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不僅能夠影響高校的綜合實力,還能夠提升高校的社會聲譽,培養具有道德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學生。本文從分析創新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入手,針對現階段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從構建多層次教育體系、引入互動式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以及建立科學的評估機制四個方面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實現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融合,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提供建議,提升高校綜合實力,培養優秀人才。
【關鍵詞】高校黨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信息的迅速傳播,大學生們面臨著更為多元化和復雜化的社會現實,他們的價值觀、思想觀念也在不斷受到各種影響。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將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融合,如何在教育中注入創新元素,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已成為高校教育面臨的迫切問題。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黨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而思想政治教育則是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在這個過程中,創新不僅是一種追求,更是一種必然。只有通過創新,才能更好地滿足新時代學生的需求,更好地引導他們成為具有創新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新一代人才。
一、創新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培養合格公民的主要方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時代背景下培養合格公民的重要標志[1]。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對于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具有深遠影響。通過將當前社會熱點、時事問題融入教育內容,可以鼓勵學生關注社會問題,思考如何通過自身行動改善社會,在實踐中培養有社會責任感、公民意識和法治意識的合格公民。通過創新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能夠使大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還能夠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公民,為建設更加和諧、穩定和繁榮的社會作出貢獻。
(二)構建和諧校園的必要支撐
高校黨建在構建和諧校園社會中具有重要引領作用[2]。黨組織作為學校的核心領導力量,不僅在行政管理上發揮作用,更在思想引領、價值觀塑造等方面發揮示范作用,能夠營造積極向上、包容和諧的校園氛圍,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和成長。通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3]。通過組織開展各類文明禮儀宣傳活動,倡導尊重、友善、協作的校園文化,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文明素養。此外,高校黨建也在學生組織選舉、獎學金評定等方面發揮公平公正監督作用,有助于維護校園內的公平競爭和正義。通過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可以為構建和諧校園提供穩固支撐,使學校成為一個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優秀公民的重要陣地。
(三)高校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
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對于提升高校綜合實力至關重要。創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為學生的全面成長提供了支持,還能夠塑造高校的良好社會形象,提升學校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和聲譽[4]。黨建與思政教育的創新能夠促進優秀教師團隊的構建,吸引具備深厚學術造詣和教學經驗的教師加入,保障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學術水平和綜合素質。通過促進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可以創造出更有深度和廣度的教育內容,提升高校學科的綜合實力。此外,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還能促進內外部的溝通與合作。黨組織在高校內部架起了各層級的溝通橋梁,為高校與社會各界進行交流提供了有效途徑,有助于高校更好地融入社會,吸引資源和支持,提升高校的綜合實力和社會影響力。
二、創新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問題
(一)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
在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些問題可能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局限于單一的教材內容,缺乏多樣性和趣味性,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不高。教學內容可能過于理論化和枯燥,難以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教育過程中缺乏學生的互動參與,使得學生更多是被動接受,而不是主動探索。其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脫離了時事和現實問題,難以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缺乏與時事問題的關聯,使得學生難以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缺乏對學習內容的認同感。缺乏涉及爭議性和深度思考的問題,使得學生難以培養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此外,一些傳統教育模式可能更加注重應試,使得學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而缺乏對真正問題的深刻理解。
(二)學生特點與需求的變化
在科技迅速發展下,學生群體的特點和需求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這對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戰。特別是在網絡時代,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變得多元化,不僅影響了他們的知識獲取方式,還對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網絡時代,學生通過互聯網可以輕松獲取各種信息,不再局限于傳統教材和課堂內容,使得他們的知識來源更加廣泛,但也帶來了信息過載和真假難辨的問題。他們更傾向于通過在線平臺、社交媒體和移動應用獲取信息,傳統的教學方式可能顯得相對單一和枯燥。與此同時,學生的思維方式也在逐漸轉變。他們更注重互動、探索和實踐,更傾向于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這對于傳統的單向灌輸式教育提出了挑戰,需要教師采取更具啟發性和互動性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學生價值觀的變化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方面。網絡時代使得不同文化、觀念和價值取向更加容易傳播和碰撞,學生可能受到來自不同領域的影響。因此,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更加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性,幫助他們更好地面對多樣化的價值觀挑戰。
三、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具體方法
(一)構建多層次教育體系
