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樂之 魏志奇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也是黨領導的婦女解放運動的百年歷史。歷經百年,中國共產黨把爭取性別平等和婦女解放與發展融入到民族復興的奮斗歷程中。為改變中國婦女幾千年來深受壓迫和屈辱的歷史與命運,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將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帶領中國婦女解放思想,創造財富,取得的經驗歷久彌新。
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為指導思想領導中國的婦女解放運動,并經過具體實踐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的中國化進程。
了解男女不平等的原因,是實現婦女解放的前提。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主要是以唯物史觀為理論基礎,利用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對婦女被壓迫地位形成的因素與根源進行了深刻的分析。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與國家的起源》中通過對婦女地位演化的歷史過程進行回顧與剖析,揭示了“私有制”的產生是婦女受壓迫的根源。恩格斯認為人類社會中的生產活動分為生活資料的再生產和人類自身的再生產——即種族的繁衍,這就是“兩種再生產”理論。原始社會中,生產力低下,男性與女性普遍參與到勞動生產中,生產資料歸部族共同所有,在這一時期,女性獨具的孕育生命的能力使婦女處于受人尊崇的地位。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出現,男性在體力上的優勢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凸顯,女性開始脫離社會生產,其活動開始囿于私人領域,兩性經濟收入差距不斷拉大。最終,私有制建立,階級社會出現,以父權制為核心的社會形成,婦女僅作為生育工具而喪失其經濟地位,成為被壓迫的對象。恩格斯稱這一歷史“乃是女性具有世界意義的失敗”。〔1〕在馬克思、恩格斯對婦女的境遇進行闡釋之前,部分學者認為婦女地位低下主要原因在于生理上的差異,但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通過解釋歷史規律,說明了婦女被壓迫這一事實不是人類社會固有的,而是伴隨著階級壓迫而來的。恩格斯指出,“在歷史上出現的最初的階級對立,是同個體婚制下夫妻間的對抗的發展同時發生的”。〔2〕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李大釗也曾從物質生產方式變化的角度理解性別壓迫的問題,說明了社會經濟形態決定社會性別關系是人類文明進程的客觀規律。〔3〕
馬克思、恩格斯從歷史唯物主義視角出發,跳出將性別壓迫與性別對立永恒化的困境,將這一矛盾從過去無可奈何的固有思維中解放出來,將性別矛盾同生產關系聯系起來,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可能性,指出要想實現婦女解放,唯有通過解放婦女的生產力,消滅私有制與經濟剝削。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是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得到充分發展、社會基本矛盾充分暴露之后產生的理論,具有科學性和實踐性。中國共產黨在執政過程中,堅持運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聯系,解決中國婦女的現實問題。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為中國婦女解放運動提供了理論武器,從此為婦女謀求解放的著眼點轉移到了探求社會制度層面的變革上來,一改過去僅關注性別差異而忽視階級因素的傾向。在父權制與資本主義制度的合謀之下,婦女經受著性別與階級的雙重壓迫,僅僅追求男女平權,不足以改變婦女作為勞動力同男性工人階級一樣深受資本家壓榨與盤剝的苦難命運。因此,若要在根本上解決性別問題、解放廣大婦女,便要看到婦女性別屬性與階級屬性的交織,徹底摧毀封建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謀求社會形態的徹底變更。實現婦女解放與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是相互交織的兩個命題。陳獨秀曾指出:“女子問題有許多零零碎碎,不能解決……除了社會主義,更沒有別的方法……必要把社會主義作唯一的方針才好。”〔4〕毛澤東同志曾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說:“真正的男女平等只能在社會主義改造中才能實現,婦女解放也必須繼續走與社會主義革命相結合的道路。”〔5〕在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革命中,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也在不斷發展與進步。唯有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建成,才能真正為婦女解放帶來曙光。
馬克思創立的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僅是為了解釋世界,更在于改變世界,歸根結底是為了實現人的解放。馬克思主義始終以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作為其學說的終極目標,馬克思主義的真諦關鍵在于馬克思主義關于實現人的解放的思想。
