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旭
摘要: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和資金統稱為“三資”,農村“三資”管理是農村發展的重要環節,本文分析了新時期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應對措施,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對策參考。
關鍵詞:農村“三資”;管理模式;問題;對策
目前,國家將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已是重要工作之一,結合實際情況作出具體分析,找出其應對策略,提高“三資”管理水平,實現制度化、規范化管理模式,有利于發揮其應有作用,促進管理工作正常有序開展,保證農民權益,整肅農村干部的行事作風,為促進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1 農村“三資”管理的現狀
現階段,國家對農村產業扶持力度不斷增強,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改革等相關政策的實施,使農村居民生活質量日益提高,鄉村產業越加興旺,農村集體經濟也不斷發展壯大,貧困戶逐漸擺脫貧困。但部分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不容樂觀,收入總額減少,收入形式單一的現象仍然存在。部分村莊受運行管理方式不規范、體制機制不健全、監管力度不足等諸多因素影響,資源配置不合理、財務管理混亂、資產管理不當等現象尤為突出,為有效解決此類問題,根據現階段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對癥下藥,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2 農村“三資”管理的問題及產生原因
2.1 管理人員技能水平有限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人員大多缺少專業的財會知識,處理財務工作的能力有限,對于專業的理論知識理解不到位,沒有較高的自主學習意識,經常在“三資”管理工作中閉門造車,影響工作進程。對管理模式缺乏創新,在工作中循規蹈矩,部分農村管理者毫不重視自身專業能力,忽視了其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對管理方式的重要影響。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人員長期缺乏專業的理論知識與技能培訓,相關工作經驗日益減少,對管理工作“應付式”完成,出現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
2.2 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部分農村確實存在一些管理制度,但管理內容不全面,尚未形成有效且規范有序的制度體系。部分農村地區正是由于缺乏規范、嚴謹的“三資”管理體制機制,使得能夠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寥寥無幾,甚至可能影響農村經濟發展進度。
2.3 管理缺少規范性
在農村集體管理模式中,資源開發利用不合理,資金管理混亂,資產制度不夠完善,導致“三資”流失嚴重,資產閑置、資金短缺已成普遍現象。部分農村未設有健全的資產賬簿,資產、資金流入流出沒有詳細記錄,丟失資產已成常態,財務公開形同虛設,農村管理者對此現象缺乏重視。
2.4 監督機制不到位
嚴謹、規范的監督機制將直接影響農村管理的效果。目前農村集體“三資”監督管理工作流于表面,未充分發揮監督作用;部分農村地區的監督人員素養較低,理論知識欠缺,對于監督工作無從下手,無法及時發現并解決違規行為,對農村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3 農村“三資”管理的策略
3.1 優化人員管理
(1)增強農村人員的思想意識。可利用組織培訓、召開會議等方式,解決村干部在思想方面的顧慮,讓其充分了解委托代理服務工作也可幫助農村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實現“三資”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統籌落實其積極作用,改變農村發展現狀。同時通過理論知識培訓,進一步提升居民思想意識,也有助于促進村干部與村民間的溝通交流。此外,對鄉鎮下發的各項政策加大宣傳力度,學習政策內容,傳達文件精神,促進農村居民思想意識的提高,依靠網絡時代的優勢,多層次、寬領域地加強人員思想建設,保證各項政策宣傳及時到位,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引導村民學以致用。“三資”管理不僅是管理人員的工作,村民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讓村民充分行使自己的參與權和監督權,設身處地地參與到“三資”管理工作當中去,深刻認識“三資”管理的具體要求,為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出一份力。
(2)提高農村報賬員技術水平和職業素養。首先,注重報賬員的篩選。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培訓,遵循優勝劣汰的原則,結合考核結果,對其專業水平進行篩查,檢驗其能否勝任崗位工作,以免出現因專業水平或工作經驗不足而導致的工作失誤,確保農村地區管理機制構建的完善性。若發現個別人員無法勝任工作,應及時引進專業水平較高的人員,避免因崗位空缺影響整體工作。同時,在農村報賬員的選拔過程中,還應由鄉鎮政府出面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統一考核,考核合格且具備任職資格者方能錄用。村級報賬員的設立與更換應取得全體村民的同意,由村民民主討論確定名單,以確保會計工作高效完成。其次,注重人員的培訓管理,以當地工作現狀及報賬人員的具體情況為依據,構建適用性較強的培訓體系,強化該地區報賬員的思想道德建設,提升其專業水平及責任意識。通過對管理措施的不斷優化,以及對相關人員的思想教育,構建完善的培訓教育機制。再次,采用定期輪崗制。農村地區“三資”管理財務人員的工作比較集中,對此,各村級只需設置報賬員,并實行委托代理服務中心統一管理制度,即由服務中心對其進行調配與工作安排,所有相關工作均由報賬人員進行處理、完善。但在“三資”管理過程中,由于報賬人員的權限較為集中,很容易出現村干部與其串通、舞弊,從而影響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要實行定期輪崗制度,讓報賬人員在增強專業素養的同時,完成內部監管,相互制衡,確保工作的公平性。最后,優化改進報賬員的管理制度。
