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云


作為臨空產業聚集區和開放合作示范區,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積極發展臨空特色產業,同時聚焦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產業等關鍵領域,培育完整的“1+3+3”臨空新經濟體系。依托“臨空、自貿、保稅、跨境、口岸、航權”六大開放平臺疊加優勢,構建了輻射廣、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航空樞紐和貿易物流大通道,以更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推動“港、產、城、人”融合發展。
陜西空港廣電絲路電商產業園啟動、臨空智慧云港產業園獲批認定為秦創原總窗口首批科技園區示范平臺、西北首個RCEP企業服務中心投用、全省首條TIR國際跨境公路貨運線路開通、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獲批……一條條新聞見諸網絡報端,呈現出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發展的日新月異。
空港新城位于西咸新區西北部,規劃面積144.18平方公里,其中陜西自貿功能試驗區13.8平方公里、綜合保稅區1.72平方公里。自2011年7月成立以來,空港新城累計市場主體從2018年獲批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之前的862家增加至72283家,其中企業主體29853家,臨空經濟規模達到366億元。
通過建設空中貨運走廊、打造國際貿易集散中心、創新通關監管模式等方式,空港新城密織一條條通達世界各地的“空中走廊”,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以更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據統計,2022年,陜西省外貿進出口總值4835.34億元中,有四分之三是通過國際航空運輸完成的。
臨空產業成勢躍升
2018年4月25日,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成功獲批,成為西北地區唯一的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這一國際樞紐的建設,將為城市能級的提升和加速對外開放起到積極的拉動作用,同時也將成為空港新城臨空經濟新的重要動力源。當前,空港新城緊緊圍繞機場三期建設來招引和部署符合臨空經濟發展規律的產業,如臨空依賴型、偏好型、友好型產業,并為整個產業、城市發展、人文交流做好配套服務。
空港新城重點培育的“1+3+3”臨空新經濟體系中,“1”是作為基礎性、先導性的航空物流。據統計,現已投運的物流園區有13個,聚集普洛斯、豐樹、日立等現代物流企業近200家,物流總量突破300萬噸,已成為內陸重要航空物流集散中心。
第一個“3”是指臨空先進制造產業,包括航空維修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目前累計招引落地百余個臨空制造業項目。航空維修制造產業鏈以東航賽峰、朋邦航空發動機零部件制造、康拓航空氧氣系統制造等為代表;生物醫藥產業鏈以梅里眾誠、康龍化成、陜藥生物疫苗、國睿一諾GLP實驗室等項目為龍頭企業;電子信息產業鏈以華科光電、太乙電子、大唐5G等項目為引領。
第二個“3”是指航空服務、商務會展、跨境貿易三大特色產業。
在航空服務產業方面,目前14家在陜西的航空公司區域總部,以及芬蘭航空、大韓航空等15家外航辦事處全部落戶空港,形成了西部最大的航空總部經濟基地。圍繞航空產業的航郵、航材、飛行培訓、乘務培訓也紛紛落地。如,西北云翼飛行訓練中心,填補了西北地區航空培訓相關產業空白。
在商務會展產業方面,西安臨空會展中心已于2022年6月投運,與之配套的商務區、都市生活區正在完善成熟。
跨境貿易產業方面,已建成投運機場貨運區、國際快件產業園、綜合保稅區、中國郵政電商物流中心等跨境貿易載體。
據介紹,圍繞主導產業,空港新城布局了自貿藍灣產業園、臨空經濟產業園、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核心區、T5站前商務區、臨空會展片區等五大園區。同時,成立五大園區管理服務辦公室,統籌園區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投資服務等工作,促進資本、科技、人口等要素聚集。
園區集結科創要素
統計顯示,目前空港新區共有臨空產業園、臨空智慧云港、秦創原自貿藍灣一號、中南高科·西安臨空產業港、空港綜合保稅區、天鼎臨空產業基地、鴻升行航空科技產業園等10余個各具特色的產業園區。
