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
唯物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為我們正確認識社會歷史發展規律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也啟發我們要依照社會客觀實際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并不是憑空取得的,而是在一定的條件下發生的,我們黨在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礎上,十九屆六中全會比較客觀全面地分析了過去我們的成就,以及在前進的過程中我們面臨的世界的情況、國家的情況和管黨治黨的情況,分析到了世情、國情、黨情,而黨的二十大報告也列舉出十年前我們所面對的形勢,這恰恰為我們提供了分析新時代十年發生偉大變革的現實基礎和時空背景。
十年來,國際形勢風云變化,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給人類提出了必須嚴肅對待的挑戰。人類還未走出世紀疫情陰霾,又面臨新的傳統安全風險;全球經濟復蘇仍脆弱乏力,又疊加發展鴻溝加劇的矛盾;氣候變化等治理赤字尚未填補,數字治理等新課題又擺在我們面前。”[2]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兩個大局”,積極構建新型中國外交關系,堅決反對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充分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新時代”重疊,中國發展機遇和挑戰共存的情況下,化危為機,贏得主動。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及歷史成就并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取得的,而是我們黨在面對前所未有的外部風險挑戰下,在面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極限打壓、封鎖、遏制的現實條件下,與之開展堅決斗爭中實現的。
十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黨的十九大報告用三個“意味著”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意義,這既是全體人民努力奮斗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自然結果,也是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必然趨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續寫社會長期穩定和經濟快遞發展“兩大奇跡”的同時,敏銳地把握住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主要矛盾決定主要任務,決定路線方針政策,針對社會發展過程中積累的一系列突出的問題和矛盾,黨中央提出來一系列新理論新舉措,著力推進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及歷史成就,正是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解決新問題新矛盾的過程中實現的。
十年來,百年大黨面臨新的變化,黨員人數超過9600 多萬人,儼然是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大有大的樣子,組織嚴密、紀律嚴明,但大也有大的難處。總書記曾指出,我們一度出現管黨不力、治黨不嚴的問題,有些黨員干部政治信仰出現嚴重危機,一些地方和部門選人用人風氣不正,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盛行。針對黨內出現的問題,黨中央以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精神,狠抓管黨治黨,開展史無前例的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確保黨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領導核心,成為各項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主心骨。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及歷史成就,正是在黨中央持續不斷推進黨的建設中實現的,是在解決黨內突出矛盾中取得的。
總之,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是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新變化的現實基礎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鑄就偉大變革,成功開創新的時代。可見,這十年極不平凡,也極其艱難。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3]這些彪炳史冊的歷史性成就既證明了我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通過不懈努力,不斷推進生產力發展,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方位,同時也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毋庸置疑的制度優勢。
這些偉大成就的取得,歸根結底來自于我們黨團結帶領億萬人民艱苦奮斗、埋頭苦干的偉大實踐,也來源于我們黨在對社會發展客觀規律正確把握的基礎上,對社會實踐歷史認知的升華和提煉,進而對社會實踐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一邏輯思維遵循了歷史唯物主義所蘊含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的基本原理。假若沒有社會實踐取得的歷史成就和變革,那么,這些所謂的成就、意義、價值也就無從談起,而我們今天對這具有深遠意義的三件大事的總結和歸納,“也并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籍,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找借口”[4],而是為了更好地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堅定歷史自信、明確前進方向,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在新時代不斷前進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正確的導向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從16 個方面對新時代的偉大變革及歷史成就進行了總結和梳理,第一次將科學思想、戰略變化以及全面小康和脫貧加入到里面。解讀這些偉大成就,需要結合新時代“強起來”的目標追求來理解,因此,我們可以從四個維度即強黨、強國、強軍和強外交對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進行歸納和總結,同時也可以看到唯物主義的邏輯思維在二十大報告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1.強黨——取得了“兩個確立”重大政治成果
強黨包含四個方面內容:科學指引、黨的領導、戰略變化和從嚴治黨,這背后最核心的是“兩個確立”重大政治成果的取得。這個政治成果的確立同樣遵循唯物史觀的一個基本原則即人民觀,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就是人民性,這也是馬克思主義立場在新時代的集中體現。人民性既充分肯定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同時也強調杰出人物在社會歷史發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新時代的十年,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舉旗定向、掌舵領航,在風云變幻中運籌帷幄、指揮若定,于變局中謀未來,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不愧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領航人。核心就是力量,理論指引方向。新時代的十年,以習近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新時代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正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引下,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和歷史成就,使社會主義的中國傲然挺立于世界之巔。
新時代的十年,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想問題、謀方略、促改革;始終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打鐵還需自身硬,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始終落腳于人民群眾的歸屬感和幸福感,科學謀劃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重要部署。可以看到,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和歷史成就進一步闡釋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有力彰顯了馬克思主義人民觀的立場,筑牢了黨的執政根基,為推進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提供了根本保證。
2.強國——“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快速推進
