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可澄
法國是食肉大國。但如今,不少法國人卻認為,減少牲畜數量和肉類攝入迫在眉睫,因為畜牧業對環境的污染堪比汽車尾氣,而且還會帶來水污染、生態失衡、耕地濫用等一系列問題。

法國每年夏天的香腸銷量居高不下,這一趨勢在2023年也沒有出現根本性逆轉。這對肉制品企業而言無疑是個天大的好消息,但對地球來說就另當別論了。科學研究早已表明: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需從農業入手,這自然與我們的日常飲食息息相關。農業生產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量占總量的19%,是法國第二大污染產業。法國國家農業食品與環境研究院制定了多項過渡方案,旨在2050年前推動畜牧業實現碳中和。其中,農業生產活動預估最低減排量如下:奶業19%、奶牛養殖26%、生豬養殖36%、家禽養殖20%。
法國生態轉型和國土協調部的觀點非常明確:“近期研究顯示,不減少牲畜數量,便難以使畜牧業的碳排放量降至理想水平。要想達成目標,改變飲食習慣勢在必行。”雖然創新科技也能降低碳排放量,但最高效的方法依舊是減少牲畜數量。
每當談及減少畜牧業牲口數量,業內人士總會憤然表示,“就算我們降低產量,但如果法國人不改變飲食習慣,法國肉制品只會由進口產品代替,肉類行業造成的社會影響及環境影響只是轉移到其他地區罷了。法國也會失去糧食主權。”法國可持續發展與國際關系研究所農業部主任奧雷莉·卡塔洛說:“減少肉類攝入的目的是保護環境、氣候及生態多樣性。要達成上述目標,必須減少牲畜數量。如果不希望肉類進口量大幅提升,那就得從日常飲食著手改變。”
然而,在法國政府制定的生態規劃中,畜牧業似乎能“逃過一劫”。相較于需將碳排放量降低一半的建筑業和能源行業,畜牧業承擔的減排量是最少的,僅需在八年內減排16%。該行業在2021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達6600萬噸,與當地所有私家車的排放量相差無幾。而如果每個法國人能減少一定的肉類攝入(無需變成素食主義者),就能減少2000萬噸二氧化碳。即便如此,政府也僅僅是給出了以下建議:食用本土肉制品,減少攝入數量,提升質量。2022年,法國人均肉類攝入量升至85公斤(含脂肪及骨骼)。法國氣候經濟研究所指出,“目前而言,法國人的肉類攝入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氣候、生態多樣性、個人健康……以下九種理由說明了為什么減少肉類攝入對環境及我們自身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生態失衡
近半數的農業碳排放都與畜牧業有關,主要因為奶牛反芻時會產生甲烷。“我們必須將肉類及奶制品的攝入量減半,環境留給我們的選擇不多了。”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卡里納·巴爾比耶說,“要想實現碳中和,各行各業都必須節能減排。只有減少肥料的使用與肉制品的攝入,才能有效降低一氧化二氮和甲烷的排放量。”
二、破壞生態多樣性
粗放型畜牧業的大片草原具有固碳能力,可以保護生態多樣性,而法國的集約型畜牧業卻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用于飼喂牲畜的谷物與油料作物,比如油菜及向日葵,需要殺蟲劑與肥料才能茁壯成長。而這兩者均會導致昆蟲、鳥類及環境植物群落數量驟降。“許多人呼吁減少牛羊等牲畜的數量,因為它們反芻時會產生甲烷,但卻忘記了食谷類動物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卡塔洛說,“相較于肉牛,法國生豬與家禽養殖業的工業化程度更深,對環境破壞更大。”