作為秦創原臨空產業聚集區和開放合作示范區,在“臨空+科創”雙輪驅動下,空港新城持續深化創新鏈和產業鏈“兩鏈”融合。企業是產業鏈上奮勇爭先的舸舟,園區則是他們停靠的港灣。
這其中的中南高科·西安臨空產業港是一家民營產業園,曾入選第三批西安市秦創原“兩鏈”融合“促進器”示范平臺,還是2021年度西安市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
2022年6月,中南高科·西安臨空產業港開園。園區總投資約10億元,占地面積約190畝,建筑面積12.6萬平方米,建設有37棟2至5層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廠房。園區現有工作人員12人,通過快招商和專業團隊為企業提供入駐的基礎和增值服務。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園區已入駐企業80家,以航空制造及維修、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領域為主,高新技術企業占比達33%。
已入駐園區的企業有西安萬德弗實業有限公司、陜西創威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藍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唐一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陜西益化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陜西瑞之源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等。園區現有2家專精特新企業,2家科學家+工程師企業,還培育了2家正在審批的專精特新企業。園區還有一家陜西省潛在的瞪羚企業。
工作人員說,中南高科·西安臨空產業港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廠房以出售為主,少量自持出租。目前園區投產的企業以自購廠房為主,能自購廠房的企業實力和發展前景也非常樂觀。園區除自持的136套公寓外,還建有食堂,可以滿足入園企業員工的衣食住行。
中南高科致力于為中小企業提供一個立體化、全方位、高品質的服務平臺,有效助力空港新城臨空經濟發展。據悉,中南集團位于空港新城的第二家園區,普匯中金科創園也已開始運營。
在空港,會世界
“三天的動漫展,地鐵14號線每天到站人數直接由日均千人拉升到上萬人,由此可見會展業對區域經濟的虹吸效應有多么驚人。”西安臨空會展中心銷售部經理張昭說起展會經濟,神情豐富,很有感染力。
位于西安地鐵14號線空港新城站南側的西安臨空會展中心,是全國首個以“臨空”冠名的會展場館。今年2月4日,中心正式成為國際展覽業協會(UFI)成員,躋身國際化展館行列。
據介紹,展館由世界最大的會展公司德國漢諾威管理運營,總建筑面積78000平方米,室內面積36000平方米,室外廣場8000平方米。設有3個展廳,2個登錄大廳,1個可容納3000人的多功能廳及多個可分割組合會議室。南部地塊規劃建設四星、五星酒店和服務式公寓,以及72000平方米商業綜合體,是集展覽、會議、餐飲、商業、酒店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國際綜合型會展中心。
自2022年6月24日運營以來,臨空會展中心已舉辦了西部制博會、歐亞論壇經貿合作博覽會暨中國(陜西)進出口商品展、會展產業展洽會、夢鄉動漫展、中國航空維修峰會、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博覽會、西部數字經濟博覽會等26場全國級展會、論壇。參展企業1800余家,累計展覽面積24萬平方米,累計吸引31萬人次(ACC及小車神按照累計4萬人觀展計算)。同時,圍繞會展上中下游,聚集會展企業28家,正在形成一個臨空會展生態圈。
臨空會展產業園服務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年來,團隊已經摸索出為展會配套服務的相關經驗。在宣傳推廣、安全保障、交通疏導等多方面提供支持。團隊成員會在辦展之前與參展企業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出行、餐飲等需求,從而在機場、車站調配相應數量的交通工具。餐飲方面,可以從空港新城轄區企業直接提供各類快餐,也可以同時提供幾十桌桌餐。
“在空港,會世界”,這樣的底氣,源于空港新城區域內擁有全國十大樞紐機場之一的西安咸陽國際機場,3小時航程覆蓋全國所有省會城市及主要旅游城市,地鐵14號線和福銀高速,提供了“空地一體”的交通優勢。參展企業可實現快速布展撤展,參展人員下飛機即可觀展。
