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高校數學教學方法發展與創新研究》作者:趙培勇出版社:延邊大學出版社ISBN :978-7-2300-3769-3出版時間:2022 年8 月定價:68 元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要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新形勢下,教育強國戰略的實施伴隨著以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為支撐的高質量學科專業體系建設,高校高等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正是這一教育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主要包括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建設高質量高等學科體系、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體系、建設高質量信息技術支撐體系四個方面的改革與實踐。由趙培勇編著的《高校數學教學方法發展與創新研究》一書,以高校高等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為研究重點,深入分析了當下高校數學教學面臨的問題,并結合新形勢下時代發展的特點,重點闡述了具體的改革方法和策略。閱讀全書,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高校學科專業體系建設逐漸走向信息化,傳統的高等數學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新形勢的發展,作者聯系實際,概述了高校高等數學教學的主要發展困境。其一,教學內容與實際需求相脫節?,F有的高校高等數學課程側重于理論和計算方法的教學,但缺乏與實際生活的有機結合,即知識與實際生活相互脫節,使得學生很難將所學的數學知識加以應用,具體到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去,大大降低了高等數學的實用性。其二,教育技術與教學手段不匹配。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技術在高等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在高等數學教學中,仍存在教學手段與教育技術的不匹配現象,教師仍依賴于傳統的講授方式,而沒有充分利用相關的教育技術手段,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教學。其三,教師素養和教學水平有待提升。高等數學教師素養和教學水平的不足也是高等數學教學發展的困境之一,教師在新形勢下需要具備更多的教學綜合能力,如教學方法的改進、教育技術的應用、教學模式的創新等。
在強調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下,高校數學教學方法發展與創新的重要性逐漸顯現出來。一是高校高等數學教學方法的發展和創新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傳統的教學方法以講授法為主,強調知識的單純記憶,而新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獲得成就感,提高學習積極性。二是高校數學教學方法的發展和創新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改變高等數學的傳統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抽象推理能力,通過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和開放性的問題設計,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能力。三是高校數學教學方法的發展和創新適應新形勢下社會發展的需求。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各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高等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更加注重知識與實踐的結合,滿足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數學知識的需求和應用。
作者為高校高等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提供了可實施的發展路徑,其一,融入啟發式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設計具有挑戰性和啟發性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索,在思考過程中不斷培養數學思維。其二,采用實踐性教學。高等數學知識的應用往往被學生認為是抽象和無趣的。為了增加學生的興趣和動力,可以引入實際問題和案例,讓學生通過實踐解決問題,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其三,引入信息技術教育手段。在數學教學課堂中利用現代技術手段,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理解和接受數學知識,提高高等數學教學效率。其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數學思維能力是學習數學的關鍵,教師可以通過特別的教學設計,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推理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其五,注重教師教學能力培訓。高校可以為教師提供豐富多樣的培訓機會,幫助教師提升教學能力和創新思維,引導他們運用新的教學方法促進高等數學教學的改革和實踐。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本書以新時代發展為導向,從不同角度為我國高校高等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提供了科學可實施的發展路徑,為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22C0942)開展提供了參考,具有一定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