構建多層次的教育體系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提高教育效果。不同年級和背景的學生在認知水平、興趣愛好以及需求上存在差異,教師應該針對性地設計教育內容。根據學生的年級,設計不同教學內容,使學習內容既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能夠逐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不同類型的學習資源,如文字、音頻、視頻等,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偏好,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模式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提高教育的靈活性和實效性。學校可以建立在線教學平臺,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如課件、講義、視頻等,讓學生自主選擇時間和地點進行學習。教師可以組織線下討論班、座談會等互動活動,促進學生與教師、同學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可以安排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與社會實際問題互動,加深對思想政治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通過構建多層次教育體系,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可以讓學生在更自主的學習環境中,更好地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與現實生活,培養他們更全面的素質。
(二)引入互動式教學方法
引入互動式教學,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參與感。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具體的實際案例,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尋找解決方案,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實踐能力。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參與情景模擬,體驗不同角度的思考,加深對復雜問題的理解。也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共同討論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辨和合作能力,同時增加互動性和參與感。學校可以邀請專家、學者、社會名人等,與學生進行座談,探討重要社會問題,促進思想交流和碰撞。同時設計有針對性的主題,引導學生深入探討,從不同角度思考,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講座中增加問答環節,鼓勵學生提問,與專家學者進行互動,加深對講座內容的理解。
通過在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互動式教學,可以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課堂,增加他們的互動與合作,培養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這些方法也能夠增強學生對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興趣,使他們更深入地理解和體驗教育內容。
(三)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
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是推動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重要途徑。新媒體平臺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信息獲取和交流需求,同時通過創新的線上活動,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思辨能力。學校可以創建高校黨建和思政教育的微信公眾號,定期發布有關黨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事政治等內容,方便學生隨時獲取。制作有趣的短視頻,將黨建和思政知識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增加知識的可感知性和親近感。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舉辦在線講座,邀請專家學者分享黨建和思想政治領域的研究成果和見解,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主題明確的辯論賽,讓學生通過辯論交鋒,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和辯證能力。開展網絡調研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社會問題,培養調研和分析能力,同時加深對黨建與社會問題的認識。
通過在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可以更好地與學生互動,打破傳統教育的時間和地域限制,使思想政治知識更加便捷地傳遞給學生。同時,通過創新的線上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批判性思維和辯證能力,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變革和發展的需要。
(四)建立科學的評估機制
在開展創新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之前,教師應該明確教育的目標和預期效果,并將其細化為可量化的指標,如學生知識水平提升、價值觀培養、創新能力等。制定明確的評估標準,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包括知識、能力、態度等多個方面,確保評估的全面性和客觀性。對比分析教學前后學生的差異,了解學生在不同方面的成長和變化。也可以利用在線問卷調查、數據分析等,快捷地收集和分析數據,全面了解教育的實際效果,提高評估的效率和準確性。根據評估結果,教師可以及時調整教育策略和方法,持續改進教育方案,確保教育質量不斷提升。
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機制,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創新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從而優化教育策略,提高教育質量,培養更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
四、結語
綜上所述,創新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然成為適應時代發展和滿足學生需求的緊迫任務。社會的快速變革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單一的灌輸,而是需要與時俱進,更富有吸引力和實效性。高校黨建在這一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是校園文明進步的引領者,更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思想和價值觀的關鍵力量。高校黨建應當借助多樣化的教育形式,緊密結合學生特點和社會需求,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融入到實際生活中。通過引入互動式教學、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等創新措施,高校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升思辨能力,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創新意識。只有通過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創新,高校才能培養更多積極向上、具有領導力和創新能力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徐蕾.以學生黨建工作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36(4):136-138.
[2]于曉慶,張冰,章洪麗,等.新時代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研究[J].才智,2023(7):130-133.
[3]靳盼.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合探究[J].辦公室業務,2023(5):62-64.
[4]卞建新.高校黨建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時代報告,2022(11):59-62.
(作者簡介:賈少慧,碩士,西北政法大學助教,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