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松 金新
[摘要]全球安全倡議是促進世界安危與共的中國方案,構建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安全向度的價值主張和實踐平臺。全球安全倡議產生于安全赤字有增無減、安全治理存在缺失、安全理念亟待更新的時代背景下,是對“世界需要什么樣的安全理念、各國怎樣實現共同安全”重要命題的科學解答。“六個堅持”闡述了全球安全倡議的基礎理念、基本立場、規范準則、重要原則、行動主張及統籌領域,以豐富內涵形成一個完備體系。全球安全倡議具有促進安全理念創新發展、推動世界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等理論與實踐價值,給予安全課題豐富啟示。各國應團結一致,積極響應全球安全倡議,從安全向度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理想的實現。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安全倡議;新安全觀;安全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D820?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274(2023)06—0087—08
[作者簡介]劉雨松,男,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家安全與中國安全外交;金新,男,法學博士,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國際安全與中國外交。
當前全球安全形勢日益復雜,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與治理赤字逐漸加重,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層出不窮,人類社會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不斷展開的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可謂正當其時。[1]全球安全倡議的內涵可概括為“六個堅持”,闡述了實現安全共同體所需的基礎理念、基本立場、規范準則、重要原則、行動主張及統籌領域,邏輯清晰、條理清楚。全球安全倡議深刻體現了中國“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的大國擔當,[2]深刻展現了中國在促進世界安危與共、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中的建設性作用,對于以中國方案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具有重要意義。全球安全倡議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安全向度的具體實踐,在安全領域順應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為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人類安全共同體長遠目標的實現規劃出科學道路。
一、全球安全倡議的時代背景
安全是關涉全人類的重要問題。這一問題“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事關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事關人類的前途命運”[3]。面對全球性安全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愿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落實。”[4]全球安全倡議是習近平總書記經過全面理性思考得出的科學理念,切合全球安全實際,具有緊貼時代脈搏、聯系安全現狀、突出問題導向的鮮明特點。全球安全倡議誕生于傳統安全理念與現實安全狀況相互抵牾的情景下,和現實安全矛盾聯系緊密,與當今時代發展同頻共振,具有高度的理論與實踐意義。探討全球安全倡議所處的時代背景,是分析全球安全倡議科學內涵、領悟全球安全倡議重要價值、規劃全球安全倡議實踐路徑的必要前提,也是從安全向度理解和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
(一)全球安全赤字有增無減
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全球進入了新的動蕩變革期,各種矛盾趨于激化,全球安全赤字不斷加重。一方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呈相對衰弱的態勢,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崛起態勢較為顯著,東西方“實力的地位”1發生顯著變化,使得全球安全領域出現新局面。然而,部分國家奉行零和博弈思維,恃強凌弱、巧取豪奪,加大全球安全沖突風險,使得安全形勢日益嚴峻,全球安全供求關系愈發失衡,從總體上加重全球安全赤字。
另一方面,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層出不窮,加重了全球安全赤字。從傳統安全威脅看,《中導條約》失效后新一輪軍備競賽持續升溫,對全球安全局勢構成嚴峻挑戰;美國等西方國家單邊主義與保守主義逐漸抬頭,為全球安全籠罩上一層厚重陰霾。從非傳統安全威脅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使全球遭受嚴峻的風險考驗,日益成為影響全球安全的重大挑戰;氣候政治合作存在巨大分歧,側面反映出各國長期存在的安全與發展利益沖突;恐怖主義呈向全球擴散的趨勢,對全球普遍安全的影響日益凸顯。同時,傳統安全威脅與非傳統安全威脅蔓延交織,給全球安全不斷帶來新的考驗,進一步加重了全球安全赤字。
更加突出的全球安全赤字使人們前所未有地認識到彼此之間休戚與共、命運相連,也愈發凸顯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由于全球安全赤字在總體上有增無減,全球性安全問題日益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對全球的和平發展已然構成嚴重威脅。當前,如何減少乃至消弭全球安全赤字成為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重要議題,這一議題與人類命運共同體“順應歷史潮流、增進人類福祉”的出發點高度契合。[5]在安全向度堅持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相關理念與方案,無疑對各國攜手應對全球安全赤字相關問題有所助益。
