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苗苗 李小梅(寧夏第五人民醫院石嘴山中心醫院檢驗科)
臨床血液檢驗在醫學診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有助于準確判斷患者的病情并據此開展治療。但是,在進行檢驗時,會出現預處理誤差和實驗室操作誤差,也會出現標本采集、處理、保存以及儀器校準不準確等情況,這些都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最終對診斷和治療方案的制定造成影響。那么,血液的檢驗標本誤差都有哪些常見的類型呢?如何避免這些誤差呢?本文就此進行介紹。
血液檢驗標本誤差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
1.采集方式不當、采集工具選擇不合適以及患者狀態不好等。其中,不恰當的采集方法會導致血液量不足、血液稀釋或血液成分改變,從而影響各項檢測指標的準確性。例如在進行靜脈采集時,針頭插入的深度、采用的血管徑選擇以及采集部位的清潔程度,都可能對血液成分產生影響。
2.血液標本的保存也是血液檢驗標本預處理過程中容易出現誤差的環節。如保存時間過長或保存環境溫度不適當會導致細胞破裂、蛋白質分解等現象,從而影響血液中各項指標的測量結果。
3.實驗室操作過程中,樣本處理誤差是一個常見問題。一旦樣本進入實驗室,就需要進行一系列前期處理,例如離心、血漿和血清的分離等。如果沒有嚴格按照標準進行操作,就會導致樣本被污染、丟失或混淆,最終造成誤差。如果在檢驗時,環境溫度過高或者過低,各種檢驗儀器老化,校驗不準確,都會導致檢驗結果出現偏差。
4.人為操作誤差也是實驗室操作中潛在的風險因素。在樣本處理、儀器操作、數據錄入等環節,操作人員可能因為技能不足、疏忽等引發誤差。因此,培訓有素的操作人員、嚴格的操作流程以及質量控制措施都顯得尤為重要。
上面,我們已經詳細講解了分類誤差的發生類型和主要原因,那怎么才能減少這些誤差呢?
在進行標本采集之前,要與患者進行充分的交流和溝通,緩解患者在采血過程中的緊張情緒,確保標本采集順利進行。在選擇采樣工具和部位時,應根據需要檢測的指標不同進行準確的選擇,確保采集的標本能夠準確反映患者的真實生理狀態。同時,選擇適合的標本容器,并嚴格遵循相關的標本采集流程,盡量減少容器污染和誤差,確保采樣質量。
在標本保存和運輸方面,合理的時間安排是保障標本質量和準確性的關鍵。不同類型的標本需要在特定的溫度下保存,以防止其成分發生改變。對標本進行準確標識是標本識別和追蹤的基礎,避免標本混淆和錯誤。在標本運輸過程中,要選擇適當的運輸容器和方式,以確保標本在運輸過程中穩定。特別是在長距離運輸中,需要采用冷藏或冷凍的方式來保持標本的穩定性,以防止溫度變化和振蕩對標本質量產生不良影響。還要建立記錄和追蹤機制,及時監控標本的流向和狀態,有效解決運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確保標本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標本的接收和登記是流程的起點。一旦標本送達實驗室,操作人員應迅速接收并準確登記,準確核對標本標識與患者信息是否一致,查看標本容器是否完整。
對于需要進行離心分離的標本,如血清或血漿,操作人員應嚴格按照規定的離心速度和時間進行分離,確保上清液和沉淀充分分離。分離后的上清液要避免振蕩或混合,以防止樣本成分再次混合。樣本分配是將標本分配給不同檢測項目的過程,在這一步驟中,操作人員需要按規定的方式進行分配,確保每個檢測項目所需的樣本量準確,并避免同一標本被多次凍融,以防止樣本成分的變化和損失。操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循規定的儲存溫度,確保不同類型的樣本儲存在適當的溫度,以防止樣本成分的變化。
在整個標本處理流程中,記錄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也非常重要。操作人員應詳細記錄每一步操作,包括標本接收、分離、分配和儲存等,以便追溯和核實,發現操作過程中的潛在問題。
不同類型的儀器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不同的測量誤差,需要對其定期進行校準。校準過程包括儀器的零點校準和斜率校準,以校正儀器的偏差,確保測量結果與標準值相符。要對儀器進行質量控制,通過使用已知濃度的標準樣本來評估儀器的準確性和穩定性。質量控制樣本應覆蓋檢測范圍內的多個濃度水平,以檢驗儀器在不同濃度下的表現,以便準確判斷儀器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同時,質量控制還包括質控圖的繪制和分析。質控圖是根據多次質量控制結果繪制的圖表,可以用來監測儀器的長期性能變化和穩定性。通過分析質控圖的趨勢,操作人員可以及時發現異常情況,采取糾正措施,以保障儀器的正常運行。

在臨床血液檢驗中,質量控制是確保實驗室操作結果準確和可靠的重要環節。內部質控和外部質評是質量控制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輔以數據分析和異常結果處理,一起構建了高質量實驗室操作的有效策略。內部質控是實驗室內部使用標準樣本進行自我評估的方式,以監測實驗室操作的穩定性和準確性。
在每次檢驗中,操作人員應使用已知濃度的標準樣本進行測試,然后將結果與預期值進行對比。通過持續監測內部質控數據,實驗室可以及時發現和糾正潛在問題。外部質評則是與其他實驗室共享標本,將自己的結果與其他實驗室的結果進行比較。實驗室應定期分析質控數據,保持監測結果的穩定性。如果出現異常結果,操作人員應立即進行調查,確定異常的原因,如是否存在操作失誤、儀器不精準、樣本變異等問題。針對異常結果,建立明確的處理流程,比如重新檢測、核查操作步驟等。對于多次出現的異常情況,應進行詳細分析,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進行糾正。
總之,臨床血液檢驗關乎患者的治療方案,它的準確度對判斷病情和診斷具有重要價值。在進行采集、處理和分析樣本的過程中,操作人員要嚴格遵守標準化操作流程,定期校準儀器,在不斷的實踐中使檢驗結果更加準確和可靠。同時還要加強對檢驗的質量控制,通過不斷優化質量控制策略,為臨床血液檢驗提供更加可靠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