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佳麗
高職院校在培養物流人才時要順應行業的發展,與時俱進,精準對接物流行業發展需求,本文從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入手,以江蘇省為例,分析該專業存在的育人問題,積極探索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的育人路徑,提出可行方案。現代物流業作為基礎服務行業,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涌現了“大數據”“物聯網+物流”“云計算”等信息技術,菜鳥、京東等知名物流企業陸續開發了“無人車”“無人機”“無人倉”等高科技物流技術,這對于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高職院校在培養物流人才時要順應行業的發展,與時俱進,精準對接物流行業發展需求,深入思考人才培養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必備技能,積極探索育人路徑。
《課程思政視閾下高職現代物流管理專業育人路徑探索》課題組(以下簡稱“課題組”)的研究對象為江蘇省7所開設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的五年制高職院校。課題組成員通過向專業負責人發放調查問卷、邀請專業教師進行訪談等方式,開展深入調研,整理相關的訪談記錄和調查問卷數據,對調研結果進行總結歸納。現將五年制高職現代物流管理專業育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作出如下匯總:(一)人才培養不夠全面。高職校主要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目標,主要服務于當地的區域經濟發展。現代物流管理專業主要培養的技能人才主要涉及物流企業中所需的采購、倉儲、配送、車輛調度、物流服務等崗位。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物流行業對于人才的技能要求也在發生變化,學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時,還停留在學科模式,雖開設許多專業理論課程,增設實訓課程,但還是缺少職業教育的專業特色;在學生能力培養方面,片面強調技能,增加實訓周課程,但沒有與企業接近的實訓計劃與項目。這些問題導致學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缺少明確的培養目標,無法形成專業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二)課程體系不夠完善。在信息化時代,為了適應多變的市場環境,不少高職院校將從原來的物流管理專業變更為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將物流專業搖身一變為“互聯網+物流”等形式的專業,但實際的課程體系并沒有改變,還是按照傳統的物流行業設置課程,選取的教材內容與行業發展相比,略顯滯后。許多專業課程還是以專業基礎課為主,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專業實踐課較少,缺乏對學生專業應用能力的培養。這就導致了課程體系還是以學科理論知識為主,忽略了職業能力的培養。(三)專業師資力量缺乏。職業學校的專業教師大部分都沒有在企業從事過物流實務的工作經歷,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方面存在不足。一方面,從事物流管理課程教學的教師中,部分老師沒有學過物流相關課程或者是中途轉行來進行物流管理課程教學,這些教師的專業知識既不扎實,也不全面,還沒有系統性,在現代物流的實際教學過程中,照本宣科地講授理論知識,實踐技能方面比較生疏。另一方面,雙師型教師占比較少,參與物流課程教學的教師缺少學校認可的物流技能證書,在開展實踐教學時,很難從技能入手,進行教學;另外有些學校雖從企業聘請兼職物流教師參與教學,但是這些教師的教學規范不熟悉、教學能力缺乏、教學素養也不高,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的情況。(四)實訓基地條件有限。許多高職校的實訓基地都是隨著專業建設的發展而建立的。現代物流管理專業操作實踐性強,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現代物流設施設備與相關物流軟件的操作使用,這就需要學校校內實訓基地有配套的實訓室開展實訓教學,校外有足夠崗位數量的企業實訓基地。就目前了解到,高職院校很多的校內實訓基地主要以機房實訓為主,實訓教學中主要進行物流軟件操作的學習,但這些軟件的投入較大,學校資金投入有限,難以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校外實訓基地也流于形式,真正能讓學生進行實操訓練的少之又少。
課題組成員根據調查結果匯總出的問題,利用教師訪談、企業訪談等形式,聽取多方意見建議,提出如下育人路徑建議:(一)融入思政教育,明確物流人才培養目標。近年來,各大院校都在積極推廣課程思政建設,鼓勵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人生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注重能力的培養,專業素養的提升。在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的專業課程中適時融入思政教育,將思政教育的元素和內容有機地整合到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課程教育有效融合,構建良好的課程體系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深入挖掘物流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對課程進行教學設計和實施,在學生完成專業課程的項目式學習任務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物流人才的職業認同感、職業道德、專業自信等專業核心素養。