(二)全球安全治理存在缺失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人類面臨著諸多全球性安全問題,需要全球“共同應對迫在眉睫的全球性挑戰、共同推進全球熱點問題的政治解決”,[6]不斷提高全球安全治理能力。然而,當前全球安全治理存在缺失,部分西方發達國家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缺位失位,長期以來的全球安全治理困境依然存在,人類在妥善應對全球性安全問題上仍捉襟見肘。
具體來看,全球安全治理缺失主要體現為全球安全治理的機制、理念和能力方面的缺失或滯后。[7]考察目前全球安全合作的現狀,某些大國暫停履行、逐步退出傳統安全領域的雙多邊安全合作協議,全球傳統安全合作出現停滯倒退趨勢;由于各國經濟競爭與利益分歧,全球非傳統安全合作陷入瓶頸,難以深入發展;現行安全合作機制或局限傳統安全合作,或偏重非傳統安全合作,難以形成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合作的統籌機制。全球安全合作的不充分不全面反映出當前全球安全治理機制的不完善。一些國家囿于舊有的冷戰思維,熱衷于搞對抗、謀遏制,沖擊全球安全秩序,導致全球安全治理供求失衡,難以滿足現實安全需要。在全球安全治理中存在的“二元對立”思維反映出全球安全治理的理念滯后問題。此外,由于各國對全球安全治理缺乏共識,在安全觀上存在分歧,參與全球安全治理意愿的積極性存在差異,使得全球安全治理的現實狀況乏善可陳,凸顯出全球安全治理供給的能力不足難題。[8]
上述機制、理念和能力的缺失使得全球安全治理的推進動力存在不足,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難以得到充分體現。隨著國際格局深刻變革的發生,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應運而生,構建共建共享的安全共同體則是該方案的基本內涵之一。[9]共建共享對于妥善應對全球安全治理缺失有重要意義,安全共同體提供了解決部分國家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缺位失位問題的可靠思路。全球安全倡議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安全向度的體現,同樣旨在“消弭國際沖突根源、完善全球安全治理”,[10]以中國方案推動全球安全治理向前發展,進而為實現全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磅礴力量。
(三)傳統安全理念亟待更新
傳統安全理念作為西方應對安全困境的理論思索,帶有明顯的局限性。首先,傳統安全理念出于西方“叢林法則”的思維模式,強調傳統領域安全,重點關注軍事與政治領域,對于非傳統安全相關領域的關注存在不足。其次,傳統安全理念是一種封閉的安全理念,也可理解為是一種狹義的安全理念,其立足點僅僅局限于安全本身,忽視了安全與發展的互動關系與相互作用,無法從發展的視角去理解安全。[11]傳統安全理念的上述局限性表明,必須對現有安全理念的缺陷不足進行更新和調整,構建更加科學有效的全球安全理念。
西方很難提供跨越傳統安全理念不足的新安全觀。西方為全球供給的安全理念始終帶有霍布斯式的敘事方式,其背后蘊含著一貫的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立場。正如學者Ezemenaka和Ekumaoko指出的那樣,西方提供的是一種既得利益者(Beneficiaries)為竭力維護其個體安全利益而不惜損害國際社會安全利益的理念,這種安全理念不僅不能消弭安全沖突,反而會加劇各國的不安全感。從長期的安全實踐看,以西方安全理念為指導的區域容易過度依賴西方的安全模式(Security Models),很難擺脫西方安全思維的桎梏。[12]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傳統安全理念更新的任務很難由西方完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大危機面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團結合作才是人間正道。”[13]中國一貫強調團結合作對處理當前現實安全問題的重要作用,一貫堅持多邊主義立場,致力于從安全向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便擺脫了西方安全思維桎梏,為完成傳統安全理念更新這一任務提供了可能。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中國有能力也有意愿對安全理念進行革新,為解決全球性安全問題提供更為科學的理論依據。
二、全球安全倡議的科學內涵
全球安全倡議內涵豐富,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為構建普遍安全的世界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南。“六個堅持”依次探討了全球安全倡議的基礎理念、基本立場、規范準則、重要原則、行動主張及統籌領域,是全球安全倡議內涵的生動表達。對全球安全倡議的科學內涵展開研究,是深入分析全球安全倡議的重要價值與實踐路徑的必要基礎,也是從安全向度把握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
(一)全球安全倡議的基礎理念
全球安全倡議以“六個堅持”中“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為基礎理念。其中“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構成了全球安全倡議的理念維度,成為新安全觀在理念層面的集中體現。“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則是全球安全倡議的理念指向,映射了全球安全倡議的根本旨趣。這一“堅持”開宗明義地指出全球安全倡議要倡導什么樣的理念,通過這一理念實現什么樣的目的,即通過倡導“基于道義和正確理念的安全”,實現“基礎牢固、真正持久的安全”,[14]進而為維護全球安全秩序提供了理論思路,為促進世界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提供了科學的理念支撐。
