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聰 李威
■摘 要:建立中職生心理健康檔案,有利于學校及時、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制定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方案,提升教育教學效果。本文從中職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心理教育工作的實際情況出發,闡述中職院校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進一步探討心理教師、班主任、專業授課教師如何運用學生心理檔案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為全過程、全方位、全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據。
■關鍵詞:中職生;心理健康檔案;建立;運用
■課 題:本文系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基于資助育人背景下中職院校少數民族殘疾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GXZZJG2021A008)的研究成果。
中職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成為中職院校及社會積極關注的焦點問題。為了能全面了解中職生心理健康的具體狀況和該年齡階段的人格特點,中職院校急需建立起完善并且有效的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檔案,分析具體問題以及產生的原因,依據分析報告,指導開展各項教育教學活動。
中職生正處于青春期,根據發展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類發展八階段論”可知,這個階段是自我同一性認同對自我同一性混亂階段。青春期是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這時期的學生心理發展是最為矛盾和激烈的,這些矛盾和沖突的解決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個體積極發揮自己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中職生的心理特點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第一,自我意識水平明顯提高,自我評價越來越客觀,學會按照社會的標準和需求進行判斷;自我體驗開始加深,但是穩定性不夠;自我控制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總體而言,還是容易沖動、易怒。第二,意志品質不斷發展,在克服困難、完成既定目標的決心上有一定的提高。第三,情緒波動大,由于大腦神經功能發育仍不成熟,神經功能的興奮和抑制能力不平衡,導致情感豐富但不夠穩定,焦慮和抑郁情緒多發。第四,人際關系敏感,十分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害怕受到同伴的排擠;與父母容易產生沖突,處于依賴與反依賴的矛盾中。中職生往往缺乏人際交往的技巧,在與同伴或者父母的相處中更容易出現各種問題。
(一)建立心理健康檔案的基本要求
第一,心理檔案的建立面對的是全體學生,只有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才能促進學生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
第二,檔案的內容要反映學生的成長狀況,并且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促進學生個體成長。
第三,務必注意學生檔案個人隱私的保護,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
第四,要科學合理地利用檔案信息,讓學生心理檔案為學校教育教學服務。
(二)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和使用原則
一是保密性原則。這既是出于對學生的隱私保護也是心理教育工作者基本的道德素養。
二是客觀性原則。檔案的資料除了包括量化的測量結果,也包括通過主觀訪談和觀察收集來的信息,其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主觀判斷和推測的內容。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建立心理健康檔案的過程中保持客觀的態度,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謹慎給學生做出推斷和避免貼標簽。
三是時效性原則。心理健康檔案中的信息需要及時更新,如某些心理測評的結果往往有其時效性,使用時要注意。
(三)心理健康檔案的主要內容
心理檔案的主要內容應該包括學生的橫向和縱向資料。橫向資料包括學生的個人基本信息,例如,學生的家庭情況、身體狀況、學習狀況等,還有反映學生心理特點的詳細資料,包括智力狀況、情緒特點和一些其他測驗的結果等,其中,心理測評情況是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中比較重要的一項內容??v向資料則包括學生的過去、現在的情況和未來的發展預測等。
(四)建立心理健康檔案的方法
一般來說,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可以分為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選用。
建立紙質檔案,將需要收集的學生的基本信息打印好后發給每一位學生填寫;在心理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紙質的心理測試;如果班主任與學生進行談心談話,要將談心談話的內容進行記錄;如果學生參加過團體心理咨詢或者個體心理咨詢,必須對學生的心理咨詢情況做好紙質記錄。將以上紙質材料裝訂,收入專門保管的文件盒。如有新的數據和內容,必須及時更新。紙質材料需安排專人管理。
目前使用更多的是電子檔案,電子心理健康檔案的收集簡單快捷,保密性強,使用起來也更方便迅速。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安裝心理管理軟件,通過在電腦、手機上操作,完成基本信息的填寫、完成心理測試、心理咨詢預約、心理咨詢記錄等,學生所有的個人信息將自動歸入個人檔案。此外,還可以通過建立微信公眾號、搭建鏈接,實現學生打開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開展心理測評、收集信息、預約咨詢的目的。電子檔案必須設立專用的賬號密碼,制定管理和使用規范,安排專門的管理人員進行管理和操作。
(一)幫助心理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輔導工作
首先,專業心理教師可以在進行檔案資料收集的過程中宣傳心理健康常識,消除學生對心理學和心理咨詢的誤解。在對新生進行大規模心理普查的時候,建議心理教師親自進入每一個班級,普及心理健康常識,鼓勵學生積極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建立了溫馨的心理咨詢室的中職院校,還可以組織班級學生參觀心理咨詢室,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心理咨詢工作。
其次,通過對心理資料的分析和判斷,心理教師可以篩選出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主動進行邀約訪談,在充分尊重學生個人意愿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分別由心理教師開展心理咨詢、輔導員做好心理輔導、班主任日常的關注和談心、心理委員多關心和幫助等,開展全方位的心理指導工作。
最后,根據心理健康檔案的大數據分析,掌握全校學生整體的心理狀況,適時組織全校范圍的心理健康活動。如對存在問題比較集中的班級或者學生團體,安排開展針對性的團體心理輔導工作。如某個班級中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所占比例比較大,則可以為該班安排一期人際交往團體輔導課。針對學生團體,可以開展情緒管理團體輔導課程等。
(二)指導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班主任可以使用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點面結合,提高班級管理成效,為班級管理工作助力。
在班級管理中,行為不良的學生尤其讓班主任頭痛。而這些出現行為問題的學生,有可能是由于出生的原生家庭環境的冷漠和忽視,從而導致其性格被動、消極,對世界的評價為不安全和不值得信任。如果班主任忽略了學生行為背后的心理因素,僅僅采用普通的說教和懲罰手段,不但收不到應有效果,還可能會導致學生的厭煩和反感,甚至加重學生的逆反和厭學情緒。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檔案,在專業心理教師的協助下,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況,理解學生不良行為背后的深層原因,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幫扶和教育,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對于班級整體存在的問題,如某個新生班級心理測評結果顯示適應問題占比較大,班主任則可以采用設計相應的班級活動幫助學生盡快融入集體、在班會課上討論相關話題的方式,對班級學生開展教育。另外,班主任還可以結合班級學生職業測評結果和個性特點,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
(三)協助專任教師組織教學活動
專業課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了解學生心理特點,結合學科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有效使用符合心理學規律的教學方法和技術(如厭學學生的課堂教學策略、學習困難學生的輔導策略等)。
(四)利用心理健康檔案開展課題研究
心理教育工作者對心理健康檔案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和研究,對自己的理論系統和對學生的認知正確與否進行有效性和客觀性的檢驗,開展相關的課題研究,找出學生產生消極心理的原因,提出干預和防治學生心理危機的有效策略,提高中職生整體的心理健康水平。
簡而言之,中職院校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合理地使用心理健康檔案,有利于學校點面結合,全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為專職心理老師、班主任、普通教師開展工作提供心理依據,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健全的技能人才。
[1]逄峰.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危機檔案建設研究[J]. 蘭臺世界, 2015(17).
[2] 程宏. 中職生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分析及對策[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1(34).
[3]梁英豪. 大學生心理檔案及其測評系統研究[D]. 重慶:西南大學, 2008.
[4]梁守英. 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J]. 新鄉學院學報, 2005, 22(3).
[5]馮濤, 張艷紅.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檔案建設研究[J]. 蘭臺世界, 2015(17).
(作者單位:廣西工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