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婷婷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陜西 西安 710061)
淋巴瘤屬于臨床多見疾病之一,多予以化療治療[1]。作為一種惡性腫瘤病癥,淋巴瘤首次出現在淋巴造血系統之中,患者會伴有淋巴結腫大﹑發熱﹑盜汗等不良表現。任由病癥不斷發展,會增加患者白血病與貧血的不良臨床表現[2]。為改善患者預后,還需給予一定護理干預。本研究針對在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進行高齡淋巴瘤化療患者常規護理和優質護理干預對患者下肢靜脈血栓的預防效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本研究選取的護理對象為2020年4月—2021年3月進行護理干預的對象40例,患者被按照參照組與觀察組的方法進行分類,參照組患者中男性患者為11例﹑女性患者為9例,患者年齡66 ~ 84歲,平均年齡(72.50±2.43)歲;觀察組患者中樣本數據為男性患者有10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齡65 ~ 83歲,平均年齡(72.03±2.41)歲。臨床資料對比無顯著性差異的存在,P>0.05。
納入標準:① 一般資料完整;② 患者無其他合并癥;③ 獲取患者及家屬認可,并與之簽訂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 存在嚴重性合并癥患者;② 存在精神性病癥患者;③ 患者一般資料不完整;④ 臨床依從性極差的患者。
參照組常規護理:為患者進行基礎的生命體征監測,并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同時,常規護理過程中,需要保證患者進行合理的下肢鍛煉,對于患者康復質量提升也有重要的促進價值和意義。
觀察組優質護理干預,如下。
(1)建立優質的護理干預小組,通過專業且具備豐富臨床經驗的護理人員的干預,加強患者的基礎護理干預,進一步實現患者康復質量的提升和促進。
(2)受到病癥的影響,患者在接受臨床護理干預過程中避免不了地出現了不良心理情緒,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和患者的溝通以及交流,實施一對一溝通﹑深呼吸方法﹑轉移注意力方法等,進一步幫助患者緩解不良的心理情緒。
(3)健康教育。優質護理干預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告知患者下肢靜脈血栓預防的知識點,并且通過演示的方式了解按摩的重要意義,結合口頭講述﹑發放宣教書﹑組織座談會等方式,增強患者對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意識。
(4)飲食護理。積極調整飲食結構,日常飲食過程中需要以清淡﹑易消化為飲食的主要原則。
(5)長期臥床容易導致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出現,因此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有氧運動,并堅持適度的原則,避免造成患者并發癥問題。
(6)塑造良好的就診環境。事先進行通風消毒,保證患者居住的病室之中形成良好的空氣對流,充分結合患者個性化需求設置病室的環境,并將病室﹑衛生間與走廊的障礙物清除,對于就診安全保障有一定的促進價值。
(7)化療前評估。化療前需要對患者進行綜合化的評估,判斷患者是否存在高風險,這樣能夠讓護理人員更加全面化并且細致化地掌握病情變化,積極展開化療前宣教,對于存在高危風險的患者,需要由責任醫師主動告知該問題出現的原因﹑癥狀表現和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而增強患者臨床治療的依從性,能夠避免不良事件的出現,保證患者安全。臨床干預過程中主要以預防為主,通過低分子肝素的應用,避免形成血栓。要加強患者生命體征監測,如果出現異常的臨床表現,需要第一時間上報醫師進行處理干預。不僅如此,由于患者具有較高的血凝性,因此需要加強下肢靜脈血管壁損傷和破壞的保護,通過改善血流速度和黏稠度,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臨床護理干預過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護理過程中需要避免下肢靜脈輸液和反復穿刺,盡量縮短止血帶的時間,充分結合藥理學特征,對血管壁有刺激的溶液進行稀釋。
(8)化療后護理干預措施?;熀笮枰WC患者的保暖,并將患者的下肢抬升20 °~ 30 °,這樣對于血液回流有一定的促進價值,避免熱敷和冷敷。若溫度太高會導致組織代謝能力提升,增加患者肢體耗氧量,冷刺激會導致患者身體組織缺氧,增加肢體壞死的風險。生命體征觀察一般在化療后早期階段出現,一般是在化療后的0.5 ~ 24 h左右。護理人員需要具備栓塞問題發生時處理問題的能力,綜合評估患者的腿部情況,保證患者健康狀態。引流過程中,需要保證引流的通暢性,出現異常問題需要第一時間向專業醫師上報。化療后飲食與皮膚護理干預也是十分有必要的?;颊咝枰嗍秤眯迈r的蔬果以及脂肪含量較低且纖維素含量較為豐富的食物,這樣能夠保證患者大便的順暢性,避免大便干結,降低了用力排便狀態下腹壓的增加對下肢靜脈回流造成影響。避免患者出現壓瘡現象,保證皮膚和床單的清潔,保證患者舒適度?;熀笮枰朴嗎槍π缘墓δ苠憻捰媱潱瑥牟煌后w出發,針對性地提升化療后活動方案?;熀笤缙谟柧殞τ陟o脈回流有一定的促進意義,減輕了患者患肢腫脹的風險,避免了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出現。
(1)護理總有效率﹑護理總滿意度﹑不良情緒。
(2)護理總有效率:十分有效﹑有效﹑無效??傆行?=(十分有效 + 有效)/n(%)。
(3)護理總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度 =(十分滿意 + 滿意)/n(%)。
(4)不良情緒評分:使用HAM-D 對患者的抑郁情緒進行評分,7分以下代表患者無抑郁情緒的威脅;7 ~ 17 分證明患者為輕度抑郁;17 ~ 24 分為中度抑郁;24 分以上表明患者存在重度抑郁。
借助統計學軟件包(SPSS 22.0),通過[n(%)]計量,以及()計數,利用t與χ2檢驗,P<0.05表明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參照組與觀察組臨床護理總滿意度比較分析,觀察組臨床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見表1。

表1 護理滿意度[n(%)]
2組患者臨床護理總有效率對比研究,臨床護理總有效率更高的一組為觀察組,P<0.05。見表2。

表2 護理總有效率比較[n(%)]
2組患者進行不良情緒的評分比較,不良情緒干預后改善較好的一組為觀察組,P<0.05。見表3。
表3 不良情緒評分對比(,分)

表3 不良情緒評分對比(,分)
?
淋巴瘤屬于臨床中常見的血液癌癥,屬于現階段高發病率的惡性腫瘤病癥,現階段存在年輕化的趨勢,但是其發病的主要群體仍然為老年患者[3-4]。高齡淋巴瘤患者為了延長自身的生命周期,多采取化療的方式進行治療,但是化療藥物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并且會導致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出現[5]。
臨床中為淋巴瘤化療患者選取了優質護理進行干預,通過預防性的護理措施,緩解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問題的出現,對于臨床化療效果有所保障,實現了化療質量的提升。優質護理是以常規護理為基礎的護理方案,在常規護理上對護理內容進行了更加細致化和全面化的劃分與干預,增進了醫護人員之間的親密關系,對于護理工作的良好展開有重要的促進意義。本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更高,P<0.05;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更高,P<0.05;2組患者不良情緒評分比較,干預后改善較好的為觀察組,P<0.05。充分體現出對高齡淋巴瘤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良好效果,可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改善其負面心理,增加患者滿意情況。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干預的應用,有助于高齡淋巴瘤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對于患者護理滿意度以及不良情緒改善有重要的促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