這一“堅持”展現了中國在安全領域一以貫之的思維方式。在2014年亞信第五次外長會議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理念。[15]其中,“共同安全”指向安全范圍,這一安全理念將尊重和保障每個國家的安全,將惠及各個國家的安全利益。“綜合安全”指向安全領域,這一安全理念是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領域的統籌,實現的是各領域的安全。“合作安全”指向實現安全的方式,這一安全理念將通過對話協商與共同合作來實現安全。“可持續安全”則宣示這一安全理念追求持久安全,是實現穩定而不斷發展的安全。“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是“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理念下全球安全治理的必然選擇,落腳點在“共同”二字上,體現了“共同”理念在全球安全倡議的“牛鼻子”地位,也是在安全向度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準確映射。
(二)全球安全倡議的基本立場
全球安全倡議以“六個堅持”中“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不干涉別國內政,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為基本立場。其中“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不干涉別國內政”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脈相承,是中國處理國際關系的立場所在。“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是這一立場的應有之義。“鞋子合不合腳,只有穿的人才知道”,[16]中國一貫尊重各國人民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主張各國選擇符合本國國情和傳統的社會制度,從全球安全的視角看,這也是促進世界持久和平、維護全球安全秩序、保障各國穩定發展的基本前提。
這一“堅持”詮釋了中國對全球安全的秉持立場。外交理論的立場通常代表了一國對外部世界的理解和認識,在一國對外交往工作中起著指導作用。[17]這一“堅持”蘊含著中國始終如一秉持的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基本原則,代表了中國長期以來對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世界的深入思考,指導著中國外交工作的開展,在全球安全倡議中詮釋出中國的安全立場。正是因為站在這一立場上,中國才能成為“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共同理想的建設者和踐行者。也正是因為站在這一立場上,中國才能在安全向度上提出與西方傳統安全理念不同的、具有安全共同體理念的新安全觀。
(三)全球安全倡議的規范準則
全球安全倡議以“六個堅持”中“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摒棄冷戰思維,反對單邊主義,不搞集團政治和陣營對抗”為規范準則。這一“堅持”表明在安全領域中國對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不懈維護。“摒棄冷戰思維,反對單邊主義,不搞集團政治和陣營對抗”是“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必然要求,同時也體現出全球安全倡議與西方傳統安全理念不同的價值取向,對于尋求措施應對安全困境具有現實意義。
聯合國是當前國際體系的核心,《聯合國憲章》在國際秩序中處于中心地位,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維護全球安全秩序方面更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18]這里提及的“堅定維護”,既是對聯合國地位的高度肯定,又強調了中國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還指出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在國際關系中的重要作用。這一“堅持”闡述了中國在安全領域始終遵守的行為規范,成為全球安全倡議的規范準則,作為倡議的一部分也蘊含著對世界各國共同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攜手同心為全球安全不懈努力,最終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長遠目標的呼吁和期待。
(四)全球安全倡議的重要原則
全球安全倡議以“六個堅持”中“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則,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安全架構,反對把本國安全建立在他國不安全的基礎之上”為重要原則。這一“堅持”邏輯完備、結構清楚,“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則”是核心內容,“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安全架構”是實踐目標,“反對把本國安全建立在他國不安全的基礎之上”是必然路徑,三者共同建構出全球安全倡議的重要原則——安全不可分割原則。
安全不可分割原則是指“各國不應以犧牲他國安全為代價強化自身安全”,這一原則最初是由歐洲各國在處理俄歐關系時加以積極應用的,其運用可上溯至冷戰時期。[19]在2003年中俄聯合聲明中這一原則被明確寫入,用以闡述中俄雙方對聯合國體系的高度認可。當前,這一原則已被中國廣泛用于應對各類安全問題,成為破除安全困境的“系統性方案”。[20]安全不可分割體現了公平、正義的國際原則,明確了各國自身安全策略的邊界,對于構建共同安全的世界具有重要意義。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則,首先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對各國合理安全利益的訴求予以關注和考量。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則,也要在安全實踐中積極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安全架構,實現均衡發展、強調有效安全、促進全球安全的可持續。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則,還要堅持安全權利與安全義務不可分割,旗幟鮮明地反對把本國安全建立在他國不安全的基礎之上的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切實踐行全球安全的普遍平等理念,進而在安全向度上建設和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
(五)全球安全倡議的行動主張
