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營銷宣傳的主要陣地。自2016年我園注冊微信公眾號以來,在八年的探索和完善中,經過不斷優化創新與升級管理,現今我園微信公眾號關注用戶已達1萬+,日閱讀量和點贊量達2千人次。作為一所鄉鎮幼兒園,我園的微信公眾號已成為園所對外宣傳的重要窗口。現將我園微信公眾號發展過程中的常見問題、改進策略、互動效果等內容進行深度解析,以便幼教同仁們進一步認識幼兒園的微信公眾號,并加以有效應用。
微信公眾號常見問題
微信公眾號具有傳播有效性高、覆蓋范圍廣、推送速度快等特點,在各個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幼兒教育領域中,微信公眾號已成為園所對外宣傳先進教育理念、介紹幼教界熱點、普及園所文化等內容的特色窗口之一。我園微信公眾號剛上線的時候,只是簡單地發布日常活動,定期轉發通知,閱讀量、轉發量、點贊量少之又少。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與思考。
1.內容單一,無法收到讀者反饋
我園微信號公眾號自開通以來,我們一路思考、一路研究。剛開始我們每周推送一篇文章,內容涉及教師感悟、學校食譜、園所動態三方面內容。首先,2016年共推送52篇文章,數量少、內容單一成為我園微信公眾號存在的主要問題;其次,原創內容較少,基本以轉載為主,缺少園所特色——這樣不但起不到宣傳作用,更達不到發布的目的;最后,微信公眾號缺少應有的創新性和吸引力,平均每篇僅一百多人閱讀,可見關注的家長數量之少閱讀量之低,足見其創新性不夠。
2.更新不定,未養成讀者閱讀習慣
幼兒園微信公眾號需要及時更新內容,讓讀者養成定時閱讀的習慣,這樣公眾號和讀者之間的黏性才能大大增強。幼兒園微信公眾號是家園共育的重要橋梁,每一次推送都是展示園所特色、教師風采、幼兒活動的好機會,所以微信公眾號運營者要有規律地更新,以方便讀者養成定期閱讀的習慣。
3.技術差異,無法展現團隊力量
我園的微信公眾號由幾位老師輪流負責編輯排版。微信公眾號推出初期,版面顏色不統一,字體大小不統一,推送格式也不統一,幾個“不統一”影響了整個微信公眾號的品質。于是,我們在一次次的微信公眾號推送中尋找差距和問題,進而發現在運營過程中隊員之間缺乏協作,團隊的力量無法體現。
在發現上述問題后,我們成立了信息技術小組,對存在的問題不斷進行總結和優化,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在實踐中形成了園所特色。
微信公眾號改進策略
一個優秀的微信公眾號,勢必定位準確、內容優質、產出穩定、具有特色。為切實做好此項工作,我們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改進:
一、提升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主要是指具有信息知識搜集能力、信息技能掌握能力、信息技術運用能力。盡管幼兒教師對學前教育信息化有一定的認識,開展應用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活動的態度是積極的,但總體上幼兒教師的信息知識和技能水平不高,具體表現為幼兒教師信息知識積累薄弱,信息技能應用能力偏低。而要想提高信息素養需要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定期進行專業培訓,優化信息化隊伍。
為此,我園成立了信息技術組,選派業務能力強的男教師擔任信息組長,每學期進行分項目、分內容的業務培訓,以提升信息技術組的整體素養。同時,我們還將微信公眾號編輯培訓分為初、中、高三個層次開展:初級組的培訓內容包括學習微信公眾號的排版、編輯、發布等技巧,以期讓教師掌握編輯微信公眾號推文的方法;中級組的培訓以版面設計與優化為主,以期讓教師掌握秀米、美圖秀秀、創客貼等多媒體軟件的使用方法;高級組則是微信編輯與幼教知識相結合的綜合培訓,旨在提高專業組教師的領先性。
二、細化技術指標
以我園微信公眾號為例,我們在封面設計、版面策劃、編輯排版等方面做了如下調整:
1.封面設計重點在于增強設計統一性
首先,微信公眾號推文封面作為每天更新的“門面”,封面設計風格統一,有利于提升微信公眾號的統一性;其次,微信公眾號封面圖片尺寸比例為2.35:1,原版默認尺寸為16:9,這時教師必須通過裁剪封面,才能獲得正確尺寸的封面,需要注意的是設置封面比例為1:1時,一定要盡可能地向用戶展示重點;微信封面圖片的選擇要與推送內容相關,不能用卡通圖,可以試試拼圖、組圖、PPT截屏或者直接使用幼兒園內部圖片。

