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在人們的工作、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是人們在利用互聯網便利的同時,也在利用互聯網對其他人造成傷害,這就是社會中存在的網絡暴力現象。人們通過互聯網的渠道,對其他人或者群體發表不當的言論,進而形成了一種群體效應,對于受害者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有些受害者甚至因為網絡暴力丟失了自身的性命。網絡暴力是在無形中對其他人造成隱性傷害,這種傷害往往比一些實質性的傷害對人的影響更大,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的創傷,我們應該高度重視網絡暴力事件。
【關鍵詞】互聯網∣網絡暴力∣形成∣特征∣應對策略
互聯網時代網絡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網絡使我們的工作生活變得更便捷,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好互聯網的優勢。但是有些人利用互聯網偏激表達出自身的不滿,對其他人給予惡意的評價,對其他人實施網絡暴力,這種暴力對于受害人以及社會都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探究互聯網時代網絡暴力的形成原因、特征與應對策略,對于營造優良的網絡環境、建設和諧穩定的社會具有重要作用。
一、互聯網時代網絡暴力的形成原因
互聯網是一定時代背景下的產物,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出現的。網絡暴力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暴力形式,并且會對人產生不良的影響。網絡暴力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而形成的。
(一)互聯網具有很強的隱蔽性
互聯網指的是網絡與網絡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絡,互聯網具有方便快捷、時效性強、信息儲存量大等優點,但是互聯網也同樣具有自身的隱蔽性,這是我們不容忽視的?;ヂ摼W的隱蔽性體現在諸多方面,例如在對視頻評論時,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惡評,而這些惡評的主人往往是私密的賬號,他們的IP地址也是一種未知的狀態。這也就意味著,雖然我們看到了這條評論,但是我們并不知道是誰評論了這條視頻,這個人在哪里評論的這條視頻,這就會為一些人進行惡評提供了可乘之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絡安全具有很強的隱蔽性,一個技術漏洞、安全風險可能隱藏幾年都發現不了,結果是‘誰進來了不知道、是敵是友不知道、干了什么不知道,長期‘潛伏在里面,一旦有事就發作了”[1]。正是由于互聯網具有很強的隱蔽性,一些評論者才會對于某些人進行惡評,并且會對于某些人形成一種集聚性的評論,使其受到了非常大的傷害。但是這些惡評者往往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他們的囂張氣焰,會使他們對更多人進行惡評,讓更多的人受到傷害。
(二)階層之間存在的矛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迅猛,已然成為了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并不是每個地區、每個人都站在發展的前列,一些地理位置相對較好的地區成為了改革的先行區,這樣就出現了貧富差距,就出現了階層的分化。由于階層之間存在貧富的差距,他們之間就自然而然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有了矛盾,他們就會產生沖突。但是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他們的沖突并不是一種肢體上的沖突,而更多的是一種以網絡暴力呈現出的網絡沖突形式。一些經濟條件不好的地區可能出現了“仇富”的心理,一些經濟條件好的地區也可能會用一種看低人的姿態來看待經濟發展不好的地區,雙方就會呈現出一種對立的狀態,同時他們也會聚集形成集聚性效應,在網絡上對相關地區的人民進行詆毀甚至是謾罵,給人民群眾的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二、互聯網時代網絡暴力的特征
網絡暴力作為一種因互聯網而興起的暴力形式,近些年來對人民群眾的生活以及社會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網絡暴力也有著自身的特征,表現為具有道德綁架的煽動性以及具有不可控的群體性兩個方面。
(一)具有道德綁架的煽動性
網絡暴力是通過網絡對人民群眾進行道德綁架為主的一種暴力形式。網絡暴力就是在網絡的大環境下,一些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把自己包裝成為正義的一方,他們利用社會上的一些敏感點、一些熱點問題,用一面之詞蠱惑人民群眾,使人民群眾加入到自己的陣營中來,隨后他們就會對事件的主人公進行攻擊。他們會將社會中的問題全部歸結于某一個人,利用自己的群體的力量對其進行道德層面的審判,使其心理方面受到極大的傷害。近些年來,醫患關系成為了熱點話題,醫生和患者之間的關系似乎變得非常微妙,當醫生和患者之間發生矛盾糾紛的時候,有些人似乎就認為都是醫生的錯誤,而不是患者的錯誤。與此同時,就會有人出來進行煽動,讓大家對這名醫生進行人肉搜索、進行騷擾,甚至影響到了其家人的生活,這就是網絡暴力的煽動性。有些人就是利用了社會上的熱點話題,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對于某件事情進行評判,最終導致不堪設想的后果。
(二)具有不可控的群體性