全球安全倡議以“六個堅持”中“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不能搞雙重標準,反對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為行動主張。這一“堅持”明確了全球安全倡議的落實方式,為妥善應對安全問題、有效紓解安全困境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科學途徑。這一“堅持”鮮明地展現了中國在安全領域倡導什么、反對什么。中國倡導“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爭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即以對話協商方式應對分歧,爭取一切可能,以和平方式解決安全危機。中國反對“搞雙重標準”,反對“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對“合則用、不合則棄”“拿著手電筒只照他人不照自己”“強權即公理”等不公正不合理、加劇全球安全風險的措施予以堅決抵制。
這一“堅持”是中國為推動全球性安全問題合理解決而提出的行動主張。這一主張以和平為底色,以協商為基石,以公正為標準,以切實解決安全危機為目的,有力支撐起全球安全倡議的倡議本色,使全球安全倡議有了立足之石,為全球安全貢獻出合理有效的中國方案,也形成了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安全向度的基本主張。
(六)全球安全倡議的統籌領域
全球安全倡議以“六個堅持”中“堅持統籌維護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共同應對地區爭端和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問題”為統籌領域。這一“堅持”立足于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的統籌兼顧,強調綜合安全,是對全球安全赤字“沉疴舊疾”的一劑良方。傳統安全理念存在著傳統與非傳統安全領域關注失衡的問題,這一理念作用于全球安全,使得傳統安全領域極易“劍拔弩張”,多次成為引發安全危機的“火藥桶”;而非傳統安全領域缺乏關注,容易成為影響全球安全秩序的“暗礁”。這一“堅持”將傳統安全領域和非傳統安全領域統籌起來,既關注到傳統安全領域的重要性、敏感性,又把握了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多樣性、復雜性,對于驅散傳統安全領域的“陰霾烏云”、平息非傳統安全領域的“暗潮洶涌”具有重要作用。
這一“堅持”尤其重視非傳統領域安全。非傳統安全領域一直是傳統安全理念關注的“洼地”,這一“堅持”將共同應對各類非傳統領域安全問題納入其中,是深刻洞悉全球安全形勢后作出的科學判斷,具有理論的先進性和現實的前瞻性。這一“堅持”提及的幾大全球性問題在非傳統安全領域中居于重要和突出地位,處于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前沿,必須予以重點關注,以全球的共同應對防范重大安全風險生成。總之,這一“堅持”持續關注傳統領域安全,重點關注非傳統領域安全,將傳統安全領域和非傳統安全領域有機統籌起來,從而形成了全球安全倡議的統籌機制,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安全向度上的全面性和廣泛性。
三、全球安全倡議的重要價值
全球安全倡議既是對傳統安全理念的推陳出新和揚棄發展,又作用于全球安全治理實踐的方方面面,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價值。對全球安全倡議的理論與實踐價值進行研究,是規劃全球安全倡議實踐路徑的必要前提,也是在安全向度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進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
(一)理論價值
一是豐富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理論內涵。總體國家安全觀是國家安全的第一要義,[21]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全球安全治理思想,在全球安全治理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論貢獻。[22]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黨和國家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23]全球安全倡議進一步豐富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論內涵,輔助構建大安全格局、倡議引領新安全理念、明確安全領域原則主張,更加有效維護國家安全,使總體國家安全觀能夠在面對國際大局、面向人類命運共同體根本目標中發揮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貢獻。
二是突破了西方傳統安全理念的藩籬,促進了全球安全理念的創新發展。全球安全倡議突破了西方傳統安全理念的諸多藩籬。傳統安全理念對安全領域關注失衡,全球安全倡議統籌傳統領域和非傳統領域安全,強調綜合安全,推動解決安全領域失衡難題;傳統安全理念易忽視安全與發展關系,全球安全倡議蘊含豐富的安全發展理念,凸顯可持續對安全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安全與發展雙向互動。由此,全球安全倡議對不適應當今全球安全形勢的傳統安全理念進行了批判和革新,從理論高度促進了全球安全理念的創新發展,使得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安全理念上區別于西方的舊有治理范式,體現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安全向度的獨特之處。
三是深化了全球對安全治理的規律認識,構建了新安全觀的中國方案。全球安全倡議是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全球安全治理規律認識的深化,也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以中國智慧塑造出新安全理念,以中國方案構建出新安全觀。全球安全倡議既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安全理論和中國共產黨國家安全理論的接續發展,也根植于“和合”思想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對安全規律不懈探索的最新成果,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安全領域的科學運用。因此,全球安全倡議作為中國對當前全球安全規律的最新認識成果,有力推動了全球對安全治理規律的認識,為全球性安全問題的解決提供了理論指引,從安全向度進一步深化了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
