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珍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廣東 廣州 510440)
肝癌屬于發病率較高的一種惡性腫瘤,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一般會通過肝動脈插管化療栓塞術(TACE)對患者進行治療,該治療方式可對腫瘤進行有效抑制,繼而提升患者的生存率。然而介入手術期間患者的意識是清醒的,血管內施行的TACE離不開造影劑﹑栓塞劑和化療藥物的灌注,治療會增加患者的不適感。加之栓塞后患者的肝臟組織會出現局部缺血﹑水腫等現象,也會使得肝區出現疼痛等不適感,患者容易出現恐懼不安等負面情緒[1]。當患者的內分泌和機體神經系統失衡時,還會造成惡心﹑血壓上升等一系列不良反應,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不利。所以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來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本研究術中護理聯合心理干預對肝癌介入栓塞術患者的影響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研究對象是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2019 年1月—2021年12月治療的肝癌介入栓塞術患者740 例,隨機分為2 組,即參照組﹑研究組,各370例。其中,參照組男220例﹑女150例,年齡段為45 ~ 78歲,平均(60.23±4.51)歲; 研究組男210例﹑女160例,年齡段為46 ~ 75歲,平均(59.68±4.43)歲;比較2組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
納入標準:① 臨床診斷均屬于肝癌,患者手術指征明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 凝血異常患者;② 存在其他臟器腫瘤病變者;③ 精神和認知嚴重障礙者;④ 資料不全者。
1.2.1 參照組
對患者行常規護理干預。術前給患者講解介入手術治療的重要性,具體流程和注意事項,在操作過程中對患者的各項體征做好密切監測,當發現患者出現惡心﹑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時予以及時處理,術后將鞘管拔除,做好按壓包扎工作,待患者狀態穩定后將其送回病房[2]。
1.2.2 研究組
對患者行術中護理聯合心理干預。
(1)入院時。責任護士負責患者的接待工作,結合患者病情,為其講解介入手術的相關知識。可在了解患者的認知程度,家庭狀況﹑性格特點后,通過多媒體視頻或宣教手冊,以通俗易懂的形式給患者講解介入栓塞知識,讓其明白手術的必要性。針對患者的疑問可耐心解答,增進患者對疾病和手術的進一步認識,提高其治療依從性。
(2)術前準備。術前給患者講解手術流程,配合要點,術中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等,讓患者明白這是正常現象。針對患者的術前恐懼感,可讓其明白醫師的專業性﹑權威性和手術的安全性,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讓患者的負面情緒得以緩解,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
(3)手術中。待患者到達手術室后,先將室內溫度調節好,協助患者保持舒適體位。在整個手術過程中可播放舒緩的輕音樂來緩解患者的緊張感。術中患者的意識狀態始終是清醒的,為緩解其焦慮和恐懼等不良情緒,可加強和患者的積極溝通,詢問其有無出現不適感。可給予其鼓勵和安慰,指導其通過深呼吸來放松全身肌肉。穿刺過程中緊握患者的手部,幫助減緩其負面情緒。同時加強對患者的積極觀察,一旦發生疼痛﹑嘔吐等不良反應,要馬上進行積極處理,保障患者順利完成介入手術[3]。
(4)手術后。第一時間告知患者已順利完成手術順,然后詢問患者有無不適感,給患者家屬講解術后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對患者的疑問耐心解答,減輕其負面情緒,讓其享受到舒心的護理服務[4]。
1.3.1 分析2 組患者的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通過自我效能量表予以評估,包含內心活動狀況和技能兩方面內容,總分為150分,自我效能越高則分值越高[5]。
1.3.2 分析2 組患者的不良情緒和疼痛評分
用SAS(焦慮量表)和SDS(抑郁量表)對患者的不良情緒予以評估,患者的焦慮情緒重則SAS分值高,抑郁情緒重則SDS分值高。疼痛程度用VAS(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予以評估,總分為10分值,疼痛程度越輕則分值越低。
1.3.3 分析2 組患者的術中不良反應狀況
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血壓升高,術中不良反應率=(惡心+嘔吐+血壓升高)/370×100%。
1.3.4 分析2 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滿意度用問卷調查表評估,十分滿意為80分以上,較為滿意為60 ~ 79分,不滿意為60分以下。總滿意度=(十分滿意+較為滿意)/370×100%。
本研究數據應用SPSS 22.0軟件分析,使用t檢驗參照組﹑研究組自我效能評分﹑SAS評分﹑SDS 評分﹑VAS 評分差異,應用±呈現;使用χ2檢驗2組護理滿意度和不良反應差異,應用%呈現。數據差異P<0.05,統計學意義存在。
研究組干預后的自我效能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自我效能對比(,分)

表1 2組患者自我效能對比(,分)
?
研究組干預后的 SAS評分﹑SDS評分及VAS評分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不良情緒和疼痛評分對比(,分)
?
研究組術中不良反應率和參照組相比明顯較低(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術中不良反應對比[n(%)]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和參照組相比明顯較高(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肝癌是比較多見的一種惡性腫瘤,死亡率較高。患者在發病初期的癥狀不顯著,因此難以及時發現,導致很多患者耽誤了最佳手術機會。臨床針對中晚期肝癌患者一般會采取TACE 介入治療,借助動脈灌注碘化油和抗癌藥物,可使得局部病灶的化療藥物濃度提升,在藥物發揮療效的同時可對病灶血供進行阻斷,對癌細胞進行控制和破壞,讓患者的病情狀況得以控制,臨床癥狀得以改善,TACE 介入治療的臨床效果較好,在保證安全的同時,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也成了治療肝癌的首選方法[6]。
介入治療雖然優勢顯著,但治療期間栓塞藥物的使用會讓患者出現發熱﹑惡心和疼痛等不良反應,一些患者的排斥心理嚴重,會降低其治療依從性[7]。研究表明,對介入治療的病患采取心理干預可提高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率,這對患者的身心舒適度有促進作用。護理人員通過圍術期的心理干預,術前對患者進行積極交流﹑觀察其心理狀態并做好合理的評估,了解影響其不良情緒的因素并予以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可減輕患者的緊張感,讓其放下戒備心,增強其治療信心。介入術室環境的改善,可讓患者擁有一個舒適的治療環境,術中通過對患者的積極交流,心理和身體變化的細心觀察,能緩解患者的內心壓力,減輕疼痛等不適感。不同時間的心理干預,有助于患者積極心態的樹立,讓其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提高其治療依從性,且能讓其治療耐受度和臨床療效得到進一步提升。
本研究顯示,研究組干預后的自我效能評分﹑護理滿意度比參照組高;SAS評分﹑SDS 評分﹑VAS 評分及不良反應率比參照組低(P<0.05)。這和劉會萍[8]﹑楊薇[9]的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提示了術中護理聯合心理干預對肝癌介入栓塞術患者的應用效果顯著,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的術中護理和心理干預可幫助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和疼痛度。這主要是因為護理人員從患者入院以及手術實施的全過程都對患者進行了積極的心理指導和健康教育,增進了患者對疾病和介入治療的認識,減輕了其心理壓力。且提升了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護理滿意度,降低了不良反應的出現率。
綜上所述,臨床對肝癌介入栓塞術患者運用術中護理聯合心理干預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等不良情緒,減輕其術中疼痛度,降低其不良反應的出現率,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對護理人員工作的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