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潔凈 馮愛芳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陜西 西安 710061)
醫學臨床上將腫瘤疾病進行良性與惡性分類,其中膽囊癌為惡性腫瘤病癥,屬于肝膽外科比較普遍的病癥,有著極高的發病率[1]。很多患者早期階段不見顯著癥狀,通常患者有疼痛﹑消化不良等現象,當未進行有效治療后病情會迅速惡化,造成患者腫瘤細胞發生轉移,增加患者死亡風險。近些年對于膽囊癌的治療通常會選擇手術切除治療,很多患者在術后因為身體本身有創傷﹑生活狀態不佳等增加其精神壓力,預后效果極差。大部分患者在出院后不重視家庭康復護理,導致身體恢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2]。鑒于此,在對膽囊癌患者治療過程中應該加強臨床護理服務。多元性護理是新的護理模式規避了傳統護理方法的弊端,有利于促使患者身體的早期恢復。本次針對調查目標進行護理干預,詳情報告見下文。
選取2022年1月— 2022年12月膽囊癌病癥14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70例,所有患者都為手術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服務,觀察組實施多元性護理服務。對照組男性40例﹑女性30例,年齡區間為29 ~ 76歲,平均年齡(50.28±5.36)歲;患病時間1 ~ 7年,平均病程(3.49±1.10)年。觀察組男性22例﹑女性48例,年齡區間為28 ~ 75歲之間,平均年齡(49.39±5.18)歲;患病時間1 ~ 7年,平均病程(3.78±1.56)年。2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 臨床檢查確定患者病癥,所有患者實施手術治療;② 患者生存時間超過6個月;③ 患者未見轉移病灶;④ 凝血正常者;⑤ 患者知曉此次研究內容,無異議后簽訂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 伴有其他嚴重腫瘤病癥患者;② 心臟異常患者;③ 腎臟病癥患者;④ 不能配合調研患者。
對照組主要實施常規護理,護理工作人員須時刻關注患者的身體各項指標情況,給予患者進行藥學服務,加強患者飲食護理,實施健康宣教等。
觀察組患者實施多元性護理方案。具體如下。
(1)護理技巧指導。手術結束后,在患者恢復意識后,病情無異常變化情況下,需要給患者﹑家屬仔細地說明護理技巧,并加強健康宣教工作,如手術后身體姿勢的擺放﹑插管的管理﹑相關身體指標的觀察﹑切口護理方法﹑預防并發癥等,促使患者及家屬能夠具備相應的護理能力。
(2)心理健康教育。多和患者溝通,要以良好的態度對待患者,讓患者對自身產生信賴感,多鼓勵患者讓其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掌握患者的心理情況,應給患者實施有效心理護理,幫助患者處理各種困惑。給患者多講解一些治療成功的例子,提升患者治療自信心。
(3)疼痛護理。在術后6 h左右患者會有顯著的疼痛癥狀,應給予患者有效安撫。給患者說明術后疼痛為正常反應,應讓患者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幫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緒,當患者疼痛難以耐受,應根據醫囑要求給患者使用止痛藥,給患者講解止痛藥有成癮性特點,必須要在醫生要求下正確運用。患者情緒狀態良好狀態下,可以給患者播放音樂﹑講故事等方式轉移其關注點,幫助患者改善疼痛癥狀。給患者進行四肢等按摩干預,提升患者活動能力,促使其局部血液正常循環,有效消除患者疼痛癥狀[3]。
(4)飲食護理。手術結束后應該引導患者盡量早期恢復飲食,讓患者胃腸道功能迅速恢復。術后6 h可引導患者使用溫水漱口,杜絕患者發生口干情況。10 h后應該讓患者服用一些生理鹽水,每2 h飲水量約為30 mL。術后1天可讓患者進食流食,以高蛋白﹑維生素等容易消化的飲食為主。進餐期間需要時刻關注患者的情況,是否存在惡心﹑嘔吐等情況,或者應給患者實施穴位按摩,如足三里等,利于患者胃腸道功能迅速恢復[4]。
(5)下床活動指導。對于患者術后身體各項指標情況進行仔細觀察,引導患者深呼吸,協助家屬給患者定期翻身﹑拍背,預防患者出現壓瘡情況。術后第二天無特殊情況應要求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活動時間應該以患者身體具體狀況進行有效調整,應該逐漸增加強度,利于患者病情的早期康復。另外,應該給患者創設舒適的休養環境,保證患者睡眠質量,督促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
(6)出院指導。在患者出院期間,應該協助患者辦理好各項手續,給患者說明出院后注意內容,具體到院復查時間,根據醫生要求使用藥物,應該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保證營養均衡。
(7)出院后回訪。出院后在相應的時間給患者實行隨訪服務,選擇電話﹑微信等方式,在溝通過程中了解患者的切口狀況﹑疼痛程度等,通過自身專業性幫助患者解決各項困惑。
(1)對此次患者術后恢復情況進行了對比分析。
(2)運用疾病心理社會適應量表對患者社會適應能力進行了綜合評估,主要以Likert 4級評分法比較,共條目44個,評分低患者該方面能力較差。
(3)對患者自我保健意識方面進行了調研。
(4)查看了此次小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狀況。
觀察組術后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較早出院(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比較分析()

表1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比較分析()
?
護理前,2組患者的社會適應能力相關不大,(P>0.05)。護理后,2組患者社會適應能力均得到一定提升,觀察組社會適應能力評分更優(P<0.05)。見表2。
表2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護理前后社會適應能力評分分析()

表2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護理前后社會適應能力評分分析()
?
護理后,觀察患者自我保健意識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對照組和觀察組研究對象自我保健意識情況比較分析[n(%)]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對照組和觀察組研究對象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分析[n(%)]
此次研究調查過程中,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為多元性護理服務,對患者護理后的各項指標情況進行了調研,患者術后恢復時間,顯示對照組患者各項時間較長;查看患者社會適應能力,觀察組該方面能力更佳,而且該組大部分的患者有較強的自我保健意識;對患者是否出現并發癥方面進行了詳細記錄,顯示觀察組出現例數較少。此次調研表明在患者手術治療后開展多元性護理服務,能夠指導患者早期下地活動,杜絕患者出現壓瘡等并發癥,也能夠給患者﹑家屬教授正確的護理技巧,提升患者自我保健意識,能夠在居家狀態下做好康復護理,對患者病情的康復有極大的幫助[6]。
上述研究內容表明,患者被確定是膽囊癌病癥后,應該給予患者科學治療,手術治療為最佳方式,在術后需加強患者臨床護理服務,此次針對患者開展多元性護理服務,能夠促進患者術后各項指標的早期恢復,提升患者自我保健能力,值得臨床大力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