激發,對于問題的解決能力也能得到不斷提升,并且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分析,并進行問題的探討,從而使其在綜合性、探究性、應用性問題的引導下,不斷增強數學知識的學習效能,理解其中的思維邏輯關系,從而增強知識的學習效能。在解決數學題的過程中,可以意識到在應用題的設計中難以理解,但是,如果稍微花點心思去理解這些問題,則可以輕松地解決這些問題,以提升學生學習意識和探究題目的意識。
(四)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強化學生創新意識
在深度學習思想理念引導下,教師應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數學意識,使其在充分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能夠溫故知新,更好地理解數學內容,并在知識學習過程中構建相應的框架,使其能夠了解知識彼此之間的關系,從而系統地、有規律地掌握數學問題,提高理解能力,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強化其整體學習效能。在此期間,教師需要不斷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反思,使其能夠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習題規律的探究和問題解答中,從而不斷構建數學知識框架,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并進行內容的深度挖掘,根據學習需要進行創新,以提升其對于問題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使其能夠融會貫通地進行問題思考,強化其對于問題的理解和解答,使其知識儲備更加完善,解題思路更加清晰,能夠從多角度看待問題,從而突破傳統思維定式,進行思維創新。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5~6年級教材為例,在進行多邊形面積計算這一單元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其考慮三角形、四邊形等章節知識,并引導其進行知識整合,使其在舊知中能夠深入掌握新知,把握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這一類圖形的特點、面積計算公式,以及其計算特點,促使其能夠在多種知識中進行異同點的了解和探究,并進行自我分析和思考,在獨立學習中深入了解問題根源,掌握其中規律,尋找解題方式,提升問題解決效能。
總而言之,在深度教學的理念下,數學教學創新是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小學5~6年級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為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能力,應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數學教育教學方式創新。而在此期間,將數學知識教學內容與深度學習基本理論進行結合,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深層次內涵的認知,并在深度學習理念的引導下,強化數學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廖月蘭.以生為本的小學高年級數學概念教學策略: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圓》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12):87-88.
[2]吳志遠.小學高年級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養成路徑:以“行程問題”為例[J].求知導刊,2021(52):67-69.
[3]楊梅.關于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互動模式的探討[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1(12):179-180.
[4]劉向紀.探究如何培養高年級小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12):103-104.
[5]聶振.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6):238-239.
[6]杭麗華.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