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杰
伴隨著冬日暖陽,走進山西省長治市沁縣郭村鎮石板上村,一座座整齊劃一、干凈整潔的居民小樓錯落有致,一條條硬化的瀝青村道縱橫交錯,一幅生態宜居、和諧美麗的鄉村畫卷映入眼簾。現在,雖已進入寒冷的冬季,但在郭村鎮石板上村循環生態園的蔬果大棚內,草莓花競相開放,西葫蘆、西紅柿也已經進入豐收期,靜待上市。
鄉村振興靠產業,產業振興靠特色。近年來,郭村鎮石板上村立足豐富的水土優勢和交通優勢,發展西葫蘆、葡萄、草莓采摘,西紅柿大棚種植,將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壯大集體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西葫蘆采摘從11月中旬開始,能采摘到明年5月,我們1個西葫蘆棚的產量在1萬公斤左右。”石板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馮效軍說。西葫蘆豐收期是6個月,11個棚產量預計能達到10萬公斤左右。由于西葫蘆市場價格波動較大,平均下來1公斤能賣到2元左右,西葫蘆收入估計在20萬左右。
產業項目是增收致富的“搖錢樹”,是精準扶貧的“鐵抓手”。石板上村以“帶動群眾能致富、干事創業有動力”為目標,以抓好產業示范引領,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抓手,統籌謀劃、科學論證、嚴格把關村集體經濟項目,堅持因地制宜、宜農則農、宜游則游的原則,圍繞突出生態、綠色、安全,聚焦產業和資源優勢,以草莓種植為突破口,引領帶動西葫蘆、草莓和葡萄采摘等特色產業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成為帶動農民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力引擎。
“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在草莓大棚里做管護工作,一年收入有2萬多元,在這干活既不耽誤照顧家,還能有一筆收入。”63歲的村民安銀花說。“像安銀花一樣在園里常年打工的有7個人,忙時能有20多人在大棚里打工。”馮效軍告訴記者。除了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為村民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讓沒有條件外出務工的村民實現家門口掙錢。
千女湖里泛輕舟,九連山上任遨游,采摘園中親農事,千佛洞內探奇幽……石板上村立足“背靠九連山、懷抱千女湖”的青山綠水優勢,把實施市級鄉村振興示范創建項目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規劃村“五區”并舉發展,統籌協調一體化推進,著力形成“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產業格局。
為打造“農業+旅游”農旅融合新業態,石板上村投資2000萬元集中全力打造生態景觀區、果蔬采摘區、水上娛樂區、科普研學區、民俗民宿區。同時,引進山西中車互通集團實施千女湖特色農旅綜合示范項目,擬新建垂釣臺、標準釣位、水上影院、船塢、浮橋、域內環形跑道、登山階梯路等設施,構筑鄉村旅游引領的復合型產業鏈條,激活鄉村產業經濟造血功能,實現農旅融合發展。
“我們現在已經舉辦了2場鄉村旅游活動,并與澳中旅、勁旅、四季楓等10多家旅游公司建立合作關系,獲得門票收入4萬元,還投資153萬元在千女湖建有水上沖關浮橋、七彩滑道、游船等網紅娛樂項目,娛樂項目收益6萬余元。”馮效軍如是說。
如今,石板上村生態農業、光伏發電、旅游產業等齊頭并進,實現了致富產業業態新;花園式村莊成景、小游園景點遍布、水資源高水平利用,實現了生態開發格局一新;生態功能齊全、旅游資源多樣、山水文農并進,實現了鄉村振興布局新;生態景觀區、水上娛樂區、農耕文化區、果蔬采摘區、民俗民宿區規劃合理,實現了長遠規劃藍圖新。
石板上村持續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麗鄉村建設,“顏值”和“內涵”不斷提升,先后榮獲了“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省級旅游示范村”“省級園林示范村”“省級衛生示范村”等榮譽稱號。產業興村,就業富民,現如今的石板上村拓寬了農戶增收渠道,走出一條強農富民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