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內蒙古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始終堅持發展制造業,提升制造業裝備水平,尤其是在數字化轉型加持下,既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也蘊藏著諸多實際挑戰。本文基于深入分析內蒙古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現狀,揭示了轉型過程中存在的主要挑戰,并探討了把握機遇、推動轉型的策略建議,以期為內蒙古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 " "制造業" " "挑戰與機遇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和前提。黨中央高度重視制造業發展,多次強調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建設制造強國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進入數字化時代,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制造業適應新經濟形態、提高生產力、增強市場競爭力的內在選擇和必然要求。經過多年發展,內蒙古制造業立足資源稟賦、技術創新、產業基礎等方面塑造了獨特優勢,有力推動了地區經濟的穩定發展。但面對國內外市場競爭的白熱化、新技術革命浪潮的沖擊、資源要素的愈發趨緊等多方面影響與作用,傳統發展模式已難以持續,產業成本優勢效應呈現逐步遞減態勢。因此,迫切需要以數字化轉型來推動優化調整產業結構,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內蒙古工業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一、內蒙古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現狀
(一)智慧園區建設基本覆蓋
按照先試點再推廣的工作思路,積極推進智慧園區建設,智慧園區平臺功能涵蓋了經濟運行監測、能耗監測、安全應急管理、綜合服務等多個核心系統,成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示范載體,既有利于提升園區管理效率,又有利于增強服務企業的能力,特別是應急管理預警功能能夠及時發現并預警潛在環境風險,有效提升了安全生產防范水平。全區55個工業園區已完成智慧園區建設工作,實現良好運行。
(二)“兩化”融合進一步加深
內蒙古高度重視“兩化”融合發展工作,堅持以數字化轉型為著力點,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企業開展數字化改造,引領制造業行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企業生產和運行方式。全區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升級版)貫標企業487家,獲得認證評定證書34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49.6%、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0%。①制造業增加值快速增長,年增長率達10%以上。
(三)數字化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積極推進工業互聯網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5G基站達到6.1萬座,實現了5G網絡在工業領域的廣泛應用。著力推動形成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建成工業互聯網平臺32個,上網用戶突破10萬。應用領域不斷拓展,已全面融入多個國民經濟大類,特別是在能源、化工、冶金、裝備制造等重點行業應用廣泛。基于平臺的制造業生態體系日趨完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接入企業1486戶。
(四)數字化應用場景不斷涌現
聚焦建設工業數字化轉型示范標桿企業,預計2025年數字化標桿示范企業突破100戶,構建了以數字化為引領的多領域生產體系,一批典型應用場景相繼涌現。稀土新材料領域實現了生產過程的精準控制和質量追溯、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實現了供應鏈協同和遠程運維服務、現代煤化工領域實現了生產流程和能源利用效率優化,嵌入數字化的場景應用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途徑,有力推動全區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五)數字化轉型服務供給有力
緊扣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市場需求和發展需求,面向全社會征集數字化轉型服務商,以市場化方式向不同細分行業提供數字化專業服務,推進企業數字化改造。已初步征集80家企業組建了內蒙古自治區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商資源池,數字化轉型服務供給能力有效提升。
(六)數字化轉型政策日趨完善
2024年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2.4%。①取得這一系列成績,離不開政策的激勵和引導。內蒙古持續完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領域的政策體系,著力引導制造業主體開展數字化建設,先后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關于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若干政策》《內蒙古自治區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1-2025)》等政策文件,加快引領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二、內蒙古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挑戰
(一)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動能不足
內蒙古中小企業數量基數大,尚有部分處于發展初期,管理者對數字化轉型的認知不足,對行業發展趨勢把握不夠,欠缺應對數字化轉型發展的管理能力,存在意愿性不強問題。同時,綜合考量轉型成本、技術難度和不確定性等因素,部分中小企業對數字化轉型持謹慎觀望態度,數字化轉型潛能還未充分釋放。
(二)基礎協同保障不夠完備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企業生產技術的數據集成和應用、產業鏈上下游的銜接優化升級等各方面的問題,這些都需要先進技術的加持、大量資金的投入和專業的人才支撐。目前內蒙古僅有部分頭部企業技術具備較高的支撐條件,大部分制造業企業由于技術積累不足、資金短缺、人才匱乏等原因,難以獨立承擔數字化轉型的重任,處于基礎數字化轉型階段。
(三)產業銜接中存在數據孤島問題
數據孤島問題極大地困擾著數字化轉型步伐。不同系統之間由于技術標準、數據架構、安全協議等諸多基礎差異,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難以充分實現資源銜接,難以實現生產過程的優化和效率的提升,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決策支持能力也未得到挖掘釋放。
(四)網絡安全風險防范難度加大
網絡安全防范成為數字化轉型不得不重視的問題,安全威脅復雜多變。物聯網設備的安全漏洞可能導致設備被劫持或數據泄露、大數據的集中存儲增加了數據泄露和篡改的風險、供應鏈安全威脅可能由第三方供應商滲透到企業網絡、勒索軟件利用加密數據影響企業運營以及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帶來新的安全挑戰。
三、內蒙古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發展機遇
(一)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國家高度重視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制定發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支持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國家層面印發實施了《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推動實施了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揭榜掛帥等一大批項目,并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開展征集工作,全力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內蒙古結合地區實際,制定了《內蒙古自治區工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2021-2025)》等政策文件,推動開展了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制造業數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數字化等項目征集工作,為內蒙古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撐。
(二)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
