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
摘 要|有效解決高職女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刻不容緩。本研究根據高職女大學生自身素質特點,主動整合多方資源,為改善解決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對策,旨在指導開展高職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給高職女大學生提供更好的幫助和指導。
關鍵詞|高職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高職女大學生作為其中一個特殊群體,已引起國內學者的重點關注。研究表明,高職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要想有效解決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須根據高職女大學生自身素質特點,主動整合社會、家庭、學校資源,采取一系列扎實有效的措施手段,改善高職女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1 構建自我教育機制,實現高職女大學生自我心理調節
通過自我教育機制,可以讓女大學生自己掌握解決心理困擾的“金鑰匙”,及時有效地解決心理問題,以避免問題的進一步惡化。這樣既可以充分發揮高職女大學生主觀能動作用,又可以克服高職院校現有心理健康資源不足的問題。
在高職女大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自我教育,首先要使她們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可以利用大學生社團組織(如心理健康協會、班級心理委員會),廣泛宣傳大學生心理保健知識,喚起大學生對心理素質優化的自覺需求;充分利用校報、櫥窗和微博、微信等媒介宣傳普及心理知識,介紹自我調節的方法;心理中心也可以針對學生心理主要問題,如人際交往、情緒調節等,購置一些相關的心理圖書供學生借閱。還可以利用學校的圖書館資源,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活動。這樣不僅可以使女大學生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提升自我修養和心理境界,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心理調節方法。
此外,還要積極創建和諧的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環境。鑒于很多女大學生尋求心理援助的被動性,作為學校方面,應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主動建構合適的心理溝通平臺,如QQ、電話熱線等。亦可選拔一批綜合素質較高的女大學生加以培訓,協助開展朋輩咨詢,以實現助人自助的目的。同伴的良好影響也會帶動更多的同學參與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活動。
實現高職女大學生自我心理教育還應當教會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自我評估的基本方法,能較準確地識辨出心理困擾、心理障礙及精神病等,能有針對性地開展自助和尋求外界幫助。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壓力,高職女大學生最需要的就是心理自助的本領。
2 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增強高職女大學生自我認同感
自卑心理是高職女大學生群體中較常見的心理問題。一方面是由于高考的失利;另一方面也來自社會對高職院校的認可度不高,對高職教育仍有一定的認知偏差。因此,高職院校要積極宣傳高職教育,讓全社會都能認識到高職教育的培養特點及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事實上,從近幾年的招生人數來看,全社會對高職教育認可度也越來越高,高職教育正在朝著一個較好的方向發展。同時,社會相關部門也要積極營造符合社會發展的男女平等、尊重女性的文化環境,盡可能消除就業市場上對女性的種種歧視,為高職女大學生提供和男生平等的就業機會。高職院校也要切實加強女大學生就業能力和素質的培養,為高職女大學生就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3 建立與家長溝通制度,營造優良的家庭教育環境
家庭因素在影響高職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有益于培養子女良好的個性品質,也是高職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根據國內相關研究,家長參與和關注孩子的心理,可以減少75%的青少年心理問題。
高職院校絕大多數學生都是住校,因此平時只能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與家人溝通,據了解,很多學生一周甚至更長時間才與家里聯系一次,談話內容也僅僅涉及生活費、學習生活等日常性的問題,很少有情感上的交流。
作為校方,應當主動建立與家長溝通制度,增強教育合力,學生有心理異常情況應做到及時溝通傳達。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創辦家長溝通網站,上傳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導講座視頻或相應的文章,讓家長們能了解掌握這一階段的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知識,處理好親子關系等問題,學校方面也可以給家長發放家庭教育方面的書籍和宣傳資料。通過建立與家長溝通制度,讓家長能參與到學校教育活動中來,鼓勵家長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等形式,對學校教育質量進行監督,為學校發展獻計獻策。當然,在學生群體中也宣傳提倡感恩教育,鼓勵高職女大學生主動關心家人,敞開心扉多進行情感交流。在網絡通訊如此發達的時代,也可以提倡學生們用傳統的書信方式給家人或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寫信,以實現心靈的溝通,搭建起一座心靈的橋梁。
4 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功能,關心高職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高職院校近些年來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且構建了適合各自學校實施的一整套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綜合起來看,模式方法上大同小異,這里筆者結合自身幾年來的工作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專門針對學校功能的解決對策。
4.1 建立高職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及時掌握心理發展動態
