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世貴
■摘 要:銅仁職業技術學院依托“五元文化”教育體系營造良好的學風和班風,以先進文化引領、紅色文化鼓舞、職業文化塑造、傳統文化浸潤、黔東文化熏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大學生。本文以省級先進班集體——銅仁職業技術學院183醫學檢驗技術1、2班為例,結合筆者切身實踐,淺談高職院校先進班集體管理建設經驗,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五元文化”;高職院校;先進班集體
銅仁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院)“五元文化”教育體系的教育基地是貴州省教育系統省級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五元文化”是學院為實現“立德樹人,以技立業,服務新農村”辦學理念創建的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發展的德育工作新模式。“五元文化”教育不僅能滿足學生知識積累與理論武裝的需要,同時也能滿足學生情感交流和環境育人需要。
183醫學檢驗技術1、2班是由116名學生組成的大家庭,其中包括92名共青團員、6名預備黨員和1名老撾籍留學生。自2018年9月學生進校以來,學院堅持“立德樹人、以技立業、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堅持以“五元文化”引領班級建設,整個班級在學生思想建設、班風和學風建設以及社會實踐等方面表現優異,成績顯著,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最終獲得“2020年貴州省普通高等學校先進班集體”榮譽稱號。
(一)先進文化引領班級建設
主題班會是促進班風和學風建設行之有效且非常重要的途徑。學院以特色主題班會為載體對學生開展常態化思政教育,堅持德才兼備、德育為先的培養原則,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同時,也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促進班級良好學風和班風的形成。183醫學檢驗技術1、2班主題班會具有“設計構思—充實內容—組織開展—總結反思”的模式特點。每一位學生都是組織者。筆者和班委審核主題班會內容。主題班會實行“1+2+X”模式,即班級學生每周組織開展一次主題班會,筆者每兩周參加一次主題班會,遇緊急事情時立即召開主題班會。特別是在安全教育方面做到警鐘長鳴,為班級的安全穩定保駕護航。183醫學檢驗技術1、2班先后組織開展了“讀大學,究竟讀什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大學生”“疫情防控形勢下,醫學生如何擔當作為”“珍愛生命,閃爍青春”“誠信在我心中”“艱苦奮斗,感恩奮進”“安全問題大討論”等主題班會60余次,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
艱難時刻更顯責任擔當。新冠疫情暴發之初,需要大量志愿者參與。183醫學檢驗技術1、2班以“疫情防控形勢下,醫學生如何擔當作為”為開端,開啟了班級學生主動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工作新局面。班級學生挺身而出,師生共同參與。在高速卡點、社區村鎮卡點值守,逐門逐戶進行測溫排查,為有效控制疫情傳播盡微薄力量。班級學生參與疫情防控受到各級表彰60余次,這個班集體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醫學生的擔當和團結奮進的中國精神。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后,學院醫學院志愿服務獲貴州省委省政府“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表彰。
(二)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紅色基因傳承和發展的重要方式就是在班級建設中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在此過程中,學生思想政治素養也得到了加強。以筆者所帶班級為例,183醫學檢驗技術1、2班分別組成183檢驗1班和2班兩個團支部。在醫學檢驗技術黨支部的帶領和筆者的精心指導下,團支部根據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崗位對學生職業能力的需要及學生個人發展而建。兩個團支部擁有共同的支部精神、支部理念和育人模式。同時,形成競爭,互相追趕,共同成長。通過組織參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周逸群烈士故居、赴銅仁市烈士陵園掃墓、到周逸群烈士塑像下重溫入團誓詞等活動,用紅色文化凝聚班級力量,用紅色精神匯聚班級共識,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充實班級建設內涵,達到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精神指引效果。兩個團支部均因表現優異獲共青團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紅旗團支部”榮譽表彰。