三、森林過度砍伐
拉丁美洲的雨林變作了飼料基地,畜牧業是森林被砍伐的罪魁禍首之一。據生態轉型部稱,法國每年進口300萬噸豆餅(大豆榨油后的副產品,富含蛋白質),其中六成源于巴西。這些豆餅中,44%用于飼喂家禽,36%喂牛,6%喂豬。
四、造成水污染
集約型畜牧業生產活動集中,會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布列塔尼大區的綠藻大量繁殖,就是一個令人警醒的例子。氮肥及牲畜排泄物中的硝酸鹽和氮元素會造成水污染,而布列塔尼集中了全法48%的集約式農場,因此該地區也是綠藻繁殖最猖獗的地區。“養豬不是問題,問題是在同一個地方飼養成千上萬頭豬。”卡塔洛說。
五、大氣污染
化學肥料與牲畜排泄物還會產生氨氣。法國大氣污染跨專業技術研究中心指出,大氣中93%的氨氣來自農業。當這種氣體與運輸業及工業排放的其他污染元素相結合時,便會產生細小顆粒,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
六、動物福利問題
在集約型畜牧業中,牲畜被圈養在大棚內,生活空間狹窄,地面通常為混凝土或鏤空塑料地墊,飼養環境遠非兒童繪本所描寫的那樣,一派美好的田園風光。法國95%的豬與80%的家禽都在室內飼養,生活環境非常糟糕,時常遭到公益組織檢舉揭發。
七、失衡的飲食習慣
肉類倡導者總說,法國人的食肉量符合健康膳食標準。然而,據法國農業部數據顯示,66%的法國人食用豬肉過多,近八成人蔬果及豆類吃得太少。紅肉白肉攝入超標,蔬果豆類攝入不足,如此失衡的飲食習慣會提升患癌風險,還會導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多名專家還指出,法國膳食指南推薦每周攝入500克紅肉,其中包括150克豬肉,遠多于其他歐洲國家。以丹麥為例,他們推薦每周攝入350克肉類,包括紅肉和白肉。
八、耕地占用
據生態農業組織索拉格羅的數據,法國27%的可耕地被用于種植牛飼料。加上放牧牧場,該比例更是高達60%。另外,部分飼養反芻動物的牧場也難以種植其他作物,比如高山牧場。“豬與家禽吃谷物而不吃草,目前有14%的農業用地還要用于種植它們的食物。”氣候經濟研究所的農業糧食項目負責人露西爾·羅基薩爾說。然而,畜牧業擁護者對這組數據提出質疑。他們反駁稱,飼料作物的副產物也能派上用場,比如秸稈就能用于鋪墊牲畜圈欄、生產能源,或是用作肥料。“法國人豆類攝入不足,水果與蔬菜又過于依賴進口。與其把那么多土地用于種植牲畜飼料,還不如拿來生產其他糧食。”法國氣候行動網絡的糧食負責人貝努瓦·格拉涅爾說。

九、過于集中的畜牧業
法國肉類產業的區域化特征明顯,主要分布在西部,尤其是布列塔尼大區。因此,該地區也集中體現了畜牧業的種種害處。在生態轉型的背景下,應鼓勵發展自主性及適應性更強的畜牧業,即牲畜以本土草木及糧食為食,不與人類競爭口糧。法國國家農業食品與環境研究院的勒內·博蒙說:“應減少西部的畜牧業生產活動,發展谷物產地,比如巴黎盆地的相關產業。產業區域過于集中也有弊端。”
| 畜牧業從業者擔心走投無路 |
法國農業經營者聯合會副主席及法國肉牛聯合會主席帕特里克·貝內齊直言不諱地說:“一幫業余的胡扯什么呢?他們對畜牧業的偏見太多了。”涅夫勒省養殖戶埃曼努埃爾·貝爾納表示,“法國沒有了畜牧業,就不再是法國了。”奶農吉萊納·德維龍認為,“有人想減少牲畜數量,這很正常。但如果真有人付諸行動,那可就麻煩了。”
2023年6月,法國政府出臺生態規劃,宣布將通過創新技術減少畜牧業的碳排放量,但并不準備為了保護環境而減少牲畜數量。實際上,已有不少養殖者主動退出了該行業。相較于2010年,2020年畜牧業從業者減少了30%,牲畜數量也縮水了7%。法國政府或許認為,讓畜牧業繼續這樣發展下去,既能減少碳排放量,又能照顧從業者的情緒。然而,肉類消費量居高不下的趨勢依然難以令大眾滿意。