2.排版規劃的重點在于模板、字體和色彩的協調
⑴正文內所有字體需選擇“默認字體”,排版文本時,要注意顏色搭配,主要遵循兩個原則:整體保持統一,偏重使用個別特殊顏色。字體顏色盡量不要超過三種,模板顏色不要選擇過于鮮艷的顏色,純黑、純紅、亮紅配亮綠都是不推薦的顏色,因為這些顏色看久了難免會產生疲勞感。公眾號排版、各類顏色使用不要超過三種,一般分為正文、注釋、強調金句或標題,使用2~3種顏色最為適宜。
⑵字體尺寸推文排版注重細節,字體尺寸也是展現細節的重點體現,按邏輯關系來說字體大小順序為:大標題>小標題>正文>批注,一般情況下,正文文字的大小為一個中間值,其余字體的大小在其基礎上有所變化,才能保證文字排版的有序性。至于具體字體大小,建議正文取14~15號為最佳選擇。14號字體偏小,比較文藝清新,15號字體中規中矩且看著舒服。
3.編輯排版的重點在于配色和風格
⑴配色:雖然優秀的公眾號配色風格各不相同,但在配色上卻很少會出現五六種顏色。有的是黑白灰,有的雖然會有多種顏色,但是用的也是和行業相關或者與品牌相關的顏色,會突出重點內容且與文章其他部分的顏色搭配協調,一般不會超過三種顏色。實在不知道選什么顏色,可以參考莫蘭迪配色。
⑵風格統一也是排版好看的關鍵。小標題采用統一的風格,分割線采用相同的款式,這樣會使整體的排版協調統一,整體觀感也會清爽不少——并不是使用越多的款式排版就越好看,有些時候簡單的排版反而更加美觀大方。
三、優化欄目設置
要做好微信公眾號,除了定時發送外,還要設置符合園所特色的欄目。我園微信公眾號開通初期只有三個欄目,分別是園所動態、教師風采、幼兒活動。隨著閱讀量的上升,我們發現僅僅三個欄目無法滿足園所日益豐富的活動推送,于是,我們又新增孩子語錄、教師筆記等欄目。微信公眾號運營幾年后,我們希望其能更全面地展現園所內涵,體現園所特色,于是,就在欄目名稱、欄目類別上再次思考、調整——增加至8個欄目,欄目名稱也滲透“悅”文化內涵。例如,校園“悅”事記:園所活動或發現的人或事;悅享“育”學園:分享育兒經驗、展示家園活動;悅動·黨建:教師黨建活動;悅動·教師:宣傳優秀教師事跡;悅園一隅情:用照片、文字記錄校園的美好;悅園·日簽:精選一句教育格言或者幼兒的小詩,配一張幼兒園或幼兒活動的圖,利用美圖秀秀或PPT的方式發布當日日簽;悅動“趣”課程:班級課程故事;悅動·萌娃:捕捉萌娃“哇”時刻,以視頻的方式記錄孩子日常生活、游戲的精彩瞬間。
實現微信公眾號層面上的家園互動
在幼兒園微信公眾號運營過程中,家長就是讀者,教師和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者就是傳播者。為實現有效的家園互動,我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增加每周推送的更新頻次
前期我們是一周更新一次,或者兩周更新一次,導致家長無法養成定期查看微信公眾號的習慣。自2022年起,我們由一周一次改為每周五次每次一條的更新頻次,這樣既能保持讀者與微信公眾號的黏性,又能提高微信公眾號的閱讀數據。當然,有的時候我們也會陷入沒有新內容發布的窘境,這時我們就制作日簽,保持微信公眾號的發布頻次,進而增加家長的關注度。
2.關注每日發布的互動留言
家長還可以通過閱讀幼兒園微信公眾號的推送內容了解幼兒園及幼兒在園的情況,同時還可以通過留言、窗口對話等方式聯系教師,促進家園共育。根據符號互動理論和網絡傳播學理論,家園共育能有效提升家長對幼兒園的了解和支持,而微信公眾號正是利用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形式,將有關園所的所有活動公之于眾,讓家長直接從手機上看到真實、具體的資訊。
3.重視每次編輯的推送內容
每一次微信公眾號的推出都傾注撰稿者、編輯者一周乃至一個月的心血,因此每推送一篇新的文章,將由宣傳負責人分享到教職工群,對內容進行點評,以此吸引本園教職工興趣,然后通過轉發班級群、朋友圈以吸引更多的關注者,從而達到微信公眾號發布的真正意義。
總之,在打造幼兒園微信公眾號的過程中,教師仍要不斷學習優秀公眾號的先進經驗,并結合園所實際情況,推動微信公眾號菜單欄項目特色化、本土化,逐步推進內容優質化、信息互動化,立志把微信公眾號打造成對外形象宣傳、信息傳播、思想引領、服務家長的優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