采訪中,記者得知臨空會展中心只是會展產業園區的一個核心部分。依托新建的T5站前商務區,空港新城規劃了18.7平方公里的臨空會展產業園區,除臨空會展外,園區還包括高端商業、總部經濟、教育醫療、休閑體育等主導產業。
區內的西安交大附中空港實驗學校和西安交大附中空港高級中學、楓葉國際學校已經投用開學,云冠時代廣場、旭生文化中心、東航西北總部、陜三建等高端配套項目正加速建設。此外,已簽約落地美居、亞朵酒店,另有凱悅、洲際等12家四星以上酒店正在加快推進。
臨空會展產業園服務管理辦公室還在培育品牌展會上創新舉措,圍繞空港臨空產業聚集特色,實現“產業+會展”融合,積極培育“中國(西安)國際航空材料及裝備制造展覽會”“中國(西安)品質生活博覽會”等自主品牌展會。
2022年7月,空港新城出臺了《加快臨空會展業發展扶持政策實施辦法》,每年安排1000萬元會展專項資金,支持臨空會展產業發展。截止目前,已兌現政策扶持資金400余萬元。
據了解,今年還有十多場展會活動已進行排期。
進港企業信心強
西安圣泰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是在空港新城創業發展的眾多企業的一個縮影。
2017年成立的西安圣泰金屬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圣泰公司”)位于臨空產業園內,是由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教授和行業精英共同發起設立的新材料高科技公司。公司產品主要涉及醫用棒材、板材、絲材等鈦材產品,下游客戶主要是醫療器械廠家。
工作人員說,多年來空港新城給予了企業無微不至的支持。尤其是企業初創時,比如在廠房租賃上,實行“三免兩減半”的政策。房租前三年是減免的,后兩年只收一半的房租。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現有生產設備50多臺,具備年產500噸鈦材的生產能力。現有博士、碩士等專業技術人員10多名。2022年,企業入選陜西省瞪羚企業。公司目前已納入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庫,并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陜西省科技民營企業、科技小巨人、陜西省重質量守信譽先進單位等。公司擁有發明專利9項、實用新型專利15項,產品各項指標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并與國內外60余家客戶建立了合作。
2019年6月,圣泰公司成立了“先進功能新材料研發中心”,中心由國家“千人計劃”專家,中科院寧波所王新敏教授牽頭,在新材料領域開展新技術和新產品的開發與應用推廣。
王新敏教授是空港新城引入的西安市B類人才和高端人才。據悉,王教授把空港新城發放的高端人才創新創業補貼獎勵,全部用于技術研發,并在公司設立了技術創新獎。他說,在空港新城的幫助下,公司可以更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進行科創研發。
空港新城為企助力,有時甚至會想到企業的前面,尤其是資金扶持政策穩定持續。空港新城實行助企聯絡員、專職“店小二”經常上門問需,及時協調解決問題。從企業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企業,獎勵扶持資金企業可以“免審即享”。工作人員說,企業申請各類補貼和科創企業,不需要企業操心,新城會有專人為企業申請。也不需要企業自己組織材料,評估自身是否達標,而是專人駐企服務,根據企業的數據評估是否達標,直接下發各種補貼獎勵資金。
作為入駐秦創原總窗口平臺企業,圣泰公司堅持產學研一體化、“兩鏈”融合發展,享受到秦創原平臺的扶持政策。此外,空港新城的區位優勢,物流發達,也是助力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圣泰公司主要客戶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京津冀這一帶。選擇空港就是看中其區位優勢,以及輻射整個西北地區的能力。
疫情期間,運輸條件受限,但南方一些大客戶急需原材料,在空港新城的統一協調下,圣泰公司才順利找到物流公司,從而穩定了客戶群。此舉也樹立了企業良好的信譽,當年客戶群體也有了較大的增長。2020年,圣泰公司銷售額是2700多萬元,2021年達到6100萬元,2022年達到9000萬元,產值1.3億多元。從零到億,是空港新城這片投資沃土與企業創新發展完美結合的結果。
目前圣泰公司發展態勢良好,成為空港新城招商引資的一塊招牌。圣泰公司的一家配套企業,就是被空港新城的環境政策吸引,落戶空港。
