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
(上海市徐匯區湖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 200031)
社區預防接種是一種科學合理的預防措施,通過依據感染的普遍具體情況﹑人們的免疫力狀態﹑生物制品的特性和免疫力時限,科學合理地選擇注射對象和時機,根據孩子的免疫力特性,制訂出一套合理的免疫學流程,以確保孩子注射安全有效的疫苗,從而高效地控制和消滅感染[1-2]。在社區免疫力計劃中,由于許多環節需要有序進行,因此孩子在接種疫苗后可能會發生不良反應[3-4]。本文主要探究社區計劃免疫中常見不良反應的原因及護理對策,研究內容如下。
在社區中選擇了2019年8月— 2020年8月接種疫苗的兒童(100例),并將他們隨機分成2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接收常規疫苗注射護理,而研究組則接收針對性疫苗注射護理。在研究組中,有28例男童和22例女童,他們的年齡在3個月 ~ 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1.51±0.53)歲;而對照組中,有30例男童和20例女童,他們的年齡在3個月 ~ 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1.49±0.68)歲。通過對比兩組資料,認為差別不明顯(P>0.05),可以繼續進行對比。
納入標準:① 年齡>3個月;② 身體健康無疾病;③ 近1個月內未接種其它疫苗;④ 無接種禁忌證。
排除標準:① 存在感冒發燒的兒童;② 有免疫疾病的兒童;③ 過敏體質的兒童;④ 患有急性疾病的兒童。
為了保證孩子的健康,我們建議在新生兒出生后就開始接種疫苗。為了確保孩子能獲得最佳的免疫效果,研究組采取針對性疫苗接種護理方式,以確保疫苗接種后的安全性,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1 接種前護理
對疫苗的成分及有效期限等做到充分掌握,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做好儲存﹑檢查,及時處理過期疫苗,并為兒童及家人提供健康宣傳教育服務,積極與接種兒童及家屬溝通,建立信任,安定接種兒童及家屬心情,提高接種兒童及家屬的協助度。為了確保孩子的健康,應該根據不同的體質,預計可能會發生的疾病,并預備必要的藥物和裝備,如退熱貼和吸氧裝置等[5]。在注射疫苗之前,應該知道孩子的健康狀況,確保他們沒有過敏性﹑哮喘﹑蕁麻疹﹑癲癇或免疫力低下等疾病。假如孩子在注射疫苗前14 d內接種過其他疫苗,則應該暫停注射疫苗。
1.2.2 疫苗注射中護理
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在進行疫苗治療時,醫生應該選擇與孩子體質和身材相匹配的注射器,以減少孩子的懼怕心態,減輕疫苗注射時的痛苦;同時,應該選用合適的接種疫苗部位,并且在注射疫苗治療時,應該嚴格遵守無菌操作,以避免病菌感染。進行完疫苗注射后,應立即用棉簽按壓兩分鐘,以確保孩子的安全。
1.2.3 接種后護理
疫苗完成注射后,接種兒童必須停留觀察30 min,護理人員應嚴密觀察孩子的反應,只要沒有異常情況,應叮囑接種兒童家屬其他注意事項,然后再讓其離開。通常狀況下,孩子在注入完疫苗后,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不要沐浴,并且短時期內不得做激烈運動,一旦發生異常反應,應立即就診,以免影響幼兒的健康。
1.2.4 定期進行隨訪和宣傳教育
在接種2 d后,應聯系接種兒童家屬及時檢查接種部位是否發生紅腫﹑熱痛﹑硬塊等疾病,一旦出現不良反應,應叮囑家長立即就診,并向父母解釋不同年齡段接種疫苗的必要性及其意義。
為了提高社區居民的身體健康水平,社區衛生保健機構和醫院預防保健科應該加強合作,為家庭提供健康衛生教育。這可以采取派發醫療保健手冊﹑關注微信公眾號或按時舉行醫療保健座談會等形式來實現,讓家長們更加了解預防接種的重要性,并逐步提高他們對這項工作的認識。社區衛生保健機構應當積極采取措施,詳盡記載社會內每一位孩子的信息,并按時予以更新,以提高信息的準確度和可信度。此外,還要加強與接種兒童家屬的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健康狀況,以保障在實施社區預防接種時不會發生漏接種的現象。最終,由于運用先進的技術,建立一個完善的信息化平臺,以便家長們能夠及時﹑準確地登記孩子的信息,從而更有效地掌握社區內孩子的動態信息。
經過護理,我們評估了2組患兒的疾病(包括無菌化膿﹑周身高熱﹑硬結和皮膚局部發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對其不良反應程度進行了評估,以及接種兒童家屬的滿意度評分。
經過SPSS 22.0軟件分析,我們發現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和程度都用百分比(%)表示。通過χ2檢驗,當P<0.05時,組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顯然少于對照組,其中包括無菌化膿﹑身體發熱﹑硬結和局部紅腫(P<0.05)。具體數據見表1。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程度中﹑重度不良反應程度顯著降低,而中度不良反應程度也有所降低,此外,輕度不良反應程度也有所降低,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者之間的差異顯著,見表2。

表2 總結不良反應程度[n(%)]
研究組接種兒童家屬的滿意度高達98.5%,對照組的只有64%,研究組的兒童家屬滿意度遠高于對照組,這一差異具有顯著的比較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兒童家屬滿意度對比[n(%)]
為保護兒童免受各種疾病的侵害,社區預防接種已經成為一種有效的預防措施,并在臨床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隨著社會的進步,醫療保健水平也在不斷提升,社區預防接種的效果得到了廣泛認可,并且得到了安全性的保障。盡管社區預防接種在臨床實踐中具有復雜的操作流程,但是一旦出現不良反應,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后果,甚至可能導致死亡[6-7]。因此,為了更好地預防和控制社區預防接種中出現的不良反應,我們對相關數據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護理措施。
在社區預防接種中,護理服務水平對兒童不良反應的發生有著直接的影響,常見的疾病包括皮膚局部硬結﹑高熱﹑淋巴結增大以及部分無菌性潰爛等。此外,疫苗儲存﹑制造﹑注射及后期護理等因素也會直接影響疾病的發生概率,伴隨兒童接種頻次的增多,抗原敏感度也會隨之提高,進而使疾病的出現概率大大提高。因此,在為兒童接種疫苗治療時,應該科學合理選擇注射時間,以確保疫苗治療的效果和安全。為了確保疫苗接種的質量和安全性,社區工作人員應該在短時間內完成接種,并且避免暴露在外界環境中,以免受到溫度變化的影響而引發內部反應。為此,應當嚴密遵照疫苗相關操作標準開展工作,并且不斷提升日常操作和護理的質量,以降低因操作失誤引發的不良反應。此外,工作人員要對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有充分的準備,以確保疫苗接種的安全性。為了確保兒童家屬對疫苗知識有充分的了解,要向他們詳細講解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避免因為家長疏忽而導致的糾紛;在注射使用時,我們將嚴格遵守無菌使用,以避免環境污染;注射結束后,兒童需要繼續仔細觀察30 min,并預備好必要的急救用品,以避免意外情況的發生。綜合護理服務將有助于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從而確保疫苗接種工作順利完成。
綜上所述,研究組接種兒童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遠遠低于對照組﹑研究組不良反應程度也低于對照組﹑研究組接種兒童家屬滿意度遠遠高于對照組。針對性護理對策在社區預防接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可以有效地減少疾病的發病率,降低常見不良反應發生率和不良反應程度,為社會提供安全可靠的社區接種服務,為我國社區預防接種的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