例如在《倉儲與配送》課程中,利用2022年上半年上海疫情防控期間京東物流逆行抗疫的宣傳短片,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擔當意識;邀請京東物流實習學生回校專訪,講解崗位要求,播放操作視頻,交流在企業工作的經驗,培養學生謙虛謹慎、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通過介紹順豐快遞員工的工作事跡,讓學生了解物流崗位中的工作內容,加深對職業崗位的認同,從而提升職業責任感;通過觀看“大國重器”的紀錄片,讓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增強專業自信,加深對工匠精神的理解。通過在物流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適時融入實證案例,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積極引導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正確認識物流行業的社會責任、行業發展方向,幫助學生建立職業認同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觀。(二)完善課程體系,提升學生專業核心素養。物流行業在智能化時代中不斷發展,學校專業課程設計要與時俱進,專業課程體系要不斷更新與完善。因此要在課程體系設計時,專業教師要全員參與,共同探討課程體系構建,同時定期走訪企業,進行專業調研,了解行業人才需求,邀請企業相關崗位的專業人員深入合作開發實踐課程,構建課內外、校內外相結合專業課程,形成專業特色,采用“理論+實踐”模式,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主線,采用模塊化教學,課程體系的完善都是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前提,使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更符合行業需求,進一步提升學生專業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與五職業年制高職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職業技能相對應,能力模塊分為以下三個層次:理論基礎層、實踐操作層、管理協調層(見表1),分別對應職業基礎能力、專業技術能力、專業綜合能力三大模塊,是學生依次具備相應的職業能力。(三)打造雙師團隊,優化教學手段。各大高職院校應組織安排專業教師參加校內外的專業培訓,與兄弟院校搭建學習平臺,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同時要為專業教師提供專業發展的平臺,鼓勵并支持專業教師參加技能證書的考證,邀請企業專業人員進行培訓授課,指導教師專業實踐課的教學,為年輕教師配備專業老師,以老帶新,幫助年輕教師快速成長。從多途徑入手,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努力打造一支高質量的雙師型團隊。學校提倡專業教師充分利用職教云、慕課、雨課堂、云班課等教學軟件與平臺,建立專業課程資源庫(課件、題庫、實訓項目等資源),在課程教學中充分利用,適時增加最新的物流知識與技術,利用課程教學讓學生的專業知識面能更好適應環境變化,增加課程體系的柔性,通過不斷完善課程,提升學生專業核心素養。例如增設《物流作業智能化》課程,讓學生直觀感受現代物流新技術(揀貨機器人、機器人搬運、無人倉等),增開眼界,利用現有實訓室資源,進行專業模擬操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此外專業教師在進行授課時,可以根據五年制高職現代物流管理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學習情況、生活情況等基本信息,因材施教,合理利用多媒體手段,開展教學工作,積極探索適合學生專業能力發展的教學手段與方法,不斷提升教學水平,進一步為學生專業核心素養的培養打下良好基礎。(四)強化校企合作,完善實訓條件。實訓基地是學生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轉換的有利場所。走訪企業,積極尋求企業合作,努力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學校應組建專業教師實訓基地建設團隊,安排團隊專業教師去企業走訪學習,不斷完善校內實訓基地,引入企業的業務工作標準和相關企業文化,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實訓課程教學。例如,通過走訪京東物流公司,結合本校實訓設備資源,利用實訓室的物流3D仿真模擬平臺軟件,模擬物流管理的整個流程,還可以通過該軟件進行相關崗位的角色模擬,工作崗位互換等任務,讓學生在操作軟件的同時,主動去了解各崗位的工作職責,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素養。此外,學校應組織學生和專業教師參觀校外知名物流企業,例如京東物流、菜鳥物流、順豐物流等,讓師生開闊眼界,了解當今物流行業的迅速發展,同時邀請專業人士指導學校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不斷優化實訓室,使學校的實訓教學能和行業發展接軌,努力培養符合物流崗位要求的專業人才。
引用出處
[1]葉偉媛.智能化時代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構[J].教育研究,2021(9):181-183.
[2]劉雷麗.現代物流管理專業育人模式實踐研究[J].品牌與標準化,2021(5):89-91.
[3]張洋.現代物流管理專業育人模式實踐研究[J].才智,2018(5):141
[4]白士強田明山.高職院校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建設的思考[J].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100-103

表1 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五年制高職現代物流管理專業模塊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