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雪

今年“雙十一”這一天,除了購物狂歡,以各種爽文為劇本、單集時長2分鐘左右、一般50-100集的短視頻劇集,也在網絡世界里掀起了一波高潮。
是日,一款主打海外真人短劇的國產應用軟件ReelShort,成功躋身美國、英國、加拿大的應用商店總榜前三,僅次于當前在國際上如日中天的海外版拼多多Temu。業界普遍認同,ReelShort成為了繼TikTok、Temu之后,第三個在全球“殺瘋”的現象級國產應用軟件。
在今年7月,ReelShort首次闖入美國iOS暢銷總榜TOP 100。其后,ReelShort的人氣一直呈現波動上漲的進擊勢頭:到10月,該手機軟件的海外下載量總計達225萬次,不僅力壓TikTok登頂過美國iOS娛樂榜首,還在114個國家或地區進入了娛樂榜單前十。
資本市場的反應,也從側面驗證了以ReelShort為代表的短劇App走出國門的大好前景—ReelShort的母公司“中文在線”,在僅僅半個多月內股價就翻了近三番。
另據移動廣告分析平臺AppGrowing國際版統計,今年下半年短劇類相關娛樂App的海外廣告投放量普遍出現了明顯增長。在中國,除了ReelShort,暢讀科技的MoboReels、新閱時代的GoodShort、安悅科技的FlexTV、九州文化的99TV等短劇App,均在不斷加注購買流量;TikTok、Kwai等短視頻平臺也加快了孵化相關內容的步伐。
諸多現象都指向了同一結論:短劇雖“土”,卻無疑是2023年國產App出海市場中的熱門賽道。
在國內,短劇興起,已有數年。自2018年零星作品開始出現在短視頻平臺,到2020年底“短劇”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行業隨即迎來了井噴式爆發期,各種類型可謂“百花齊放”。

國產應用軟件ReelShort主打海外真人短劇
微短劇主要觀眾是“下沉用戶”的市場認知,導致了粗制濫造和同質化扎堆。
2022年后,一種新的短劇形式“小程序劇”興起,它通過在作品前半程提供免費觀看,促使觀眾在好奇心驅動下為解鎖后半部作品付費,來獲得盈利。與此同時,“愛優騰”等長視頻平臺也在商機驅動下涌入了賽道。
不知不覺中,短劇已經成為視頻內容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影視觀察公司德塔文《2023年上半年微短劇市場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共上新短劇481部,比2022年全年的短劇還要多。
這種“鮮花似錦、烈火烹油”的熱鬧場面,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司公布的數據里也得窺一斑—光今年8月,就有401部短劇通過備案。
“電子榨菜”的大批量走向市場,蓋因受眾體量極為龐大。據今年3月發布的《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最近半年內,我國超10億的短視頻用戶中,有50.4%看過3分鐘以內的微短劇、微綜藝、泡面番;19歲及以下年齡用戶的收看比例達57.9%,其中表示喜歡收看的占38.8%。
熱度之下,日進斗金。據界面新聞,目前國內全平臺的付費短劇每日進賬已穩定在6000萬元左右,遇到國慶等節假日檔期,峰值甚至可以超過1億元。預計整個2023年,短劇市場的規模將達到200億元以上。
但老話說“水滿則溢,月盈則方”,強勢吸金的短劇,其旺盛生命力的另一面,則是野蠻生長下的不良現象叢生。微短劇主要觀眾是“下沉用戶”的市場認知,導致了粗制濫造和同質化扎堆。
在今年,隨著“正規軍”參與角逐,優質作品如《逃出大英博物館》的誕生,正在改變這一局面。展示形式和變現方法也有所創新,譬如“短劇+游戲”的模式,讓一款真人戀愛影視游戲《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迅速走紅,在近期連日登頂游戲平臺Steam國區暢銷榜首,短期內便將超3000萬元收入囊中。

短劇《招惹》劇照
不過,更令人擔憂的問題則是以低俗擦邊內容,無下限博眼球的惡性出位方式。對此,11月15日,廣電總局宣布啟動為期一個月的專項短劇治理,將常態化規范行業往更優質、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其后,快手下架了違規微短劇10余部,并對發布違規內容的13個賬號予以處罰。抖音整治力度更大,共下架違規微短劇119部,處置違規推廣賬號1188個。
以咪蒙團隊出品的《黑蓮花上位手冊》被下架為標志性事件,國內短劇市場進入了洗牌階段,內卷明顯加劇下,新入局者再難輕松分得一杯羹。
對比之下,海外市場尚處于待開發的萌芽階段。第三方分析平臺預測,可能到今年底、明年初,才會迎來內容大爆發的節點。今年9月,已有十幾款中國短劇應用軟件陸續上架,現階段,或是短劇駛入“新藍海”最好的時機。
試水短劇出海,起初發行方普遍采取剪輯、翻譯國內短劇后直接上架的方式。騰訊、優酷、愛奇藝、芒果等平臺,都向海外“搬運”自家生產的微短劇,個別的熱度已可比肩爆款長視頻劇集。如騰訊的《招惹》和優酷的《偷偷喜歡你》等,海外播放量早已突破千萬。
但如此輸出,在東南亞等與國內觀眾口味接近的地區尚可風行,走向歐美卻多數暴露了水土不服的關鍵硬傷。ReelShort這類主攻歐美市場的短劇App,投放份額TOP 5分別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引流渠道中,Facebook、Meta Audience Network以及Instagram的占比都超過20%,要參與注意力經濟的競爭,就必須正視本土化的重要性。
通過保留中式劇本中的流行梗,同時調整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以適應目標市場的文化語境,ReelShort的收視率漸入佳境,終于在今年7月迎來了一波小高潮。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經過前期摸索,中國短劇發行團隊已經總結出一套不同地區觀眾的題材偏好:中東地區最喜高能爽劇;日本用戶偏愛“主婦復仇/逆襲”劇情;東南亞除甜寵、虐戀等女頻主題外,也流行小人物逆襲、家庭倫理等內容;北美市場則喜歡狼人、吸血鬼等高戲劇性、高視覺沖擊力的作品。
ReelShort的首部平臺爆款短劇《Fated To My Forbidden Alpha》,就是這種“中西合璧”的打法—以狼人題材為底,嫁接中國網文中“女主復仇”“都市豪門”“一見鐘情”“霸總壁咚”等經典元素,再聘用海外演員出演,催生出西方面孔演繹中式劇情的成功之作。
市場已確認,短劇與網文的海外受眾高度重合。

