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澤壯(安徽大學西亞與北非研究中心主任、教授):2016年,沙特處決了著名的什葉派領袖尼姆爾后,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警告要對此進行“神圣的報復”,沙特駐伊朗大使館也因此遭到圍攻,兩國斷交。2023年3月10日,雙方在中國的斡旋下實現歷史性和解。中沙伊三方簽署并發表聯合聲明。
隨后,國際社會見證了兩國對復交的真誠愿望和堅定行動:4月6日,沙伊雙方簽署聯合聲明,宣布即日起恢復外交關系。同一天,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和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在北京舉行會晤,這是兩國高層七年來的首次正式會晤。4月21日和5月13日,雙方外長兩次舉行電話會談,對沙伊協議的具體內容和執行步驟進行磋商。6月6日,伊朗駐沙特大使館正式恢復工作。6月17日,費薩爾訪問德黑蘭,與阿卜杜拉希揚和總統萊希會見后公布兩國復交工作路線圖,并公開透露沙特領導人將正式邀請萊希訪沙。事實表明,沙伊兩國復交的愿望很強烈。中國居中斡旋動議雖由沙特率先提出,但伊朗對沙伊復交或抱有更多期待。
從國際關系上來看,復交是伊朗擺脫外交孤立的絕佳機會。伊朗在外交上遭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孤立始于1979年伊斯蘭革命,美國歷屆政府對伊朗制裁時緩時緊,但越來越嚴厲的整體態勢始終未變。魯哈尼總統任內,將改善與西方大國關系置于伊朗外交重點議程,然而這并不成功,特朗普政府單方面撕毀伊朗核協議,對伊朗實施了一系列極限制裁。萊希2021年8月上臺之后,多次倡導回歸“東方”,重視與包括鄰國在內的亞洲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積極尋求經貿合作機會,其外交政策體現出溫和、務實和靈活性特征。萊希執政伊始的“回歸亞洲”外交方針,經過一年多實踐檢驗,其實效性和合理性越發顯著。因此,這次沙伊和解也是萊希政府“回歸亞洲”這一既定外交政策的延續和強化。毫無疑問,對萊希政府來說,與沙特復交不僅意味著任期內能夠實現外交破局,也關系到伊朗能否實現“大國夢想”和國家尊嚴。
從經濟利益上來看,伊朗期待通過復交與沙特和其他海灣阿拉伯國家進一步加深經貿合作。根據中沙伊三方聯合聲明,沙伊雙方還同意將激活兩國此前簽署的安全合作協議和經濟、貿易、投資、技術、科學、文化、體育與青年領域總協議。2022年伊朗副總統莫克貝爾宣布在該國的自由貿易區和經濟特區啟動71個投資項目,計劃通過自由貿易區和經濟特區大幅增加非石油出口。與沙特復交不僅可為伊朗建立更大范圍的自由貿易區和經濟特區提供便利和資金來源,而且伊朗可藉此不斷優化自由貿易區的經濟結構。
當然,對伊朗來說,與沙特復交還能給本國帶來更直接、更具體的經濟收益。西方施加的長期制裁使伊朗經濟受到重創,陷入高財政赤字、高失業率、高通脹等困境,經濟低迷乃至停滯導致的民生困難成為長期困擾伊朗的一大頑癥。在這次沙伊復交談判中,伊朗一再要求沙特駐伊朗大使館和駐馬什哈德領事館同時恢復運作,就是基于實際利益的考慮。馬什哈德是什葉派第八伊瑪目圣陵所在地,什葉派四大圣城之一,朝覲旅游業一直是馬什哈德乃至整個呼羅珊?。?004年該省一分為三)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這些朝覲者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沙特等海灣阿拉伯國家的什葉派信徒。吸引這些什葉派信徒來馬什哈德朝覲和旅游,既能擴大宗教影響,又能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伊朗自伊斯蘭革命以來,其國家安全問題一直籠罩在陰影之中——遠有美國敵對,近有以色列和沙特威脅。美國依靠自身軍事實力和中東地區兩大政治盟友,可以通過遠程遙控或扶持代理人實現在中東的戰略意圖。美國對伊朗新政權的敵意和行動讓伊朗對周邊地區任何安全風險都保持著高度警惕。在持續了八年之久的兩伊戰爭中,美國公開支持伊拉克,讓伊朗付出了100多萬人員傷亡和3000億美元直接損失的慘重代價。前幾年興風作浪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據稱就有以色列和沙特在背后對其進行支持,一開始矛頭直接指向的就是伊朗,這令伊朗幾乎將全部安全力量投入以建立反恐屏障?,F如今,萊希政府能擱置新仇舊恨,與沙特實現握手言歡,實在是受國內外形勢所迫。沙特是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的“領頭羊”,不僅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其軍事能力也在美國的扶持下不斷提升,伊朗對此不可輕視。更何況,萊希政府的睦鄰友好政策,尤其是與海灣阿拉伯國家能否改善關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沙特的態度。
可見,除了經濟收益,伊朗還希望通過復交緩解安全困境。據伊朗媒體消息,6月2日伊朗海軍司令伊拉尼公開提出聯合沙特、阿聯酋以及巴基斯坦等國,組建“海軍聯盟”,以實現本地區“安全自主性”。借助這次復交契機,伊朗構建國家安全體系的意圖似乎日趨明顯。

會議主辦方與嘉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