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杰
(山西省農業機械發展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2)
檸條(Caragana korshinskii Kom) 是錦雞兒屬植物栽培種的通稱,全世界有100 余種,我國有66 種[1]。據統計,目前山西省檸條種植地區主要分布在大同、朔州、忻州、呂梁等23 個檸條種植縣,面積約153.33 khm2。不僅能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又能精深加工,增加附加值,提高灌木林經濟效益。由于檸條木質化高,莖桿上多硬刺,作業環境十分惡劣且種植分散面積廣,所以人工砍切和收集非常不容易。機具也不易收割。經實地考察,檸條株高都在0.4~2.0 m,大部分為成年老齡檸條,一直處于自然生長狀態,木質化程度增高。依據灌木生物學特性,要求3~5 年平茬一次,如不及時進行平茬,將面臨衰老或枯死。現階段面臨主要問題是,檸條機械化程度非常低,多數是用割灌機(人工半機械化),檸條收獲機種類和數量也很少,無法保證平茬作業質量,不能滿足檸條生長特性。目前,國內外暫時還沒有出現對檸條聯合收獲機成型機械的報道。因此,發展檸條聯合收獲刻不容緩、勢在必行,可保護生態環境、助推畜牧養殖業的發展,對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檸條聯合收獲機具有能夠一次性切割、輸送、揉絲(搓)、收集、打包等功能的機械設備。20 世紀中后期,我國才開始對檸條收機進行研究,由于起步晚,所以現在研究水平停留在仿制水平基礎上。產品質量差、性能不完善、品種單一、生產廠家少[2]。國內具有代表性聯合作業的檸條機有4MG-200 型灌木收獲機和4G-2 型自走式灌木平茬多功能收割機。
切割器是檸條收獲機關鍵工作部件,切割是平茬、收獲的關鍵環節。切割器好壞直接影響著檸條切割質量。檸條割茬要求一次性切斷,切割后端面為光滑圓形或橢圓形,不能有撕裂、燒焦現象發生。經實地調查,現在收割檸條的方式相當落后,有的地方還采用人工作業,即用砍刀等農用工具用力將枝條砍斷。這種方式影響其正常生長,目前市場上應用較多的檸條切割器類型主要是圓盤鋸齒式割刀、甩刀式、往復(剪切) 式。割臺割刀組合型式有重疊式、反復式、單圓盤等。具有典型代表研究如下。
山西農業大學郭玉明教授等人對割臺仿形和割刀齒形、材料、大小等進行了大量研究和試驗驗證,針對檸條莖根粗細不同應用不同大小、厚度、材料、齒形的切割器,對檸條切割器研究的比較全面。所生產設計的4GN-1600E 型檸條收割機,是把檸條切割到機具一側的地面上,是山西省唯一具有仿形割臺功能的全液壓驅動的檸條收獲機,割臺由6 個直徑為400 mm 的圓盤鋸片兩兩重疊而成3 組,齒形為木工鋸齒,每個據片齒數為71 個。
4GN-1600E 型檸條收割機見圖1。

圖1 4GN-1600E 型檸條收割機
北京林業大學設計的5GZ-800 型自行手扶式灌木平茬機[3],通過對樣機試驗,確定了切割裝置結構尺寸和功率消耗。認為鋸片切割速度越高越好,檸條的拉毛、燒焦、劈裂情況發生越少,切割器結構設計與檸條根部形成的沙包相適應。切割寬度與檸條直徑相一致。采用多鋸片(3 個) 的方式切割,轉速2 900~3 200 r/min[4],直徑305 mm,厚度2 mm,齒數72 和80。平茬效果好,鋸齒線速度為46.3~51.1 m/s,劈茬率為1.6%。
馬永康[5]對檸條切割機理及收割機切割器進行了研究和設計,結合圓盤鋸片型切割器和回轉式甩刀切割器切割檸條時的優點,設計時綜合利弊,提出了一種新型的復合式切割器(已獲實用型專利)。該切割器結構形式為一個圓盤形刀體,周圍聯結6~8 片斜扇形動刀片,刃口上有與徑向成45°角的斜齒。齒間距為2 mm,齒深0.5 mm,外圓弧半徑245 mm,內圓弧半徑160 mm,厚6 mm,扇形角度60°,刀盤直徑600 mm,動刀片厚度6 mm,材料為65 Mn 調質處理,刃口高頻淬火,硬度為HRC6~65。通過對切割器機理理論研究和大量試驗證明,該復合式切割器具有工作阻力小、自磨刃、使用壽命長等特點,能夠適應檸條平茬、收割需要。
