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冰冰(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系主任):近幾年,中東地區形勢“變”與“不變”相互交織。其中,顯著的變化是中美俄三國都調整了其中東政策。
變化一:美國的中東政策發生了變化。在美國的全球布局里,“印太”、中東和歐洲三個地區是聯動關系,無底線的收縮和退出中東對美全球布局是不利的,所以其在中東的戰略收縮是有底線的。若退出中東地區,美國將失去“印太”與歐洲之間的連接,所以它的底線就是在中東要保持基本的存在。2021年8月,美國從阿富汗撤軍,這是其中東戰略收縮的極限。美國中東戰略調整的方向,就是減少在中東投入的同時,要保持在中東的存在;既要把主要精力轉到“印太”和東歐,又不能失去對中東的影響力。因此,美國的思路從以前的“控”變成現在的“爭”,以前是付出極高成本來保持對中東的全面控制,現在則以低成本、高收益為目標來爭奪中東。只要在中東地區能夠比中國和俄羅斯等大國的影響力更大就可以了,美國不再尋求對中東全局性、全方位控制。在過去30年里,美國在中東地區打了三場大戰——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自小布什政府發動阿富汗戰爭以來,美國在阿富汗投入超過一萬億美元。2023年4月13日,在撒馬爾罕中俄巴伊四國外長阿富汗問題第二次非正式會議上,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指出,美國從阿富汗撤出,“戰術上似狼狽不堪,戰略上系精心謀劃”。美國目前很難在中東再搞大規模的地面戰爭。而美國中東政策最重要的變化,就是通過“非軍事化手段”維持其在中東的戰略利益。美推行中東政策一旦施以“軍事化手段”,必然是高投入、高成本,要降低投入必須采取“非軍事化手段”,同時要“去陣營化”,就是不能再嚴格地選邊站,要留一點彈性。
變化二:俄羅斯調整中東政策。烏克蘭危機升級后,俄羅斯外交政策出現了“向東看”的態勢,外交重點轉向中東和亞太。俄羅斯有意加速推進“國際南北運輸走廊”復興,這條通道通過中亞和高加索,經過伊朗連接南亞。中東在俄羅斯外交全球布局中的地位有很大提升。在俄中東外交中,土耳其和伊朗處于優先地位,這兩國關乎烏克蘭危機走勢和俄外交全局。
變化三:中國與中東國家關系進一步深化。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東被視為中國周邊的延伸或大周邊。在2022年12月9日中國與沙特簽署的聯合聲明中,明確表示“雙方強調應繼續將中沙關系置于各自對外關系中的優先位置”。中東在中國外交布局中的位置顯著提升。相應地,在20世紀八十年代兩伊戰爭期間,中國對中東問題的立場是總體超脫、適度參與。中國于2019年提出構建中東安全新架構,此后倡議搭建海灣安全對話平臺和提出解決巴以問題的主張,對中東安全問題主動參與、積極塑造。中東地區是共建“一帶一路”進程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國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以及“全球文明倡議”,將安全與發展緊密結合,而不是將二者相互割裂。2022年12月,中阿、中海、中沙“三環”峰會在沙特利雅得舉行。2023年2月,伊朗總統萊希訪華。2023年3月,伊朗和沙特在北京達成恢復外交關系的協議。中東成為中國外交的一個亮點。

中東地區的地緣戰略格局并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三個權力中心依然存在:伊朗及其盟友體系,土耳其、卡塔爾對伊斯蘭主義運動的支持,以及以色列、阿聯酋依托《亞伯拉罕協議》和I2U2(美國、印度、以色列和阿聯酋組建的四方組織)形成的陣營。目前來看這種權力格局還沒有被打破。今年5月土耳其總統選舉前,有分析認為土政局可能會發生巨變,進而會改變中東戰略格局。但隨著埃爾多安獲得連任,這種情況并未發生。
中東目前的地緣戰略格局決定了有些基本要素依然存在:第一,巴勒斯坦問題沒有邊緣化。一直有聲音認為巴勒斯坦問題已經邊緣化。事實上,在中東地緣戰略競爭中,該問題一直是核心要素。隨著極右翼政治勢力在以色列政壇影響力的上升,巴勒斯坦問題在中東地緣戰略競爭中的重要性不斷上升。
第二,中東地區的地緣戰略競爭依然存在,并沒有因“和解潮”而消除。敘利亞雖回歸阿盟,但其部分領土仍被外國占領,國家仍處于分裂狀態;利比亞國內東西競爭依然存在;也門局勢平緩目前只是暫時狀態。這些地區熱點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而高加索正在成為新的熱點區域,納卡地區沖突時有發生,伊朗和阿塞拜疆之間緊張局勢升級,也就是說,中東與周邊地區的跨區聯動加強。從這個角度講,中東的地緣戰略競爭形勢依然嚴峻。
第三,對中東地區伊斯蘭主義運動的發展方向,還需要冷靜觀察。在土耳其,埃爾多安贏得總統選舉,正義與發展黨和在野黨民族行動黨等政黨組成的“人民聯盟”在土議會選舉中勝出;伊朗在整個地區保持影響力;穆兄會在轉型。這些問題都是結構性因素,不會在短期內發生根本變化。
伊朗總統萊希上臺后提出了“亞洲優先”的外交理念,與前任總統魯哈尼將伊核談判置于優先位置的外交政策有明顯不同。萊希今年2月在北京大學發表公開演講時,明確提出“亞洲一體化”的理念,認為在安全和經濟兩個層面,亞洲的重要性日益超越歐洲。沙特在2022年形成了國家發展新戰略,提出了經濟多元化發展新理念,以工業化和供應鏈建設來推進經濟發展。這種新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國式現代化理念的影響。阿聯酋全力打造全球性新技術轉讓中心、供應鏈中心和金融中心。這三個國家在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它們出現的新變化,為中國進一步發展與其關系創造了新的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