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舞蹈多媒體技術及其應用》作者:孫曉梅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ISBN:978-7-8066-7617-2出版時間:2004 年9 月定價:46 元
隨著網絡技術和硬件設備的持續更新,互聯網對各行業的助力越來越顯著,高等教育也跨入了“互聯網+”的浪潮,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面臨新的契機。高校舞蹈教育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下迎來了新的變革和機遇,教育質量實現了有效提升。由孫曉梅主編、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的《舞蹈多媒體技術及其應用》一書對舞蹈教育的新發展進行了探究,從互聯網時代背景出發提出了利用多媒體技術改進舞蹈教育形式、提升教學質效的策略,為高校舞蹈教育的新發展提供了理論參考。
書中,作者著重從多媒體設備和軟件應用的角度提出了高校舞蹈教育變革面臨的機遇,指出了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各類新型的教育設備和教學平臺被應用于高校舞蹈教育教學,對高校舞蹈教育的創新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具體作用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有助于實現對舞蹈教育教學資源的高效整合和利用。互聯網對教育教學工作最直觀的推動作用便在于豐富了資源,即舞蹈教師可以憑借網絡資源的海量性和可傳輸性獲取諸多符合教學需求的課程資源,包括舞蹈金課視頻、優秀舞蹈教師的授課錄像、舞蹈演出相關多媒體素材等,從而豐富舞蹈教育教學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二是有助于實現舞蹈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傳統的舞蹈教育多采取單一的“言傳身教”模式,即以理論闡述和實踐訓練為主,教育模式相對固化。基于互聯網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應用,高校舞蹈教育可以實施多樣化的育人舉措,包括規劃視聽結合的舞蹈理論課、利用直播技術實施跨時空的實踐訓練課等,甚至可以構建一套針對學生學習實效的數據庫來觀察學生的學習效果,并據此調整教學方案。三是有助于開辟新的舞蹈教育環境,提升舞蹈教學過程的互動性。借助互聯網技術,高校舞蹈教育可以從線下教室教學轉變為線上線下一體式教學,師生可以利用網絡進行交流,學生可以更便捷地接受教師的指導。
筆者基于四川藝術基金項目“舞蹈編導人才項目《老夫聊發少年狂》(編號:2021-D-03-08)”的研究并結合該書內容認為,高校應抓住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機遇,推進舞蹈教育變革,具體可采取以下三項措施。
其一,搭建網絡多媒體教學平臺。高校可以基于互聯網能夠跨時空進行信息傳播的優勢構建舞蹈教育平臺,提升舞蹈教育實效。例如,高校可以聘請專業的程序員搭建舞蹈學院專用的網絡教學平臺,該平臺需具備兩大功能:一是要具備網絡教學功能,即能夠讓教師通過直播教學、錄播視頻教學等形式開展線上舞蹈教育;二是要具備教學信息處理功能,即舞蹈教師可以通過該平臺處理教學信息,如將舞蹈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傳輸給學生、批改舞蹈視頻作業、記錄學生最近的學習情況和課程參與情況等。通過該平臺,教師不僅可以拓展舞蹈教育工作的實施渠道,而且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數據,從而為后續教學工作的調整和改進提供支撐。
其二,創建舞蹈教育教學資源數據庫。為有效填充舞蹈教育資源、開闊舞蹈專業學生的藝術視野,高校需要建立舞蹈教育多媒體資源數據庫,不斷收集、整理和更新多媒體素材。具體措施為:由舞蹈學院的優秀教師成立多媒體資源建設小組,由該小組負責收集與舞蹈教育教學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并根據本校舞蹈專業的實際教學需求對素材進行挑選和加精;授課教師可以在備課階段根據課堂要求挑選適用的多媒體素材,并將其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開展視聽化教學。
其三,打造多媒體舞蹈實踐基地。在利用網絡多媒體技術革新舞蹈教育教學方式時,高校和舞蹈教師要注重舞蹈學科的實踐性,要在利用網絡多媒體技術改進理論課堂呈現方式的同時,優化舞蹈課程的實踐訓練環節,培育學生的舞蹈實踐素養。為此,高校可以積極引進和建設舞蹈專業實踐教育基地,依托多媒體技術拓展實踐教育基地的功能,為舞蹈實踐教育的開展提供有利環境。如建設虛擬演播室、標準演播廳、綜合錄播室等搭載專門攝影設備的活動室,記錄學生的舞蹈過程,方便學生后續觀看并實現自我改進;搭建多媒體編舞實驗室,由教師利用聲音編輯軟件、三維動畫建模軟件和視覺效果集中軟件等進行虛擬編舞、虛擬演播,并將虛擬文件應用于課堂,提高學生編舞技能。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舞蹈教育應充分依托互聯網技術進行革新,從教育資源獲取、教育方式轉變等層面出發發揮多媒體技術的積極作用,深化舞蹈教育教學創新,為培育高素養的舞蹈人才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