據了解,圣泰公司以生物醫療用鈦材為基礎,面向航空航天、汽車制造、海洋工程、電子電力等領域拓展,力爭成為國內生物醫用鈦材細分領域領軍企業,躋身國際一流醫用鈦材制造商行列。
空港新城還是創新企業披荊斬棘的加速器。入駐中南高科·西安臨空產業港的亞歐電氣就收獲了這種加速跑的碩果。眼下,空港新城正在幫助企業申請西安市“科學家+工程師”“復審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首次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等多項政策補助。此前,企業已獲得高新技術企業獎補共35萬元。
企業負責人說,更重要的是,在新城的支持下,2022年,企業與西安交通大學簽署了產學研合作協議,共同組建秦創原“科學家+工程師”隊伍建設,已獲陜西省科技廳批準。雙方合作研發的鎂錠自動澆筑機器人設備,成功后將大幅提高原鎂冶煉生產效率及生產品質。
對創威科技來說,入駐空港也是驚喜連連。負責人說,依托空港秦創原平臺建設,產業園區聚集了產業鏈上下游的多家企業,可助力公司實現更好發展。他因為在開園儀式上講述了公司的規劃,被眾多媒體關注,成功吸引了中國檢疫集團相關業務負責人對公司的關注,并聯系來訪溝通合作。這樣的業務拓展,也讓公司充分感受到空港新城的無限潛力。
為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
在今年2月27日召開的空港新城2022年度臨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兌現大會上,有139家企業受到表彰,空港新城政策兌現及表彰獎勵資金共計2594.9萬元。據悉,依據不同級別,空港新城對企業實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綜合評審三種獎補方式。
2022年,空港新城新城共為1569個市場主體及304個申報個體兌付新區、新城各類產業政策獎補資金1.6億元。
空港新城簡化企業申請支持政策的流程,營造有溫度的營商環境,形成了為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的體系。
按照《招商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辦法》,空港新城將服務保障融入到項目發展全過程。在土地政策上實施產業項目“拿地即開工”。審批部門通過利用項目拿地的法定公告、掛牌和公示時間,采取提前介入、全程代辦等一系列舉措,實行全流程并聯審批,并率先推出“標準地”改革。在此基礎上,空港新城不斷迭代推出“更快更簡更優”的政策,配套更全的投資宜居之港,讓企業和項目愿意來、留得住、發展好。
今年以來,空港新城招商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開始在全省復制推廣。
空港新城按照“一家企業、一位處級干部牽頭、一抓到底”的工作原則,對轄區符合條件的企業點對點聯系服務。助企聯絡員負責企業走訪、聯絡、幫扶等工作,精準宣講政策,統籌協調解決企業在業務辦理過程中的各類問題。
以往企業在搜集相關政策時,因為理解有偏差,難免會遺漏自己可以申請的,從而造成被動放棄的局面。空港新城推行“免申即享”,從企業找政策轉變為政策找企業,企業無需自己費心,補貼獎勵資金會精準直達。減輕了企業負擔,增強了企業獲得感。
空港新城先后發布“科技11條”及“工業17條”系列獎補政策,從企業落地、人才招引、梯度成長、上下游協同發展、降低融資運營成本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扶持資金。
今年,空港新城在西咸新區范圍內率先啟用“秦創原人才空港工作站”和“秦創原人才機場工作站”,設立人才一站式服務窗口,為企業和人才提供專業便捷的服務。
空港新城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光是有產有港還是留不住人,新城還要具備城市功能,如學校、醫院、交通產業配套完善,“港、產、城、人”融合發展。
目前空港新城“名校+”工程,建成了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空港高級中學、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空港實驗學校、空港第一學校等優質教育資源。還陸續建成運動中心、少兒美術博物館、規劃展覽館、圖書館和國際文化藝術中心等教育文體設施,推動優質教育文化資源均衡發展。
曾經為了回答“空港新城有什么?機場?飛機?”空港新城宣傳團隊特意制做了一期視頻。
現在大家都知道了答案:除了臨空產業集群,這里還有人才公寓,有城市中心公園,有云間花海,有名校,有文化藝術館,有臨空會展中心,有跨境電商公共倉,有空港保稅跨境購……有我們熟悉的,也有空港獨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