(二)實踐價值
一是有利于中國妥善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安全倡議鮮明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不公正不合理的安全措施、反對單邊主義和集團對抗老路;堅決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決維護安全不可分割原則、堅決維護一切有利于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對可能引發全球安全危機的苗頭堅決反對,對有利于全球持久和平與普遍安全的措施堅決支持,使中國能科學應對全球安全挑戰,更加妥善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同時,這個大變局也是“危機并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24]在面臨歷史性挑戰的同時也蘊藏著歷史性機遇。全球安全倡議統籌安全領域、秉持正確安全立場,體現出中國在安全向度切實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意志,有利于中國把握大變局下蘊藏的歷史機遇,實現更為安全的發展,建設更加和平的世界。
二是有利于促進中國在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中發揮建設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堅持積極參與全球安全規則制定,加強國際安全合作,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為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25]全球安全倡議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則,反對把本國安全建立在他國不安全的基礎之上,展現了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安全規則制定的負責任大國擔當;重視合作安全,堅持對話協商,提出了中國加強國際安全合作的具體思路;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強調共同安全,與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形成一致邏輯,不斷推動著中國在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同時也促進了人類安全共同體向落實落地發展。
三是有利于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世界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26]全球安全倡議是中國為全球提供的安全觀念,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發揮著積極作用,有助于推動全球安全治理向“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發展,從安全層面促使全球治理更加公正合理,進而推進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建設。全球安全倡議提出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有助于推動世界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進而從安全向度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現。
四、全球安全倡議的實踐路徑
全球安全倡議不是懸于現實之上的“空中樓閣”,也不是無法用于實踐的“空頭支票”,而是建立在對安全現狀的深入思考以及對歷史經緯的系統梳理之上,具有深厚的現實基礎和廣闊的發展前景。要切實將全球安全倡議用于安全實踐,積極規劃全球安全倡議的實踐路徑,有力推動全球范圍內共同、綜合、合作和可持續安全的實現,建設一個安全共同體,為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理想提供安全向度的現實支撐。
(一)凝聚利益共識,推動共同安全
實踐全球安全倡議,要凝聚各國利益共識,堅持求同存異、共商共建、互利共贏的正確方向,尊重各個國家的安全需求,惠及各個國家的安全利益,使各國“擰成一股繩”,共同應對全球性安全問題,共同維護全球安全秩序。首先,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切,以安全不可分割原則為指導,在維護本國安全利益同時尊重他國安全利益。其次,要積極尋求各國安全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形成全面廣泛的安全利益共識。最后,在凝聚各方利益共識基礎上,要堅持共商共建、互利共贏,在安全實踐中堅持多邊主義,推動國際社會向共同安全邁進,匯聚共促全球安全的合力,構建人類安全共同體。
(二)統籌安全領域,推動綜合安全
實踐全球安全倡議,要統籌兼顧傳統和非傳統安全領域,在傳統安全領域,要破除各類不合時宜的舊思維、舊觀點、舊理念對傳統安全領域的侵蝕,以和平方式應對傳統安全領域的風險和危機,堅決反對以恫嚇、威脅等方式引發、擴大安全矛盾的做法。在非傳統安全領域,要謹慎防范非傳統安全領域的“黑天鵝”“灰犀牛”,對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全球性安全問題,尤其是全球安全倡議所提及的地區爭端和恐怖主義、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生物安全等問題予以更多聚焦,切實維護各領域安全。還要著力解決此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領域關注失衡問題,強調統籌兼顧方法,將安全領域有機結合、統籌推進,推動綜合安全,使人類命運共同體相關理念不斷嵌入各類安全領域的實踐之中。
(三)重視對話協商,推動合作安全
實踐全球安全倡議,要重視對話協商在安全領域的巨大作用,加強各國溝通協作,以平等對話共謀協商合作,推動各層次、各領域的安全合作。首先應積極構建和維護各國在安全領域的對話協商機制,廣泛建立各類對話平臺,促進雙多邊信息交流,在安全領域形成常態化交流機制,增進各國的安全互信。其次要通過對話協商相關機制推進安全合作,以對話促合作、以協商謀共識,切實推動合作安全。對中國而言,要利用好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合作平臺,在平等協商、互利互信的基礎上不斷擴大安全合作領域,使上合組織成為全球安全合作和構建人類安全共同體的生動典范。
