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宋韻文化的美學表達及成因

2024-01-18 07:11:34康保苓
美與時代·下 2023年12期
關鍵詞:表達美學文化

摘? 要:宋代是我國文化發展的黃金期,其文化底蘊和審美特質構成了宋韻文化美學表達的重要內容。宋韻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氣派和浙江辨識度的重要文化標識。宋韻文化的美學表達,主要體現在師法自然的審美追求、雅俗相宜的美學生態、以“清”為美的審美追求、“見素抱樸”的淡然之美等方面。宋韻文化美學的興盛與經濟發展、政府促進文化發展的政策、中國文化發展的長期積淀、文化交流融合和創新發展等因素密切相關。

關鍵詞:宋韻;文化;美學;表達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杭州市社科聯課題“基于宋韻文化傳承的杭州文旅休閑空間提升研究”(2022HZSL015)研究成果。

宋代是我國文化發展的黃金期。陳寅恪《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正〉序》云:“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1]宋韻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氣派和浙江辨識度的重要文化標識。探尋宋韻文化的美學意蘊,對于其在今天的賡續傳承和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宋韻”文化的內涵

(一)“宋韻”概述

何為“宋韻”?首先從“韻”的內涵分析。“韻”的字形,左邊為“音”,說明這個字的本義與聲音或音樂有關。從字義來看,“韻”字本義是和諧悅耳的聲音。東漢時期的文學家蔡邕《琴賦》中有“輕音發兮五音舉,韻宮商兮動徵羽”,“繁弦既抑,雅韻復揚。”[2]三國時期曹植《白鶴賦》中有“聆雅琴之清韻”[3]。南朝時期的文學評論家劉勰《文心雕龍·聲律》中,進一步對“韻”字做出解釋:“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4],即不同的聲音相諧是“和”,相同的聲音相應則是“韻”。“同聲相應”,是指漢字的尾音相同而產生音樂性的美感。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韻”的含義應用更為廣泛。古代文學作品中,“韻”是詩詞的韻腳,押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后來,“韻”進一步從音樂美拓展到更寬泛的藝術美、人格美、氣質美,將藝術之審美融于人品之美的觀照,具有明顯的人格化特質,如陶淵明《歸園田居》中有“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古文中以“韻”來形容人物風度、氣節之美,如“風韻秀徹”[5]1945“雅有遠韻”[5]1395。唐代司空圖在考察評價詩歌意境時,提出“景外之景”“韻外之致”等美學命題;北宋范溫認為,凡事達到它最美好的狀態,必有其“韻”,因“韻”而產生的美感就是韻味。清代方東樹認為,“韻”就是態度風致[6]。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厚實土壤,“韻”的含義在歷史長河中,內涵不斷豐富,形成“音韻”“神韻”“氣韻”“風韻”“清韻”“韻味”等一系列審美概念,成為中國特色審美的重要概念。

(二)宋韻

中華文化中儒、道、佛等思想的發展與融合,影響著人們對于自然、生命與美的理解。人們在對美的追尋以及由此產生的審美體驗中,提煉出許多美學范疇,“韻”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中華民族審美風格與智慧的結晶,彰顯出中華傳統美學的特色與風貌。中華民族審美觀建構的系統性和豐富性,在宋代發展到新的高度,其重要表征之一就是“韻”這一概念的廣泛運用。人們對于“韻”的理解和表達更為充分,將“韻”更普遍地運用于對文學藝術作品的評價鑒賞、對人物和事物的評價等多個領域[7]。“宋韻”是宋代文化美學理想的具體體現,是中華文化和文明發展過程中創新發展的重要標志。

“宋韻”之“韻”,具有特定的歷史界域,既是時間的和空間的,又是歷史的、多維的;既是宏觀的,又是微觀的。在實踐領域,宋人突出創作主體的能動作用,強調“聲外之音”“言外之意”,用“韻”表達心靈的體悟,感受“韻外之致”的余味綿延。宋人論詩,“韻”是最高的審美境界,“凡事既盡其美,必有其韻,韻茍不勝,亦無其美”[8]。從有形到無形、從有間到無間、從有限到無限,“韻”在宋代凝聚著豐富的思想情感和審美意蘊。