“對于減少牲畜數量,政府應進行規劃及干預,不然我們只能被動地看著農場主們一個個離開。”努里爾團體表示。該團體集結了52家機構,包括農業工會。雖然養殖戶數量變少了,但法國農業用地的面積并沒有變,這意味著農場數量正變得越來越少,規模卻越來越大。“在布列塔尼大區,我們看到以草為飼料的養牛場正在被大范圍收購,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封閉式奶牛場。那些奶牛極少能出去放風,而且只限定吃玉米和大豆。工業化農場模式對我們故有的農民體系造成了威脅。”努力爾團體表示。“重點不在于去資產化和減少牲畜數量,而在于法國到底想要什么樣的畜牧業。哪種畜牧業能適配生態轉型?”法國農民聯合會發言人洛朗斯·馬蘭多拉說。
許多非政府機構的工作人員認為,保護環境勢在必行,但也不能讓畜牧業消失,而應該改革農業體系,比如改為粗放型管理。“養殖戶依賴牲畜謀生。聽說有人要減少牲畜數量,他們肯定不樂意。國家其實也不好辦。但畜牧業確實需要大規模改革,這不僅是拯救地球,也是在拯救這個行業和養殖戶自己。”氣候行動網絡的西里埃爾·登哈提說。
如今,養殖戶越來越少,農場規模越來越大,這也意味著年輕人進入畜牧業的門檻越來越高。“農場轉手價格連年上漲,年輕人想要接手一處農場,必須背負高額貸款。”羅基薩爾分析道。法國畜牧業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21年,42%的奶農及29%的養殖戶負有中長期貸款債務。

| 為了環境和動物,他們不再吃肉 |
阿蒂爾(盧森堡),25歲,管理人員,吃素六年
我一直就不太喜歡吃肉。最開始只是降低了肉類攝入量,提高了質量。后來有一次下班回家時,我決定徹底戒掉肉類。當時我堵在路上,身邊是一輛裝滿了豬的大卡車,正往屠宰場的方向去。就在那一刻,我突然覺得肉特別惡心。我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逐步把肉類從我的日常飲食中剔除了。隨著時間推移,我吃素的理由越來越清晰。除了保護動物外,又加上了保護環境。
我的家人很傳統,但他們并不反對我吃素。反而是同事會經常問我:“你不懷念肉嗎?”有個周末,我參加了一場燒烤聚會。不少男性一直讓我夾點肉嘗嘗。他們不明白,對我來說,香腸和牛排是不能吃的東西,就和石頭一樣。而且,那些男人還問我:“不吃肉的話,蛋白質攝入量足夠嗎?”如今,許多餐廳都推出了素食菜單,以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從前素食餐食并不多見。

薩布麗娜(巴黎),45歲,創業者,吃素十年
我吃素的原因很多,太多了。最主要是想保護動物,也想保護環境。說實話,我從小就愛動物,養過小雞和小兔子,無法想象把它們變成盤中餐。隨著年紀漸長,我吃素的信念也越來越堅定。但我身邊的人無法接受,我的叔叔甚至嘲笑過我。
同事也一樣。前段時間,我有事沒去成公司年會,我女兒替我去了。有同事非常無禮地對她說:“今天你媽媽不在,你可以吃肉了,我們不會告訴她的。”其實,不吃肉一點也不痛苦。我還能從許多食物中攝取蛋白質,比如扁豆、鷹嘴豆、南瓜籽等。
伊波利特(汝拉),23歲,學生,吃素近三年
我是為了保護環境才不再吃肉的,吃素的時間不長。我喜歡下廚。一開始是因為碰到了不少有意思的素食菜譜,才漸漸關注了素食領域。我發現相較于吃素的人,吃肉的人會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于是,我決定改變生活方式,先是戒掉了肉類,然后又戒掉了魚類。起初和朋友外出聚餐時,我還會允許自己吃個烤肉三明治,后來很自然地就徹底不吃了。
我打算漸漸向嚴格素食主義者邁進。我承認,完全不吃雞蛋和蜂蜜很難,要學會重塑飲食習慣。剛開始吃素時,我只是不再吃肉,但沒有找到肉類的替代品。如今,我不再懼怕嘗試,發現了不少新的食物,比如豆腐、素肉等。和所有素食主義者一樣,我常常遭到質疑。
編輯:侯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