得益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不斷突破,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和創新能力,極大地豐富了制造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應用場景的迭代升級不僅促進了生產過程的智能化、自動化,還實現了供應鏈的優化和產品的個性化定制、數據分析下的優化決策支持,顯著提升了制造業的效率和競爭力。同時,新一代信息技術還推動了制造業商業模式的創新,催生了新的業態和服務模式,為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市場需求保持持續增長
隨著消費者對高質量、個性化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構與優化,制造業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其市場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續增長。2024年上半年,內蒙古制造業增長11.0%,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1.3%,這一組數據反映了內蒙古制造業企業繼續保持擴張,新動能增長勢頭良好,制造業市場產能需求旺盛。這不僅在傳統優勢領域化工、農畜產品加工等行業中得到體現,更在新興產業領域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展現出蓬勃生機。特別是隨著國家實施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不斷深入,制造業市場需求將進一步得以釋放,基于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新動能新市場將會形成,迫切需要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方能有效應對挑戰、把握機遇。
(四)綠色化轉型發展全面加快
近年來,全球氣候極端天氣事件頻發、資源的快速消耗和相對性短缺、碳排放量持續增加及環境污染問題等日益引起人們重視,凸顯傳統高耗能、高排放模式已難以為繼。同時,隨著“雙碳”目標及其政策趨緊,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將更加注重經濟、社會、環境協調式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內蒙古制造業同樣面臨著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硬約束”,加強節能減排、實現資源循環綜合利用等已成為發展的重要課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引入,充分契合了當前綠色化發展需要,通過技術的應用實施,可實現對生產過程的優化控制,減少資源浪費和能耗排放。同時,也可實時監測和分析能源消耗情況,為企業制定節能減排策略提供數據支持。
(五)標準支撐體系逐漸完善
數字化轉型的高質量實施離不開標準的指引。近年來,國家推動出臺了一系列標準和規范,為相關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指導和保障。先后發布了《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 數字化轉型 價值效益參考模型》《工業互聯網平臺 服務商評價方法》《工業互聯網平臺 質量管理要求》等標準,《數字化轉型管理能力體系建設指南》等諸多標準正在加緊制定出臺,數字化轉型標準體系不斷豐富和完善。通過制定和推廣國家、行業標準,可以進一步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關鍵技術突破,提升制造業整體技術水平,數字化轉型發展前景將更為廣闊。
四、推動內蒙古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建議
(一)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在于政府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政府要加強統籌規劃,制定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支持政策,明確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和任務,進一步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和鼓勵企業積極開展數字化轉型工作,推動企業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數字化轉型的方向和重點,充分利用數字化轉型推動企業轉型升級。
(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和人才培養力度
技術研發投入和人才培養是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保障。政府應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推動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支持企業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應用。同時,要推動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與交流,建立產學研協作平臺,引進和培養高端技術人才支持數字化轉型工作,為數字化轉型提供人才支撐。
(三)推動產業鏈協同和數據共享
產業鏈協同和數據共享是提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水平的重要途徑。政府要發揮平臺載體作用,加強對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引導和支持,充分運用數據共享平臺的建設和管理,促進數據資源的共享和利用,推動企業依據自身實際,整合數據資源,強化數據分析和決策,構建上下游產業開展緊密合作和有效對接,促進制造業產業鏈數字化協同發展,打造制造業區域競爭力新優勢。
(四)加強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建設
加強網絡安全防護能力建設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順利推進的重要保障。加強對網絡安全工作的監管和指導,制定地方性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完善系列數字化轉型地方標準,做到數字化轉型有法可依、有規可循。要定期開展網絡安全防護能力的評估和監督,確保網絡安全防護工作得到有效落實。同時,要著力推動企業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和技術體系,常態化開展安全教育和培訓,提高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
(五)探索多元化融資模式和渠道
多元化融資模式和渠道是緩解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資金壓力的有效途徑,特別是有助于解決中小企業不敢轉的問題。要加強對企業融資工作的支持和引導,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數字化轉型項目的信貸支持,同時應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融資模式和渠道如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等,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更加靈活多樣的資金支持方式。
(六)加強典型模式宣傳推廣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局部已取得良好成效,總結提煉、宣傳推廣,輻射帶動更多企業擁抱數字化轉型尤為重要。要認真做好典型案例征集工作,明確征集目標領域和方向及標準,廣泛征集一批具有實用性、技術性、推廣性的典型案例,并整理成集,涵蓋案例背景、實施過程、關鍵技術、實施效果等內容,通過官方網站、行業會議等多種渠道向全社會發布,提高企業知曉度和參與度,營造良好的數字化轉型氛圍,不斷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耿德偉,傅娟.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中國經貿導刊,2021(3):50-54.
[2]卜文悅.多重約束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路徑分析[J].經營與管理,2024(6):119-124.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EB/OL]http://news.china.com.cn/2024-08/12/content_117361566.shtml,2024-7-31.
[4]姜曉聰.企業數字化營銷中的合規策略[J].中國集體經濟,2023(22):85-88.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發展促進中心)
責任編輯:康偉
① 郭淑軍.2023年內蒙古工業經濟形勢分析與2024年展望[J].北方經濟,2024(1):26-29.
① 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內蒙古調查總隊.上半年全區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積極向好.[EB/OL].https://tj.nmg.gov.cn/tjdt/fbyjd_11654/202407/t20240719_2544682.html,2024-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