(三)職業文化融入學生發展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班級發展規劃在班級建設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生個人發展規劃在學生成長過程中亦是如此。筆者根據班級實際情況起草了所帶班級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結合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前景,分析往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升學、應征入伍、“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項目就業情況及往屆學生求職就業形勢,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確定努力方向。針對求職就業進行分章論述,對就業前景、對口工作崗位、職業文化、職業準入、臨床醫學檢驗技術資格考試等做了詳細闡述,為學生制定個人發展規劃提供參考。同時,一對一指導班級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從學業發展、職業發展、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這4個方面制定個人發展規劃與實施方案,明確奮斗目標,并為之努力。
保證目標達成的最好方法是做好管理計劃。定時監督能保證學生個人發展規劃穩步推進。為了總結和推進班級工作,每學期筆者都組織開展班級建設總結會。在每學期的開學第一課上,班長對上一學期班級學生學業成績、活動開展、班級建設進行匯報。學生代表對自己的發展規劃與實施方案進行分析和階段性總結。最后,筆者對班級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總體運行情況、取得的成果及不足進行分析、總結和調整,給出成長成才建議,為學生自我診斷與改進提供有力的支持。引導和幫助學生規劃與發展,營造人人有規劃、人人有方案、個個有提高的良好班級氛圍。
(四)黔東文化培育時代新人
一個區域或一座城市是大學根植和成長的土壤,其為大學發展提供必需的外部條件。區域文化與大學文化的融合共生是必然現象。民族文化的基礎是區域文化。而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既能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又能逐步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與文化主人意識,同時,從源頭上解決地方民俗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問題。學院位于具有“黔東門戶”之美譽的銅仁市。筆者注重在班級建設中融入黔東文化,以學生耳熟能詳的地方文化帶動班級學生全員參與。通過大學生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社會調研活動,有組織、有目的地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到少數民族聚居的村鎮,通過采取實地調查、參與服務等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地方民俗、人文、歷史以及地理生態文化知識。筆者帶領學生先后赴銅仁市松桃苗族自治縣迓駕鎮、銅仁市石阡縣中壩鎮、銅仁市石阡縣甘溪鄉開展社會實踐。學生們為村民量血壓、測血糖、開展健康狀況問卷調查、進行健康宣講和防艾宣傳等活動。這些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對醫學的認識,為畢業工作后與患者的溝通打下了良好基礎。
(五)優秀傳統文化注入內涵
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統稱。在歷史的長河中,學習圣賢典范,引導學生重視歷史人文價值具有重要意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敬老愛幼的美德。筆者帶領學生在傳統節日到來之際到銅仁市敬老院為老人打掃衛生、包餃子、進行文藝表演等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參觀警示教育基地,警示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要用愛心、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幫助患者解除痛苦。班級學生在校期間累計服務1000余人次。
血液是生命之源,無償獻血是自愿將自身的血液無私奉獻給社會公益事業。大學生是無償獻血的重要力量,但高職院校學生無償獻血意愿相對較低。加強對高職院校學生無償獻血的積極宣傳和健康教育對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無償獻血意愿具有重要作用。筆者通過主題班會講述無償獻血相關知識和血液挽救生命的典型故事以及筆者自己的獻血經歷。通過主題活動,帶領學生到獻血屋參與無償獻血。班級學生在校期間無償獻血80余次。
學院通過“五元文化”教育體系的構建,營造了良好的學風和班風。用良好的氛圍帶動“后進生”跟上班級發展步伐,充分調動班級學生積極性,發揮集體智慧,有效地促進大學生自我教育和主動發展。同時,引導班主任與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以心換心,用心用情,竭盡全力去關心和幫助每一位需要幫助的學生,以期達成學生成才,師生共成長的美好愿景。
[1]黃江,田銀萍.“五元文化”教育構建“三全育人”體系的價值維度與實踐向度:以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12).
[2]熊文清.論紅色文化在高校班級建設的作用與實施策略[J].黨史文苑,2016(18).
[3]于盼.用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學生人生的底色——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的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研究[J].昌吉學院學報,2019(2).
[4]郭孝鋒,陸偉.區域文化與大學文化的融合與共生[J].中國青年研究,2009(12).
[5]龔詠軍.黔東民族民間文化與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的融合研究:以貴州銅仁幼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為研究對象[J].高教學刊,2018(12).
(作者單位:銅仁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