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目前地方標準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探討和分析,闡述了對地方標準制定過程的規范和引導,指出可以強化企業的自律意識,提高產品的質量,更大發揮地方標準的作用,推動社會誠信機制和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通過論述對地方標準制定全過程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地方標準,標準復審,全過程管理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22.018
0 引 言
在經濟新常態下,標準的重要性日益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標準決定質量,有什么樣的標準就有什么樣的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指出,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標準化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標準化工作。
地方標準作為我國標準分類中的一種,是為適應我國地域遼闊、地理環境條件不同、經濟水平發展不平衡而設置的。通過地方標準的規范和引導,可以強化企業的自律意識,提高產品的質量,推動社會誠信機制和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地方標準也是各地區特色行業、優勢產業在國內具有領先水平,取得技術壟斷地位的體現。
在全球化時代,盡管國際和國家標準逐漸形成并深入人心,地方標準的作用并未因此而減弱。相反,隨著經濟、文化和技術的快速發展,地方特色和需求更加凸顯,從而讓地方標準成為保障地方持續和穩定發展的重要工具。地方標準,作為一個區域或地方特定的規范體系,直接反映了該地的獨特性和優勢,它是地方自主創新、保護文化遺產、確保社會和諧、提高經濟效益的關鍵。
首先,從經濟的角度看,地方標準能夠為當地的產業提供一個清晰的方向和目標,使其更符合地方的資源、技術和市場條件。例如,某個地區可能因其特殊的氣候、土壤或傳統技術而出產高質量的農產品或手工藝品,地方標準可以確保這些產品的品質并為它們提供一個區別于其他產品的獨特身份。
其次,社會和文化的層面上,地方標準可以幫助保護和傳承地方的傳統和文化。這不僅可以促進地方文化的發展和傳播,還可以提高當地居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然而,正如任何重要的事務一樣,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實施地方標準成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一方面,需要保障這些標準真實反映地方的需求和特點;另一方面,也要確保它們與國家和國際標準的協同和互補。此外,由于地方標準可能涉及地方特色,因此需要一個全面、系統和高效的管理機制。
正因為此,探討地方標準的全過程管理,尤其是在當前的管理體系下,顯得尤為重要。希望通過對這個話題的深入研究和討論,能為公眾和政府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建議和方案,進一步推動地方標準的健康發展。
1 當前地方標準管理的挑戰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技術的更新,地方標準的管理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理解這些挑戰不僅有助于認知現狀,還能為未來的改革提供方向。以下是對目前地方標準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的探討和分析。
1.1 資源配置與重視程度不一
在多元化的管理環境中,資源的有效配置顯得尤為重要。有些地方由于歷史、制度或其他原因,可能沒有充分調動和利用各方資源來維護和更新標準。這并不意味著某些地區對標準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而是可能存在一些非直觀的因素導致資源未能得到最優化配置。例如,一個地區可能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但由于各種原因,這些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還未被納入地方標準。
1.2 標準命名重復
在目前監管環境下,偶爾可以觀察到某些地方標準的命名重復現象。例如,由于溝通不暢或其他原因,為同一種產品或服務制定了標準,并賦予了相同或相似的名字。如“辣椒”相關的標準,其中關于辣椒栽培的,有《辣椒栽培技術規程》《辣椒秋延后大棚栽培技術規程》《大棚秋延后辣椒栽培技術規程》《辣椒節水抗旱栽培技術規程》《辣椒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規程》《辣椒再生栽培技術規程》,這些標準中有部分內容重復,對有些技術要求不一致,容易讓使用標準的人產生困惑這種情況可能導致公眾和企業在選擇和應用標準時出現混淆。
1.3 部分標準缺失
在多部門協作的情境下,有時可能會出現“認為某事是他人的責任”的情況。這不僅可能導致部分重要的標準缺失,還可能讓某些已存在的標準得不到充分的執行和維護。例如,一個關于地方特色食品的標準,可能因為涉及到農業、商業和衛生等多個部門,而在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出現障礙。
1.4 標準指標不準確
跨部門跨領域的地方標準研制協調機制不夠完善,部分標準由于缺乏統一的審核和反饋機制,可能存在與實際情況不符或已過時,標準公告已發布,標準文本卻遲遲沒有公布的情況。這樣的標準可能不僅不能為社會和企業帶來益處,反而可能造成困惑和障礙。
1.5 不符合時代的標準
隨著技術和社會的發展,標準需要持續地更新和完善。但在某些情況下,標準的更新速度可能未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例如,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一些傳統的生產方法可能不再適用,但相關的標準可能還未得到相應的更新。還有些標準標齡過長,復審不及時,制約了地方標準的效能。
