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文青
黨的二十大成功召開,明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當前社會發展的重要理念之一,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能夠有效地解決當前存在的民族問題,落實區域性的民族自治制,并且落實黨的各項民族工作方針理念,實現各民族團結一致,緊緊圍繞在黨中央的周圍,實現整個社會的全面建設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當前黨在民族工作中的重要思想,也是保護各民族根本利益的重要舉措之一。在二十大報告中再次提出,當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社會發展的主線,也是解決民族問題的重要舉措之一,是黨的重要發展道路,給國家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
在馬克思主義中,將共同體看作是一種自然的、歷史的、思想的聯合體,其本質就是要各個民族在實踐中不斷的團結,形成整個民族實體,這也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根源,建設共同體的民族,實現各個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共同的發展。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以馬克思主義思想作為基礎所延伸形成的精神體系,也是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深刻的認知,有著強烈的歸屬感,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發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其中的核心是要社會各個民族對自己的文化有充分的認識,具備文化認同感,同時也要保護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實現團結合作、榮辱與共。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并不是在人們思想中所臆想出來的,其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下所逐步形成的精神層面體系,將各個民族的人民在經濟文化交流中能夠有共同的情感意識和價值規范,實現共同目標和發展。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斷的深化,進行各個民族的融合更加順暢,同時思想的改變也在影響著每個中國人。
中國人對于民族思想有高度的認同感,同時也是一種信念和理念方面的改造,對于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中華民族有長達5000 多年的燦爛文明歷史,在對于文化方面有強烈的認同感,這也就使得共同體意識的精神內涵,逐步被人們所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當前社會意識中的主流思想,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所逐步形成的,各個民族的中國人民在歷史交往中不斷形成的融合思想,對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建設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當前中華民族處于發展改革的關鍵時期,更加重視共同體意識和思想觀念的應用,積極的團結各民主的人民。民族身份的認同也有著非常長遠的歷史,特別是在鴉片戰爭以來,國民抵抗外國侵略的歷史發展中,在山河破碎的近代社會,經歷了滿目瘡夷的社會發展階段,民族國家觀念逐步興起,同時也增強了人們的共同體意識。進入到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使得中國變得更加破碎,同時也使得各族人民的共同體意識不斷的增強,同仇敵愾,積極的面對侵略者,保護國家安全。在這種危難的時刻,中國共產黨擔負起救亡中國的重大責任,帶領各民族人民不斷的實現民族獨立,同時也意識到中華民族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每個中國人都是中華民族中的一份子。在新中國進入到全新發展的階段,各個民族團結在黨中央的周圍,集中整個社會的力量,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的落實各項發展戰略,同時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政治認同是各民族認同感的基礎條件,也是對中國共產黨充分信任的基礎,社會主義制度的有效落實,并且能夠體現出國家屬性的相關內容。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落實之下,政治認同是實現政治合法性的重要基礎條件。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個領域發展之下,凝聚各民族群眾的意識,各項功能得以實現,同時能夠實現共同體的興衰和存續。政治認同主要表現在社會成員的情感、行為、心理等方面,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主動承擔責任民族責任,為國家的全面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民族的靈魂。文化認同為實現社會共同價值體系建設提供精神源頭,更加深層次的認同。共同文化基礎是紐帶,將各個民族的人民連接起來,緊緊圍繞在黨中央的周圍,實現中華民族的高速發展。對于民族人文化充分的認同,使得中華民族能夠有抵抗外敵的能力,同時也成為現代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由此可見,對于中華民族的政治文化有所認同,才能夠理解當前中國共產黨所提出的民族復興,同時也加強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學習,實現情感價值理念的建設,投身于社會發展中,實現各個民族的團結與發展。
要想實現民族共同體成員具備積極向上的思想意識,對于民族文化有高度的認同,必須要承認自己的身份,這就是身份認同,并將自己的利益和中華民族的利益融合起來,所以能夠構建民族意識。根據共同體建設的要求,也就是將共同利益作為根本,才能更好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維護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發展。利益使得人能夠團結起來,具備一定的凝聚力,進而實現自我的改造和精神層面的升華,實現自由的發展。在共同利益的影響之下,共同體成員之間有著相同的價值取向,在各項活動中能夠實現互通互融。中華民族經歷了百余年的奮起抗爭,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的目標得以實現,將共同利益作為民族命運共同體形成的基礎條件之一。在獲取民族共同利益的情況之下,中華民族覺醒,共同體意識也深植于每個中國人民的心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族人民必須要具備榮辱與共、生死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各個民族都要團結在黨中央的周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實現整體利益的保護,實現各民族的全面發展。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各族人民有著強烈的共識,同時也能夠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這是實現民族發展與進步的關鍵性舉措。在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共產黨探索如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的全面發展。