無數哲學家都曾對人類未來的理想社會進行描繪,對于馬克思而言,理想社會的核心在于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馬克思構想了這樣一個“自由人聯合體”,在《資本論》中他如此形容這一聯合體:“以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地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6〕因此,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在執政道路上也始終堅持踐行服務人民的宗旨。黨的十六大報告強調了社會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的辯證統一關系,將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第一要務,要“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7〕而婦女作為人的一部分,同樣具有人的一切屬性,同樣作為活動的主體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討論婦女的全面發展問題在人的全面發展與人的解放這一主題下就更具有其獨特意義。
此外,關于婦女的全面發展與解放和人的解放兩者的關系,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說道:“在任何社會中,婦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8〕只要在資本主義制度之下,人的個體與整體的分裂狀況、人與物的對立狀況就無法得以統一,人的解放就無法得以實現。馬克思認為,人類只有在無產階級的帶領下才能實現真正的解放,共產主義只有在無產階級解放運動中才能得以實現。婦女解放與人的解放具有一致性,所以婦女解放是這一命題之中的應有之義。在推進社會主義婦女解放運動的過程中,我們要始終將婦女解放這一命題置于全人類解放的大背景之中研究和實踐,致力于突破舊的性別倫理與性別秩序,推翻壓迫女性的剝削制度,在人類解放這一目標指引下,囊括于無產階級解放運動中,帶領廣大女性打破性別壓迫與階級壓迫的困境,將婦女的命運與整體人類的命運結合起來,尋求新的解放道路。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婦女解放運動,是馬克思婦女解放理論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下的具體表現,也是黨團結婦女群眾共建社會主義的實踐活動。1929年,毛澤東同志在他起草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中就曾說“勞動婦女在經濟上的地位和她們特別受壓迫的狀況……是決定革命勝敗的一個力量”,〔9〕指出婦女對革命事業走向勝利的重要作用。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民族危機深重,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三重壓迫之下,人民生活水深火熱。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的主要歷史任務,就是推翻壓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而黨領導下的婦女解放運動也時刻將婦女思想啟蒙融入民族解放、階級解放和勞動解放之中。
建黨初期的婦女解放運動明確了中國婦女解放的領導力量與前進方向。1921 年7 月中國共產黨成立,次年召開的中共二大通過了黨的歷史上第一個領導婦女運動的綱領性文件《關于婦女運動的決議案》,指出資本主義制度無法為婦女解放創造條件,實現社會主義是實現真正婦女解放的正路,“這便可證明婦女解放要在社會主義的社會,才得完全實現”,〔10〕正式將婦女運動納入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中共三大、四大也都分別通過了關于婦女運動的決議案,圍繞國民革命推翻軍閥統治的主題,將“打倒軍閥”同“男女教育平等”“男女工資平等”等共同作為婦女運動的口號,規定了“以工農婦女為骨干,在婦女運動中切實代表工農婦女的利益”的原則,在組織上設立婦女運動委員會并在各地設立婦女部,強調婦女工作是黨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國共合作破裂,中共婦女工作也遭遇重創,先進女共產黨員向警予因叛徒出賣被害,眾多婦女骨干在國民黨的屠殺政策下被迫與組織失聯,中共婦女部一度癱瘓。為挽救時局,隨著八七會議與中共六大的召開,中國共產黨將工作重心轉移向農村,格外重視底層婦女的作用,吸納有覺悟的農村婦女為共產黨員。同時規定了黨的婦女工作的總任務:“黨的婦女運動應群眾化,黨的婦女工作人員應無產階級化。”〔11〕此外,蘇維埃政府還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保障婦女受教育的權利,推行新婚姻法,支持廣大婦女婚嫁自由。
抗日戰爭時期的婦女解放運動是以聯合婦女加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并激發全國婦女的愛國情懷與民族精神,促進先進思想在婦女群體中的進一步解放為主線展開的。這一時期,民族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努力團結各民族、社會各階級投身到抗日戰爭之中,而中國婦女作為一支可依靠的抗戰力量,始終都是黨積極動員的對象。1937 年9 月,中共中央組織部發布《婦女工作大綱》,同年冬季,成立中共中央婦女運動委員會。自此,廣大婦女開始通過參軍、后勤、生產等形式投身到偉大的抗戰事業之中。在黨的領導下,各階層婦女根據實際情況組成婦女自衛軍、看護隊、運輸隊等團體,增強婦女的組織性與凝聚力,在形勢困難之際為戰爭取得勝利作出了顯著的貢獻。除此之外,在推進男女平權工作方面,1939年陜甘寧邊區政府頒布《陜甘寧邊區婚姻條例》,在婚戀方面保障婦女的人身自由。1945年,隨著抗日戰爭勝利,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轉化為階級矛盾,中國婦女解放運動也隨之納入到階級解放運動中來。1946 年,《解放日報》發表題為《中國婦女今后的任務》的社論,提出全國婦女運動總的任務是“為實現和平、民主、團結、統一而奮斗”。為取得全面內戰的勝利,黨內規定婦女在國統區的主要工作內容為建立最廣泛的婦女界人民民主統一戰線,解放區的主要工作內容為“參戰、土改、生產運動”,鼓勵婦女參與生產勞動,點明“組織婦女積極參加生產,是婦女工作的中心任務,也是保護婦女特殊利益,爭取婦女從封建殘余的束縛之下解放出來的中心關鍵”。為加強對婦女解放運動的統一領導,黨組織積極建設各級婦聯會,明確這一階段婦女運動的主要對象為農村家庭婦女及城市貧民,〔12〕并吸收她們加入婦聯會與農會。1949 年,中國婦女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成立,全國各族各階層婦女開始有了統一的組織。黨在這一時期在經濟權益、組織建設、思想解放等方面作出的努力,為新中國成立后的婦女運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開啟了歷史的新紀元。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的主要任務是繼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結合中國實際,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與國家建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婦女解放運動的主題也轉向動員婦女投身社會主義建設。