目前,大多高職院校都對入校的新生進行心理普查,筆者認為這一舉措非常重要,是對新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能第一時間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狀況。從高職女大學生剛入校時起,通過心理普查為高職女大學生建立起專門的心理檔案,定期對高職女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回訪調查,充分掌握其心理活動的變化,以避免意外情況發生。在對高職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日常保管時,由于女大學生天生的敏感性,要注意檔案的保密性,使其對學校相關部門和人員能建立信任,如此才能向專業人員敞開心扉,尋求幫助。
4.2 開設專門針對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課程
現階段,很多高職院校都開設了心理健康相關的課程,甚至相當一部分學校已經將其納入必修課程序列,但教學效果卻不令人滿意。筆者認為,一方面要加強教學師資隊伍的建設,將更多有專業背景的、具有一定教學能力水平的老師充實到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隊伍中來;另一方面,也要加強現有師資隊伍的專業培訓,使授課老師的知識庫得到及時的更新,學校方面盡可能多地組織授課老師進行專業切磋與交流,提高教學本領。
4.3 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創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積極心理學起源于20世紀90年代末的美國,強調對人性優點和價值的研究。積極心理學家希冀“發現和培養天才和能力”,并“使正常的生活更充實”。積極心理學提倡關注人性的積極面,高職女大學生群體中有活潑、勤快、上進、謙虛等等許多值得肯定的個性品質。作為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積極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發現和挖掘個體閃光點;另一方面,要善于引導個體的優秀或潛在的特質,并予以積極支持和鼓勵,包括提供必要的成長環境,讓這樣的能力得到發揮和肯定。經常對學生“表揚和鼓勵”,以此為契機,賞識學生,給他們自信,提供積極的校園氛圍。
積極心理學理念認為建立和諧人際關系比克服人際交往障礙更具有積極意義,筆者在日常咨詢工作中發現人際交往問題是高職女大學生群體面臨解決的一個重點難題,并且較多出現在班級、宿舍這樣的正式群體中。筆者認為,由于興趣愛好、思想觀念相似等原因而自發地經常在一起活動的非正式群體,又叫小團體,可以彌補正式群體的不足,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社會的、心理的和生活的需要。學校方面也要積極鼓勵這樣的非正式群體的組建和活動,并且要積極引導非正式群體向健康方向發展。
4.4 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加強體育鍛煉
學生社團其實也是非正式群體的一種形式,學生通過參加社團進行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學習,民主、平等的社團氛圍有助于發揮大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意識。學生在社團中也能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更有歸屬感和價值感,在社團中能發展興趣愛好,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運動心理學也證明,有針對性地開展體育鍛煉不僅能夠強身健體,還能磨煉學生的意志,幫助其克服心理障礙、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學校除了在開設體育課程之外,可以開設一些適合高職女大學生身體特點的強度適中的活動項目,比如瑜伽、心理趣味運動會形式的集體項目。集體體育活動的形式最能促進高職女生的心理健康,使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增進人際溝通。
4.5 健全專業機構和機制,加強心理咨詢師資隊伍建設
心理咨詢說到底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必須有專業的人員配置、專業的環境條件。人員配置要根據學生比例,考慮到女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必須有專業的女老師參與;咨詢室的環境設施要做到規范化、人性化。加強高職女生的團體心理輔導。團體心理輔導在解決同樣群體或同一類型的心理問題時,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學校的心理中心可以定期開展針對女大學生群體的團體心理輔導,協助其解決心理困擾、提升心理素質。
另外,建立健全危機干預機制也是維護高職院校校園穩定的一項重要舉措。每年一度的“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節,大多高職院校會趁機加大宣傳,舉辦各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每年的春季也是心理危機的高發期,寒假過后大學生各種情感沖突更加凸顯,開學后新的學習壓力和人際挫折接踵而至,也會進一步加重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高職院校可以在此期間開展一系列針對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幫助學生平穩渡過階段性心理難關。除此以外,每年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期末考試前夕也是心理健康問題的高發期,高職院校應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協助高職女大學生順利渡過這些心理難關。
參考文獻
[1]俞國良.現代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78.
[2]Sheldon K M ,Kin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3):216-217.
[3]任俊,葉浩生.積極:當代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價值[J].新華文摘,2004(20).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Shan
Jiangs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conomy and Trade, Nanjing
Abstract: It is urgent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ccording to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study actively integrates multiple resources 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and solve th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iming at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roviding better help and guidance to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nter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