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城市文脈與公共藝術》作者:高雨辰出版社:天津大學出版社ISBN:978-7-5618-7241-3出版時間:2022 年7 月定價:39 元
公共藝術指的是公共空間中涉及的藝術作品和產品。絕大多數人對公共藝術的理解是大眾型藝術品創造,這顯然縮小了對公共藝術的認識范疇。從城市角度來看,公共藝術是代表城市形象、城市文化氣息的一種意識的外在表達,即城市的文脈??梢姡菜囆g設計對于助力城市文脈保護具有重要意義。結合《城市文脈與公共藝術》一書,立足建筑設計類相關理論,科學分析城市公共藝術設計的手法和構架關系,針對中國城市文脈保護的現存問題和潛在機遇,探尋如何實現城市公共藝術設計與城市文脈的高度契合,助力城市現代化、內涵化雙向發展。
由高雨辰著、天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城市文脈與公共藝術》一書,是一部專門研究建筑設計的專著。全書共六章內容。第一章介紹了城市文脈之間的伴生關系和建筑學視域下的城市文脈,從文化因子角度剖析了城市文脈的發展特征。第二章闡述了城市文脈和公共藝術之間的內在關聯,詳細解說了城市文脈下的集體記憶、文化內涵、情感和場域等內容。第三章從公共藝術設計策略上探索了城市文脈的提取路徑和文脈信息的表達策略。第四章解析了城市文脈公共藝術表達的手法和藝術化設計風格,并列舉了幾種常見的設計案例。第五章以沈陽鐵西工業區為例進行了實證研究,驗證了城市文脈保護視野下的公共藝術設計思路,對其他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具有現實示范意義。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大眾對城市建筑的要求和品位設計要求不斷提升。而公共藝術作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在進行設計創造時,必須充分考慮城市文明、文化的整體發展趨勢。為了實現城市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設計者需要明確設計原則,大膽創新設計理念,以公共藝術助力城市文脈保護工作。
其一,創新藝術表達手法。公共藝術設計的藝術表達手法多種多樣,可以是雕塑、壁畫、裝置藝術等形式,也可以是音樂、舞蹈、戲劇等表演藝術形式。公共藝術的表達手法應該與城市文化、城市環境、城市歷史等因素相結合,以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和形象體現。以紀念為主題的公共藝術設計,通常會取材大眾銘記和懷念的事物,借助藝術加工手法,使抽象的事物具象化,進而與大眾產生互動和共鳴。比如沈陽的《秧歌神韻》這一雕塑作品,以六個人物雕塑為整體,全部采用寫意手法,以大紅色為主,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生動展現了東北大秧歌的歡快與熱情十分喜慶;《深圳的一天》作為生活街道中的公共藝術作品,以真實人物為參照,采用人物浮雕的藝術表達手法,反映出普通人一天的生活狀態。
其二,凸顯城市地域特色。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可注重地區文化的簡化、融合,濃縮當地多種地域特色,使之與城市環境、公共藝術作品相適應,體現不同城市公共藝術的特點。比如,北京南鑼鼓巷地鐵站的《北京·記憶》以老北京生活場景為參照,使用了近4 000 個琉璃鑄造了單元立方體,用剪影的形式表現出了富有地域特色的老北京形象,引起了公眾強烈的情感共鳴,凸顯了北京獨特的地域特色。
其三,打造城市宜居形象。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使得社會公眾更加注重自然回歸、生態回歸的生存要求。而公共藝術設計中,打造城市宜居形象是當下追求的必然方向。設計者需借助藝術化表達形式,面向公眾直觀呈現適合城市宜居形象的藝術作品。如,湖北襄陽中華紫薇園中的景觀雕塑裝置,采用包圍式的設計布局,將城市特色景觀小項分布環繞在園區周圍,整體布局借鑒了洛陽隋唐文化園的設計風格,融入了漢水文化、園林文化等多重文化根基,將歷史文脈和城市景觀有機融合。在城市環境品質設計中,設計者需考慮公共環境的理想化和民眾本性的需求滿足,在城市景觀、綠化中嵌入公共藝術的精神歸屬元素,達到城市環境品質的提升。比如鄭州東風渠濱河公園是著名的生態、景觀、文化一體化文脈帶,其中的一組火車主題雕塑“1904公園”把觀眾帶到那個年代,真切感受歷史文脈的神奇。
綜上所述,城市公共藝術設計是一種將環境與藝術創作緊密相連的特殊表現形式。隨著城市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公共藝術設計對城市文化形象塑造、城市品牌構建的影響愈加凸顯。從城市文脈保護和形象建設上來看,未來城市公共藝術將承載更多的文化內容,表現形式和表現風格將更加多元化和新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