1953 年,中國婦女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中南海懷仁堂召開,會議總結了過去婦女運動的成就與經驗,明確了今后婦女運動的中心任務是“大力發動和組織廣大婦女,充分發揮潛在力量,參加工農業生產和祖國各方面的建設”。〔13〕1956 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黨的八大明確宣告,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轉變,我國的婦女解放運動也要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需要。1957年,中國婦女三大在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聯合會章程》,明確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婦女工作的總任務“就是繼續建成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盡可能迅速地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14〕
在保障婦女地位與權益方面,1949 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指明了男女平等的總方向,明確規定婦女在政治經濟等一切領域與男性權利平等。1954年頒布的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進一步規定了男女平等的法律地位。為爭取婦女的經濟權益,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農村婦女享有和男子同等的土地所有權,從此,婦女真正成為生產資料的所有者。同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開始實行,這一基本法廢除了幾千年來壓迫婦女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維護了廣大婦女的婚姻自由。1951年,政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從產假、養老保險等方面保障了婦女的勞動權益。此外,中國共產黨鼓勵婦女參政,中國婦女擔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比例逐年增長。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例,1959年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女性代表人數占人大代表總人數的12.2%,這一數據在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迅速增長了5.6 個百分點,提高到17.8%。中國的女干部隊伍不斷壯大,婦女成為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的重要力量。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婦女運動的重心隨著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工作任務一同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來。1978 年12 月26 日,全國婦聯主席康克清在《把婦女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的講話中提出“四個現代化需要婦女,婦女需要四個現代化”,號召廣大婦女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繼續解放思想,投身生產工作。1982年,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十二大中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確立了黨在新時期的歷史總任務。次年,中國婦女五大圍繞這一總任務,確立了婦女工作方針為“堅決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撫育、培養、教育兒童少年健康成長,充分發揮婦女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作用”,〔15〕號召婦女學習知識技能,提高素質,樹立“四自”精神。1988年,在深化改革的形勢之下,中國婦女六大進一步將“四自”精神概括為“自尊、自信、自立、自強”,〔16〕動員婦女為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作貢獻。1998年,為迎接新世紀的到來,中國婦女八大鼓勵全國各族各界婦女為我國向新世紀跨越不懈奮斗。婦女解放運動始終向黨和國家的治國方向前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促進婦女權益的進步。
在婦女運動的整體布局之下,黨繼續促進婦女解放與權益保護。1980年,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根據新情況對“結婚”“離婚”“家庭關系”等內容進行了進一步規定,并大力宣傳貫徹婚姻法。1992年,頒布《婦女權益保障法》,標志著女性權利保護落實到單行法律法規。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中共中央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動女工就業,提供職業培訓,大大促進了婦女的經濟收入。中國婦女在社會上地位不斷提高,男女平等在世界范圍內也逐漸成為一個重要命題。1995年,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成功召開,為中國婦女運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使中國婦女運動與世界婦女運動緊密連接在一起。
