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瑩,劉 美,禹柳飛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自動化學院 廣東 茂名 525000)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課程考核方式多為“一張試卷定終身”模式,造成學生平時應付考勤,期末臨陣磨槍,課程考核片面、內容單一,不能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1]。2019 年10 月,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指出,必須改革課程考核體系,制度上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考核相結合,形式上將筆試、口試、非標準答案考試等多樣化的考核形式相結合,科學合理地制訂課堂提問、小論文、調研報告、作業、階段性測驗等過程評價的權重[2]。同年,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也提出,一流本科課程的主要建設內容之一就是將課程考核科學化,以著力提升學習積極性和專業興趣為目標完善過程考核制度[3]。上述都說明,課程考核改革已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組成部分,也為課程考核機制重塑、考核評價體系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文章以“化工儀表及自動化”為例,充分利用課程現有平臺對該課程進行考核體系改革,以期更好了解學生學情,促進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優化,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德才兼備的石油化工行業應用型專業人才。
近年來,不少高校相繼出臺了新的考核管理及改革辦法,如東北大學2020 年11 月印發了“東北大學關于本科課程考核改革的意見”,指出課程考核必須過程全程化、考核多樣化、內容能力化、反饋及時化。北京師范大學2021 年11 月印發了《北京師范大學課程考核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提出要“豐富平時考核手段,提高平時考核質量”,且“命題要具有代表性、綜合性、開放性、探究性”。2022 年3月,河南農業大學也推出了課程考核改革工作方案。可見,課程考核改革和體系重構已是大勢所趨。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以下簡稱“我校”)是廣東省政府和“三桶油”共建的華南地區唯一一所具有石油化工特色的本科高校,也是廣東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建設單位,為石化企業、各級政府機關、科研院所、教育行業等培養了大批應用型人才,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我校“化工儀表及自動化”課程已通過2023 年國家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公示,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具備多本教材及參考書、課程教學網站等立體化、全方位、數字化的課程資源,聚焦國家、學校和專業三個層面的人才培養目標,并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將課程思政貫穿課程教學全過程,實現課程教學與育人交叉、滲透、融合。該課程面向全校6 個專業開課,開課班級28 個,1000 余名接受該課程學習。該課程是學校省級重點和特色學科、國家一流本科專業的重要支撐特色課程,此前課程教學團隊開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教改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對該課程進行考核評價的改革,涉及面廣、意義重大。
“化工儀表及自動化”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為化工儀表與自動控制技術及其在化工生產中的應用,重點內容為化工儀表的結構與工作原理、自動控制系統的組成原理及典型應用。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過程性評價即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占的比例增大,成為影響考核結果的重要因素。但平時成績多由學習通自動生成,缺少對學生自主完成、主動探究的考查,不利于考查學生對畢業要求指標點的達成度。基于該課程的前期建設基礎,本次課程考核改革主要集中在考核評價體系的重構和課程思政的融入,著力完善考核評價制度并將課程思政貫穿課程教學全過程,實現課程教學與育人交叉、滲透、融合。
“化工儀表及自動化”課程培養的目標分為三個,首先是知識目標,即要掌握自動化儀表和過程控制系統的基本知識;其次是能力目標,即能將隱性知識顯性化、顯性知識實踐化,能運用基本原理分析解決化工過程控制中復雜的工程問題;第三是素養目標,使學生能分析、評價過程控制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具備人文社會科學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團隊合作意識、良好的溝通能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對黨忠誠、基礎扎實、人格健全、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和科學精神。基于上述教學方法及目標,重構課程考核體系,在各項考核評價項目中緊扣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體現多維度、多元化、全程性的考核評價思想,將知識、能力、素養三個目標融入考核的各個方面。
上述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涵蓋了教師對學生以及學生對理論知識、職業素養的自評、互評,同時在多元化考核項目中,如作業、討論、素拓論文,均體現了思政內容,基本可以起到思政考核的作用。也就是說,課程思政的考核并不獨立于課程考核而存在,思政效果通過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思政教育的融合表現來評價,將思政效果真正作為課程思政評價的客體。