內蒙古4G-2 型自走式灌木平茬多功能收獲機,具有切割、輸送、揉搓、收集功能,是山西省主要應用的機型之一。該機在性能上還不完善,但目前對農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該機切割器由2 片鋸齒形鋸片和圓盤周圍固定的4 個甩刀組成,直徑860 mm,甩刀寬度70 mm,甩刀厚度10 mm,甩刀線速度大于65 m/s,割幅2 000 mm,鋸盤傾角9°。
內蒙古農業大學使用DG-2 型割灌機進行割臺試驗,通過統計分析,建立回歸方程,優化圓盤曲線形割刀的參數,設計了一款圓盤割刀。指出割刀在工作過程中不僅與機器的前進速度和割刀轉速有關,還與割刀的質量與割幅有關。綜合考濾,設計直徑為200 mm,割刀的刀片個數為15 個,刀片間距為7 mm,厚度2 mm,材料65 Mn,機器前進速度0.2 m/s,轉速為4 870 r/min。
福建師范大學研制了一種新型仿形收割設備,該設備能夠根據不同地形對切割器的姿態進行調整。割臺具有橫向仿形機構和縱向仿形機構等特點。橫向仿形機構比較好實現,割臺遇到障礙物時會自動抬起,實現大角度翻轉。設計采用圓錐齒輪傳動,依據行星齒輪結構原理達到仿形目的。由于側向傳動復雜,縱向仿形機構比較難實現,采用雙萬向聯軸節傳動系統,利用萬向聯軸節的傳動特性能夠保證縱向仿形時動力傳動順利。
經權威機構的檢索,目前主要檸條平茬機主要動力有[6]:①小型便攜式收割機,功率一般為1.5~2.0 kW;②以小型汽油機為動力的收割機機,功率≤1.84 kW。此類型工作頭多為橫截圓鋸片;③以小四輪拖拉機作為配套動力的收割機,如大同研制的9GN-1.2 型檸條機收割機;④以中型拖拉機為動力的收割機,功率在22.06~44.12 kW,如2GP-100 型收割機;⑤自走式檸條收割機,該類機械具有收割、輸送、拋送、收集等多功能作業工序,這類機型發動機底盤自行設計,配套動力往往≥58.8 kW,如4G-2 型自走式多功能收割機。
20 世紀后期,加拿大、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檸條收獲機技術比較完善,機具品種齊全,形成系列產品,在割、摟、捆、裝、運輸等方面研究比較成熟。大型拖拉機液壓驅動,切割檸條直徑達100 mm,這些國家的研制的灌木機械技術比較完善,機具品種比較齊全,結構、技術性能指標至今沒有大的變化,只是在操作舒適度和智能仿形的應用方面有所改進。在研究既能收割檸條,又能把檸條用輸送帶輸送到一側定向擺入的收割機領域還屬于空白。
近年來,畜牧產業的高速發展,檸條飼料供不應求,由于檸條機械化程度不高,成為檸條生產利用環節的“瓶頸”。制約著檸條不能及時收獲,使環境和社會經濟效益受到了很大影響。
切割器是收獲機關鍵部件,如果切割器的切割質量不高,不僅直接影響著收獲的質量,還會對檸條的次年生長發育受到很大的影響。目前,機型收割后,出現撕裂、燒焦現象,甚至有漏割發生、割刀易磨損等現象。
切割割茬效果見圖2。

圖2 切割割茬效果
目前,市場上應用的檸條作業機械大部分是檸條平茬和收割機,收割機的收割效率也很低,作業時出現的問題很多。缺少成熟聯合收獲機,能一次作業實現收割、強制喂入切碎、集裝、液壓自動翻轉卸料、打包成熟機型還是空白。農民大部分是半機化收割檸條,檸條撿拾仍然由人工來完成。
由于檸條帶刺,人工不易直接接觸,現有的機具割茬后將檸條收集在收集箱,然后倒入地頭,再由人工裝入另外一個運輸車,應增加打包裝置、提高工作效率。
檸條韌性大,切割截面光滑圓形或橢圓形,不能有撕裂。要求割刀要有很高的線速度,消耗動力會更佳,目前機型配套動力全不足,造成切割不符合要求,甚至是造成堵塞的主要原因,導致不能正常進行田間作業。因此,設計時要充分估算各部件動力消耗,動力分配要合理。
以自走式多功能檸條收獲機為例,按山西省檸條面積約633.33 khm2計算,根據有關部門和專家預測,年需求量為1 200 臺左右,實現工業產值2.8 億元;自走式檸條收獲機具有一次性完成切割、輸送、切碎、拋送、裝車的功能,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面對日益成熟的檸條產業化市場,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和廣大農民認識的提高,檸條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檸條聯合收獲機設備機械化程度卻不高,缺乏可靠的機械作業機具作保護。檸條聯合收獲機已成為制約檸條種植面積擴大和資源利用瓶頸,檸條聯合收獲機的機械作業已經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