(三)宋韻文化

什么是宋韻文化?學術界關于宋韻文化內涵的代表性觀點主要有:姜青青認為,“‘宋韻文化是兩宋文化的精華和精彩所在,是在物質和非物質遺產中表現出來的進步思想、高尚情操、哲學理念、美學觀念、文學造詣、藝術格調、匠心精神和生活風尚等文化價值,具有積極進取、和諧包容、精致典雅、詩情畫意的人文特色,代表了當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9]。陶然認為,“宋韻文化之‘韻既包括宋代輝煌的文學藝術之風韻,也涵蓋宋代人格氣象的神韻,更指向宋代時代精神的氣韻。其外延又拓展為從宋代傳承至今的文化內涵與底蘊,展現為文學、思想、藝術、禮俗、民情等貼近當代民眾生活、反映時代精神的文化,集中在詩詞文賦、書法繪畫、佛道信仰、學術思想、建筑風貌、鄉賢名宦、禮俗文化、地域文化等各領域”[10]。陳野等認為,“宋韻文化,特指兩宋文化中優秀的文明元素、內在精神和傳延至今的文化價值……以其具有文化創造價值和歷史進步意義的文明成就,匯聚成兩宋文化精華之所在,凝聚為一個時代的獨特氣質和風尚”[11]。

立足于歷史發展的維度和視角,概而言之,宋韻文化是指從宋代優秀文化中傳承下來的文化底蘊、文明元素、精神氣質、審美風尚等,涵蓋思想、制度、經濟、科技、社會、文學、藝術、建筑等多個領域。歷史發展到今天,“宋韻”一詞成為具有豐富指向性和文化意蘊的文化符號、審美風格和文化標識,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和創新的載體。

二、宋韻文化的美學表達

文化底蘊和審美特質,構成了宋韻文化美學表達的重要內容。目前學術界關于宋韻文化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主要有徐吉軍[12]對宋代歷史地位與宋代文化影響的研究;何忠禮[13]對南宋歷史地位與“宋韻”文化關系的研究;陳野[14]、徐吉軍[15]對宋韻文化的認識維度和當代價值進行研究,等等。學術界已有的研究成果為宋韻文化的深入解讀和當今應用提供了很好的基礎,但就針對宋韻文化美學的研究而言,尚存在零星分散、不夠系統的情況。宋韻文化美學的研究,對于進一步深入理解和把握“宋韻”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對于將宋韻文化融入人們美好生活的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宋韻文化的美學表達,主要體現在師法自然的審美追求、雅俗相宜的美學生態、“見素抱樸”的淡然之美、以“清”為美的審美追求等方面。

(一)師法自然的審美宗旨

自然審美觀念是“宋韻”文化的內蘊所在,崇尚清新自然的審美追求是宋韻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將個體融于天地自然之中,在人與自然的互動交融中體悟人生之道、宇宙之道,這也是中國傳統哲學“天人合一”理念的具體實踐。蘇洵議論性散文《仲兄字文甫說》用“風水相遭”的理論闡述了對自然審美的觀照,借自然景觀來論述文章高下的道理。蘇軾以“如風吹水,自成文理”(《書辯才次韻參寥詩》)的觀點鑒評他人的詩文,并提出了“行云流水”“隨物賦形”“絢爛”至于“平淡”(見周紫芝《竹坡詩話》引)等生動形象的觀點。“風水相遇,自然成文”成為文學界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說。樓鑰主張詩文寫作要自然本真,簡約平淡,追求意境雋永[16]。

再如宋代瓷器,對制作工藝和自然之法非常重視。正如上品的汝窯的“天青色”,需在煙雨天氣中,才能燒制出此顏色,故有“天青色等煙雨”之說。鈞窯的紋色具有窯變的特點,“入窯一色,出窯萬彩”,自然天成[17]。