在平時成績中增加對學生學習態度和知識掌握的考查并制訂相應標準至關重要。具體來說,平時成績主要體現在過程性評價,分為以下5 個考核標準:
①0~59(不及格):不按時完成作業、隨堂練習、視頻學習和章節測驗,對課程基本概念和工程知識理解不到位,不具備設計系統方案的能力;
②60~69(及格):按時完成作業、隨堂練習、視頻學習和章節測驗,概念基本清楚,對工程知識有一定的理解,能設計系統方案,但考慮不夠全面。
③70~79(中等):按時完成作業、隨堂練習、視頻學習和章節測驗,基本概念清楚,理解工程知識但不夠深入,能較全面地設計系統方案,但沒有提出方案優化措施。
④80~89(良好):按時完成作業、隨堂練習、視頻學習和章節測驗,對課程基本概念和工程知識理解較好,能較全面地設計系統方案,較好地提出方案優化措施。
⑤90~100(優秀):按時完成作業、隨堂練習、視頻學習和章節測驗,對課程基本概念和工程知識理解到位,能較全面地設計系統方案,合理地提出方案優化措施。
考核標準著重體現學習態度,及化工儀表與自動控制方面等基本工程知識的掌握和設計、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培養。
課程結束時進行綜合理論測試,采用筆試閉卷的形式進行,考試題型包含填空題、選擇題、簡答題和計算分析題等。終結性評價試題適當增加主觀題的比例,綜合應用題所占比重增加,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及設計能力。終結性考核內容強調基礎性,突出綜合性,并展現具有個性的應用性和創新性,嘗試在題目內容中增加含有思政因素的探究性試題,這類試題一般不具有標準答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創造性。考核內容上,既要考查學生對專業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也要考核其綜合應用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考查學生堅持家國天下,專業自信,以及樹立“文化傳承”的意識,具備吃苦耐勞的工程職業道德素養。
傳統的課程考核模式一般都是單向的,即教師評價學生,學生僅得到一個考核分數卻難以發現課程學習中的不足之處究竟何在。對于教師而言,也不知道哪里教得不好,改進從何下手。對此,我們在新的課程考核模式中,嘗試增加評價反饋模塊,將學生平時的表現及考試中的錯題進行總結并反饋給學生,便于學生查漏補缺,提高學習效果;同時也將學生的學習感受、對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反饋給教師,便于教學方法的改進與提升。
雙向反饋機制主要考查課堂滿意度、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度、學生思想意識的知識內化和價值認同等方面,重在實現“多元、多面、全程”的考核評價。
從課程設計、考核體系到反饋機制,均圍繞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欲望,摒棄“上課摸魚”“水課”等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全程參與課程學習,培養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
重構“化工儀表及自動化”課程考核體系,在各項考核評價項目中緊扣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深度融入課程思政考核,體現多維度、多元化、全程性的考核評價思想,將知識、能力、素養三個目標融入考核的各個方面。
引入閉環負反饋機制,及時向學生和教師分別反饋考核結果,對考核體現出來的培養方案、教學大綱、教學方案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跟蹤調整、持續改進,確保師生間、專業間溝通障礙最小化,利于教學相長,師生共精進。
以開設該“化工儀表及自動化”課程的我校電卓20―1、2 班為試點,依據該專業工程認證要求,該課程需要達成以下三個課程目標。其中,目標1 考查學生掌握化工儀表與自動控制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工程知識,能讀懂、表達運用于石油化工生產過程的儀表及控制系統的能力,由學生考核成績計算達成度0.73,學生掌握程度尚可;課程目標2 主要考查掌握控制系統的組成部分(被控對象、測量及變送元件、控制器、執行器)及其特點,并能運用于分析工程領域問題的能力等,由學生考核成績計算達成度0.78,學生掌握程度尚可;課程目標3 主要考查學生掌握單回路控制系統設計及投運的方法,了解復雜控制系統的特點和應用場合,學會在不同要求和場景設計合適的控制方案的能力等,由學生考核成績計算達成度0.80,學生掌握程度較好。綜上,取最低值為最終課程目標達成度,即0.73,課程目標達成。
課程思政的融入體現在授課內容的改革和增加團隊合作、討論、匯報等環節并對此進行平時成績的考核和打分,既考核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情況,也考核其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素養。在課程思政融入授課內容的設計方面,可舉例說明一二。如通過講解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概念,來說明國家發展需要更先進的自動化技術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通過控制系統建模的講述,培養和教育學生要有科學、嚴謹的思維等。針對每個點的內容都進行了課程思政的深度融入,在此不一一詳述。
反饋機制上,針對課程在學習通上設置了反饋問卷。問卷答題情況表示,學生整體對該考核形式滿意。同時,也從該問卷中得到線上線下教學形式、問題設計、思政內容接受程度等方面的反饋信息,便于后期進行調整完善。
綜上,“化工儀表及自動化”課程考核改革,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產出為導向,也體現了課程教學目標和畢業要求支撐的達成。該項改革促進了教師教學精力的投入與轉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進,提高了教的質量;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學習過程,更提高了學的質量。同時通過課程思政的融入和考核更培養了學生的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