(3)加強管理者責任意識。各鄉鎮應對黨風廉政建設加大管理力度,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建立健全嚴肅的管理制度及問責機制,獎罰分明。將農村“三資”作為農村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務,不斷加強規范化建設。同時不得忽視管理機制的重要性,科學、規范的管理機制可以充分維護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還有利于促進居民和諧發展。這就要求村干部的選用須達到一定標準,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道德水平,嚴格落實管理制度,加大監督管控力度,對引進高素質人才制定相關政策,提前明確人才選拔和經費的使用,本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在農村地區打造一支高質量團隊。
3.2 完善管理制度
一方面,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首先,應當重視內控人員的選拔。此次人才選拔可從農村居民委員會成員中產生,其作為服務組織,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依法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會中匯總“三資”情況并合理分析,得出解決對策。其次,不斷健全村民代表大會制度。應將農村的收支情況如實報告,從而得出結論并加以實施。再次,從村民代表大會中選出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村民代表大會工作的開展。最后,村民應積極參與到制度管控中去。監督各項制度的執行情況,將存在的問題及時向村民代表大會反饋,使管理制度更加民主化。為防止權限集中而造成重大風險,在 “三資”管理工作中,應讓全員參與其中,避免出現“壟斷式”的管理工作方式,從而導致“三資”管理遭受重大損失。另一方面,加強管理制度創新。首先,優化健全管理體制機制。跟隨現代化科學發展的腳步,借助科技手段公開 “三資”的辦事流程,充分發揮廣大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其次,創新管理機制。對原有的管理體系進行深化改革,積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例如,在“三資”管理出讓、租賃、承包等環節中,根據實際需求,建立委托代理服務交易平臺,避免因管理不當導致利益受損的情況發生。此外還可實行分級管理制,以鄉鎮為單位建立服務平臺,將 “三資”的承包、租賃等都納入此平臺,促進規范化管理,逐步形成制度化管理體系,避免在交易業務中以權謀私。最后,創新產權制度。隨著農村管理規模的不斷擴大,產權制度也需隨之改革,充分發揮現代科學技術的優勢,實現“三資”管理科學化管控。將大批量資產進行量化管理,也可結合農村資產實際情況,參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管理和經營,使“三資”在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實現保值、增值。
3.3 重視清產核資
一方面,建立健全街道會計代理中心管理制度,實時掌握“三資”的具體情況。對村內集體資產進行詳細調查并做好記錄,對于不同種類的資產,應按資產類別逐一進行登記,確保及時、準確掌握“三資”管理情況。定期清查村內“一碼通”“村務卡”,并及時整理會計代理中心所開支票,將村內收支情況進行規范、有序管理,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保證村內賬目清晰、明了,杜絕貪污腐敗的現象發生,構建“綠色”的會計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按照“三資”管理合同的要求進行規范化管理。在開展“三資”出讓、承包、租賃、拍賣等工作時,村級單位應以公開招投標的方式進行,以法律法規為前提和基礎,簽訂相關合同,嚴格按照合同規定開展后續工作,確保規范監控“三資”管理流程,促進農村經濟穩定發展。
3.4 強化監督機制
一方面,強化民主監督機制。首先,成立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定完善的監督體系,對于委員會成員的選拔應規范、嚴謹,按照相關法定程序依次選出。所選成員應具備一定崗位知識和較強的職業素養,這有助于“三資”工作規范化、專業化開展。其次,在監督過程中,要制定詳細的規章制度,明確哪些工作需要村民參與討論,哪些需要通過招投標方式進行,根據工作程序,制定規范文件,從而監督各項制度執行情況,完善“三資”管理的全流程。另一方面,強化審計監督機制。明確審計機制的重要作用,多方面審計相結合,制定全方位、多角度的審計監督機制,正確認識審計與監督之間的關系,對存在的各類問題及時指正并加以改進,從根源上消除安全隱患,對違規人員問責并予以通報,做到審計結果公開透明,全面監督。同時,要加強廉政審計。把對農村管理者的審計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了解領導干部是否濫用職權,以公謀私,從而危害村民利益,將審計結果面向全體村民,定期對村干部進行評估考核,確保村干部廉政為民。
4 結論
隨著農村發展步伐加快,對“三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深化改革管理體系中還需加倍努力,不斷優化管理流程,防止領導腐敗、不作為等現象發生,為基層管理營造良好環境,加快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還應提高管理流程的規范化、專業化程度,強化管理制度體系,以維護農民權益為前提,在以往的制度體系上改革創新,切實解決農村“三資”問題,為我國新時期農村經濟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郭迎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模式探究——基于靜海區西翟莊鎮的實踐與思考[J].山西農經,2023(18):139-141.
[2] 李丕志,趙立志.創新“三資”管理 助力“三農”發展——山東龍口市全力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服務邁向規范化[J].泰山學院學報,2023,45(4):10-13.
[3] 張素鳳.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措施探析[J].山西農經,2023(18):136-138.
[4] 李敏,黃守丕,葉紅.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經驗探索——以佛山市三水區為例[J].鄉村科技,2023,14(16):70-73.
[5] 趙德成.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困境和對策[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3,40(1):105-108.
[6] 許潔.基于信息化的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模式研究——以煙臺市芝罘區三資監管平臺為例[J].中國集體經濟,2022(28):49-51.
[7] 李燕梅.探究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三資監管工作與財務管理的規范化發展[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33(14):196-19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