(二)雅俗相宜的美學生態

宋代審美主體的階層擴大,不是個別人群的,而是社會性的,不管是皇室貴族、文人士大夫,還是普通民眾,都是審美的主體。宋代的審美客體不僅僅是陽春白雪,“美”也在生動鮮活富有意趣的日常中,生活審美也是宋韻美學的重要內容。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雅俗互構互成,呈現審美精致化和日常化的特色。“宋韻”體現的審美風格和審美情趣,既是藝術和生活的統一,也是雅和俗的統一。

宋代文化的“雅”是精致風雅、雅致、雅正。詞是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是宋代審美精致化的典型形態之一。宋詞的韻味千姿百態,構思精巧、意境空靈,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宋詞創作之盛,與宋人審美能力的提升密切相關,范仲淹、晏殊、歐陽修、蘇軾、秦觀、周邦彥、辛棄疾、李清照、姜夔、柳永等宋詞名家,佳作紛紜,引領宋代詞壇創作風尚。

再如宋代建筑,筑山理水,技藝高超。李誡的建筑學著作《營造法式》是官方頒布的一部建筑設計、建筑施工的規范用書,標志著中國古代建筑已經發展到了較高階段。北宋東京汴梁(今開封)和南宋京城臨安(今杭州)的皇家園林,規劃設計精密細致,充分體現了宋雅之風。

宋代是中國社會平民化進程加速發展的時期,國外很多學者將宋代稱為“近世中國之濫觴”。社會經濟繁榮,文化教育普及,人們文化素質普遍較高,追求生活品質,有利于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日常生活審美化成為宋代文化美學的重要特征,雅俗相宜,和諧共存,在宋代社會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體現。宋代社會是宮廷文化與士人文化、士人文化與市民文化相互影響、空前融合的時期。宋代統治者大多擅長文藝,引領審美風尚。文人士大夫追求生活的藝術化,重文政策使得一批批優秀的文人活躍于政壇,統治者與文人士子之間的審美觀念互相影響。“日常家庭生活之文學藝術化,在宋以后,已不是貴族生活才如此,而是一般的平民生活,大體都能向此上進。”[18]宮廷意趣、士大夫追求、平民的日常生活,形成差異化的共存模式。在審美日常化的宋代社會中,一般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貴族和士大夫審美旨趣的影響,耳濡目染地提升了審美趣味和審美能力,雅俗交流滲透,共同構成宋韻文化發展的土壤,豐富了宋代文化的人文意蘊之美。宋代文化審美呈現藝術化、人文化、生活化、多樣化的特色。不同階層的文化審美相互融合、相映成趣,在更廣的群體和社會形態范圍、更多世俗化的領域提升了對于美的審視和呈現[19]。

(三)以“清”為美的審美追求

“清”是宋人崇尚的審美原則。以“清”為美,是宋韻文化的美學追求之一。“清”,有清凈、清雅、清新、清寂、率真等多種含義,猶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宋代人重視的“清”,是有關人、事、物評判的重要審美標準。梅堯臣《依韻和吳正仲聞重梅已開見招》,寫“愿攜茶具作清歡”;歐陽修《和梅公儀嘗建茶》,有“喜共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余清”。蘇軾也贊同并欣賞“清”,據統計,蘇軾作品中有上千個“清”字,他所提倡的美學觀點中也經常運用到“清”,如“人間有味是清歡”(《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20]。尚“清”的審美觀念,不僅僅影響著文學、書法、繪畫、工藝美術等藝術創作的發展,而且也成為人們自覺修身養性、提升精神品質的人格追求[21]。

(四)“見素抱樸”的淡然之美

極簡風格是肇始于宋代的一種審美取向,宋人秉承簡素淡然的創作觀。“見素抱樸”的淡然之美,體現于宋代的造物美學中,如建筑設計、陶瓷工藝、服飾設計等。“器以致用,文質兼備”,器物承載著創作思想、社會功能、人文精神、審美指向等多方面內容。

