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宇 李莉 通訊作者[上海市寶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寶山醫院)呼吸危重癥醫學科]
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及病毒性肺炎后期較多患者存在明顯的咳嗽、咳痰、氣促及乏力等癥狀,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
肺康復是對具有不適癥狀、日常活動減少、生活活動能力下降、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的干預方式。肺康復并不是簡單地做呼吸操,而是有計劃、有結構、可持續的一套治療方案。
肺康復治療主要針對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及感染新冠病毒導致肺炎的患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主要包括:慢阻肺、間質性肺病、支氣管哮喘、肺部腫瘤及肺動脈高壓等長期存在咳嗽、咳痰、氣促等癥狀的患者。另一類是感染了新冠病毒導致肺炎的患者,他們存在著急性或亞急性的心肺功能損害,另一方面也可能演變為肺纖維化。為了提高此類患者的依從性,延緩肺功能下降的速度,提高心肺運動能力,改善生活質量,需要進行科學的肺康復指導以達到目的。
針灸治療作為有效的呼吸系統疾病中醫外治療法,具有益氣健脾、止咳祛痰、解痙平喘之功效,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緩解各種肺部疾病所引起的癥狀。根據患者癥狀,可以選取中府、云門、尺澤、魚際、太淵為主穴位,并配合合谷、曲池、外關、內關等穴位進行表里同治。
除了傳統的經穴針刺治療,還可以應用中醫經穴定向透藥療法。此法是將中藥涂擦于肺經腧穴,用中醫定向透藥治療儀將藥物離子定向導入,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使患者在高濃度藥物的作用下更快康復。中藥方:魚腥草、紫蘇、蒲公英、金銀花、枇杷葉、紅花等。
中醫經絡遍布全身,聯絡臟腑肢節,溝通內外,因此我們可以運用中醫推拿按摩的技術,作用于肺、脾、腎等與人體氣的生成、輸布、調節相關的經絡穴位,以達到疏通經絡、調暢氣血、理氣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穴位埋線是在經絡腧穴理論基礎上,運用短小撳針將可吸收線植入相應的穴位,刺激穴位達成平衡陰陽、調和氣血、調整臟腑作用的一種中醫外治法。穴位埋線適用于久病在里者,如慢性呼吸道疾病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反復咳嗽咳痰,或胸悶、呼吸不暢等,取穴中脘、氣海、關元、足三里、定喘、肺俞等穴位埋線,能扶正固本、補肺益氣、納氣平喘。

主要包括傳統體育項目和中醫傳統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六字訣等。太極拳推薦24 式簡化太極拳,該拳法動作柔和、強調呼吸與運動融于一體。
八段錦由“雙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調理脾胃需單舉、五勞七傷向后瞧、搖頭擺尾去心火、兩手攀足健腎腰、攢拳怒目增力氣、背后七顛百病消”八個動作構成。八個動作相對獨立又彼此聯系,強調神與形合、氣寓其中。對于肺功能較差或肢體活動明顯受限的患者,可嘗試坐位八段錦。
五禽戲是模仿虎、鹿、熊、猿、鳥的生活習性和形態特點形成的導引健身術,可達到四肢筋健、關節靈活、神靜氣足的目的。
易筋經是“伸筋拔骨,以形引氣”的傳統健身方法,是由國家體育總局結合中醫養生、武術等重新編制的一項具有養生、健身功效的健身運動,包含韋馱獻杵、摘星換斗等十二式。運動量根據個體的身體狀態而定。
六字訣包括噓字訣、呵字訣、呼字訣、 字訣、吹字訣和嘻字訣,是一種吐氣發聲結合全身運動的有氧運動,通過六個字不同的發音呼吸法,分別與肺、心、脾、肝、腎、三焦等臟腑經絡相對應,以調理臟腑經絡氣血。盡量進行深呼氣與深吸氣。由于六字訣需進行強力呼與吸的動作,建議肺功能較差或慢阻肺合并肺大皰的患者慎用。
很多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均有排痰不暢的困擾,因此需要進行排痰治療。機械排痰在臨床上有非常顯著的治療效果,主要目的是促進氣道分泌物引流,防止分泌物阻塞氣管,改善肺部的通氣功能,增加潮氣量,減少呼吸機等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現代化的機械排痰,可由醫生根據患者年齡、是否有呼吸困難、心功能等情況,結合患者血壓以及血氧飽和度情況,選擇合適的模式、頻率進行排痰干預和訓練。

呼吸不僅會影響身體內的每一個細胞,同時也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正常工作。很多人的呼吸模式都存在一些問題,如大部分女性采用胸式呼吸,而男性更多為腹式呼吸;或部分人單純的胸式呼吸或節律紊亂等,因此大部分人的肺功能只開發了40%左右。因此,治療呼吸道疾病包括改善肺炎后肺組織纖維化,首要的是改善呼吸模式。
正確的呼吸模式是一種復合模式,我們可以通過訓練使胸、腹部同時參與我們的日常呼吸。正常成年男性的肺活量為4~6 升、成年女性的肺活量為3~5 升,而自由潛水運動員的肺活量可以通過訓練達到10 升以上,因此如果我們可以通過胸腹結合的呼吸方式提高10%~15%的肺活量,就可以顯著改善已損失的呼吸功能,從而達到改善各種肺部疾病,包括新冠后肺功能損傷、肺組織纖維化的目的。
1.肺部功能評估。肺容積、肺通氣、彌散功能測定、氣道激發試驗、氣道舒張試驗,重癥患者肺功能結果需結合臨床評估。
2.呼吸肌評估。呼吸肌肌力、耐力、疲勞程度、膈肌肌電圖等。
3.呼吸困難評估。勞力性呼吸困難程度、日常生活總體呼吸困難程度等。
4.運動功能評估。心肺耐力、肌力、活動度、平衡功能等。
5.心理狀態及睡眠評估。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睡眠障礙評定量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