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一日生活包括入園、離園、進餐、睡眠、喝水、如廁、學習、游戲等活動,這些活動之間用于轉換的環節稱之為“過渡環節”。幼兒園都有這樣一種現象:早晨孩子入園有早有晚,下午離園家長接送有早有晚,那么教師應該如何組織安排這些過渡環節呢?是閑散、無組織的“放羊式”,還是教師引領陪伴的方式?入園、離園過渡環節中教師可以抓住哪些教育契機?

案例一
每天早晨,由于孩子們來園時間不一致,教師便會讓孩子們自由搭建積木、玩區角……可是沒過多久,孩子們就會失去興趣,在教室里跑動打鬧起來。兩名教師既要迎接剛到的幼兒,又要組織室內活動,常常顧此失彼。后來,我們嘗試自制了很多“小標兵”的禮儀帶,有“禮儀小標兵”“綠色小標兵”“閱讀小標兵”“衛生小標兵”“游戲小標兵”等。孩子們來園后,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合適的禮儀帶,上“崗”服務。瞧!“禮儀小標兵”像模像樣地站在大門口,和老師一起迎接小朋友及家長,一聲聲甜甜的“阿姨好!”“貝貝早上好!”,奏響了孩子們快樂入園的晨樂;“綠色小標兵”活躍在自然角,給花草澆水,給小魚喂食,孩子們耐心記錄,時不時與同伴交流幾句;“閱讀小標兵”將書籍擺放整齊,然后拿起一本書耐心地看著……小標兵們的早晨變得忙碌而充實,沒有當上小標兵的孩子也不氣餒,高興地投入活動之中——孩子們沉浸在這段歡樂的幸福時光里。
分析
1.自主選擇讓來園過渡變得民主自由
根據中大班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教師變“模式化”管理為幼兒的自主、自愿選擇,促使幼兒在不斷探索中從無序走向有序,從低效走向高效。自主選擇的過程,為不同個性的幼兒提供了操作的時間和機遇,促進了幼兒的個性化發展。小標兵活動讓幼兒自主選擇,使來園過渡環節變得新穎有趣,為幼兒愉快入園營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吸引幼兒參與到班級的管理和活動中。
2.養成教育讓來園過渡變得文明有序
來園過渡環節是幼兒進行養成教育的有利環節,從師幼見面、巡視班級,到區域游戲、動植物照料,均包含著豐富的教育內容。案例中的“禮儀”“綠色”“閱讀”等小標兵活動,就蘊涵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既為幼兒提供了親歷、模仿、實踐等各種機會,幫助幼兒合理安排自主游戲時間,又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了其禮貌待人、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
案例二
每天離園時,保育老師需要及時整理教室,將所有物品擺放整齊。我們發現:孩子們個個歸心似箭,總有孩子丟三落四;即使老師再三提醒,可還是有人忘記了帽子、外套,還有幾張小椅子歪斜擺放著。
為了改變孩子們的這些不良習慣,教師利用離園前5分鐘,和孩子們一起玩起了“我們愛找茬兒”的游戲——請小朋友仔細觀察教室里的物品是否擺放整齊,細心找找哪位小朋友的衣服、鞋襪沒有穿戴整齊。孩子們聽說要玩游戲,個個瞪大眼睛認真觀察著教室里的每一個角落和每一個人。果然,細心的小朋友發現:老師的鈴鼓沒有放回櫥柜中,豆豆的小椅子倒了,杰杰的扣子扣錯了,芊芊的水彩筆沒有送回收納盒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很快就找到了許多“茬兒”,你幫我重新系上扣子,我幫你送水彩筆“回家”,教室很快便整齊有序,孩子們個個穿戴整齊,同伴之間的關系也變得更融洽、更和諧。

分析
1.游戲的魔力讓離園過渡環節更精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教師將游戲融入過渡環節,吸引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使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自然而然地度過過渡環節。案例中“我們來找茬兒”的游戲,變教師被動說教為幼兒的主動參與,促使幼兒養成了有序整理物品的好習慣。
2.同伴的關愛讓離園過渡環節更溫馨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師幼關系和同伴關系,讓幼兒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同伴之間互相關愛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融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你幫我系扣子,我幫你扶椅子……”過渡環節成為師幼、幼幼之間積極交流、互幫互助的過程,既培養了幼兒關心同伴的情感,又讓整個過程自然、和諧,其樂無窮!
案例三
成成是個攻擊性較強的孩子,經常有小朋友離園后跑到成成媽媽面前告狀:“成成又打我了!”成成媽媽為此很苦惱,每天接送孩子,總是不放心地囑咐:“千萬不要和小朋友搶玩具!”“今天有沒有犯錯誤?”……成成媽媽對老師也是躲躲閃閃,生怕老師向她提及孩子的“禍事”。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耐心觀察,指導成成的行為,還將他的點滴進步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一天早上,成成媽媽送完成成剛準備離開,教師急忙走過去,拉住成成的手主動打招呼:“成成好!成成昨晚有沒有告訴媽媽你幫助小朋友的事情呀?”成成媽媽聽了,臉上閃過一絲驚訝:“成成沒有惹禍啊?”教師搖搖頭并將成成在幼兒園幫助同伴以及做值日生的事情告知她,成成媽媽高興地抱起成成不停地夸獎:“成成真棒!”離園時,成成媽媽提前來到活動室,觀察著成成在班級的表現,并與教師共同探討成成調皮搗蛋的原因。
分析
1.來園、離園過渡環節重塑幼兒良好行為
來園、離園過渡環節是鼓勵、表揚幼兒的良好契機,在家長面前由衷地肯定幼兒的進步,會使幼兒在正向強化的作用下,積極調整自己的行為。反之,如果一味指責幼兒的過錯,會使幼兒“破罐子破摔”,消極面對生活。教師對幼兒的鼓勵和肯定也會使家長用欣賞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孩子,進而對幼兒產生積極的期望。
2.來園、離園過渡環節搭建家園互動窗口
“尊重家長,主動與家長溝通,并與家長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發展”是《綱要》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教師利用來園、離園這一時機,向家長了解、介紹幼兒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普及正確的教育理念,幫助家長改善不當的教育方法等,拉近家園互動的距離,贏得家長的信賴與支持。

入園和離園作為幼兒一日生活的開始與結束,起著承上啟下、融會貫通的重要作用,其中隱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價值。教師充分發揮好這些過渡環節的價值和作用,能夠培養幼兒的文明禮儀、衛生整理等良好習慣,還能夠提升幼兒自我服務、幫助同伴等社會性能力,更能搭建家園高質量溝通交流、共建發展的互動平臺。過渡環節是幼兒學習、游戲及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需要教師善于觀察、勤于反思,充分利用好入園、離園等時間段,這樣過渡環節也能精彩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