全面落實黨的領導理念,讓民族工作更加順利的開展,并且做好各方面的細節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要想實現共同發展,必須要堅持黨的正確領導,落實黨的全面領導性措施,解決民族問題,改善民族關系,實現政治水平的提升。從實踐經驗分析發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能只依靠哲學思想來推動,而是要實現各民族的思想意識共同建設,所以需要落實黨的全面領導,實現共同發展。
針對于民族問題的處理環節,需要建設頂層設計理念,注重整體性,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參與的聯動機制,構建形成完善的民族問題解決體系,發揮出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性作用,能夠更好地解決當前民族事務,促進工作效率和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民族問題解決方法應保證黨的正確思想能夠有效落實到位,堅決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各民族地區都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面執行各項措施,實現工作效果和質量的提升。
始終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各級黨組織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創造出良好的民族問題解決環境,讓各項民族問題都能夠在黨的思想引導之下逐步解決。各民族地區應積極組織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建設活動,重視先進思想意識的學習,加強民生建設設施的投入,特別是惠民工程的建設,應向少數民族地區傾斜,凝聚少數民族人民的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共建發展。
中華民族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是否能夠互通互融,對于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存在直接的影響。如果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存在嚴重失衡的現象,各民族人民的物質基礎相對比較薄弱,也就無法實現團結和發展,必然會造成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受到較大的阻礙和影響,也會影響整個中華人民的團結、奮進和發展。
總體來說,當前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相對比較落后,還沒有達到全國的平均水平。從目前國家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集中連片的特困地區名單中,11個在民族地區,而總數只有14 個。這些特困山區的共同點就是氣候環境比較惡劣、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等,缺乏物質基礎。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民族關系的問題,首先要考慮到發展的問題,只有全面提升民族地區的生產力水平,才能夠實現高質量的發展,也會帶動各民族地區的全面發展進步。
首先,全面落實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全面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充分保護民族地區的人民根本利益,實現當地經濟與社會的全面建設發展。其次,通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充分的利用少數民族優勢深化文化交流,積極的促進民族邊疆地區的經濟與社會全面發展,對于艱苦邊遠的民族地區應全面執行黨中央的重大決策,發揮出區域優勢,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支持。最后,建設完善的社會治理結構體系,讓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更具可行性,能夠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共同發展。對于邊疆民族地區來說,要創造出良好的發展條件,同時也要有相應的人口政策作為支持,實現各個地區的人民生活質量水平的全面提升,與其他民族共同發展進步。
文化認同就是要全體中國人對于中華民族的共同文化有高度的認同,這是實現共同體意識建設的基礎。在民族團結的背景之下,能夠有效地鞏固民族共同體意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非常重要,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為中華民族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
首先,全面踐行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一個民族的文化思想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就是要團結各個民族的人民,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高度的認同感,并且能夠弘揚和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創造出良好的教育和學習的氛圍。其次,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合到傳統文化中,尤其是在教育階段,要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對民族文化思想有高度的認同,然后實現文化的傳播和繼承,在社會中也能夠具備較高的影響力。充分的尊重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尋找到共同的文化基礎,并且將共同體意識逐步滲入到文化傳播和發展中,對于現代民族發展的規律有所認同,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能夠指導各項工作順利的開展,促進工作效果和質量的提升。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民族工作能夠有的放矢的開展,深入貫徹落實二十大的精神,加強我國民族政策的執行,能夠更好地解決當前民族的問題,提升民族地區的發展能力水平,讓各項發展措施都能夠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堅決執行黨的正確思想觀念,落實全面領導的措施,緊緊圍繞在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積極學習先進的思想意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通過加強文化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文化思想意識,堅決執行黨的方針政策,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實現各民族的共同斗和發展,為中華民族的繁榮建設奠定基礎。與此同時,各個民族之間都要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深刻的認識,將優秀傳統文化作為重要的思想觀念加強學習,重視民族團結和進步,并且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升民族地區人民生活質量水平,實現社會的共同發展,也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