宋代工藝美術具有典雅平和的風格,其家具、陶瓷、漆器、染織大多造型古雅、線條簡練、色彩純凈,以質樸取勝。瓷器是宋代器物的重要代表,宋代瓷器設計簡潔,張弛有度,色調淡雅。官、哥、汝、定、鈞五大名窯,雖然各具特色,但都體現了宋代文人的審美情趣和喜好,平和淡然,含蓄典雅。宋代匠人在瓷器制作過程中努力塑造具有意境美、韻味美的藝術品,進而在精巧雅致的宋瓷中體現出簡淡的美學風格[22]。宋瓷的極簡主義追求“言外之意”,于淡然中突出對韻味的追求,對后世器物的審美風尚產生了很大影響[23]。宋代極簡主義審美也體現在書法、繪畫等多個領域,“風雅處處是平常”。

三、宋韻文化美學的成因

宋韻文化美學的勃興與經濟發展、適宜文化發展的政策、文化發展的長期積淀、交流融合創新發展等因素密切相關。

(一)經濟發展的基礎

經濟發展為文化事業提供持續的物質基礎,是促進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北宋建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發展經濟的措施,農業、手工業生產發展迅速;實行坊市合一,商業活動場所擴大,城市經濟發達,開封、洛陽、杭州、蘇州等在當時都是繁華的大都市,成為宋韻美學生長發育的重要基地。

北宋中后期,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地區,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農業、手工業均居全國之冠,糧食、茶葉、食鹽、紡織品、瓷器、銅器等都有較大優勢。城市經濟發達,商業、手工業等從業者增多,作為城市生活中主體的市民階層隊伍壯大,他們是社會文化的創造者、體驗者、傳播者,對于美的追求、探索、創造,以及審美風尚、審美趣味產生的影響力增強,促進了市民文化的發展,豐富了宋韻文化的內容,刺激或引導著城市的發展、城市文化的成長和審美風尚。

隨著經濟重心南移,海上絲綢之路成為對外貿易的重要通道,宋代對外交往密切,有外貿關系的國家和地區最多時達60多個,范圍從今天的南海、印度洋到波斯灣、地中海、東非海岸,中國融入世界貿易體系,在世界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孕育形成了開放進取、多元發展的理念,促進了文化創新發展。宋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是宋韻文化美學進一步繁榮的物質前提。

(二)適宜文化發展的政策環境

兩宋時期,是中國古代史上文化繁榮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宋王朝制定了重文抑武、以文化成天下的右文國策。《宋史》卷四百三十九《文苑傳一》記載:“藝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奪武臣之權,宋之尚文,端本乎此。”[24]

宋代教育普及,太學實行外舍、內舍、上舍的遞進升級制度,是現代教育分級培養的濫觴,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首創。另外還有武學、律學、醫學、算學、書學、畫學等專科學校,實行特定領域的專門化培養。各地的州縣學和書院如雨后春筍,蓬勃發展。科舉取士政策,是宋代重文抑武國策實施的重要路徑之一,大批士人通過科舉考試脫穎而出,躋身于政壇甚至統治集團的高層,活躍于政治、文化領域,甚至成為某個領域的學術文化的領袖。他們對國家政治、文化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其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不僅僅為統治者吸納,而且由于有很多人出身于草莽之間,其觀點和審美傾向,也易于為社會大眾所接受,對整個社會文化審美的發展,起了引領和積極推動作用。

宋太祖立下“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的祖訓,為文人士大夫的文藝創作活動提供了相對寬松的環境。在右文國策下,伴隨著經濟的繁榮,宋朝統治者對于思想、學術、文學、藝術等領域的流派,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對社會各階層的價值取向、個人成長、文化活動等方面都產生了重要影響。與以前相比,宋代國家組織與社會結構體現出更多的公平性,有助于引導人們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激發不同階層人士的文化創新。很多文人士大夫,身兼多種身份,是官員,同時又是學者、詩人、畫家,如蘇軾、范仲淹、陸游等,他們成為促進宋韻美學發展的重要力量。文人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這是宋韻文化能夠成長的又一個有利條件,促進了宋韻文化美學的繁榮。

