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云,王明仕,麻冰涓
(河南理工大學資源環境學院 河南 焦作 454003)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對各領域專業人才的外語水平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研究生培養應當與時俱進,積極適應國際化發展趨勢,不斷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努力培養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復合型專業人才,以滿足各領域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和合作的迫切需求[1]。
優質的課程教學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基礎。相比于本科課程的注重基礎知識傳授,研究生課程更應聚焦方法傳授和能力培養。然而,當前研究生外語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內容過時、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落后等問題,無法滿足全球化趨勢下高水平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2]。本文從我國研究生專業外語教學現狀出發,探討基于國際學術交流能力培養的研究生專業外語教學改革與創新方法,為打造有全球視野、有專業本領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經驗。
專業外語是研究生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教學內容一般包括英文文獻閱讀、論文撰寫及學術交流等內容。通過課程學習,可以擴大學生的專業詞匯量,培養讀、寫英語論文的能力及口頭交流能力[3]。然而,我國研究生專業外語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①對課程的重視度不夠,教學和學習目標設定出現偏差。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大部分導師和研究生均認為學習和培養的重點應該是專業知識和研究能力,而非語言學習。這種觀念導致師生普遍對專業外語的重視程度不夠,對專業外語的教學和學習目標認識不清,未能實現從本科生專業外語教學以專業詞匯和語法知識為中心的“閱讀理解”模式向研究生學術能力培養方向的轉變。
②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內容陳舊。部分高校在研究生專業外語的課程設置上缺乏連貫性和系統性,缺少必要的語言學習基礎和語言技能培養。在教材和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缺乏主動性和創新意識,導致研究生專業外語教材較為簡單或陳舊,缺乏與時俱進的語言材料和研究成果,難以滿足研究生進行科研和學術交流的現實要求。
③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參與度不足。部分高校在研究生專業外語教學中仍采用課堂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缺乏互動性和實踐性,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由于研究生的英語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導致部分學生對課堂內容缺乏興趣,部分學生則過于吃力,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④考核方式不科學。當前研究生專業外語考核中采用的評價方式不科學,仍以知識點識記、文章閱讀等為主要考核內容,或者要求學生提交一篇外文文獻翻譯,缺乏對學生外語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考查,無法真實反映學生的外語應用和交際能力。
專業外語是研究生的必修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在專業領域熟練使用英語的能力。首先,專業外語能力是研究生教育適應國際化發展趨勢的必然要求。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國際交流和合作日益頻繁,研究生教育需要適應國際化發展趨勢,培養具備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適應國際交流和合作需要的高水平人才。其次,專業外語能力可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專業外語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專業知識,有助于提高其科研質量和影響力。第三,可以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具備較強的專業外語能力和國際視野能夠為研究生贏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和職業發展空間,更好地服務跨國企業和國際組織。
經過本科階段的學習和積累,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環境工程專業的基礎知識,掌握了一定數量的專業詞匯,并具有一定的英文文獻檢索能力和英文閱讀、寫作及口頭表達能力。因此,研究生階段應當在本科學習的基礎上改變教學方法,明確教學目標,將能力培養放在首位,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國際交流能力,使其在全球化的學術環境中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和競爭力。
研究生專業外語教學目標設定中,首先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使其能夠熟練運用外語進行學術交流和研究工作。其次,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和能力。教師應通過選取本學科最新的高水平科研論文,引導學生關注專業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培養他們的研究興趣和創新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第三,應培養和拓展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專業外語教學的重點不僅是傳授語言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提高其跨文化交際能力。通過專業外語學習,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國際前沿的學術理念和技術,培養他們的國際化思維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全球化的學術環境和競爭環境。
因此,為切實貫徹“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課程改革方針,將培養學生的國際學術交流能力設定為研究生專業外語教學改革的核心目標。綜合考慮學科特點及研究生的專業知識和外語水平,我們設定了以下四個基于國際學術交流能力培養的研究生專業外語教學目標:①能熟練閱讀和理解本專業研究領域的英文書籍、文獻及報告等各類專業學術資料;②能獨立使用英語撰寫學術論文;③能聽懂和理解英語專業學術報告和講座;④能使用英語匯報自己的研究內容和成果,初步具備國際學術交流能力。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科研與教學相融合已經成為高校教育的必然趨勢[4]。因此,高校應首先加強對研究生專業外語教學的重視程度,提高任課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外語水平,鼓勵在相關領域具有一定學術水平且經常閱讀外語學術書刊的教師擔任主講教師。通過定期開展相關培訓和國際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師的專業外語水平,并鼓勵教師積極開展科研工作,不斷提高專業素養,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同時,加強與導師和研究生的交流和互動,扭轉師生中普遍存在的對專業外語的偏見,從師生真實需求出發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從知識本位回歸到能力本位,切實落實研究生學術能力培養這一核心教學目標。
研究生專業外語教材的選擇上應兼顧課程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術需求,優先選擇內容經典、翔實、反映本學科最新研究成果的教材,以便學生系統掌握本學科專業外語基礎知識。同時,需要不斷拓展教學內容,增加能反映專業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的相關內容。可以選擇國際知名環境類學術期刊,如等作為補充教材,精選各研究方向的高水平論文,搭建專業外語教學資源庫,通過閱讀和分析,讓學生在了解專業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的同時培養其文獻閱讀和寫作能力。
3.3.1 重視科技文體與專業術語教學
專業外語教學首先要讓學生掌握科技文體和專業領域的常用術語和表達方式。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重點講解科技文體和術語的用法,并通過實例演練、反復練習等方式,擴大學生的專業詞匯量,讓學生逐步熟悉和掌握科技英語文體及結構,為熟練閱讀本專業領域的英文文獻及科學報告、初步掌握英語學術論文寫作方法打下良好基礎。
3.3.2 重視閱讀與寫作訓練
課堂講解是訓練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常用方法。教師通過講解課程內容和語法知識,幫助學生掌握外語知識。同時,通過任務型教學方法,選擇和提供高水平英文文獻,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進行閱讀理解并進行歸納總結,提高學生閱讀英文文獻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多種教學媒介和手段,引入真實的案例,通過開展小組討論,組織學生撰寫英文摘要、問題解決方案等,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和提高專業英語讀寫水平。這種研討式的教學方法既能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5]。
3.3.3 加強聽說能力培養
專業外語教學還需注重聽說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雙語教學、聽力練習、口語交流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和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一些英文紀錄片或科普視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觀看和討論來提高聽說能力。為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或小組交流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外語,增強交際能力。通過案例分析和討論,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增強自信心和成就感。在課程教學期間,模擬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安排學生進行1 次5―10 分鐘的自由選題學術報告,讓學生熟悉和了解國際學術交流的內容和模式,鍛煉他們的學術交流能力。
專業外語考核應摒棄傳統的試卷考試或者單純文獻翻譯的模式,而應采用更加多元、客觀的考核方式,不僅要注重學生的成績,還要注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專業外語教學改革,將課堂表現、研究報告、口頭演講等內容引入考核體系中,全面考查學生的外語應用和交流能力。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革,促進學生對教學環節的關注和參與,真正實現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目標。
研究生專業外語課程對提升研究生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以國際學術交流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專業外語教學改革是新時代高水平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通過拓展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及實施全過程綜合考核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和提高研究生在基礎英語階段獲得的能力,使學生能以英語為工具高效獲取和交流本專業領域的知識和信息,從而為高水平、國際化人才培養發揮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