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
■摘 要:在技工教育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發展的新階段,國家需要創建一批一流技師學院,構建現代技工教育體系,主動發揮高端辦學優勢、主動服務技能型社會建設。本文以浙江省2022年遴選的10所一流技師學院基本數據為研究基礎,著重從區域分布、辦學規模、專業結構、師資實力等方面歸納統計浙江省一流技師學院的基本情況,分析一流技師學院建設校的群像特征與建設啟示。
■關鍵詞:一流技師學院;群像特征;建設啟示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力發展技工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實施技工教育提質增量行動,加快構建與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浙江省產業相匹配的現代技工教育體系,2022年3月,浙江省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從省級層面啟動了“一流技師學院建設計劃”,制定并印發了《浙江省一流技師學院建設項目實施辦法》和《浙江省技工院校省級高水平專業群建設項目實施辦法》。在學校自主申報、主管部門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結果公示,杭州技師學院等多所技師學院入選浙江省一流技師學院建設單位,浙江公路技師學院路橋工程等多個專業群入選浙江省級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
以浙江省一流技師學院建設校為樣本,系統梳理和分析一流技師學院建設校的共同特質,對探索和優化技工院校品牌創新的發展路徑,推進技工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主要運用實地調研、對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以10所一流技師學院建設單位為樣本,對一流技師學院建設校(簡稱建設校)的主要領導進行深度訪談,對比10所建設校的建設任務書、實施方案和2022年年度績效自評報告,分析建設校的群像特征,探尋技師學院高水平發展的優化路徑。
(一)建設校的區域分布
據浙江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公示的《浙江省一流技師學院建設項目入選名單》,其中有省屬技工院校3所,杭州市屬技工院校2所,寧波市屬技工院校1所,溫州市屬技工院校1所,金華市屬技工院校2所,臺州市屬技工院校1所。其中浙江省建設技師學院作為省屬技工院校,實際校區建于杭州富陽,10所建設校中3所分布于杭州市;浙江省機電技師學院和浙江交通技師學院雖為省屬學校,但校區實際建設在金華市,10所建設校中有4所分布于金華市。因此金華市地區“含建量”最高,這與金華市政府重視技工教育以及區域制造產業發達息息相關。
(二)建設校的辦學規模
以校園占地面積和全日制在校生人數為指標元素,對浙江省10所一流技師學院的辦學規模進行分析,數據顯示,10所建設校中已明確占地面積500畝以上的有3所,分別為浙江交通技師學院(631畝)、杭州技師學院(535畝)、永康五金技師學院(832畝),其他學校正在通過新校區建設等方式加快擴容,其中杭州技師學院、永康五金技師學院、臺州技師學院已經啟動并實施新校區建設工程,分別為161畝(一期)、581畝、350畝。2022年全日制在校生人數超過5000人的有5所,分別為浙江交通技師學院(9077人)、浙江建設技師學院(5706人)、浙江省機電技師學院(7713人)、金華市技師學院(6425人)、溫州技師學院(5607人)。2022年全日制在校生高級工以上層次學生占比高于90%的學校有5所,分別是浙江建設技師學院(92.6%)、杭州技師學院(91.3%)、金華市技師學院(99.2%)、寧波技師學院(98.4%)、臺州技師學院(100%)。
(三)建設校的專業結構
《浙江省一流技師學院建設項目實施辦法》明確提出,所辦專業高度契合地方產業發展需求,有8個以上常設高級工專業,4個以上常設預備技師專業的遴選條件。同時浙江省一流技師學院建設項目推進中囊括了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根據相關材料分析,2022年10所建設校均優化了專業層次結構,高級工專業占比達100%的學校有2所(浙江建設技師學院和浙江省機電技師學院);優化了專業方向設置,共新增幼兒教育、汽車運輸管理、云計算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等多個專業,停辦或調整專業6個,其中浙江建設技師學院創建綠色能源(風電)相關專業1個;優化了專業集群發展,按照省級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要求建設19個高水平專業群,其中A類專業群13個,B類專業群6個,基本形成了數量適中、規模適度、布局合理、梯次發展的“省級+校級”雁陣專業群梯隊體系。
(四)建設校的師資實力
在專任教師中以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專任教師占比、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專任教師占比、一體化教師人數作為關鍵指標,對浙江省10所一流技師學院的師資實力進行對比研究,結果顯示,10所建設校中有4所學校專任教師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專任教師占比超30%,分別為杭州技師學院(30.3%)、杭州蕭山技師學院(31%)、溫州技師學院(43.34%)、永康五金技師學院(32%);有3所學校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專任教師占比超30%,分別為浙江建設技師學院(35.71%)、杭州蕭山技師學院(33%)、臺州技師學院(59%);一體化教師數合計1594人,其中2所學校一體化教師人數超過200人,分別為浙江交通技師學院(279人)和浙江省機電技師學院(240人),一體化教師人數均占專任教師人數的50%以上。
浙江省一流技師學院建設校在全國高水平技師學院建設群體中具有典型性,對其建設經驗總結分析,有利于找到技師學院高質量發展的一般規律。通過對其建設特征與特色的分析,發現10所建設校具有以下群像特征。
(一)辦學定位精準
技工院校的辦學定位對學校一定時期乃至長遠的辦學方向和目標是否能夠順利實現具有重要影響,根據對10所建設校領導的訪談筆者發現,各校在申報立項之初對辦學定位進行了多輪研討,以“一流”為導向圍繞辦學目標定位、辦學類型定位、辦學層次定位、服務面向定位、專業學科定位、人才培養總體目標等全領域進行頂層設計,通過解構、重塑與論證精準辦學定位。10所建設校的建設任務書中均設計了“建設總目標”模塊,在辦學總體定位的指導下,凝練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辦學理念。其中浙江建設技師學院提出了“立足行業、面向社會、適應市場、服務企業”的辦學定位和“適度規模、內涵發展、誠信辦學、質量興校”的辦學方針;浙江省機電技師學院基于“高端引領、校企融合、多元辦學、內涵發展”的辦學思想,提出了“機電特色、浙江樣板、中國匠品、國際影響”的發展目標定位;金華市技師學院遵循“高端引領、校企合作、多元辦學、內涵發展”的辦學理念,提出了“以高級工教育為基礎、技師教育為主、高級技師教育為輔”的辦學層次定位。
(二)產業對接緊密