在新時代,黨領導的婦女解放運動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闊主題下展開的。黨的十八大后,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翻開嶄新的一頁。為發展好婦女事業,做好婦女工作,為婦女生活營造良好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就婦女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婦女十一大閉幕后發表重要講話,說明當代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時代主題是“實現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標任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黨和國家工作大局”。〔17〕這一論述將中國婦女的命運與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說明了實現民族復興需要婦女的力量與婦女解放是民族復興的重要環節的辯證關系,強調婦女是人類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創造者,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婦女觀中國化進入新境界,為婦女解放運動指明了新方向,鼓勵廣大婦女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不懈努力,并在這一征程中走向解放。
在新時代,黨中央進一步強調在性別平等視域下發揮婦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獨特作用。2016 年12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指出“要積極傳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遞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的觀念”,〔18〕在全國范圍呼吁做好家風建設,強調家庭作為社會組成的基本單位對于引領好社會風氣的重要作用,并高度肯定婦女在家庭中的作用及社會價值。肯定婦女在家庭中的“獨特作用”,并非認為婦女應該回歸家庭,承擔全部家庭生活的責任,事實上黨引領的家庭建設是在性別平等這一基本原則下推進的。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報告均將男女平等作為基本國策,為男女平等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2015年9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球婦女峰會的講話,也肯定婦女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作出“追求男女平等的事業是偉大的。縱觀歷史,沒有婦女解放和進步,就沒有人類解放和進步”〔19〕的論斷。基于性別平等的家庭建設,是注重婦女在家庭中的引領作用和特殊優勢,并在這一過程中促進婦女地位的提升與自我價值的實現。
在新時代,保障婦女權益的法治體系日益完善,參與政治經濟生活的婦女日益增多。2015 年3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實施,將打擊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上升到立法階段,并建立保障婦女權益的跨部門合作機制,嚴厲懲處強奸、拐賣、家庭暴力等侵害婦女權益的各種違法犯罪行為。此外,全國各個省、區、市在生產、勞動、醫療、就業等方面健全法規政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為充分發揮婦女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半邊天”作用,中國在平等就業、脫貧攻堅中重視婦女的參與,開發一系列扶貧、創業項目,提高婦女加入社會生產的積極性。在婦女參政方面,中國共產黨發揮執政黨的領導作用,培養選拔優秀女干部,黨內女性黨員人數逐年提高,根據2019年統計的全國黨員人數的最新數據,女性黨員2559.9 萬名,占27.9%,達到歷史新高。2021年,國務院正式頒布《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 年)》,作為引領新時代中國婦女全面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綱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將新發展理念作為引領中國婦女解放運動不斷前進的巨大動力,明確了新發展階段促進婦女全面發展的新要求。這表明了,在新時代中國婦女將繼續在黨的領導下撐起“半邊天”,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力量源泉。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重視婦女地位,領導婦女解放運動,從思想引領、制度法律多方面推動婦女事業發展。縱觀這百年風雨,我們應從中總結經驗,啟示未來。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人民就開啟了遭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壓迫的悲慘命運,無數愛國志士探索救國方案但均以失敗告終。隨著十月革命為中國帶來拯救人民于危難之中的偉大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的工人階級自我覺醒,中國人民尋求到適合中國國情和體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社會主義道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我們趕走了侵略者,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這一過程中也推動了婦女解放的歷史進程。