綜上,雖然可以看到地方標準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但也看到了各級部門對于提高標準管理質量的決心和努力。只有通過深入了解和分析,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和策略,確保地方標準能夠為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 地方標準全過程管理的重要性
在經濟新常態下,地方標準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成為保障地方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橋梁。正因如此,全過程管理不僅有助于提高標準制定和實施的效率,更有助于保障標準的高質量和實用性。
2.1 提高效率
地方標準集中管理:資源的合理利用是推進任何事業的關鍵。從某種程度上說,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利用決定了一個地方的發展潛力。例如,考慮到新能源車的普及,一個城市可能需要考慮電動汽車充電樁的標準。如果多個部門分散管理這一標準,很可能出現不同的規定和建議,這就導致了資源的浪費和管理的低效。而集中管理則可以保證資源的合理利用,避免重復勞動和沖突,確保標準的連貫性和一致性。
2.2 確保質量
統一的審核機制:在標準制定過程中,多個參與方的協同工作是保障標準質量的關鍵。統一的審核機制確保了標準從制定、評審到最終實施的每一個環節都經過了嚴格的質量控制。以農業為例,隨著綠色有機農業的興起,地方可能需要為農產品制定相應的有機標準。在這一過程中,從種植、收獲到加工、銷售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統一的審核,以確保產品的有機屬性。專家在評估地方標準時不僅需要考慮科學性,還要確保其實用性和地方特色。例如,在制定地方傳統手工藝品的標準時,除了考慮產品的質量和工藝,還需要充分考慮其文化和歷史價值。因此,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參與評估,不僅可以確保標準的專業性,還能確保其深度和廣度。
2.3 提高適用性
及時更新:地方標準應該是靈活和適應性強的,能夠根據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進行調整。例如,隨著數字化和互聯網的發展,很多地方都在探索智慧城市的建設。這就要求相關的建設、運營和服務標準能夠適應新的技術和需求,從而保證城市建設的高效和先進。
標準的持續優化:除了對標準進行及時更新,還需要對其進行持續的優化,確保其始終保持高質量和高適用性。以旅游業為例,隨著消費者需求和旅游方式的變化,地方需要對旅游標準進行持續的優化,確保其始終滿足游客的需求,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如圖1、圖2所示,湖南省近年來加強對地方標準制定的全過程管理,在源頭強化主管部門主體責任,督促起草單位進行標準實施評估與分析,2020年及2021年社會提出地方標準立項申請分別為近600項和730余項,批準立項為343個和289個。
綜上所述,地方標準全過程管理不僅是保障標準質量和適用性的關鍵,更是推動地方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重要手段。希望各地能夠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地方標準的高效管理,為地方發展創造更多的機會和價值。
3 推薦措施
(1)建立“官方、權威、第三方”的標準審評技術機構,進一步優化程序、完善制度、改進方法、提高水平,從專業技術角度出發筑牢地方標準底線,提高標準實施效果,增強標準在經濟社會活動中的作用,發揮地方標準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支撐性和引領性作用。建立科學審評機制,提高標準準入門檻。對標準立項評估審查的形式、內容、過程等予以規范化和標準化,利用比標對標等計算機輔助工具,多重“關口”把關標準技術審評工作,廣泛征集各行業領域,組建標準技術評估專家庫,將重復標準、垃圾標準擋在門外。
(2)對地方標準的實施進行監督檢查。《標準化法》第二十九條[1]、《地方標準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2]都對地方標準的實施進行了規定,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法定職責,對標準的實施進行監督,既要重研制又要重實施,建立聯動機制推動對地方標準的實施監督檢查[3]。
(3)加強地方標準復審。《標準化法》第二十九條[1]、《地方標準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2]都對地方標準的復審進行了規定,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復審建議,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有關意見作出地方標準繼續有效、修訂或者廢止的復審結論。技術進步、社會變革和市場需求都在不斷地變化,這要求標準也要與時俱進。建議每隔一段時間,例如每三年或五年,進行一次標準的復審。這樣可以確保標準始終保持最新,同時也能及時發現和修正之前可能存在的不足之處。
(4)公眾參與,標準的制定和管理不僅僅是技術和管理者的事情,更關乎每一個公眾的利益。鼓勵公眾參與,可以使標準更加貼近實際,更具普遍性。可以通過網絡征集意見,使公眾能夠在標準制定和審核過程中發出自己的聲音,這對提高標準的適用性和公眾的接受度都有積極作用。
4 結 論
地方標準管理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多方利益和多個層面的問題。當前的標準管理體系雖然面臨著一些挑戰,如資源分散、標準更新滯后等,但也為我們提供了反思和改進的機會。只要我們認真對待,堅持整合資源、加強全過程管理,并充分考慮公眾的意見和需求,相信地方標準管理體系,真正能做到標準的高質量和廣泛適用性,為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Z].2017.
[2]地方標準管理辦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6號)[Z].
[3]周波,陳璋.關于地方標準的幾點思考[J].中國標準化,2022(2):40-51.
作者簡介
李忠澤,本科,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標準化研究工作。
(責任編輯:張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