(四)拓寬發展思路,推動可持續安全
實踐全球安全倡議,要重視安全與發展的互動關系,創造安全發展的環境,拓展發展安全的思路,以安全為前提謀可持續發展,以發展為保障促可持續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球安全倡議與全球發展倡議,高度重視安全與發展。全球發展倡議的推動需要安全為前提,全球安全倡議的推動也需要發展做保障,要促進安全的可持續,實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依靠發展。因此,要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資源投入,積極拓寬發展思路,凝聚全球發展共識,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共建“團結、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27]從而推動可持續安全,建設一個持續發展、繁榮穩定的安全共同體。
結語
全球安全倡議是在當前安全赤字有增無減、安全治理存在缺失、安全理念亟待更新的復雜背景下“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科學理念,具有相當的理論高度和現實意義。全球安全倡議體系完備,蘊含著先進的安全理念、正確的安全立場、必要的規范準則、重要的安全原則、科學的行動主張以及全面的統籌領域,在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球安全倡議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價值,既能豐富總體國家安全觀理論內涵、促進安全理念的創新發展、構建新安全觀的中國方案,又有利于中國妥善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促進中國在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中發揮建設性作用、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要積極響應、落實全球安全倡議,凝聚各方利益共識,共同維護全球安全;統籌傳統與非傳統安全領域,提升全球綜合安全;重視對話協商,擴大全球安全合作;強化安全與發展互動關系,促進全球可持續安全。最后,要以全球安全倡議為安全實踐的理念指引,建設一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共同體,在安全向度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理想,進而使世界人民團結一致,為攜手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而不懈奮斗。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攜手迎接挑戰,合作開創未來[N].人民日報,2022-04-22(02).
[2][4][18][23][25][26]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2,52.
[3][10][14]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N].人民日報,2023-02-22(15).
[5]習近平.開放共創繁榮 創新引領未來[N].人民日報,2018-04-11(03).
[6]王毅.守護世界和平,推動人類進步[EB/OL].(2021-07-04)[2022-10-18].https://www.mfa.gov.cn/web/ziliao_674904/zyjh_674906/202107/t20210704_9180810.shtml.
[7]楊潔勉.當前國際格局變化的特點和全球治理體系建設的方向[J].歐洲研究,2022(3):1-17.
[8]孟祥青,程煒.新時代中國全球安全治理的理念與實踐[J].國際問題研究,2021(6):16-31.
[9]郝立新,周康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7(6):1-7.
[11]趙可金.全球安全倡議的創新性[J].國家安全研究,2022(4):130-135.
[12]Ezemenaka K E,Ekumaoko C E.The Dilemma of Global South's Contributions to Critical Security Studies:The African Case[J].Journal of Black Studies,2021,52(8):912-930.
[13]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0(20):4-15.
[15]習近平.凝聚共識 促進對話 共創亞洲和平與繁榮的美好未來[N].人民日報,2016-04-29(02).
[16]習近平.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J].求是,2020(1):4-13.
[17]蘇長和.從關系到共生——中國大國外交理論的文化和制度闡釋[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6(1):5-25.
[19]孔元.重振領導力:俄烏沖突中的英國戰略[J].文化縱橫,2022(3):58-66.
[20]汪偉民,韓嘯.全球安全倡議的理念與實踐[J].當代中國與世界,2022(3):4-12.
[21]李建偉.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論要義闡釋[J].政治與法律,2021(10):65-78.
[22]李志斐.總體國家安全觀與全球安全治理的中國方向[J].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22(1):124-133.
[24]習近平.正確認識和把握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J].求是,2021(2):4-10.
[27]習近平.構建高質量伙伴關系 共創全球發展新時代[N].人民日報,2022-06-25(02).
責任編輯:楊建平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基于發展-安全良性互動的中國-東盟非傳統安全治理模式優化研究”(項目編號:21BGJ019)、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西安交通大學)研究課題“總體國家安全觀融入大學生思政課教學的優化路徑研究”(項目編號:XJTUSZ2022002)階段性研究成果。