我們不斷促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在不同時期實際具體情況的結合,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這一過程是解放中國人民的過程,也是解放中國婦女,促進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中國化的過程。中國共產黨人看到了婦女的艱難處境,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與方法,將婦女看作實踐的主體引導她們走向解放。百年歷程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時代性、革命性,這也啟示我們在新時代必須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中國化、時代化,指導中國婦女走向解放,使廣大婦女建立共產主義信仰,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汲取力量。
百年前,一個如中國這般工業與科技落后的農業國難以直接產生自覺的婦女組織,因此,要將中國的婦女團結起來,引導她們解放思想走向自強,就必然要求有一個具備先進思想、嚴明紀律的強大組織來領導。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始終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就將解放全人類,實現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綱領,堅持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將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作為立黨的初心與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黨的領導,是做好黨的婦女工作的根本保證。”〔20〕中國共產黨在推動婦女解放運動過程中不盲目追求絕對的男女平等,而是考慮到婦女所面臨處境的特殊性和差異性,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各項工作,努力提高婦女文化水平,鼓勵女性投身社會生產實踐,完善制度法律保障婦女權益,在尊重差異的前提下,動員婦女參與社會主義國家建設,鼓勵全國婦女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而奮斗,既充分彰顯婦女力量又為婦女的價值實現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通過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使中國婦女同全體人民一起擺脫了幾千年來被壓迫的命運。唯有堅持黨的領導,實現廣大婦女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終極目標才能得以實現。
中國婦女所遭受的壓迫是階級壓迫、民族侵略與封建思想的融合,在世界范圍內獨具其特殊性。而在全世界,女性被壓迫在不同的地區與國家,各有其原因與情境,但女性悲慘的命運是一個普遍的現實,這就為全世界各個種族、國家、階級的女性相互理解與團結提供了可能性。因此,中國婦女應當積極主動加入世界婦女運動,參與國際婦女事務,促進中國婦女與全球婦女的交流互鑒。同時,中國共產黨始終重視使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發揮大國作用、承擔大國責任,堅持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命運與共,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21〕也應領導中國婦女加入全球婦女事業,將中國婦女的命運與全體中國人民、全世界人民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當前,我們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諸多因素也使婦女在家庭與事業的平衡上面臨更多的挑戰與困境,因此,鼓勵促進全球人民共同努力攜手破局,才是實現全人類解放共迎幸福生活的最佳方案。
幾千年來,中國婦女在封建主義制度的壓迫與麻痹下淪為生育的工具,逐漸喪失其主體地位,隨著封建主義制度的瓦解,婦女生存的境遇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在世界范圍內,資本主義制度普遍代替舊制度,為女性擴展活動范圍、作為工人進入社會生產提供了可能,婦女的主體意識開始覺醒。但與此同時,對婦女的性別歧視并沒有改變。資本逐利的本質導致女工待遇低下,婦女被迫接受資產階級更加深重的剝削。傳統的性別觀念也同樣束縛住女性,認為婦女應主要承擔生育與家務勞動的職責。推動婦女解放運動,要引導廣大婦女提升自我主體意識,使婦女依靠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自主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同時,也要認識到推動婦女事業發展的主體不僅限于婦女群體,更在于全體人民群眾。因此,黨和國家更要帶領廣大人民群眾進一步解放思想,自覺踐行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將男女平等觀念深深根植于每一個人心中,共同摒棄限制婦女發展的舊倫理道德,建立新的性別秩序,推進婦女地位不斷提高。
在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正在迎來偉大復興的新局面,中國婦女也奮斗在自我解放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征途上。進入新時代的婦女解放運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為中國婦女解放事業帶來了新的生機。我們要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團結帶領廣大婦女共同向偉大事業不斷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