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肖云
■摘 要:線上教學已成為一種新的教學形式,針對實訓課程的線上教學,以職業院校水質檢驗課程中化學需氧量的測定為例,依托超星學習通平臺和騰訊會議平臺,設計學習任務單,探索實訓課程的線上教學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和思考,為下一步教學探索打下基礎。
■關鍵詞:實訓課程;線上教學;學習任務單;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課 題:本文系教育部科學發展中心課題“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市政工程技術專業實訓教學模式與效果評價研究”(課題編號:ZJXF2022322)的研究成果。
線上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將會引領未來教學的變革。因此,線上教學的探索和實踐,仍是當前教育界關注的熱點。與理論課程相比,實訓課程線上教學面臨難以解決實訓場地、設施、儀器和動手操作等問題,如何確保實訓課程線上教學的質量,是線上教學的一個難點。筆者以職業院校水質檢驗課程中化學需氧量的測定為例,依托線上平臺,探索實訓課程線上教學。
水質檢驗課程是職業院校給排水施工與運行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主要學習水質化驗室的日常工作與管理、水質物理指標、一般化學指標、營養鹽與有機物指標以及衛生細菌學指標的測定等內容。根據課標要求,設置了多個水質檢驗典型項目教學,實訓學時在總學時占比達40%,線上教學難度較大。
(一)教學設計思路
1.課題與教學目標分析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是給排水施工與運行專業水質檢驗課程中的內容。參加本課程學習的是二年級的學生。根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及對學情的分析,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和騰訊會議平臺,設計為2課時的線上實訓觀察課。
通過綜合分析,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為以下幾點。
知識目標:理解化學需氧量的概念;了解氧化劑與還原劑的作用與種類;理解重鉻酸鉀法的概念與應用。
技能目標:能復述通過回流法測定化學需氧量的過程。
情感目標:養成嚴謹、仔細、求真務實、團結協作的作風。
教學重點:重鉻酸鉀法的概念與應用;化學需氧量的測定方法。
教學難點: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2.教學設計思路
(1)設計學習任務單。設計學習任務單,列出時間安排、學習平臺和內容,學生可通過任務單明確課程的模式和實施過程,結合實際安排學習。如有特殊情況,可與教師在線交流,確保教學順利進行。在線課程資源對學生保持開放狀態,如有遲到、缺課的學生,也可根據任務單靈活安排線上補課。
(2)合理設計學習線索。以“環境污染問題—水質指標—化學需氧量的測定”為線索,貫穿理論和實訓觀察學習的過程。
(3)靈活使用線上平臺。超星學習通平臺(以下簡稱為學習通平臺)是課程實施的主要載體,可實現考勤簽到、教學資源瀏覽、習題訓練、留言互動等功能,詳細記錄教學過程。騰訊會議平臺則是課程實施的重要支撐,可實現師生的實時語音互動或文字留言交流,并能及時溝通突發情況。
(4)利用數字資源,設計實訓觀察報告。化學需氧量的測定是典型的水質指標檢測,按照課標要求,需要配套實驗室條件、試劑和儀器,讓學生動手實踐并形成報告,而這些是線上教學無法實現的,因此,將其設計為實訓觀察課,選用在實驗室拍攝的“化學需氧量的測定”視頻,組織學生進行觀摩學習。
(5)構建多維度教學評價體系。線上平臺具有強大的數據記錄和統計功能,為學生的自評、互評以及教師評價提供條件。
(二)教學實施與評價
1.教學過程
(1)學習思路引導,學習情境營造。課前一周,學生在學習通平臺完成約10分鐘的“水污染案例和水質指標”視頻觀看,激發學習興趣,為本課程學習做好準備。
(2)線上競答,復習舊知,引入新課。教師通過騰訊會議平臺組織線上競答,通過“環境污染問題—水質指標—化學需氧量的測定”這條線索,引導學生從課前資源學習階段進入已學知識鞏固階段,再引入新課,明確本課程的學習內容和要求,共計10分鐘。
(3)新課教學。新課教學分為四部分內容,在學習通平臺進行,共計50分鐘。
(4)課堂練習,鞏固新知。在學習通平臺設置課堂練習題,針對重要知識點,以客觀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考查,共計10分鐘。
(5)總結歸納,拓展學習,布置作業。教師通過騰訊會議平臺,對本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總結歸納,簡要介紹相關的拓展知識和平臺資源。布置作業,要求學生課后整理完成實訓觀察報告和思考題,并通過平臺完成自評和互評。
2.教學效果評價分析
(1)學生學習數據情況分析。根據騰訊會議平臺記錄,學生參加語音互動或文字互動的比例為33%。學習通平臺的數據顯示,學生視頻學習、課堂練習題完成率達100%,其中視頻的再次學習率為73%,課堂練習題再次答題率為46%,主題討論參與率為66%,拓展學習的參與率為26%。這些數據說明,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教學效果顯著。
(2)課堂習題訓練及課后作業成績對比分析。和往屆相同專業學生線下教學的成績相比,學生本次課程的課堂習題訓練平均分達到了88分,高于前兩屆學生的75分和77分。本課設計了以實訓觀察報告為主的課后作業,而以往線下實訓課課后作業以實訓報告為主,本次作業的平均分達到了80分,和前兩屆學生的78分和80分持平。這說明線上實訓觀察課的實施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3)學生滿意度調查分析。針對本次課程的教學,組織學生填寫了教學評價表,83%的學生認可本次線上課程的模式,認為學習任務單和在線平臺資源有效匹配,有利于課程內容的學習,實訓觀察課的學習效果較好。
(一)任務引領推動線上教學實施
學習任務單的設計,把課程時間細化到小單元,并安排相應的學習任務,引領學生安排學習,同時還有作業、簽到、突發情況等提示,有效推動線上教學實施。
(二)線上課堂有利于差異化學習
和傳統授課相比,線上課堂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更好地實現學生的差異化學習。接受知識較快的學生,可以通過拓展資源進一步提升;接受知識較慢的學生,可以對線上資源進行多次學習。課堂練習題以統計取最高分的方式促使學生重復訓練。課后作業,尤其是實訓觀察報告的設計,促使學生利用線上資源進行多次學習和記錄。
(三)學習線索和網絡交流方式激發學習積極性
在學習內容的貫穿上,本課程教學設計了“環境污染問題—水質指標—化學需氧量的測定”這條線索,引導學生從關注社會問題到學習專業知識,有序組織理論講解、討論發言、實訓演示等教學環節,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對當前學生群體來說,線上的語音、留言等交流方式比傳統課堂更容易被接受,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對遲到、缺課的學生來說,線上補課也比傳統課堂的自行補課更有效。
(四)線上平臺為教學評價提供充分依據
使用線上平臺,可詳細記錄教學過程中的數據,包括考勤記錄、討論發言、視頻觀看次數和時長、習題練習次數和成績等,可以高效地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為教學評價提供充分依據。
信息技術的進步使得線上教學日益普及,線上教學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這并不意味著線上教學可以取代傳統的線下教學,畢竟,線下教學的面對面交流、衍生社交功能等是線上教學無法實現的。在接下來的實踐教學中,需要把兩種不同的教學形式進行融合,取長補短,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
[1] 于宇, 王金葉. 單純線上教學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效果對比分析[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22(3).
[2]許元政. 高職開展“線上教學”的幾點思考[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 2022(18).
[3]張偉. 水分析化學實驗線上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廣州化工, 2022(3).
(作者單位:上海建設管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