(三)文化發展的長期積淀

文化的發展有很強的繼承性、持續性,任何國家或地區的文化,都不是一開始就是進入繁榮狀態的;任何文化現象,從孕育期、成長期、成熟期到繁榮期,都需要有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宋代文化繁榮的出現不是偶然的,而是在中國文化長期發展的基礎上,遇到宋代適合文化發展的條件,繼往開來加以發展而形成的。中國傳統哲學、史學、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領域的發展,到宋朝時都經歷了千余年的時間,已經積累并形成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有著厚實的基礎。如詩歌方面,從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起源,發展到宋代,詩歌的韻律、體裁都趨于成熟;詞始于南朝,特別是經過唐和五代的發展,更為成熟,宋代詞人在此基礎上不斷創作發展,使之盛于宋代。唐、五代繪畫藝術為宋代繪畫的發展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宋代科學技術等領域的成就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的結果[25]。

從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分析,宋韻文化的發展繁榮是總結、繼承千百年來文化發展積累的成果,進一步發展而成的,宋韻文化成為中華文明演進過程中的歷史性高峰。

(四)交流融合與創新發展

文化在不同區域、不同群體中,交流融合,創新發展,形成文化發展的新觀念、新風尚、新形態,是宋韻文化美學興盛的重要時空因素。

宋代是中國文化發展史上一個明顯的加速度時期,從南北方文化發展情況對比看,宋代南方文化發展的加速度尤為明顯。中國南方與北方的交流融合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到了宋代,隨著南方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南方士人政治地位的提高,也在一定意義上促進了南北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宋真宗、宋仁宗時期開始,大批南方人士進入政治、文化領域,這推動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由于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的影響,宋代北方人口大規模地向南遷移,這不僅使長期以來的人口重心徹底南移,而且對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北宋末年到南宋末年,由于戰爭影響,北方經濟受到較大影響。大批北方人口遷入秦嶺、淮河以南地區,特別是江浙、湖湘、閩廣等地。1162年,南方各府路共有11541629戶,全國共有18331078戶,南方地區人口的戶數占全國的63%,也就是說,近2/3的人口分布在中國南方地區[26]。宋代,由北方遷往南方的移民既有統治集團中的皇室、貴族、官員及其家屬,也有因避戰亂而到南方的普通百姓,包括手工業者、商人等。“平江、常、潤、湖、杭、明、越,號為士大夫淵藪,天下賢俊,多避地于此。”[27]南遷人士將北方的生產技術、文化理念、審美風尚、生活習俗等帶到南方。南遷的手工業人才,推動了陶瓷、絲織業等手工業的發展。陳與義、呂本中、李清照、辛棄疾等南遷的移民,以其在學術上的感召力和聲望,對宋代文風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人口南遷,引起了南方的社會文化變革,如南宋臨安府(杭州)的政治制度、經濟政策等方面與京師開封一脈相承,在社會風尚、節日習俗、文學藝術、飲食文化、說話口音等方面,效法開封。開放的杭州迎接著京城氣象的融匯洗禮,并不斷創新,成為宋韻文化美學發展和創新的地標。

從南北方文化發展特點看,北方文化有著厚重的歷史傳承,保守而成熟、厚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發展;南方文化開放,受傳統束縛少,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富有朝氣和進取精神,更富有生機和活力;南方人文淵藪,是經濟、政治、文化全方位崛起的結果,在經濟重心、文化重心南移的過程中,北方氣象與南國風雅碰撞、交流、融合、創新、發展,形成重內省、重義理、尚雅致、雅俗并存的文化風格和審美傾向,江南文化靈動、婉約、自由、活躍,對傳統文化中“雅”文化的承繼也更加突出,這些都促進了宋韻文化美學的發展和成熟。

宋代文化的興盛既是中國文化持續發展的必然,又因宋代社會特定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要素的影響,形成具有鮮明“宋韻”特質的兩宋文化,使兩宋時期成為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具有獨特韻味的發展階段,并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宋韻文化中蘊含的文化底蘊、文明元素、精神氣質、審美風尚等,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弘揚和創新的重要載體。以文弘道、以文興業、以文化人,充分挖掘宋韻文化的當代價值,突出宋韻文化美學的精華,實現宋韻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對于新時期的文化建設具有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陳寅恪.金明館叢稿二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45.