強國包含十個方面:實現小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國家安全、一國兩制以及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建設。這其實體現在黨治國理政的各個方面,它回應地是在社會矛盾轉化的前提下,我們各項事業如何繼續前進的問題。這遵循唯物史觀中有關社會矛盾的基本原理,即以我國社會矛盾轉化為抓手推進各項事業開展,構建起與社會生產力相適應的經濟基礎,適應新時代新的意識形態的特點,聚焦新時代下重點領域全面深化改革。
新時代的十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系統思維和辯證思想,統籌協調處理各個領域突出的復雜問題,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觀念、新思想,實現了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實施一系列戰略部署、重點舉措推進各領域變革性實踐,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等多方面的挑戰考驗,取得一系列歷史性成果:通過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了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使我國發展進入新的更高的歷史起點;通過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解決了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突出矛盾,我國經濟實力實現歷史性躍升;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和積極擴大開放的戰略,不斷解放思想,敢于啃硬骨頭,有效破除各方面的機制弊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通過推動司法體制改革、確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握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等重要舉措,法治中國建設、文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生態環境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和全局性變化;面對新時代愈加嚴峻復雜的國家安全形勢、香港局勢的動蕩變化、臺獨分裂勢力的嚴重挑釁,我們黨保持戰略定力,發揚斗爭精神,平安中國建設邁向更高水平,牢牢把握兩岸關系主導權和主動權。
新時代十年的偉大實踐表明,中國共產黨善于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善于從社會矛盾變化中抓住要害、找準方法,善于從歷史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并及時將理論、經驗上升為指導實踐的理論,不斷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向前進,同時在這一過程中也拓展了唯物史觀的新境界。
3.強軍——維護國家安全能力顯著提高
新時代的十年,為解決國防和軍隊建設中存在的不少短板,強化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提高人民軍隊的現代化和戰斗力,中國共產黨確立了新時代的強軍目標,貫徹新時代軍事方針戰略,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使得人民軍隊的面貌煥然一新,體制結構改革為之一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越來越寬廣,為國家改革發展穩定提供了堅實的安全基礎。同時,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斗爭學說和建黨學說的指引下,在面對國內外跌宕起伏的復雜形勢下,在面對改革發展穩定、治國治黨治軍、國防內政外交的突出矛盾中開展的新時代下的偉大實踐。
4.強外交——外交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
新時代的十年,在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我們旗幟鮮明地反對一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不斷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較好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統一性和多樣性辯證關系的理論,堅持自信自立、守正創新,守的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創的是從中國實際出發、從中國文明出發,堅守原則,于變局中開新局,在亂局中化危為機。
總而言之,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對新時代十年發生的偉大變革和歷史成就所做的全面總結,既是對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結果,也是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升華和智慧凝練,處處彰顯出深厚的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深入詮釋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人民立場、堅持了唯物史觀關于“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的學說、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和斗爭學說、遵循了唯物史觀關于統一性和多樣性的辯證關系。對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歸納和提煉,既是將十年來偉大實踐升華為理論的過程,也是在進一步深化總結中不斷驗證馬克思主義科學性和真理性的過程。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只有中國共產黨強大起來,我們前進才有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長期以來黨的領導力弱化、管黨治黨不力等問題,以壯士割腕、刀刃向內的勇氣和決心堅決懲治腐敗,經過不懈努力找到了“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持續不斷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縱觀百年黨史、總結新時代十年的偉大實踐中,不斷摸索得出的要將中國共產黨鍛造成為壓不垮、打不倒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這十年來,黨領導人民深刻把握社會矛盾變化,統籌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速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綜合國力邁上新臺階。這些歷史性成就的取得成功續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個奇跡”的新篇章,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
這十年來,黨中央深刻認識到改革開放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面對改革開放以來長期存在的一些體制機制問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全面深化改革,許多領域發生了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和整體性重構。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黨中央召開了60 多次專題會議,提出了2800 多項改革方案,對一些重大體制機制問題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障。
這十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廣泛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軟實力得到明顯提升。中國人民以更加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面貌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洗去了近代以來因民族危難產生的“文化自卑”心理,煥發出更為強烈的主動精神和歷史自覺,為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精神力量和思想保障。
新時代十年的偉大實踐,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這十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為復興路徑,結合中國實踐走出了一條有別于西方的現代化之路,給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提供了一種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世界和平和發展注入強大正能量。
對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和歷史成就做全面、系統地總結和分析,不僅有助于我們明確黨在新征程中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目標繼續前進,也能夠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在新時代新起點上不斷前進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