10所建設校的2022年年度績效自評報告分析顯示:產業對接緊密是10所建設校的共同屬性。目前,10所建設校均建成了緊密對接浙江省高端裝備制造業等八大萬億級產業集群和十大標志性產業鏈領域的專業體系。為保障產業面向的高耦合性,10所建設校明確“對接產業設專業、適應需求調專業、服務發展建專業”的專業發展思路與專業建設導向,積極探究區域經濟發展現狀、集群產業結構、崗位需求等實際情況,建立以產業集群需求為導向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共撰寫專業建設與區域產業發展匹配度運行年度報告28份,確保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其中,浙江省機電技師學院以省部共建課題為牽引,編制了《技工教育與地方產業匹配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三)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走向深度合作的鮮明特征是校企雙制辦學,10所建設校均與世界500強企業、行業龍頭企業開展合作,推行了以企業新型學徒制為主線的校企雙制辦學模式,凸顯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一體、知行并重”的人才培養特色,2022年新增校企共建基地15個,累計建成24個國家(省)級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
校企走向深度合作的具象載體是以人才培養為主,兼具學生創新創業、技術創新、科技服務、繼續教育等多主體、多功能深度融合的新型辦學實體——產業學院(企業學院)。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0所建設校新增了19個產業學院、52個企業學院。校企深度合作的社會效益在于集團辦學,10所建設校牽頭新建或擴建區域性技工教育集團5個、聯盟7個,其中由浙江建設技師學院牽頭組建的“浙江省建設技工教育集團”和金華市技師學院組建的“金華市技工教育集團”入選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第一批示范性技工教育(聯盟)集團建設院校。
(四)教學改革領銜
10所建設校領銜落實《推進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方案》和《關于推進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工作安排和啟動第一階段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先行、先試工學一體化教學改革。《關于公布全國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第一階段建設院校及建設專業名稱的通知》顯示,9所建設校成功入選全國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第一階段建設院校,20個專業入選建設專業,位居全國前列。截至2022年年底,10所建設校一體化課改專業個數達172個,其中納入學校一體化課改的專業占比超過80%的有浙江機電技師學院(80%)、浙江交通技師學院(81%)、杭州技師學院(86.2%)、杭州蕭山技師學院(89.5%)、溫州技師學院(82.1%)、金華市技師學院(100%)和永康五金技師學院(91.3%)。
10所建設校的首批19個專業、第二批54個專業牽頭或參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組織的國家技能人才培養工學一體化課程標準和課程設置方案的修訂、開發工作,其中有11個專業作為組長校牽頭開發。杭州技師學院作為全國12個研發校之一,參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一體化課堂、一體化課程、一體化專業及優質校“四個標準”的研發工作。杭州技師學院、寧波技師學院2所學校入選全國首批50個工學一體化師資培訓基地。
(一)高標準內涵建設是一流本質
《浙江省一流技師學院建設項目實施辦法》把“引領現代技工教育發展”作為績效考核的第一條。10所建設校將“提升學校辦學綜合實力”作為學校一流技師學院績效考評指標的重要內容。無論是政策引導,還是學校實際行動都印證了浙江省一流技師學院建設項目的根本出發點是推動技工院校高標準內涵建設。高標準內涵建設強調標志性成果獲得和整體辦學實力提升兩者并重:一是充分考慮標志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標志性成果的形式不僅有著作、論文、研究報告等,還包括具有辨識度的創新性的基地、資源庫、標準體系等;二是全面關注整體辦學實力的提升,培植新的專業(學科)生長點,強化平臺牽引力、人才吸引力、成果轉化力、教育源動力,擴大“龍頭”的示范引領能效。
(二)高質量人才培養是一流核心
抓住技工教育類型特色和學校辦學質量提升的本質要求,將工學一體化教學改革作為一流技師學院建設的著力點,承擔起一流建設校支撐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打造中國特色技工教育品牌的重任。10所建設校應以“工學一體化改革”為主線,串聯起八大建設任務,從顯著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視角,深刻結合國際人才標準的“世情”、區域經濟發展的“區情”、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校情”,整體謀劃、頂層設計、動態優化建設任務書和實施方案。在實施過程中,應加快技能人才培養研究建設工作,加強對高技能人才培養需求、培養標準、培養規律、培養模式等的深入研究,制定區域性高技能人才標準;加快“世賽基地與成果轉化”建設工作,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技工教育標準和資源體系,提升中國技工教育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影響力。
(三)高水平社會服務是一流追求
技工教育是最直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教育類型。因此,一流技師學院建設校應將高水平社會服務作為學校發展和項目創建的追求,樹立起“扎根產業、服務區域”的價值導向和效益導向,主動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發展,提升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撐力和貢獻力,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一是要以社會需要為導向,廣泛開展高質量職業教育與培訓,把社會評價、用人單位評價作為衡量人才水準的重要維度,擴大技能人才的源頭供給;二是要以社會轉型為指向,圍繞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科研成果轉化和政策咨詢等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優化協同創新服務功能;三是要以社會和諧為風向,延伸辦學觸角,提高學校技能人才隊伍培養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單位:浙江省職業技能教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