制作模式的“全盤西化”,也是不可省略的秉軸持鈞之所在。短劇行業投資人“土衛六”介紹,目前短劇融入歐美共有三種制作方式:或由在中國的外籍模特、演員于國內拍攝并制作;或在海外招募當地演員拍攝素材,但在國內完成后期;或由國內出品單位全部外包給純海外團隊。
在國內,短劇成本通常可控制在10萬-30萬元之間,精品短劇如《無雙》,其制作成本也不會超過50萬。但同樣的內容平移到國外,花銷卻會倍數級上漲至13萬-15萬美元。若是狼人等熱門類型題材,單集成本甚至還會上升到2100-2300美元。
“成本雖依次遞增,但長期實踐證明前兩種模式基本行不通。”“土衛六”認為的理由,在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同為白人演員,國內團隊能聘到的多來自烏克蘭、俄羅斯等東歐國家,長相特色和英語口音都容易“出戲”。此外,制作團隊的審美風格也在起作用。譬如國內傾向于使用偏白的濾鏡,但海外影視劇的畫面往往呈現出暖色調—諸多微妙的差別都會影響最終觀感,并進一步呈現為不盡如人意的播放數據。
“本土化出爆款的概率更大。”據“短劇內行人”創始人顏敏分析,一部歐美團隊制作的海外短劇,雖然其成本是國內的三到四倍,且較之國內一個月十余部的“流水線”產速,國外的制作工期被拉長到了1—2個月,但海外可達20%的成功率,也不是國內市場10%的爆款率可望項背的。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所論的“純海外團隊”,依然以海外華人為主。這種規模在15-20人左右的短劇攝制團隊,不僅要能夠勝任與國內甲方的順暢溝通,還要具備調動當地各類資源并拍攝制作的能力。
洛杉磯第一家華人實景電影棚Ideal Sets正屬此列。其前身從事于中國產品出海所需的海外宣傳廣告拍攝工作,正是“中西合璧”的另一體現。

短劇《無雙》劇照及拍攝現場

海外熱門短劇《我億萬富翁老公的雙面人生》

海外熱門短劇《再見,我的CEO》
有人戲言,沒想到“霸總”有朝一日,竟成了文化輸出的成功案例。
的確,目前占據海外“榜一”的熱門短劇,撲面而來都是霸道總裁的氣息,如《再見,我的CEO》《我億萬富翁老公的雙面人生》。
但實際上,“短劇+爽劇”的模式雖成功打通海外市場,但“霸總”卻并非“中國特產”,而是“全球通貨”—在《暮光之城》《五十度灰》等大熱美劇中,都可覓見“霸總”型設定。
短劇之所以成為具有“中式壁壘”的一門生意,真正烙上中國鋼印的成功因子,乃是其娛樂產業的崛起模式—重視下沉市場。抖音及其旗下短視頻社交平臺TikTok、拼多多及其旗下跨境電商Temu的勝利,都證明中外下沉市場具有共性的消費需求。
ReelShort能在內容層面有所斬獲,亦遵循此理。所謂爽點迭起的霸總橋段,滿足了工薪階層一天辛勞之余,精神出走“造夢空間”的可能,其流行已經超越了影視范疇,折射著社會命題。
而這種下沉內容雖“土”得掉渣,卻“快”得飛起。適應當代人“短平快”的生活節奏感,短劇跌宕起伏的情節,本質被業內形容為“100集的連續廣告或電影預告片”—這是一套高度契合互聯網時代的產品體系,是每一個從事過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等自媒體內容創作的中國娛樂文化從業者所擅長駕馭的“流量邏輯”。
中國網絡小說,也是這套邏輯下的產物。短劇作為“視頻化的網文”,分集之間“帶鉤子”的特色也來源于此。市場已確認,短劇與網文的海外受眾高度重合。故而,“短劇出海”的頭部大多是網文廠商。
如ReelShort的母公司“中文在線”,正是依靠在先一輪“網文出海”中構建的用戶畫像,實現了符合市場口味的精準本土化。
面對已具有付費觀影習慣的歐美消費者,翻版國內“小程序劇”模式的ReelShort除第一集免費,余下每集播放都收取50美分。若按50集換算,看完一部短劇需要至少支付25美元,相當于在網飛(Netflix)開通一個月高級會員的花銷。
而ReelShort在今年7月“小爆”的流水,已直趕網飛當月流水的2/3。國內頭部短劇平臺九州文化的海外負責人預判:“出海短劇市場的市值將達到百億美元。”
可以說,在互聯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當代中國娛樂文化產業,面對已經得到驗證的海外用戶需求,可挖掘的想象空間天廣地闊。
責任編輯吳陽煜 wyy@nfcma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