傳統的暴力形式大多是多數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可控范圍內的群體,但與傳統暴力形式不同的是,網絡暴力是一種不可控的群體性的暴力形式,這樣的不可控性往往會帶來更加嚴重的后果。網絡暴力的群體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引發者。他們是網絡暴力的始作俑者,他們出于特定的目的或者是因為某些利益對其他人進行攻擊,他們也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進行所謂的正義審判。一類是受到雇傭的“水軍”,他們會按照雇主的要求去對某個人、某個群體進行精準化的打擊,引導人民群眾進行點評,最終達到網絡暴力的目的。最后一類是不明事實的普通網民,他們并不知道事件的來龍去脈,只是在休息的時候順手地評論、轉發,這就會對網絡暴力事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這也是網絡暴力群體性不可控的原因。這也表明我們每個人隨時都有可能被卷入到網絡暴力的漩渦中,而我們每個人也可能隨時成為網絡暴力的施暴者。網絡暴力的不可控的群體性,使網絡暴力事件在參與者數目、持續時間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控性,最終給受害者帶來傷害?,F實表明,一場網絡暴力,可能“全民”參與,持續數月之久。那些造成嚴重后果的網絡暴力事件中的受害人,幾乎都被網暴者長時間進行人身辱罵、攻擊,都曾持續在熱搜榜,幾乎成為備受關注和輿論一邊倒批評的“全民事件”的主角[2]。
三、互聯網時代網絡暴力的應對策略
近些年來,網絡暴力事件頻發,有些人因為遭受了網絡暴力失去了自己的生命,網絡暴力對于個人以及社會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國家以及個人都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避免網絡暴力事件的發生,共同構建良好和諧的社會氛圍。
(一)國家要加強監管工作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們在享受互聯網發展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要時刻警惕著互聯網帶來的不利影響。網絡暴力事件對于社會的影響巨大,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國家應積極推動相關層面的監管工作建設,把網絡暴力扼殺在搖籃之中。伴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短視頻平臺逐漸興起,抖音、快手等APP走進了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給人民群眾帶來了諸多樂趣。APP內部的視頻都帶有評論的功能,一些視頻的評論會出現網絡暴力的傾向,他們往往對于視頻作者進行惡意的詆毀,有的甚至會引發國內各省份之間的對立,不利于和諧社會的構成。但是這些評論者沒有自己的頭像,IP歸屬地更是未知,這就會讓那些網絡暴力者鉆了空子,繼續對其他人實施網絡暴力。國家以及相關APP都應該及時加強監管,對這方面的言論第一時間予以制止,并且要加大處罰力度,使網絡暴力者不敢再進行網絡暴力。同時平臺也要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不但要在相關方面加強監管的力度,還要加大實名認證的力度,使網絡暴力者無處可逃,真正還給互聯網世界一片清白。
(二)媒體要正確引導輿論,促進社會整合
伴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媒體行業的熱度越來越高,很多年輕人都開始接觸媒體行業,并且也有著可觀的收入。在這個流量至上的時代,媒體工作者最看重的就是流量,因為流量就是他們生存的基礎,有了流量,他們的方方面面才能得到保障。社會整合指通過調整和協調社會系統內部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矛盾與沖突,防止社會分化,維持系統內部相對穩定與平衡的過程。社會整合是媒體的重要的社會功能,媒體通過信息傳播等方式使社會各階級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但是一些媒體人并沒有起到進行社會整合的作用,他們正在用自己的行為來污化整個媒體行業的大環境,不利于媒體行業向前發展。媒體人重流量本沒有錯,但是媒體人應正確引導社會的輿論導向,做好人民群眾的輿論引導者,做好人民群眾矛盾的化解者,促進社會內部體系的穩定發展。
四、結語
網絡時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便利,使我們只需要動動手就可以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但是近些年來,網絡暴力事件頻繁發生,我們不應該再把其當成個例來看待,而應對網絡暴力給予足夠的重視,防止網絡暴力事件再次發生。網絡本身不會實施暴力,但是在一些人為因素的干預下,網絡就成為了實施暴力的工具,并且網絡暴力的傷害是不可估量的。網絡暴力的施暴者的一句話往往就會把受害者帶入到輿論的漩渦中,他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對受害者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創傷。我們要時刻充滿善意去面對他人,我們也要與身邊的家人朋友一起抵制網絡暴力,共同推動互聯網環境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J].中國應急管理,2016(4):12-16.
[2] 石經海.論網絡暴力的實質與刑法適用規則的完善[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23(5):1-14.
(作者簡介:管哲,沈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