[2]逯欽立,輯.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M].北京:中華書局,1983:350.

[3]陳元龍,編.歷代賦匯[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513.

[4]劉勰.范文瀾,注.文心雕龍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553.

[5]房玄齡.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6]董曄,溫馨.中國古典文藝中獨特的審美范式——“韻”“味”內涵的轉變及影響[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5-12.

[7]劉克敵.關于“宋韻”闡釋的幾個問題[J].浙江學刊,2022(1):35-39.

[8]郭紹虞.宋詩話輯佚[M].北京:中華書局,1980:372.

[9]姜青青.“宋韻”說[N].杭州日報,2021-08-23.

[10]陶然.從人的層面認識宋韻文化[N].浙江日報,2021-10-11.

[11]陳野,等.宋韻文化簡讀[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21.

[12]徐吉軍.論宋代文明的成就及歷史地位[J].浙江學刊,2022(1):14-21.

[13]何忠禮.南宋的歷史地位與“宋韻”文化[J].社會科學文摘,2022(5):40-42.

[14]陳野.試論宋韻文化的認識維度、精神實質和當代價值[J].浙江學刊,2022(1):4-13.

[15]徐吉軍.弘揚宋韻,就是重新找回浙江人的“根”[J].杭州,2022(7):32-35.

[16]張福勛,徐文潮.“風水”之喻:宋人詩學“自然”觀之精靈[J].陰山學刊,1998(2):5-8.

[17]段珩.宋瓷的極簡之道[J].中國藝術,2017(4):26-29.

[18]錢穆.國史新論[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365-366.

[19]潘立勇,陸慶祥.宮廷奢雅與瓦肆風韻——宋代從皇室到民間的審美文化與休閑風尚[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75-80.

[20]張海鷗.宋代文化與文學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127.

[21]王欣星.茶與宋人尚“清”的美學觀[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10(10):46-48.

[22]張國慶,胡丹蕾.宋代文學藝術中的“極簡主義”審美取向——以宋瓷為研究中心[J].河北學刊,2021(2):112-118.

[23]劉同同.論“簡古樸素”的宋文化與現代極簡主義的比較[J].美術教育研究,2019(9):66-67.

[24]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5:12997.

[25]徐吉軍.論宋代文化高峰形成的原因[J].浙江學刊,1988(4):112-119,111.

[26]梁方仲.中國歷代戶口、田地、田賦統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161.

[27]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M].北京:中華書局,2013:405.

作者簡介:康保苓,博士,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文化史、休閑產業管理。

猜你喜歡
表達美學文化
仝仺美學館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盤中的意式美學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誰遠誰近?
純白美學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提高高中學生的英語書面表達能力之我見
試論小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00:08:22
油畫創作過程中的自我情感表達分析
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宗教音樂中人文主義精神的展現與表達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在线亚洲小视频| 亚洲免费成人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青青操视频在线|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日韩在线中文|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亚洲色图另类|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全裸无码专区| 亚洲高清在线播放| 99国产在线视频| 伊人蕉久影院|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国产乱子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自视频| 亚洲天堂色色人体|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97se亚洲综合|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午夜久久影院|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日本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色天堂无毒不卡| 亚洲香蕉在线| 日本妇乱子伦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久操中文在线| 青青草91视频|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亚洲无线观看|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看国产精品|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久久亚洲天堂|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综合久久五月天| 日韩麻豆小视频| 经典三级久久| 色综合日本|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国产| 国产美女叼嘿视频免费看|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日韩毛片免费视频|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亚洲无线视频| 国产精品区网红主播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